第九課

恩賜的運用(12:21-13:13)


一、內容摘要

 

(十一)屬靈的恩賜和它的教會的用途(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續)

7.身體上肢體的比喻續(十二:12-31)

4)肢體不能獨立,各肢體互為依賴(十二:21-31)

8.恩賜的使用,要發自愛心(第十三章)

1)恩賜若不能幫助人,這恩賜就沒有用(十三:1-3)

2)愛的特性(十三:4-7)

3)永恆的愛和恩賜性格的對比(十三:8-12)

4)愛比信和望更重要(十三:13)

 

二、每個肢體都很重要(十二:21-27)

 

十二21 羨慕別人的恩賜是愚蠢的,輕視別人的恩賜同樣是愚蠢,你認為不需要別人也是愚蠢。眼睛不能對手說:「我不需要你」,頭腦不能對腳說:「我不需要你」。眼睛可以看到事情是如何去做,但眼睛自己不能做,它需要手去做。頭腦知道它要到那裡去,但它不能自己去,它需要腳走到那裡去。

 

十二22 有些肢體看來較別的肢體為軟弱,譬如腎(腰子)就不如手臂那麼強壯,但腎是必須的,而手臂卻不一定是必需的(人沒有腎就不能活,手臂斷了一個還可以活下去)。缺了一條腿,一個手,我們仍可活下去,但是沒有心臟、沒有肺,沒有腦,我們就不能活。雖然在外表上我們看不到心肝肺……等在工作,但他們實實在在是默默在工作。

 

十二23 有些肢體很漂亮很有吸引力,有些肢體則並不怎樣漂亮,對於這些不漂亮的肢體,我們給它穿上美麗的衣服,把它美化,使肢體之間差異很小。

 

十二24 對於那些漂亮的肢體就無需特別的照顧。神將各種不同的肢體結合成為一個有機體。有些肢體漂亮,有些肢體不漂亮,有些肢體公開在工作,有些則在暗中工作,然而 神給我們有一種天性,會欣賞各個肢體,也會了解各肢體是互為依賴的,也會彌補有缺陷的肢體。

 

十二25 身體上各個肢體要互為照顧,以防止分裂,彼此給對方所需的,並接受對方所給的,這是教會信徒相處之道。過分重視某種恩賜會導致教會的分裂。

 

十二26 影響身體上某一個肢體,也會影響到其他所有的肢體。譬如發燒並不是只限於身體某一部份,乃會影響全身。其他病痛也是如此。常常眼科醫生看病人的眼睛,會發現到腦腫瘤、腎臟病或肝病,因為這些肢體雖然功能不同,但是還是連在一個身體上,有密切的關係和密切的影響。因此我們就不應當對自己不滿,也不應當認為自己可以獨立,我們應當在基督凝固為一體。任何傷害到別的基督徒的事都會使我們難過。相反的,假如我們看到別的基督徒受到尊敬,我們也不要嫉妒,而應當和他一樣的喜樂。

 

十二27 保羅提醒哥林多信徒是基督的身子,這不是指「基督身子的全體」,也不是指「一個基督的身子,因為只有一個身子,這只能指「各肢體集合形成基督身子的縮影」。

 

  每個肢體都是這個大合作社的一份子,因此每個肢體都要發揮他的功能,履行他的義務,沒有驕傲、自大、嫉妒或無助的感覺。

 

三、恩賜名單表(十二:28-31)

 

十二28 現在保羅又列出一張恩賜名單次序表(在十二章前面也有一張恩賜表),其實沒有一張表是完全的,「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所設立的」並不都是使徒。十二使徒是主委派他們為「傳好信息的」,在耶穌早期傳道時,他們跟隨祂(徒一21-22),而且除了猶太外,其餘十一使徒在耶穌復活後都見過祂。除了十二使徒以外,還有保羅、巴拉巴、主的弟兄雅各、西拉、提摩太等也是「傳好信息的」。新約時代的使徒和先知建立了基督教會的根基(弗二20)。在早期,使徒有特別的權柄,為了避免造成一個印象,現在的使徒也如早期一樣的有特別權柄,所以現在不叫使徒,而叫傳道人。

  其次是先知,我們已經講過,先知是神的代言人。在聖經沒有寫成以前,先知就是代表 神的說話,聖經也是藉著先知所寫成的。教師是把神的話解釋給眾人聽,使眾人能懂。行異能大概是指使死人復活及趕鬼等。得恩賜醫病的指立刻把身體上的疾病醫好。「幫助人的」通常是指教會中的執事,「治理事的」是指教會中的長老。長老和執事在教會中是被認為比較屬靈的,在屬靈方面造就教會。最後才輪到說方言的恩賜。保羅把使徒的恩賜放在第一,而把說方言的恩賜放在最後,是有深刻的意義。因為當時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很重視說方言的恩賜,而忽略了做使徒的恩賜,保羅要把他們的錯誤糾正過來。

 

十二29-30 保羅問他們,是不是每位信徒都要有同樣的恩賜?是不是都要有做使徒的恩賜?都要有做先知的恩賜?都要有做教師的恩賜?……都要有說方言的恩賜?當然這答案是「不」。現在哥林多教會竟然有人認為,人人都應當有說方言的恩賜,顯然這是不合神的旨意。

  如上所述,不是每個人都有說方言的恩賜,那末現在有人教導,能說方言才是受了聖靈的浸的標記,所以這教導是錯誤的,因為在十二章十三節中已說明一個真理,信徒「都從一位聖靈受洗」,為什麼還要受說方言的浸呢?

 

十二31 當保羅說「求那更大的恩賜」,他是對哥林多教會全體講的,不是對個人說的。他是說整個的教會要求各種恩賜的最佳配搭。「更大的恩賜」不只是好看的,而是要給人有益處的。各種恩賜是神給的,沒有一樣恩賜是可以被忽視的。不過事實上有某些時候某些地點,有些恩賜確是比別的恩賜更能對教會會有更大的幫助。

  「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從這一句話,保羅就介紹十三章愛的真諦,這也是十二章的總結。保羅是說,追求更大的恩賜固然好,但最重要的還是用愛心藉著這恩賜來幫助別人。「愛」會想到別人,當我們看到某弟兄有特別的恩賜,我們會感謝神。但當我們看到這位弟兄以愛心用這恩賜來幫助別人時,我們更會特別的感謝 神。所以保羅所說的「最妙的道」就是「愛」。

 

四、恩賜之運用需要出自愛(13:1-13)

 

  有的人把第十三章剔出來,認為這一章是括弧內的。十四章本來連著十二章,都是講方言的恩賜。但十二章十四章講到說方言的恩賜時講得很火爆,為了減輕緊張的形勢,所以把十三章插進去。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十三章是保羅辯論恩賜很重要的一部份。

  過份重視說方言已經在教會裡引起很大的爭端,把恩賜用來自我炫燿、自我滿足,這是沒有愛心。他們在大眾面前說出他們沒有學過的外國語,得到自我滿足,但對那些聽不懂外國語的人來說,他們坐在那裡聽實在是受罪。愛是要幫助別人,是要叫人得益處,不是僅僅使自己高興。

  不過反對說方言的人,也不能批評說方言是出自魔鬼。如果這樣說,他們的愛心可能還不如濫說方言的人。

  因此保羅很有智慧的提醒他們,愛是雙方的。如果他們能以愛心對待對方,問題就大部份解決了,這不是分爭的問題,也不是需要逐出教外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愛心的問題。

 

五、需要愛心(13:1-3)

 

十三1 一個人若能說萬國的言語,包括能說人類的言語和天使的言語,但是若是他所說的話對別人沒有好處,這比那敲鑼打鼓的聲音又好到那裡去呢?如果所說的話沒有人聽得懂,對聽的人也就沒有益處,因此要使所說的方言對人有益處,就應能翻譯出來,不僅要能翻譯出來,而且要能造就人。換句話說,翻出來如不能造就人,還是沒有益處。

 

十三2 同樣,假若一個人受了神的啟示,領悟了神的奧秘,知道了別人不知道的真理,甚至有信心可以移山,但是假如他把恩賜只用在求自己的利益上,而不用在造就教會其他肢體上,那末這恩賜也算不得什麼,有這恩賜的人也算不得什麼,因為他對別人沒有幫助呀!

 

十三3 保羅又說到,如果他自己把他所有的財產去救濟窮人,甚至為了窮人連他自己也被焚燒了,他這樣做如果不是出自愛心,這種犧牲對他還是沒有益處。因為一個人如果為了吸引人的注意,為了求得美名,他善行的表演實在是毫無價值。

 

六、愛的性質(13:4-7)

 

十三4 有人曾說過:「這雖並不是一篇以愛為主題的論文,但卻是新約中的文學精華」。有位神學家指出,哥林多信徒的性格是:不耐煩的、不滿足的、嫉妒的、誇張的、自私的、不文雅的、不太注意別人的利益和感覺,多疑的、憎恨的和吹毛求疵的。

  針對哥林多信徒的性格,保羅就列出了愛的特性和哥林多信徒的性格作一對比:首先愛是要經得起長久的忍耐和忍耐許多痛苦,愛也是仁慈溫和的,愛是想到別人的利益和興趣。愛不會使你嫉妒別人;相反的,當你看到別人高升或受到尊敬時,你也會高興。因著愛,你不會自我吹噓;因著愛,你不會因有恩賜而洋洋得意。不管你有什麼恩賜,不管你這恩賜有多麼大,這恩賜是神給你的,不是你自己有的,你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十三5 因著愛,你的行為會表現得很合宜。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他是真正的愛別人,他會很有禮貌,會體諒別人,會顧慮週到。愛不是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會關心別人及關心如何去幫助別人。愛是不會容易受激動的。為了愛,常常會受到別人的輕視的侮辱。因著愛,也不會去計算別人的惡,對別人也不會「以惡報惡」。

 

十三6 如果你是真正的愛神,你會只喜歡真理,不喜歡邪惡的事。但是一般人的天性是喜歡不義的事,特別是不義(邪惡)的事對他自己有利益時,這不是愛的精神。愛是喜歡真理獲得勝利的。

 

十三7 「凡事包容」的意思是:愛能夠持久忍耐,並把別人的過錯遮蓋隱藏起來。「包容」也可以譯為「遮蓋」。譬如某某弟兄雖然犯了過錯,在必要時他可能還會受到神的懲罰,但是我們為了愛這位弟兄,並不是把他的過錯宣揚出來,而應當把它遮蓋起來。

  「凡事相信」,凡事往好的方面去看去想。因著愛,我們希望大家凡事都能做得很好,都能夠有好的盼望。縱使是受到逼迫,受到不好的待遇,因著愛的關係,還能夠忍耐下去。

 

七、愛是永恆不變(13:8-12)

 

十三8 保羅在述說各種恩賜的特性後,再說到愛的特性。其他的恩賜到某一時候自然會停止,但愛的恩賜永不會停止。到永恆裡,愛還是存在的。所以保羅說「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從第八節至十二節有兩種解釋:(一)傳統的解釋是當信徒將來進至永恆時,先知講道之能,說方言之能,知識的恩賜等統統會結束,但愛是永不止息。(永恆光景論)(二)另一種說法是當新舊約六十六卷完成時,除了愛以外,其他的恩賜早已停止了。(聖經啟示完成論)

 

茲將第八至十二節,以這兩種解釋分列如後:

十三8 永恆光景論:愛是永不止息,縱使到永恆裡,愛仍然存在。但現在先知講道之能到信徒回天家就沒有了,現在說方言之能到永恆裡也停止了,現在知識的恩賜到主再來時也會停止(保羅說「知識也終歸於無有」,不是指天上沒有知識是指神的真理的知識或天國真理的知識已用不著了)

聖經啟示完成論:愛是永不止息,到永恆裡仍然存在。但在保羅寫此書信時,神還要啟示先知把神的話說出來寫出來,但新約完成後,就用不著先知了。在保羅時代仍需要說方言,藉說方言來印證先知使徒的講道(來二3-4),但新約完成後就用不著再印證了。「知識」是指神給先知和使徒的天國奧秘真理的知識,這種知識也早已終止了。

 

十三9 永恆光景論:我們知道的很有限,先知知道的也有限,在聖經裡有許多事情我們不明白,有許多奧秘我們不明白。

聖經啟示完成論:縱使使徒先知直接領受了神的啟示,但他們知道的還是有限,他們能預言的仍是有限。

 

十三10  永恆光景論:但當那完全的來到(主耶穌基督的再來),當永恆的世界來到時,有限的知識和有限的預言就將不需要了。

聖經啟示完成論:當聖經完成時,當新約最後一卷書完成時,以前那種神對祂僕人(先知和使徒)定期或片斷的啟示和預言就停止了,因為全部完整的聖經已經完成,不再需要其他的啟示和預言了。

 

十三11 永恆光景論:我們現在的生命好像子孩子的生命;說話、領悟力、思想都是有限的和未成熟的。但將來在天上時,我們的生命才像大人的生命,到那時,小孩子的生活就成為過去的事了。

聖經啟示完成論:行異能的恩賜是與初期教會有關,行異能的恩賜不是小孩子的恩賜,而是聖靈所賜的一種恩賜,但當神的啟示已可在聖經中全部找到時,則行異能的恩賜就不必要了。

 

十三12  永恆光景論:當我們在地上時,我們看事情看不清楚,正為我們對著鏡子看自己一樣,看得模糊不清。將來我們在天上面對面,中間沒有障礙,我們就看得清楚。現在我們的知識有限,但將來在天上時,我們就知道得更清楚。只有神知道全部所有的事,縱使我們將來在天上也不能知道全部的事,但是比現在知道得多多了。

聖經完成停止解釋法:在使徒時代,信徒看事情看不清楚,正如在鏡子內看東西一樣。沒有一個使徒得到 神全部的啟示,每位使徒只得到一部份啟示。但當新約完成時,障礙已除去,他們就能看得更清楚。現在我們的知識有限,正如使徒當時一樣,但當新約完成以後,我們就知道得比以前更清楚。

 

八、最大的是愛(13:13)

 

十三13 信望愛是基督徒品格的三大原則:聖靈的恩典比恩賜更為優越而且持久;換言之,聖靈所結的果子比聖靈的恩賜更重要。

  愛是最大的恩典,因為它能幫助別人,愛不是以自己為中心,而是以別人為中心。

  在結束本章以前,有幾點意見提出來討論:

  第一,上面已講過,從第八章至十二節,有兩種解釋:一是「傳統解釋法」,一是「聖經完成停止解釋法」。而大多數人都接受「傳統解釋法」,然而也有些人仍持守「聖經完成停止解釋法」,他們相信,行異能的恩賜是為了要印證使徒的講道,印證以後先知或使徒才正式寫出新約來。既然新約已經完成了,行異能的恩賜也就在使徒時代的末期自動停止了。不過也有認為,話不能說得那麼肯定。假如神許可,行異能的恩賜現在還是可能有的。

  第二,不管你持守那一種解釋,第十三章最重要的是:恩賜是有限的、臨時性的,而聖靈所結的果子才是永恆的卓越的。假如我們注重愛的實踐,就可以避免恩賜的誤用,避免恩賜濫用所引起的分爭。

 

Return to Table of Contents 返回目錄

Go to Chapter Ten 去第十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