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納德·紹爾
簡介
作者。 這封信是出自約翰/若望一書和約翰/若望二書的同一隻手寫成的,這似乎是肯定的,因為這三封信都是用相同的希臘文風格和語法寫成的,使用相同的基本詞彙。同樣的主題,如真理和愛,出現在其中。
收件者。 這封信的收件者是約翰/若望教會的一名會眾該猶/加約。在那次大會中,他有一個蓬勃發展的事工,即向客旅的傳教士提供款待。但這些傳教士向約翰/若望報告說,該猶/加約正受到在教會中好為首的丟特腓/狄約勒斐的阻撓。在新約中,他只在約翰/若望三書中被提及,世俗歷史沒有提到他。丟特腓/狄約勒斐禁止向巡迴傳道者提供援助,以防止任何外部影響。這種做法使他能夠更好地控制他的教會。
目的和主題。 關鍵詞是“真理”(1,3,4,8,12)。而「真理」則提倡基督徒支援基督宗教事務。因此,約翰/若望認為信徒有責任和特權支援福音的宣教工作,他寫信鼓勵該猶/加約繼續為聖徒提供熱情好客的服務。這一重點確立了這封信的主題,即基督徒的熱情好客。雖然丟特腓/狄約勒斐拒絕了約翰/若望的權柄,但使徒/宗徒在即將到來的訪問中會適當地對待他。
大綱
I. 引言 (1-2)
II. 表揚該猶/加約(3-8)
III. 譴責丟特腓/狄約勒斐(9-10)
IV. 對低米丟的認可(11-12)
V. 結論(13-14)
釋經
I. 引言 (1-2)
1-2節。 長老約翰/若望寫信給他心愛的該猶/加約。(該猶/加約在羅馬世界是一個常見的名字,所以有哥林多的該猶/加約(羅16:23)和馬其頓的該猶/加約(徒/宗19:29)也就不足為奇了。可能約翰/若望三書的該猶/加約與這兩個不同。與約翰/若望二書一樣,作者在這裡稱自己為長老。這個詞說的是年齡、尊嚴和職位,它描繪了約翰/若望像慈愛的父親一樣發出指示。與丟特腓/狄約勒斐不同,作者確實在真理的領域愛該猶/加約,意思是根據基督宗教的啟示:“我們愛,因為上主先愛我們”(約翰/若望一書4:19)。因此,在 2 中,該猶/加約被稱為親愛的。這個詞向他保證,他是上主之愛的接收者,也是約翰/若望的愛的接收者。該猶/加約在靈性上興盛,但約翰/若望祈求他能興盛......在各方面,特別是在身體健康方面,是敬虔的祝福和為朋友祈禱的典範。
II. 表揚該猶/加約(3-8)
第3-4節。 這部份的頭一節經文為作者在2節中確信他的接收者正在興盛提供了基礎。這個基礎在於約翰/若望收到從傳教工作回來的弟兄的報告。他們告訴約翰/若望收件者的狀況良好。他很高興該猶/加約的行為源於他對真理的忠誠,特別是他的屬靈生活方式(按真理而行)。約翰/若望最大的喜樂來自聽到他的屬靈兒女在按真理而行,這意味著他們的品格和行為符合基督宗教的真理(4)。我的兒女是約翰/若望對那些他監督和父親照顧的人的典型表達(約翰/若望一書2:1)。
第5-8節。 可能是因為該猶/加約受到(丟特腓/狄約勒斐?)的批評,約翰/若望現在鼓勵他,指出他忠心地為弟兄們,甚至為陌生的巡迴傳教士提供服務(5)。其他人作證,在他所愛的教會面前高舉他。該猶/加約以實際、好客的方式為這些陌生人服務,向他們表達了兄弟般的感情。約翰/若望鼓勵該猶/加約繼續幫助這些客旅的傳道人。短語送他們往前行很可能是早期傳教的一個術語,包括財政支援(參見徒/宗15:3; 可/谷15:24; 林前/格前16:6; 16:11; 多/鐸3:13)。這些傳教士為了傳播耶穌的名而外出傳教,從不要求也很少得到外邦人的物質支援(7)。 因此(因為這些傳教士對他們所支援的人有恰當的選擇性),約翰/若望總結說,我們信徒應該支援那些離開家去傳道的人。今天支援傳教士的目的與當時是一樣的:這樣做就是與他們一起傳播真理。
III. 譴責丟特腓/狄約勒斐(9-10)
約翰/若望稱讚該猶/加約慷慨地接待了客旅的傳教士,然後又引述了丟特腓/狄約勒斐,相反,他拒絕了使徒/宗徒,因此也拒絕了他派來的人。
第9節。 約翰/若望說他曾寫信給該猶/加約的教會,並不是指這封信,因為丟特腓/狄約勒斐已經拒絕了這封信。這也不是指約翰/若望一書或約翰/若望二書,因為這兩封書信中的問題是教義錯誤。這很可能是一封丟失的信,敦促他們協助客旅的傳教士;這封信被丟特腓/狄約勒斐拒絕和壓制了。因此,約翰/若望可以說丟特腓/狄約勒斐不接受他。丟特腓/狄約勒斐拒絕約翰/若望的原因不是教義上的錯誤,而是膨脹的自我。不把基督在他們中間居首位,而是丟特腓/狄約勒斐喜歡自己成為首位。因此,他不接受使徒/宗徒的權柄。
第10節。 在9節中,約翰/若望談到了丟特腓/狄約勒斐的性格(驕傲)的問題,但在這裡他要解決他的行為。約翰/若望肯定會在將來進行訪問(不是像和合本中的“我若去”或思高的“我若來”,表示一個假設的情況,而是“當我來的時候”; 這個希臘文單詞ἐὰν可以翻譯為“無論何時”,唯一的不確定性是訪問的時間,而不是其最終性;參見4)。然後他會揭露丟特腓/狄約勒斐的行為,包括:(1)用惡言妄論(或喋喋不休地談論)約翰/若望;(2)對客旅的弟兄不友好,從而挑戰約翰/若望的權柄;(3)阻礙在教會中那些渴望表現出願意接待的人,甚至把他們趕出教會。
丟特腓/狄約勒斐的冒犯似乎牽扯到幾件事。他禁止教會遵守約翰/若望先前的書信,使徒/宗徒在信中敦促會眾支援客旅傳教士。他是一個自抬身價的煽動者,而不是長老或牧者。丟特腓/狄約勒斐試圖將會眾與約翰/若望等外界影響隔離開來,這樣他就可以更好地控制教會事務和事工。最後,他不允許任何教導和領導,只允許他自己的教導和領導。現代教會在其團隊中會定期遇到這樣的人。要提防那些篡奪權柄的人,他們試圖使會眾成為自己的門徒,而不是基督的門徒。
IV. 對低米丟的認可(11-12)
第11-12節。 該猶/加約不是要模仿丟特腓/狄約勒斐的悖逆和不願意接待的邪惡榜樣,而是要效法低米丟的行善良好榜樣。這個勸勉的原因是,習慣性行善的人證明自己是上主的兒女。反之亦然:堅持作惡的人沒有見過上主,即得救(見約翰/若望一書3:5,9-10; 5:18)。在這節經文中,分詞(行善或行惡的人)指的是習慣性或特徵性行為,顯示那些一貫地行善的人表明自己是經歷過救恩的真正信徒,而那些持續行惡的人則表明自己是未重生的,從未在他們的生活中經歷過上主。
在第11節中,約翰/若望提出了一個普遍的要求,要接待客旅的傳教士,但在第12節中,他指定低米丟作為接待和推薦給該猶/加約的人,原因有三:(1)他得到了眾人的良好見證。(2)真理稱讚他; 真理被擬人化,這意味著如果真理會說話,它也將證明低米丟的生活符合它的標準。(3)約翰/若望親自證明他的品格良好。
V. 結論(13-14)
第13節。 約翰/若望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提,但太多了,不能用筆墨來提(這與約翰/若望二書第12節中的“紙墨”類似)。
第14節。 他計劃不久見該猶/加約,屆時使徒/宗徒會斥責丟特腓/狄約勒斐(見10),但也會與該猶/加約當面談論他選擇在這封信中沒有透露的那些事情(13)。約翰/若望向該猶/加約用希伯來式的告別,願你平安,這是耶穌對他的門徒使用的一句話(約翰/若望福音20:19)。約翰/若望的朋友向該猶/加約致以問候,從而將自己與約翰/若望對該猶/加約的請求聯繫起來。他想讓該猶/加約直呼他的朋友的名字,表明儘管丟特腓/狄約勒斐反對,但在這教會裡仍有人支援約翰/若望。
這封簡短的私人信件在今天是一個很好的提醒,我們仍然需要支援和熱情地對待那些將福音帶到世界各地的傳教士,這是真正基督徒美德的特質。
書目
Akin, Daniel L. 1, 2, 3 John. The New American Commentary. Nashville: Broadman & Holman, 2001.
Bruce, F. F. The Epistles of John. London: Pickering & Inglis, 1970.
Burdick, Donald W. The Letters of John the Apostle: An In-depth Commentary. Chicago: Moody, 1985.
Law, R. L. The Test of Life: A Study of the First Epistle of St. John. Edinburgh: T & T Clark, 1909.
MacArthur, John. 1–3 John. The 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Chicago: Moody, 2007.
Marshall, I. H. The Epistles of John.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64.
Stott, John R. W. The Epistles of John: A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64.
Yarbrough, R. W. 1-3 John. Baker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 House, 2008.
Return to Chinese Bible Study Materials 返回中文聖經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