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 上主的干預(14:1-16:21)

 

在第13章,「龍」站在海邊,叫出兩隻「獸」對聖徒發動戰爭(131-1011-18)。它揭示了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撒但/撒殫的陰謀似乎控制了全人類。在前兩章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上主的子民像羔羊一樣將受到嚴重的迫害和犧牲。

14章,是插章(121-1420)的最後部分,由一系列宣告和「異象/神視」組成,向讀者保證基督最終的勝利和惡人的審判。它的開場是「羔羊」與祂的忠實追隨者以勝利的姿態站在「錫安山/熙雍山」上。第13章的戰爭和鬥爭與第14章的勝利和慶祝形成了鮮明對比。在許多方面,第14章提供了上主對邪惡「三位一體」先前對祂的子民採取的行動的回應:

  1. 「羔羊」及其追隨者的勝利(141-5);

  2. 天使宣佈的審判(146-13); 及

  3. 審判的收割(1414-20)。

對於那些與邪惡勢力進行殘酷鬥爭的人,知道最終的光榮結果會鼓勵他們堅持下去。第14章給我們回顧「災難期」的開始和前瞻它的結束,及主耶穌基督與祂的聖徒光榮的統治。所有這些資料都不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而是為第15章開始的高潮做好準備。

1. 關於十四萬四千的公告(14:1-5)

1.1. 環境設定(14:1)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1

我又觀看、見羔羊站在錫安山、同他又有十四萬四千人、都有他的名、和他父的名、寫在額上。

和合本

以後,我看見羔羊站在熙雍山上,同他在一起的,還有十四萬四千人,他們的額上都刻著羔羊的名號和他父的名號。

思高

在第14章中,找到部分關於約翰/若望再講預言(參閱1011)和複述一些與「災難期」相關的細節。

「我又觀看、見/以後,我看見」這個短語出現了七次(41 625 79 14114),每次它都把我們的注意力轉向在給予約翰/若望的「異象/神視」中的另一個重要元素。在此,它是「羔羊」聯同這十四萬四千人站在「錫安山/熙雍山」上的「異象/神視」。

「錫安山/熙雍山」是古代耶路撒冷的最高點,位於這古城的西南面,是主耶穌最後晚餐的地方。如今,「錫安山/熙雍山」這個名字被賦予了聖殿山以西的一座小山,是這古城的亞美尼亞區以南的小山。

「錫安/熙雍」(希伯來文:צִיּוֹן,音譯:tsiyyon)(希臘文:Σιών,音譯:Siōn)大衛/達味之城,也是上主之城。「錫安/熙雍」是古代耶布斯/耶步斯人堡壘的名字,它位於耶路撒冷東南面山丘上汲淪溪谷和泰羅波恩谷的交界處。大衛/達味擊敗了耶布斯/耶步斯人佔領了「錫安的據點」後,他稱「錫安/熙雍」為「大衛/達味之城」(撒母耳記下/撒慕爾紀下5:7; 列王記上/列王紀上8:1; 歷代志上/編年紀上11:5; 歷代志下/編年紀下5:2)。當所羅門/撒羅滿在摩利亞山(一座不同於「錫安/熙雍」山的山丘)上建造聖殿時,「錫安/熙雍」這個名字的含意擴大到也包括聖殿地區(詩篇/聖詠2:6; 48:2-3,11-13; 132:13)。「錫安/熙雍」被用作耶路撒冷城、猶大土地和整個以色列民族的名字(以賽亞/依撒意亞/40:9; 耶利米/耶肋米亞31:12)。先知撒迦利亞/匝加利亞談及「錫安的眾子/熙雍的子民」(撒迦利亞/匝加利亞9:13)。這時,「錫安/熙雍」這個詞已經指整個以色列民族。

「錫安/熙雍」這個名字最重要的用法是在神學意義上。「錫安/熙雍」被比喻為上主之城和天上的耶路撒冷(以賽亞/依撒意亞60:14; 希伯來書12:22)。

顯示「錫安山/熙雍山」位置的地圖

顯示「錫安山/熙雍山」位置的航拍圖

「錫安山/熙雍山」,山頂是聖母安息修道院

隨著「啟示/默示」的繼續,「羔羊站在錫安山、同他又有十四萬四千人/羔羊站在熙雍山上,同他在一起的,還有十四萬四千人」是第一個重要的事實吸引約翰/若望的眼睛。「羔羊」站在「錫安山/熙雍山」上,與「龍」站在海邊流動的沙上形成鮮明對比。在此,是穩定與休息,與不穩定和動蕩之間的對比。對比是「羔羊」用自己的犧牲而贏得勝利,與「龍」試圖用他的自私和血腥暴行針對人類而獲得控制。

我們對「錫安山/熙雍山」的含意有兩個解釋:

  1. 它是指天上的耶路撒冷城(希伯來書1222-23)。由於「錫安/熙雍」被用作天上的耶路撒冷,及這「十四萬四千人」在寶座前(啟示錄/默示錄143),它似乎很自然地將「錫安/熙雍」理解為天上的城。當這群眾第一次被介紹時,他們是在地上(啟示錄/默示錄71-3),但現在他們在天上。他們的見證工作現在必定完成了,因為在那之前沒有人能夠殺死他們。然而,《聖經》從來沒有使用「錫安山/熙雍山」去代表上主或祂子民的天上住所。經文並沒有說這「十四萬四千人」和眾歌唱者是在同一個地方,只是說他們聽見了眾歌唱者的聲音(142-3)

  2. 它是指地上的耶路撒冷城。猶太人的傳統期望在艱難的末日之後,忠心的「遺民/餘民」會被召集到「錫安山/熙雍山」上(詩篇481-2/聖詠482-3; 以賽亞/依撒意亞/依撒意亞119-12 2423; 約珥232/岳厄爾35)。由於約翰/若望在這個更大的背景下想到了(詩篇/聖詠21-12; 參閱啟示錄/默示錄1118 125),因此很可能提及了地上的「錫安/熙雍」。這個地方也對應於(撒迦利亞/匝加利亞144-5)的預言。約翰/若望正在處理以色列民族,並期待著基督在地上的「千禧年」統治。在《聖經》的預言中,「錫安/熙雍」象徵一個地方,那裡是彌賽亞/默西亞作為以色列的拯救者降臨的地方及祂將召集祂的子民的地方(詩篇481-2/聖詠482-3; 以賽亞/依撒意亞2423 5920; 約珥232/岳厄爾35; 羅馬書1126)。「錫安山/熙雍山」將成為彌賽亞/默西亞或「千禧年王國」在地上的所在地。無論如何,這「十四萬四千人」在「寶座前」唱歌(啟示錄/默示錄143)並不反對把他們視為地上的「錫安/熙雍」。領唱的不是蒙救贖的人,而是在天上的天使彈琴者。由於基督直到祂第二次來臨時才降臨地上(1911-16),所以這似乎是對「千禧年」時期(201-6)的一個提前敘述。這是一個預測未來現實的地上場景。因此,這是「災難期」之後,基督在「錫安/熙雍」,地上的耶路撒冷,作王的預言。我比較喜歡這個解釋。

還有,這「十四萬四千人」的群眾與(74-8)的相同,他們受蓋印並保守安全地通過「災難期」,免受死亡以進入彌賽亞/默西亞的「千禧年」統治而不進入天上。那麼為何還要對同一群眾提及第二次呢?原因之一可能是表明並非世上每一個人都會成為世界獨裁者敵基督/假基督的追隨者(參閱133-412-1416-17)。前一章往往給人的印象是在即將到來的「災難期」後半部分,整個世界都將落入敵基督/假基督的權柄之下。但上主總會有祂忠實的追隨者,再次提及這「十四萬四千人」明確地指出在那些黑暗的日子裡,情況將會如此。

短語「同他又有十四萬四千人/同他在一起的,還有十四萬四千人」表明基督(即是「羔羊」)即使在危險時期也將會繼續保護祂的羊群,並帶領他們走向勝利。

現在提供了額外信息關於這些僕人,這加強了這些僕人與「獸」敬拜者之間的對比。短語「有他的名、和他父的名、寫在額上/他們的額上都刻著羔羊的名號和他父的名號」表明:

  1. 他們屬於上主而不是「獸」;

  2. 他們得到了上主的保護和安全的保證通過這「災難期」; 及

  3. 他們是上主的僕人。

正如第7章的上文下理所表明的那樣,他們是在「災難期」間宣講主耶穌基督福音的偉大傳道者。然後,請注意在(144)中,我們被告知他們經常跟隨「羔羊」。第14章完成了第7章開始的戲劇性事件。在第7章中,這整群上主的僕人都受蓋印並受到保護(71-8),然後他們帶領歸向基督的群眾,被視為在天上的殉道聖徒,在上主的寶座前事奉(79-15)。但在此的第14章中,整體的「十四萬四千人」都與「羔羊」一起成為地上「千禧年王國」的勝利者。在此,主要強調的是我們看見他們仍然完好無缺在可怕的「災難期」之後,他們被保存下來並在「千禧年」與主耶穌一起在「錫安山/熙雍山」上凱旋而立。

1.2. 這新歌(14:2-3)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2

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像眾水的聲音、和大雷的聲音.並且我所聽見的好像彈琴的所彈的琴聲。

和合本

我聽見一個聲音來自天上,好像大水的聲音,又好像巨雷的聲音;我所聽見的那聲音,也好像彈琴者在自己的琴上所彈的聲音。

思高

當聖徒與羔羊在「錫安山/熙雍山」上時,約翰/若望聽到了來自天上的榮耀歌聲。這「天上有聲音/個聲音來自天上」非常響亮。約翰/若望用了三個明喻「好像」去形容它:

  1. 眾水的聲音/大水的聲音(參閱115 196);

  2. 大雷的聲音/巨雷的聲音(參閱61 196); 和

  3. 彈琴的所彈的琴聲/彈琴者在自己的琴上所彈的聲音(參閱58 142 152 1822)。

響亮的歌聲和琴聲的結合強調了在天上裡正在發生的巨大喜​​樂和敬拜。這是天上的回應,期待著羔羊實現上主在地上的統治。

然而,要注意的重點是,歌唱者不一定是這「十四萬四千人」,而是天使群(參閱511),也許包括在天上的「災難期」殉道者。聲音來自天上和在寶座前(142-3)。這「十四萬四千人」是在地上。在此,我們只被告知這「十四萬四千人」可以學習這首歌,而在(152-3)他們與被救贖的群眾一起唱摩西/梅瑟之歌。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3

他們在寶座前、並在四活物和眾長老前唱歌、彷彿是新歌.除了從地上買來的那十四萬四千人以外、沒有人能學這歌。

和合本

他們在寶座前,在那四個活物和長老前唱的歌,似乎是一首新歌;除了那些從地上贖回來的十四萬四千人外,誰也不能學會那歌。

思高

從甚麼意義說這是一首「新歌」?

形容詞「新」(希臘文:καινὴν,音譯:kainēn)不單止是在時間上的新,也是在品質上的新。在《舊約》中,有許多關於「新歌」的經文(參閱詩篇/聖詠333 403-4 961 14491491; 以賽亞/依撒意亞4210)。一首「新歌」是更深入或更清晰地掌握上主的位格和工作的結果,以致它在靈魂中產生一種新鮮而有意義的感恩和喜悅的推動力,因為它在讚美和敬拜的歌曲裡表達出來。一首「新歌」不單止是在時間上的新,也是在品質上的新並具備新的回應和理解。但是我們並沒有被告知這首「新歌」到底是甚麼。然而,它應該與(59)提及的天上合唱團所唱的新歌有關。這是一首救贖和復仇的歌。在第5章中看見那些透過基督之死贖回來的人得到保守,他們將在地上統治(510),現在已經在「錫安山/熙雍山」上實現了。

這子句「除了從地上買來的那十四萬四千人以外、沒有人能學這歌/除了那些從地上贖回來的十四萬四千人外,誰也不能學會那歌」是甚麼意思呢?

動詞「學習」(希臘文:μαθεῖν,音譯:mathein)是指透過經驗或實踐而獲得的。只有這「十四萬四千人」因為他們從始至終經歷整個「災難期」,經歷了上主大能的拯救和戰勝了「獸」,才能夠真正體會到這首歌的深層意義。

接下來我們讀到這「十四萬四千人」是從地上「買來的/贖回來的」(參閱59)。動詞「買/贖」(希臘文:ἠγορασμένοι,音譯:ēgorasmenoi)的意思是透過贖金獲得。它用於在市場上購買奴隸。信徒就是那些透過基督之死而從罪惡的奴隸市場裡贖回來的人。

1.3. 這「十四萬四千人」的分隔和救贖(14:4-5)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4

這些人未曾沾染婦女、他們原是童身。羔羊無論往那裏去、他們都跟隨他。他們是從人間買來的、作初熟的果子歸與 神和羔羊。

和合本

這些人沒有與女人有過沾染,仍是童身;羔羊無論到那裏去,他們常隨著羔羊。這些人是從人類中贖回來,獻給天主和羔羊當作初熟之果的;

思高

關於這「十四萬四千人」,也許本節是最難的因為提及他們「未曾沾染婦女/沒有與女人有過沾染」和「原是童身/仍是童身」。

名詞「童身」(希臘文:παρθένοι,音譯:parthenoi)是指從未發生過性關係的男士。這是否意味著他們是從未結過婚的男士,為上主的國度而守獨身(參閱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912; 哥林多前書/格林多前書71-7)?或者這是指在屬靈上的忠貞,而不是變節或邪教的淫亂(參閱哥林多後書/格林多後書112-3; 啟示錄/默示錄21420-2234)。有兩個可能的解釋:

  1. 約翰/若望可能在屬靈意義上使用這些字眼去宣告他們的貞潔和對基督的忠誠。在《舊約》中,以色列子民被視為上主的妻子,對祂不忠被稱為在屬靈上的賣淫和通姦(參閱出埃及記/出谷紀3415; 申命記/申命紀3116; 以賽亞/依撒意亞121; 耶利米/耶肋米亞220 320; 何西亞/歐瑟亞91)。同樣,在《新約》中,教會被視為基督的新娘、貞潔的童女,不忠被視為在屬靈上的通姦(參閱以弗所/厄弗所書522-32; 哥林多後書/格林多後書112; 雅各書/雅各伯書44; 啟示錄/默示錄220-23)。再者約翰/若望(啟示錄/默示錄)中使用了動詞「沾染」是指在屬靈上的「沾染」或邪教的淫亂(21420-22 34)。在「災難期」間,將存在一個龐大的變節教會或大淫婦。隨之而來的是變節和對「獸」的偶像敬拜(1315 171-1824)。但「這十四萬四千人」逃脫了這些「災難期」的宗教系統的所有在屬靈上的「沾染」。它們仍然保持純潔,即是在屬靈上的「童身」。

  2. 「童身」最有可能的含意是指守獨身,即是它排除了已婚的男士。這個時代的特殊要求需要守獨身。這是這個名詞的基本含意,它也對應在第4節中「沾染」的含意。主耶穌曾讚許閹人(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912),而保羅/保祿希望所有人都有禁慾的「恩賜/神恩」(哥林多前書/格林多前書7132)。這是「十四萬四千人」的一個特殊聖潔,由於末日的性質,它要求完全禁欲。這絕不會貶低婚姻制度,而是特別認可這個群體必須經歷的關鍵時期。我的意見是,我同時承認「童身」這個名詞的字面和屬靈意義(即是更深層次的含義)。由於末日的性質,這「十四萬四千人」應該是忠於主耶穌基督的未婚男士,他們跟隨並事奉祂。這個論點符合接著的詞語:「羔羊無論往那裏去、他們都跟隨他/羔羊無論到那裏去,他們常隨著羔羊」。若果他們是已婚男士,那麼他們很難隨時隨地跟著主耶穌基督,只有沒有照顧家庭負擔的未婚男士,才能無拘無束的去。

然後,我們讀到「他們是從人間買來的、作初熟的果子歸與 神和羔羊/這些人是從人類中贖回來,獻給天主和羔羊當作初熟之果的」。這進一步解釋了上述情況,並將他們的屬靈貞潔和順服的門徒身份描述為因果關係。首先我們已經有效果,現在我們看見了原因,就是上主的救贖「恩典/恩寵」。

字眼「作初熟的果子/作初熟之果」進一步定義了他們的救贖。在這初熟之果的隱喻中包含了兩個概念:

  1. 它是指農民獲得的初始收穫,還有更多的到來。它預示著更多的到來,是一個承諾,一個首付。這「十四萬四千人」是在「災難期」間第一批歸向主耶穌的人,他們將進入「千禧年王國」,但其他人,正如我們在(啟示錄/默示錄79)中所見的,將隨之而來。

  2. 它是指完全分隔,並成為獻給上主的祭品。這是在此背景的重點和主要思想,並且透過這句話「歸與 神和羔羊/獻給天主和羔羊」來說,他們是一個神聖和純潔的奉獻。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5

在他們口中察不出謊言來.他們是沒有瑕疵的。

和合本

他們口中沒有出過謊言,他們身上也沒有瑕疵。

思高

「在他們口中察不出謊言來/他們口中沒有出過謊言」,即是沒有虛假信息,只有關於基督是得永生的唯一途徑的真理。

「他們是沒有瑕疵的/他們身上也沒有瑕疵」並不是指他們是無罪的。主耶穌基督是唯一沒有罪的人。「災難期」將是一個以欺騙、謊言和虛假為特徵的時期。但他們會誠實地說話和活出真理,這樣他們的生活在這個不信的世界面前是「沒有瑕疵」。

今天我們認識到這是多麼重要的。教會的見證往往受到那些生活有瑕疵的信徒的負面見證所影響。比較以下的勸誡與今天的教會(彼得前書/伯多祿前書117 211-12; 提多書/弟鐸書211-14; 歌羅西書/哥羅森書122; 以弗所/厄弗所書14 527)

 

2. 第一位天使的宣告:永恆的福音(14:6-7)

2.1. 傳福音的天使(14:6a)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6a

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天使飛在空中

和合本

隨後,我看見另一位天使,飛翔於天空中

思高

這是「另有一位天使/另一位天使」,但不是七號中的七位天使之一。在此,我們有一位天使,可能以某種可識別的形態從天上傳福音。這不應該令我們感到驚訝,基於以下原因:

  1. 名詞「天使」(希臘文:ἄγγελον,音譯:angelon)的意思是傳訊使者。天使是上主的傳訊使者和僕人。他們的名字預示著溝通。

  2. 在《舊約》中,天使經常被上主差遣去傳達「教義/教理」並警告人類面臨厄運(創世記/創世紀191-15; 但以理/達尼爾1010-21; 參閱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753; 加拉太書/迦拉達書319; 希伯來書22)。

  3. 在這個時代,上主沒有差遣天使去傳福音,儘管在第一世紀祂確實差遣了天使去揭示某些事情給彼得/伯多祿(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01-16)。然而,在「災難期」間,上主將差遣天使,也許是因為這些日子的邪惡和欺騙。在此經文中,有一位天使在天空中飛翔並用響亮的聲音說話。認識上主並相信《聖經》的信徒是沒有困難相信《聖經》這些陳述。

短語「天使飛在空中/飛翔於天空中」強調了這位天使將持續地在空中移動。請記住,根據《聖經》,天是有三層的:

  1. 第一層天,我們的大氣層,厚度大慨有一千英里;

  2. 第二層天,繁星點點的天空; 和

  3. 第三層天,上主的居所(哥林多後書/格林多後書122; 參閱申命記/申命紀1014)。

這裡所說的天空可能是指第一層天的大氣層,但它也可能是指第二層天,繁星的天空,從那裡這位傳訊天使將作為一個衛星不斷地環繞地球軌道飛行,將他的信息發送到地球。地上的人起初可能會聲稱他是一位「外星人」,但他的信息被周圍聽到之後就不會了。

一位天使正在傳報「永遠/永恆的福音

2.2. 永恆福音的傳報(14:6b)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6b

有永遠的福音要傳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國各族各方各民.

和合本

拿著永恆的福音,要傳報給住在地上的人,給各邦國、各支派、各異語和各民族,

思高

這「福音」在(啟示錄/默示錄146)中被稱為「永遠的福音/永恆的福音」。形容詞「永遠的/永恆的」(希臘文:αἰώνιον,音譯:aiōnion)是持續永遠的意思。名詞「福音」(希臘文:εὐαγγέλιον,音譯:euangelion)是好消息的意思。「永遠的福音/永恆的福音」有兩個層次的含意:

  1. 一般而言,它是指主耶穌基督拯救的好消息,有助於實現「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天國的福音必先在全世界宣講,給萬民作證;然後結局纔會來到」(馬太福音2414;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310)。請記住,這節經文不是預言教會必須完成甚麼,末日纔會來臨。教會受命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傳福音(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819;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615; 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8),但實際完成傳報這個好消息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國各族各方各民/住在地上的人,給各邦國、各支派、各異語和各民族」是透過這「十四萬四千人」,他們的皈依者,和兩位證人達成的。

  2. 特別地,它是指上主終於要以「公義/正義」處理這個世界,並確立祂對這個世界的主權的好消息。通常,人們會認為這是指拯救的好消息。然而,在第7節中,信息的內容卻剛巧相反,因為它宣告了上主審判的時辰和敬拜祂的命令。這是一個「永遠的福音/永恆的福音」,因為上主的「公義/正義」是「永遠的/永恆的」。在整個永恆中,上主將繼續顯現自己,在「恩典/恩龐」中向聖徒並在懲罰中向惡人。

這位天使拿著包括宣佈審判的「永遠的福音/永恆的福音」,將成為一個強大的動機令這個世界回應拯救的福音。這對於那些跟隨「獸」並敬拜他的人來說,並不是甚麼好消息。也許這個信息會成為那些歸向主耶穌基督的人的好消息。

2.3. 這「永遠福音/永恆福音」的信息(14:7)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7

他大聲說、應當敬畏 神、將榮耀歸給他.因他施行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應當敬拜那創造天地海和眾水泉源的。

和合本

大聲喊說:「你們要敬畏天主,光榮他,因為他審判的時辰到了;你們要欽崇造成天地、海洋和水泉的上主。」

思高

這位天使傳報的好消息有五個關鍵因素,包括三個命令和兩個理據:

  1. 命令一 - 「敬畏 神/敬畏天主」是指一種神聖的崇敬,承認上主的至高權柄和能力,以祂的神聖忿怒去處理人類。在(詩篇/聖詠11110)中,作者宣稱「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端/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始」(參閱箴言17 910)。它承認真正的上主可以毀滅靈魂,而不僅像「獸」只能殺身體(參閱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028)

  2. 命令二 - 「將榮耀歸給他/光榮他」是指讚美和榮耀應該歸向上主,因為人類對上主作為宇宙的創造者的認識和高度評價。這個要求觸及了沒有重生之人的問題本質,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雖然認識了天主,卻沒有以他為天主而予以光榮或感謝」(羅馬書121)。

  3. 命令三 - 「敬拜/欽崇」的意思是表示崇敬或尊重。這動詞強調服從、祈禱、詠唱和敬拜的外在表現,而動詞「敬畏」則強調敬拜背後的心理態度。在「災難期」的人類將被強迫敬畏「獸」並敬拜他的像。在本篇信息中,天使要求人類拒絕「獸」並 轉而敬拜上主(參閱啟示錄/默示錄1411)。

  4. 理據一 - 不信者將立即被召喚去敬畏和榮耀上主,因為「他施行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他審判的時辰到了」。機會正在迅速消逝,「災難期」的最終審判,即是「碗/盂」系列的審判,即將發生。這些將隨著基督的第二次來臨而結束,並導致所有不信者被除掉(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531-46; 啟示錄/默示錄1911-21)

  5. 理據二 - 這位天使為罪人提供了一個最終的理據,讓他們從敵基督/假基督轉向上主,傳報人們應該「敬拜那創造天地海和眾水泉源的/欽崇造成天地、海洋和水泉的上主」。被創造的宇宙既提供了上主存在的證據,也提供了敬拜祂的理據。世世代代的受造物呼喚人類承認上主的存在,並尋求祂(詩篇191-6/聖詠192-7 以賽亞/依撒意亞4021-26 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414-171726-27)。這意味著人類是無可推諉的(羅馬書118-20),並且創造者審判的時刻即將來臨。這位天使的嚴厲警告是,創造者也是審判者,祂是人類應該敬畏和敬拜的那位,而不是撒但/撒殫敵基督/假基督

 

3. 第二位天使的宣:巴比倫的「傾倒/陷落」(14:8)

3.1. 巴比倫的「傾倒/陷落」(14:8)

本節經文向我們介紹了另一個未來事件,它將成為「災難期」信徒的進一步堅忍的方法(啟示錄/默示錄149-12),即使在今天,當我們觀察到我們這個時代的宗教和商業巴比倫主義的發展時,也會給信徒帶來安慰(第1718)。本節經文還與在第13章中所見的「獸」和假先知及其組織的表面繁榮形成了另一個驚人的對比。

今天,我們看見國際商業的興起和形成,它控制著這些國家的政府和政治力量。這涉及到一個「不法的隱意/無法無天罪惡的陰謀」(帖撒羅尼迦後書/得撒洛尼後書27-8),是一種在屬靈上的通姦(啟示錄/默示錄148)寧錄/尼默洛得的時代以來(創世記/創世紀108-12)在某種程度上就一直存在於列國之間,但將在「災難期」中達到它的頂峰。更多的細節關於宗教和商業的主題將會在(啟示錄/默示錄)第1718章涵蓋,在那裡約翰/若望將更詳細地描述巴比倫主義的衰落。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8

又有第二位天使、接着說、那曾叫萬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

和合本

又有第二位天使接著說:「偉大的巴比倫陷落了!那曾使萬民喝她那荒淫烈酒的巴比倫陷落了!」

思高

約翰/若望向我們介紹了「第二位天使」。這是不同於第6節的天使或那七位吹號天使。第二位天使「接着/接著」(希臘文:ἠκολούθησεν,音譯:ēkolouthēsen)第一位,不僅是順序的,過有在向他傳遞後續信息的意義上。顯然,這位天使將「接着/接著」第一位天使同樣作為傳報巴比倫「傾倒/陷落」的一種衛星,在地球上空飛行。

動詞「說」(希臘文:λέγων,音譯:legōn)是現在式分詞時態,表明他的信息在全世界持續地重複,作為對人類的警告。這是上主的「恩典/恩寵」警告人類和安慰信徒。它是對不信者的一個警告,不要信任巴比倫的組織,無論是在宗教或商業上,因為它是一個「傾倒/陷落」的組織。

動詞「傾倒/陷落」(希臘文:ἔπεσεν,音譯:epesen)是遭受擊敗或毀滅的意思。這個「傾倒/陷落」在以下方面得到了強烈的強調:

  1. 動詞「傾倒了、傾倒了/陷落了 ... 陷落了」被重複強調(參閱以賽亞/依撒意亞21:9)。

  2. 動詞是直說語氣不定過去式時態,它就是我們所稱的預想過去式時態,將未來的事件視為如此確定,就好像它已經完成了(參閱啟示錄/默示錄107 1118 182)。

除了作為強調的手段之外,請注意動詞「傾倒/陷落」的重複可能是指「巴比倫」在其雙重存在中的「傾倒/陷落」:

  1. 它在宗教上的「傾倒/陷落」(17:1-18); 和

  2. 它在商業上的「傾倒/陷落」(18:2-24)。

短語「巴比倫 ... 傾倒了、傾倒了/巴比倫陷落了 ... 陷落了」源自(以賽亞/依撒意亞21:9a),這相當於巴比倫的偶像被摧毀了的說法(以賽亞/依撒意亞21:9b)。正如第13章和緊隨其後的經文(14:9,11)所證實的,在此也提及了這個世界偶像敬拜組織的毀滅。

短語「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偉大的巴比倫陷落了 ... 陷落了」是(以賽亞/依撒意亞21:9a)與另一個《舊約》經文(但以理4:30/達尼爾4:27)合併而成的。這稱號「大巴比倫/偉大的巴比倫」(啟示錄/默示錄1619 175 1821021)是源自(但以理430/達尼爾427)。在(但以理/達尼爾)中,這稱號是國王表達自命不凡的一部分,為此他受到了審判。現在,末日的巴比倫也面臨它的終結。

專有名詞「巴比倫」(希伯來文:בָּבֶל,音譯:bābel)(希臘文:Βαβυλων,音譯:Babylōn)在《聖經》中出現的通常形式為「巴別/巴貝耳」,是混亂或上主之門的意思。它是由寧錄/尼默洛得開始給巴比倫古城起的一個名字(參閱創世記/創世紀10:8-10; 11:1-9)。它是美索不達米亞中部的一個主要城市,位於幼發拉底河上,距離現代的伊拉克巴格達以南約50英里。在《舊約》時代,「巴比倫」的商業、宗教和政治首都,是於主前第六世紀近東地區的主導勢力。在《新約》時代,它象徵世界及其與上主對立的勢力。它經常與上主將最終統治至高無上的「新耶路撒冷」(啟示錄/默示錄21:2,10)形成對比。約翰/若望在第17至18章對它的進一步討論中,這個實體的城市所代表的意思將變得更加明顯。

古巴比倫的位置

現代伊拉克巴比倫古城遺跡

關係代名詞「那」提供了一個補充的因果關係在確定巴比倫「傾倒/陷落」的原因:「她與萬民行過邪淫」(參閱17:2)。那「叫萬民喝邪淫/曾使萬民喝她那荒淫」是另一種方式說明她曾對地上的居民施加了強制權力,導致他們選擇一條,若果沒有她的影響,他們絕不會選擇的道路。

這裡有三個關鍵的名詞:

  1. 酒/烈酒;

  2. 大怒; 和

  3. 邪淫/荒淫。

名詞「酒/烈酒」被形容為「大怒」和「邪淫/荒淫」。因此,這「酒/烈酒」由兩部分組成:

  1. 大怒; 和

  2. 邪淫/荒淫。

名詞「酒/烈酒」是指令人喝醉和迷失方向的東西。在本節經文中喝醉的比喻來自(耶利米/耶肋米亞51:7-8):「巴比倫素來是上主手中的金杯,使天下沉醉;萬國喝了他的酒就顛狂了。巴比倫忽然傾覆毀壞 ... /巴比倫在上主手中,曾是個灌醉大地的金爵,萬民飲了她的酒,萬民纔如此狂亂。霎時間,巴比倫傾覆瓦解 ...」。在此令人喝醉的是指奧秘、虛假和偶像敬拜的「教義/教理」,撒但/撒殫曾用它使到萬民遠離上主。正如我們稍後將會看到的,它包括國際商業主義。這是一種「酒/烈酒」,它使人尋求一個陶醉於財富和快樂中的安全和幸福的世界,而不是在上主中(啟示錄/默示錄18:3,9-13,16-19)。在現今的世界,我們可以透過衛星和互聯網察覺到令人喝醉的商業和物質主義的勢力。

名詞「大怒」是指上主的「忿怒」(14:10,19; 12:12; 14:10,19; 15:1,7; 16:1,19; 19:15),它有兩個含意:

  1. 它是指當人類愛受造物勝過創造主並遠離對上主的認識時,上主的審判就會來臨(羅馬書1:18-23)。上主把他們交給自己虛榮的幻想和撒但/撒殫的迷惑,就像偶像敬拜或巴比倫主義一樣。請記住,(啟示錄/默示錄)強調敬拜作為創造主的上主(參閱14:7)。祂賜上主忿怒之杯予那些將要受嚴懲的人類(參閱14:10)。接受巴比倫的「邪淫/荒淫」之酒就意味著喝上主的忿怒之酒。它們是形影不離的。在此的意像對應於(耶利米/耶肋米亞51:6-7)的意像(參閱耶利米/耶肋米亞25:15)。

  2. 它是指巴比倫主義和所有喝過這大淫婦組織的屬靈上通姦之酒的萬民的最終毀滅。那麼這種酒是上主的審判,並導致「災難期」的審判(耶利米/耶肋米亞25:12-29; 啟示錄/默示錄14:10)。因此,「災難期」的下一個審判是快速連續傾倒的「碗/盂」審判,以第七個「碗/盂」導致巴比倫的「傾倒/陷落」(16:17-19)。

名詞「邪淫/荒淫」是用作象徵屬靈上的淫亂和對上主的背叛,是巴比倫重複歸咎的一個罪(參閱17:1,2,5,15,16; 18:3,9; 19:2)。它特別是指在「獸」的宗教和政治商業組織中發現的各種偶像敬拜和人類的意識形態。

綜上所述,巴比倫的審判原因是雙重的:

  1. 因為她自己的「邪淫/荒淫」; 和

  2. 她傳染了萬民她的罪。

3.2. 附帶例證的進一步解釋

巴比倫這名字旨在帶我們回到最初的寧錄/尼默洛得城和「巴別/巴貝耳」城,因為這成為撒但/撒殫的古老假冒戰略的所在地,以腐化對上主的認識以及上主在(創世記/創世紀3:15)中所預期的救恩計劃。這是由寧錄/尼默洛得的政治、商業和國際組織所達成的,正如巴別塔所展示的那樣。歷史向我們展示了這個組織從未停止存在過,並將會以前所未有的復興形式存在於「災難期」(啟示錄/默示錄第17和18)

遠古迦勒底「奧秘」體系的其中一個顯著特徵就是飲用一種奧秘的飲料。這種飲料是由葡萄酒、蜂蜜、水和鮮花製成的,這些都是象徵著這邪教的「教義/教理」。這種飲料使參加者喝醉、興奮並為參與巴比倫的淫亂儀式做好了充份的準備。

下圖是一位來自巴比倫的女人向參加者提供淫亂之杯。

拿著淫亂之杯的女人

兩個巴比倫是指《舊約》的古代巴比倫和《新約》談及的未來巴比倫。(有關該系統的進一步資料記錄於 The Two Babylons or The Papal Worship Proved to Be The Worship of Nimrod and His WifeAlexander Hislop, Loizeaux Brothers, Second American Edition, 1959.

 

4. 第三位天使的宣:對敬拜者的審判(14:9-11)

來自這三位天使的「啟示/默示」似乎是為了鼓勵那些正在經歷那些可怕日子的人。因為那時必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 ... /是從宇宙開始,直到如今從未有過的 ...」(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21),所以經歷這段迫害時期的信徒很可能會開始灰心喪氣。他們可能會開始懷疑上主是否真的在掌控之中,若果祂是,為甚麼祂不對這可怕的情況做點甚麼呢?

約翰/若望看見的第一位天使「飛在空中,有永遠的福音要傳 ... /飛翔於天空中,拿着永恆的福音,要傳報 ...」(啟示錄/默示錄14:6)。從天使的口中說出這樣的話,對於在「災難期」間地上的信徒是一個極大的鼓勵。這將使他們確信他們正在經歷的苦難即將結束。但這個信息也將是對目前正在敬拜「獸」的不信者的一個警告。

第二位天使帶來了這個信息:「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 ... /偉大的巴比倫陷落了! ... 巴比倫陷落了!」(14:8)。該宣告預期在真正的「教會被提」後,將被創建的世界變節宗教組織會遭受毀滅。第17章提供了更多關於這組織的資料,它被呈現為「坐在眾水上的大淫婦/在多水之旁為王的大淫婦」(17:1-2)。但「巴比倫」的形象在第18章中也被用作描述由世界獨裁者創建的經濟組織,該組織將在「災難期」的後半期蓬勃發展。宗教和經濟的巴比倫都將被毀滅的事實是「好消息」。生活在這兩個組織影響下的信徒將真正為這個天使信息而深感欣慰。

第三位天使緊隨其後,傳報了包含嚴厲警告的一個公告。這第三個信息顯然是針對那些忠於「獸」的追隨者。較早時候,據說「獸」將要求所有生活在地上的人在他們的右手或額上接受一個「印記/印號」(13:16)。這位天使的信息闡明了接受那個「印記/印號」的最終後果。在此描述的審判是可怕的和令人畏懼的。「獸」的組織,巴比倫主義(14:8),是註定滅亡的,它的敬拜者也是如此(14:9-11)。這些經文也與前面和以下的經文帶出了一些驚人的對比:

  1. 正如「獸」的敬拜者喝巴比倫的「邪淫/荒淫」大怒之酒,他們也會喝上主的忿怒之酒(14:10)。

  2. 「獸」的敬拜者將不能從他們的永恆厄運和審判中日夜安息,但上主的聖徒將永遠從他們的勞苦中安息(14:11)。

  3. 雖然「獸」的敬拜者從「獸」的折磨中得到了安息,而聖徒在地上受折磨,但死後或「災難期」過後角色會發生逆轉。

  4. 然後,這是一個忠誠的對比,它構成了在地上短暫的安息與在天上永恆的安息的基礎。

4.1. 這位天使(14:9a)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9a

又有第三位天使、接着他們、大聲說、

和合本

又有第三位天使也隨他們之後,大聲喊說:

思高

繼第二位天使宣佈巴比倫的「傾倒/陷落」之後,約翰/若望接下來看見「第三位天使」在天上飛翔傳報對「獸」的追隨者的審判。

與「永遠福音/永恆福音」一樣,這個信息同樣用「大聲」來引起世人的注意。有了福音,我們有好消息,但在此我們有壞消息,兩者都有「大聲」。這旨在強調所有人都會聽到這些公告。將不會有任何藉口。這是上主「恩典/恩寵」的另一個表現形式,試圖讓人類還有時間時,以面對壞消息來回應好消息。上主「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提摩太前書/弟茂德前書24)及「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不願任何人喪亡,只願眾人回心轉意」(彼得後書/伯多祿後書3:9b)。

4.2. 這信息(14:9b-11)

4.2.1. 這些滅亡的人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9b

若有人拜獸和獸像、在額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記、

和合本

「誰若朝拜了那獸和牠的像,並在自己的額上,或在自己的手上,接受了牠的印號,

思高

於第9b節的有條件句子的開場引子,為第10節的警告奠定了基礎。這個「若」條款指明警告的對象是「獸」的敬拜者。

「有人/誰」是指無論是男性或女性,為奴或自主,猶太或外邦,宗教或無信仰,富人或窮人,年輕人或年老人。沒有人是例外的。正如任何相信並接受主耶穌基督為救主的人都會得救(約翰福音/若望福音112 316),同樣任何拒絕基督和接受「獸」(即是敵基督/假基督)的人都會遭受永遠的懲罰。

這是一個警告也是一個滅亡的宣告對所有「拜獸和獸像/朝拜了那獸和牠的像」(啟示錄/默示錄13481214-15)並「在額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記/在自己的額上,或在自己的手上,接受了牠的印號」的人(1316-17)。這個警告是對「假先知」的直接挑戰,即是任何不敬拜「獸」的人都會被殺(1315)並且全人類都必須帶有「獸印」,因為沒有它,人就不能買賣(1316-17)。這個警告的目的是嚇唬潛在的「獸」敬拜者相信並鼓勵信徒保持忠信(參閱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028)。

4.2.2. 所述的懲罰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10a

這人也必喝 神大怒的酒、此酒斟在 神忿怒的杯中純一不雜.

和合本

就必要喝天主忿怒的酒,即那注在他忿怒之杯的純酒;

思高

那些敬拜「獸」的人也會遭受上主的忿怒。短語「這人也必喝/就必要喝」強調你不能敬拜「獸」和喝巴比倫主義的酒,而沒有「喝 神大怒的酒/喝天主忿怒的酒」。可以肯定,「獸」的敬拜者將會在未來的「白色的大寶座/潔白的大寶座」審判中喝上主的「大怒/忿怒」(啟示錄/默示錄2010-15)。今天的人嘲笑主耶穌的來臨,並表現得好像沒有即將來臨的審判一樣。這節經文強調永恆的審判即將來臨(參閱彼得後書/伯多祿後書33)。

這裡的「酒」是對應「邪淫/荒淫的酒」(148)。名詞「大怒/忿怒」在《舊約》中經常被比喻為一杯酒(約伯記/約伯傳2120; 以賽亞/依撒意亞5117; 耶利米/耶肋米亞2515-38)。在此,它是指在熾熱的忿怒中表達上主的神聖正義。「神大怒的酒/天主忿怒的酒」是上主手中的杯子,喝了之後,他們會搖搖晃晃跌倒。這個形像似乎取自向一個被判刑的人遞上一杯毒藥,他可能會喝掉然後死去。

這節經文餘下的部分(1410b-11)揭示了關於上主忿怒的幾件事,包括:

  1. 懲罰的程度;

  2. 懲罰的方法;

  3. 懲罰的性質;

  4. 證人、審判者和執行懲罰的人 ; 和

  5. 懲罰的刑期。

4.2.2.1. 懲罰的程度

動詞「斟/注」(希臘文:κεκερασμένου,音譯:kekerasmenou)是指透過添加特殊的香料或水來調製酒。在古代,葡萄酒與水混合,稀釋以降低其效果,或與其他成份混合以增強其效果,正如在巴比倫神秘宗教中的做法。因此,它的意思是預備妥當。

形容詞「純一不雜/純酒」(希臘文:ἀκράτου,音譯:akratou)的意思是未稀釋。重點是上主此時的忿怒絕不會被祂的「恩典/恩寵」和憐憫稀釋。一杯「純一不雜/純酒」的酒成為上主絕對審判的一個隱喻。這是一個《舊約》方式去描述上主未來審判的可怕性(參閱詩篇758/聖詠759; 耶利米/耶肋米亞2515)。

4.2.2.2. 懲罰的方法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10b

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

和合本

遭受烈火與硫磺的酷刑。

思高

「火與硫磺/烈火與硫磺」是「火湖/火坑」這個地方的成份,它已經為撒但/撒殫和他的使者預備(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541)。它是「火湖/火坑」的間接暗示,後來在(啟示錄/默示錄1920 2010 218)中變得突出。

現代人的觀點是,地獄或「火湖/火坑」的整個想法與上主是愛的本質背道而馳。真相是主耶穌基督曾教導永火的審判這個事實(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54146)。

4.2.2.3. 懲罰的性質

「受痛苦/遭受 ... 酷刑」(希臘文:βασανισθήσεται,音譯:basanisthēsetai)是第三身單數動詞。這強調了每位不信者都必須面對的個人經驗。它是指任何形式的極端酷刑,無論是在身體、精神或情感上的。在「白色的大寶座/潔白的大寶座」審判時,不義者的身體將會復活(啟示錄/默示錄2011-15),因此這種酷刑將包括所有三個方面:

  1. 身體;

  2. 精神; 和

  3. 情感。

4.2.2.4. 證人、審判者和執行懲罰的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10c

他要在聖天使和羔羊面前、

和合本

必在聖天使面前和羔羊面前,

思高

短語「在 ... 面前」有兩個含意。首先,它可能是指在證人或審判者的「視線」(參閱提摩太前書/弟茂德前書23)。在「白色的大寶座/潔白的大寶座」的審判時,天使將親身見證不信者受審判。第二,它可能是指「施行權柄」(啟示錄/默示錄131214 1920)。看來天使將成為上主的代理人把拒絕基督的人扔進「火湖/火坑」裡。主耶穌基督是審判者,天使是祂審判的執行者。這個概念是這樣的:

  1. 「獸」的敬拜者和所有不信者將會復活,並被帶到羔羊所坐的「白色的大寶座/潔白的大寶座」面前。他們由羔羊審判(啟示錄/默示錄2011-l5)。

  2. 聖天使也將被聚集作為這個審判的見證者,這將展示上主的聖潔和愛,因為上主已提供了一個方法解決人類的罪,即使這些人拒絕了它(彼得後書/伯多祿後書112)。天使對我們的救恩非常感興趣,因為它展示了上主完美的品格和愛,以及祂將撒但/撒殫投入「火湖/火坑」的公正裁決。

  3. 審判的依據和判入「火與硫磺/烈火與硫磺」受酷刑的依據是接受了「獸印」,這表明拒絕基督。當一個人接受了「獸印」時,它表明他已經到了一個不能悔改的地步。

  4. 很可能由天使執行判入「硫磺的火湖/烈火與硫磺的坑」受酷刑。他們將會把不信者扔入「火湖/火坑」裡(啟示錄/默示錄2015)。

4.2.2.5. 懲罰的刑期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11

他受痛苦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那些拜獸和獸像受他名之印記的、晝夜不得安寧。

和合本

他們受刑的煙向上直冒,至於萬世無窮;那些朝拜了獸和獸像的,以及凡接受了牠名字的印號的,日夜得不到安息。」

思高

這個描述「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 ... 晝夜不得安寧/煙向上直冒,至於萬世無窮 ... 日夜得不到安息」取自(以賽亞/依撒意亞3410),在(啟示錄/默示錄193)中重申關於上主對巴比倫的審判。主耶穌也論及罪人被判「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裏去」(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541)。這也類似於(啟示錄/默示錄2010)的描述:「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裡,就是獸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們必晝夜受痛苦,直到永永遠遠/魔鬼,也被投入那烈火與硫磺的坑中,就是那獸和那位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們必要日夜受苦,至於無窮之世」,約翰/若望在這裡用來描述他們的懲罰是持續的。這種恆久的痛苦與在(1413)中所說的蒙福死者所經歷的「安息」形成直接對比。

名詞「煙」顯然代表了他們的哭聲和痛苦,它消耗了他們生存的目的和意義。

動詞「往上冒/向上直冒」(希臘文:ἀναβαίνει,音譯:anabainei)是現在式時態,並表示這煙持續往上冒。

痛苦是「永永遠遠/萬世無窮」的,強調無限刑期的想法。

他們「不得安寧/得不到安息」顯示他們在這種痛苦中甚至不會知道片刻的休息。「晝夜/日夜」進一步強調了不休息的概念。

短語「那些拜獸和獸像受他名之印記的/那些朝拜了獸和獸像的,以及凡接受了牠名字的印號的」再次確定了所涉及的人,以避免對上主忿怒受害者的身份產生任何誤解。

 

5. 關於聖徒是有福的公告(14:12-13)

與前面的審判和 後面的對地上收割的審判相反,這裡是對「災難期」聖徒的安慰之詞。

5.1. 忍耐/恆心(14:12)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12

聖徒的忍耐就在此.他們是守 神誡命、和主耶穌真道的。

和合本

聖徒的恆心,就是在遵守天主的誡命,堅持對主耶穌的信德。

思高

副詞「在此」(希臘文:ὧδε,音譯:hōde)是在此事件中的意思。在前兩次公告(148-10)中令人敬畏的滅亡警告是對將要遭受「獸」迫害的「災難期」聖徒反而是一種鼓勵和希望的手法。

名詞「忍耐/恆心」(希臘文:ὑπομονὴ,音譯:hypomonē)是指忍受困境的能力,無論是難度還是持久度。聖徒在可怕的迫害情況下的持守能力,將得到傳訊天使一再強調的「獸」滅亡的知識,而得到支援。

5.2. 聖徒

首先,他們被描述為「聖徒」,字面意思是「分別為聖的人」。這是《舊約》或《新約》信徒的術語。這裡是指「災難期」的聖徒。聖徒是那些作為主的信徒,被別出來接受上主的祝福和照顧的人。他們也應該是那些為了祂而分別為聖的人,因為他們像基督一樣生活在「聖靈/聖神」的能力中。這本身並不意味著他們是聖潔的或是指某些特殊的聖人。

第二,他們被描述為「守 神誡命、和主耶穌真道的/遵守天主的誡命,堅持對主耶穌的信德」(參閱1217)。遵守誡命或服從真道是對主耶穌基督有「信心/信德」的結果,但在本經文的背景裡,它是指從上述公告的真理中得到鼓勵的產物。也許遵守是特別指拒絕敬拜「獸」及接受他的「獸印」。

5.3. 來自天上的宣言(14:13)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13

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裏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聖神」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着他們。

和合本

以後,我聽見有聲音從天上說:「你寫下:『從今而後,凡在主內死去的,是有福的!』的確,聖神說,讓他們勞苦之後安息罷,因為他們的功行常隨著他們。」

思高

最後一句話來自天上的聲音,祝福那些「從今以後、在主裏面而死的人/從今而後,凡在主內死去的」。雖然說那些死去的人是有福的似乎很奇怪,但是就這段話的背景來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大多數在此期間死亡的人將因為對主耶穌基督有「信心/信德」而成為殉道者。的確,有人會發現作為一個信徒經歷死亡比作為一個「獸」的敬拜者更幸福。雖然後者可能會繼續在地上生活多一段時間,但是他永恆的命運將涉及酷刑和與上主永遠分離。另一方面,前者可能會發現他在這個地上的肉體生命比他所希望的更早被扼殺,但是在上主面前經歷了永恆的祝福。

之前曾聽見四次「從天上有聲音/有聲音從天上」(1048 1112142),後來會聽多兩次(184 213)是來自上主的神聖宣告,而不是透過一位中介代理的信息。這是來自上主的直接溝通,並不是透過天使。這顯示上主對祂子民的個人關懷和關心。

約翰/若望將在此寫下在(啟示錄/默示錄)中七個祝福之中的第二個(參閱13 1413 1615 199 206 22714)。未來「有福」的宣言經常與痛苦的當前現實形成對比。死者相對於生者非但沒有處於不利的位置,而是獲得了其他任何人都沒有的特殊祝福。

字眼「從今以後/從今而後」是指從「獸」加緊迫害到「災難期」結束的這段時期。

短語「在主裏面而死的人/凡在主內死去的」是指殉道的信徒,那些因站在基督的立場而殉道的信徒。但他們是「有福」的。「獸」可以殺死他們的身體,但他們的靈魂會立即與主同在(參閱路加福音124-5 2343)。這番說話是為了安慰和鼓勵那些將在「災難期」中殉道的人。重點很簡單,就是死在「獸」的手上,總好過跟隨他而拒絕基督。為甚麼?因為信徒所等待的天堂和永恆的未來。

這些原因如今由「聖靈/聖神」直接陳述:「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着他們/的確 ... 讓他們勞苦之後安息罷,因為他們的功行常隨著他們」。

副詞「是的/的確」肯定了關於殉道是有福的說法。

短語「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讓他們勞苦之後安息罷」揭示了上主在死亡中的目的,就是不僅終止聖徒的勞苦,而且是享受蒙福的經歷,包括與上主的同在和在天國裡安息(參閱但以理/達尼爾1213; 帖撒羅尼迦後書/得撒洛尼後書17; 希伯來書41-11;啟示錄/默示錄714-17 215-7)。但這還不是全部,上主應許會獎勵信徒的勞苦。他們的「勞苦/工程」不會被遺忘(哥林多前書/格林多前書1558)。

名詞「勞苦」是指在「獸」的迫害中所忍受的勞苦。上主賜生命之冠予忍受試探的人(雅各書/雅各伯書112)。

短語「作工的果效也隨着他們/因為他們的功行常隨著他們」。這既是一個解釋也是一個承諾。這是一個解釋,因為它指出了其中一個原因這些殉道者能夠真正享受他們的安息。他們的「勞苦」不會白費。獎賞將隨之而來,這將超過彌償他們在地上的損失。

名詞「作工/功行」是指信徒透過「聖靈/聖神」的力量並特別為主耶穌完成的所有「作工/功行」。上主會記念並獎賞他們(希伯來書610)

短語「隨着他們/常隨著他們」強調信徒的「作工/功行」將隨著他們進入天國及永恆的狀態。它們會給信徒帶來特別的喜樂,因為信徒給上主帶來的榮耀。它們會給信徒帶來特權,例如:事奉和責任(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519-23)。

 

6. 宣佈收割地上(14:14-20)

由於這三位天使剛剛宣佈了這些審判是即將發生的,因此審判的畫面呈現在(啟示錄/默示錄)的下一部分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個畫面像實際上呈現了公告的高潮。

在安慰聖徒的短暫停頓過後,約翰/若望回到上主的忿怒傾倒在地上的主題。這是透過上主收割地上的畫面(1414-20)和透過傾倒在地上的最後七個「碗/盂」的審判(第15和第16章)所完成的。第14章的「異象/神視」象徵性地描繪了上主在「災難期」末期的最後審判行為。最後的審判由七個「碗/盂」組成,以「哈米吉多頓/阿瑪革冬」大戰的最後階段結束,當時列國的軍隊聚集在米吉多山谷(參閱約珥39-17/岳厄爾49-17;啟示錄/默示錄1612-16 1917-21)。

在這些經文中,我們看到了關於「獸」和他的組織被擊敗的最後宣言,在第13章這組織從表面上看是何等的成功。事實並非如此。這些經文將強調這個真理。這些經文有四個元素:

  1. 收割者是人子(即是主耶穌基督)和祂的聖天使(1414-1517-19)。這強調來源。這是上主的一個行動由祂的天使代為執行。

  2. 地上的收割有兩個畫面:

    1. 收割乾糧(1415-16); 及

    2. 收割葡萄(1418-20)。

  3. 收割的原因,因為地上已經成熟(1415),並因為她的葡萄已成熟,充滿了果汁(1418-20)。

  4. 收割的結果,一個全球性範圍的收割在地上發生了一場血腥的大屠殺,特別是在以色列,在那裡列國的軍隊聚集在一起與基督作戰(1419-20 1612-16 1917-21;以賽亞/依撒意亞631-4;約珥311-14/岳厄爾411-14)。

6.1. 地上的收割(14:14-16)

6.1.1. 第一位收割者「像人子/相似人子」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14

我又觀看、見有一片白雲、雲上坐着一位好像人子、頭上戴着金冠冕、手裏拿着快鐮刀。

和合本

以後,我看見有一片白雲,雲上坐著相似人子的一位,頭戴金冠,手拿一把銳利的鐮刀。

思高

約翰/若望再次使用這個短語「我又觀看/以後,我看見」在他的「異象/神視」報告中標示了一個新的部分,就像他在(141)中所做的那樣。

約翰/若望看見「雲上坐着一位好像人子/雲上坐著相似人子的一位」。形容詞「白」是「公義/正義」的一個象徵,而名詞「雲」象徵上主的臨在、威嚴和「榮耀/光榮」。這片「雲」是在彌賽亞/默西亞(即是主耶穌基督)第二次降臨時伴隨著祂的雲彩(參閱但以理/達尼爾713-14; 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30 2664; 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911)。「人子」這個稱呼顯然是主耶穌基督的一個尊稱(參閱啟示錄/默示錄113;但以理/達尼爾713)。它強調基督的人性,祂是為世人而死的那一位,但祂作為「上主-人」及君王,有一天會來審判世人。地上的收割來自上主的聖潔,那在祂的完美「公義/正義」必須審判一個拒絕基督的世界。世界將按照自己所播的種而被收割。

收割者被進一步描述為「頭上戴着金冠冕/頭戴金冠」。動詞「戴着/戴」(希臘文:ἔχων,音譯:echōn)是現在式時態,它強調這王冠的永久性,因為基督第一次降臨時就達成了這一點。「金」在《聖經》中是神聖、貴重、不朽和「公義/正義」的象徵。名詞「冠」(希臘文:στέφανον,音譯:stephanon)是指勝利者的王冠。基督要來得勝,作為得勝的救主,祂有權利和能力這樣做。

祂手拿一把「快鐮刀/銳利的鐮刀」符合祂作為末日收割者的角色。名詞「鐮刀」(希臘文:δρέπανον,音譯:drepanon)是一種用於切割農作物的具有彎曲刀片和短手柄的工具。「鐮刀」的八個《新約》用法中有七個出現在這個收割場景中(參閱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429)。一把「鐮刀」會在地面上切斷穀物的莖。這幅畫面是主耶穌基督像收割機割穀物一樣割除祂的敵人。它是「銳利」的,因此將迅速而徹底地完成其工作。

6.1.2. 第二位收割者「另一位天使」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15

又有一位天使從殿中出來、向那坐在雲上的大聲喊着說、伸出你的鐮刀來收割.因為收割的時候已經到了、地上的莊稼已經熟透了。

和合本

有另一位天使從殿裏出來,高聲向坐在雲上的那位喊道:「伸出你的鐮刀收割罷,因為收割的時期已到,地上的莊稼已成熟了。」

思高

「又有一位天使從殿中出來/有另一位天使從殿裏出來」告訴主耶穌開始審判,因為時候到了並且地上的莊稼已經熟透可以收割了。

形容詞「又有一位/有另一位」指向之前第9節,並將其標誌為在第14章中六位天使系列(689151718)之中的第四位。前三位已宣佈了即將來臨的審判,這一位傳達了執行它的命令。

字眼「從殿中出來/從殿裏出來」讓我們注意到這位天使是來自天上的聖殿,來自天父的面前。

這位天使「大聲喊着說/高聲 ... 喊」是向人子發出訊號。主耶穌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父以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和日期」(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36; 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7)。因此,這就是天父透過這位天使信差指示人子執行最後的審判。

這位天使的指令:「伸出你的鐮刀來收割/伸出你的鐮刀收割罷」與(約珥313/岳厄爾413)的用語相似,這是描述上主在「上主的日子」裡對列國的審判的情境。動詞「收割」是將會發生在地上的死亡和毀滅的象徵。到底這「收割」是否同時包括聖徒和罪人呢?

有些解經家把在第15-16節中的「莊稼收割」的意象視為召集聖徒的情境。這將區別於在第17-20節中的「葡萄園收割」的意象是指對罪人的審判。從(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324-30)的比喻中,主耶穌說到稗子(即是敵人或不信者)和麥子(即是上主的子民,信徒):「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讓兩樣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好了;在收割時,我要對收割的人說:『你們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成捆,好燃燒,把麥子卻收入我的倉裏』」(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330)。我們還瞭解到「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收穫時期,即是今世的終結;收割者即是天使」及「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他國裡挑出來,丟在火爐裡/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由他的國內,將一切使人跌倒的事,及作惡的人收集起來,扔到火窯裏」(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339-42a)。請注意,當眾天使為了審判而收集稗子時,聖徒會留在地上,在那裡「千禧年王國」將被建立(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534; 啟示錄/默示錄204)。

根據上文提及(約珥313/岳厄爾413)的背景,(馬太福音/瑪竇福音第13)的比喻,(啟示錄/默示錄第14)的情境,以及沒有清晰地表明聖徒出現在這次「莊稼收割」的這個事實,顯然「收割」是純粹為了審判罪人。最好把這兩段經文同樣理解為上主審判罪人的象徵。第一段(第14-16節)是一個比較籠統,而第二段(第17-20節)是一個更詳細地描述了相同的動作。

基督受命在審判中收割,因為「地上的莊稼已經熟透了/地上的莊稼已成熟了」。動詞「成熟」(希臘文:ξηραίνω,音譯:xērainō)是處於不定過去式時態,顯示這農作物已經成熟並達到隨時可以收割的指標。上主決定了每一年莊稼生長的季節結束的時間,同樣上主決定了這個時代結束的時間和審判必須開始的時間,因為人類的罪惡已經達到了滿盈的程度(參閱創世記/創世紀1516; 但以理/達尼爾823-26; 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216)

6.1.3. 地上的莊稼被收割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16

那坐在雲上的、就把鐮刀扔在地上.地上的莊稼就被收割了。

和合本

坐在雲上的那位就向地上伸出鐮刀,地上的莊稼就被收割了。

思高

回應這位天使的訊號,人子把祂的鐮刀扔在地上並收割它。在呼籲開始審判(啟示錄/默示錄1415)之後,本節經文概括了當人子作為它的君王返回地上時,上主將要進行的審判。這在「異象/神視」中重新提及人子「坐在雲上」(1414)表達了這一點,祂在莊稼收割的意像中「把鐮刀扔/伸出鐮刀」在地上(1416a),導致地上被「收割」了(1416b)。動詞「收割」(希臘文:ἐθερίσθη,音譯:etheristhē)是不定過去式時態。約翰/若望用過去式時態(即是不定過去式)去敘述他在「異象/神視」中所看見的,在此情況下,他預先總結了末日的審判行動,這些審判行動將在隨後的第15-20章中更詳細地描述。

6.2. 地上的葡萄和上主忿怒的葡萄酒醡(14:17-20)

在這些經文所描述的意像裡,我們期待著主耶穌基督駕臨在米吉多山谷的「哈米吉多頓/阿瑪革冬」終極大戰(1616 1911-21)。這個隱喻從莊稼或「稗子/莠子」的收割改為葡萄的收割並上主忿怒的「酒醡/搾酒池」。

主耶穌基督的教會已經被提了。基督(即是真葡萄)被列國和以色列所拒絕。除了來自每個民族、語言和各國的忠心「遺民/餘民」之外,所有地上的列國都把自己交給了撒但/撒殫和「獸」的王國。故此,地上已經像一個龐大的葡萄園充滿了大量的成熟葡萄被收割和搾酒(申命記/申命紀3232-35)。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17

又有一位天使從天上的殿中出來、他也拿着快鐮刀。

和合本

有另一位天使從天上的殿裏出來,也拿著一把銳利的鐮刀。

思高

這是在天使系列中的第五位,就像第四位天使一樣,他「從天上的殿中出來/從天上的殿裏出來」。這位天使來收集葡萄,正如基督進行了收割。這位天使像人子一樣有一把「快鐮刀/銳利的鐮刀」(參閱14:14)。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18

又有一位天使從祭壇中出來、是有權柄管火的、向拿着快鐮刀的大聲喊着說、伸出快鐮刀來收取地上葡萄樹的果子.因為葡萄熟透了。

和合本

又有一位掌管火的天使,從祭壇那裏出來,高聲向那拿著銳利鐮刀的喊說:「伸出你銳利的鐮刀,收割地上葡萄園的葡萄罷,因為葡萄已成熟了。」

思高

(1417-18)的場景裡,我們有兩位天使。第一位(1417)來自天上的祭壇執行收割。然後另一位天使來到場景(1418)。這位天使首先被描述為「是有權柄管火的/掌管火的」。火是燒毀的元素,並且可以代表:

  1. 上主的臨在(出埃及記/出谷紀32);

  2. 上主的「榮耀/光榮」(出埃及記/出谷紀2417); 和

  3. 上主的審判(創世記/創世紀1924; 啟示錄/默示錄2015)。

這位天使代表上主的「榮耀/光榮」行事,授權對地上作出審判。與火的聯繫可能與祭壇有關。這祭壇是「焚燒香料」的香壇。正如我們較早前在(69-11)(83-6)所看見的,這代表了眾聖徒的祈禱請求上主採取行動,以「公義/正義」審判上主的敵人。上主在此的行動是為祂的聖徒復仇,他們因信基督而受到迫害和殉道。

這位天使於是向拿著「快鐮刀/銳利的鐮刀」的天使說話並命令他「伸出快鐮刀來收取地上葡萄樹的果子/伸出你銳利的鐮刀,收割地上葡萄園的葡萄」。正如上主的子民是祂的葡萄園,要結出「公義/正義」的果實,地上的人類是另外的葡萄園,結出邪惡的果實。這種邪惡的果實現在已經到了收割的地步,「因為葡萄熟透了/因為葡萄已成熟了」。它已經到達了其盛產時期,並且已經熟透。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19

那天使就把鐮刀扔在地上、收取了地上的葡萄、丟在 神忿怒的大酒醡中。

和合本

那天使就向地上伸出了鐮刀,收割了地上的葡萄,把葡萄扔到天主義怒的搾酒池內。

思高

這葡萄園已產生了錯誤的果實,並且必須踩在「神忿怒的大酒醡中/天主義怒的搾酒池內」。(以賽亞/依撒意亞63:1-6; 耶利米哀歌/哀歌1:15; 約珥3:13/岳厄爾書4:13)帶出了在此使用的《舊約》意象。

古代以色列的「酒醡池/搾酒池

在古代的「酒醡池/搾酒池」是用堅硬的岩石鑿成的盆。一個比另一個高,裡面裝著葡萄,有人踩著它榨汁。果汁透過管道流入下盆收集。紅色的果汁染紅了壓搾者的腳和衣服,構成一個恰如其份的神聖審判畫面。這是上主對反叛者的審判,而不是殉道者死亡的畫面。相同的意象將在(啟示錄/默示錄19:15)中再次出現。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20

那酒醡踹在城外、就有血從酒醡裏流出來、高到馬的嚼環、遠有六百里。

和合本

那在城外的搾酒池受到踐踏,遂有血由搾酒池中流出,直到馬嚼環那麼深,一千六百「斯塔狄」那麼遠。

思高

短語「那酒醡踹在城外、就有血從酒醡裏流出來/那在城外的搾酒池受到踐踏,遂有血由搾酒池中流出」是指列國軍隊聚集在耶路撒冷北部的「米吉多/默基多」山谷,也被稱為「耶斯列/依次勒耳」山谷(即是「哈米吉多頓/阿瑪革冬」)與主耶穌基督進行大戰,正如在(1616 1917-19)所述。審判的結果是來自那「酒醡/搾酒池」的血流。這將導致世上最血腥的戰役和人類肉體的大屠殺。紅色的血,類似於葡萄汁的顏色,從踩踏地上的葡萄中大量流淌出來(參閱1915)。

字眼「血 ... 流出來、高到馬的嚼環/ ... 流出,直到馬嚼環那麼深」是一個以誇張手法鈙述將會發生的大屠殺(參閱以賽亞/依撒意亞633-6)。該術語使人聯想到在戰場上的一個直接對抗導致的血流成河。流血的深度和覆蓋的土地面積都顯示了一個大規模的屠殺和人類生命的喪失。

這個距離「六百里/一千六百『斯塔狄』」是巴勒斯坦的長度,大約184英里。此外,將發生戰役的「米吉多/默基多」山谷(啟示錄/默示錄1616)位於巴勒斯坦北部,並流入約旦河。這為預言真正應驗提供了必要的距離。

顯示「米吉多/默基多」位置的地圖

「米吉多/默基多」,也被稱為「耶斯列/依次勒耳」山谷

這場血浴將由主耶穌親自執行。在祂第一次降臨時,祂以溫順的耶穌身份來臨,為了救贖人類而獻上了祂的生命,就像一隻「羔羊」在牠的屠宰者前面沉默。但此時祂以強大的征服者姿態來臨。

 

7. 最後七個災禍的前奏(15:1-8)

天上的場景出現在「碗/盂」系列之前,就像印(第4-5章)和號(82-6)一樣。第15章是一個插章,介紹和預備讀者了解在第16章的上主忿怒的七個「碗/盂」。

14章與第15-16章之間的對應關係反映了這些「異象/神視」如何為現在的情況做好準備:

  1. (141-5)對應(152-4)

  2. (146-1114-20)對應(1515 161-21)

14章預見了上主最後審判的三個意象 - 喝酒(1410)、收割地上的莊稼(1414-16)和葡萄(1417-20)。這些意象將在第16章的七個「碗/盂」的象徵意義下得到更徹底的發展。

最後的七個災禍(1516)和充滿上主忿怒的七個「碗/盂」(157 161)是指同樣的審判。使用不同的術語旨在顯示這些最後審判的不同觀點和特徵。它們是瘟疫般的災難,並且每個「碗/盂」裡的東西在翻過來時都會突然全部傾倒出來。這裡描述的災禍極其嚴重並迅速接連發生。這七個災禍將按時間順序,在戲劇性的高潮中發生,使到這些在「災難期」內的審判有序地結束。這些災禍終結於主耶穌基督的再來和最後階段的「哈米吉多頓/阿瑪革冬」(1911-21)

按時間順序而言,請記住我們首先得到六個印的描述(61-17),但從未描述過第七個印(81)。我們只被告知,當它被揭開時,天上就「寂靜/靜默」了(81)。言下之意是,這七支號是從第七個印出來的,並實際上表達了第七個印的內容(81-921 1115-19)。這第七支號包括七個災禍或「碗/盂」的審判(1516)。這一系列的「碗/盂」審判構成了「第三樣災禍/第三個災禍」,它在(1114)中被宣告為「快到了/快要來了」。由於前兩個災禍發生在第五和第六支號,因此可以合理地看見涉及七個「碗/盂」的第三個災禍在第七支號吹響時展開,屆時上主的奧秘將會完成(107)。

同樣,我們不要忘記(101-114 121-1420 151-8 171-1910)是插章,及不按時間順序推進「災難期」事件。它們純粹補充「災難期」的描述,提供有關的關鍵人物、事件和概念的重要細節。

15章有兩個「異象/神視」,第一個描述得勝者剛從勝利中獲勝(151-4),及第二個描述拿著七個「碗/盂」的天使(155-8)。

7.1. 天上的異象/異兆(15:1)

在關於「災難期」的連續「啟示/默示」中,這是約翰/若望「再說/再講」預言(1011)的一部分。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5:1

我又看見在天上有異象、大而且奇、就是七位天使掌管末了的七災.因為 神的大怒在這七災中發盡了。

和合本

我看見在天上又出現了一個又大又奇妙的異兆:有七位天使拿著七種最後的災禍,因為天主的義怒就要藉著這些災禍發洩淨盡。

思高

約翰/若望看見在天上「又 ... 有異象/ ... 異兆」,他形容為「大而且奇/又大又奇妙」。形容詞「又」表示它是一個不同的「異象/異兆」,但目的相同。這七位天使與最後的七個災禍指出上主對「獸」,他的組織,和他的敬拜者的審判。之前提及的其他「異象/異兆」是 「婦人/女人」(121)和紅龍(123)。

這個「異象/異兆」被稱為「大」,因為這些審判在範圍和程度上都具有令人敬畏的含意。

形容詞「奇/奇妙」(希臘文:θαυμαστόν,音譯:thaumaston)的意思是奇妙或敬畏。它通常談及上主和祂的作為(參閱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142),因此在這裡使用它會引起對上主的敬畏。它是令人敬畏的,因為它標誌著上主的忿怒對自然、人類、紅龍及兩獸傾瀉的高峰。

這「異象/異兆」本身就是「七位天使掌管末了的七災/七位天使拿著七種最後的災禍」。與印和號一樣,天使是上主在這系列的審判中傾倒祂的忿怒的代理。這些天使現已準備好執行他們的職務。他們直到第6節才開始行動。我們再次看見這數字「七」,是完美和完成的數字。這七個災禍再次提醒我們,這些審判將在地上完成一項完美而完整的工作,以預備其居民迎接基督的第二次來臨。

字眼「末了的 ... /最後的災禍」讓我們注意到這是上主對這場「災難期」的最後審判。它表明這些是審判的高峰,那些以快速順序和更大強度發生的審判。這些是「末了的/最後的」災禍,因為它們完成了上主對一個不肯悔改的世界的警告;剩下的就是最後的審判。「碗/盂」的審判也是三個審判系列的最後一組,從而標誌著上主忿怒的完成。作為最後的審判,它們以主耶穌親自再來結束。

短語「神的大怒 ... 發盡了/天主的義怒 ... 發洩淨盡」強調頂點和完成的概念。正是在這些最後的災禍中,上主的忿怒達到了頂點並成就了祂的旨意。

我們將看到,接下來的「碗災/盂災禍」與上主降在埃及的災有很多相似之處。所有這七個審判都以不同的形式重複埃及的災。這些相似之處表明上主在這兩個系列的審判中的旨意是相同的:懲罰不敬虔的偶像敬拜者,及釋放敬虔的人以供未來的祝福和事奉。

7.2. 玻璃海(15:2a)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5:2a

我看見彷彿有玻璃海、其中有火攙雜.

和合本

我又看見好像有個攙雜著火的玻璃海;

思高

短語「彷彿有/好像有」限定了這個陳述。約翰/若望沒有看見真正的海,而是一個廣闊的領域好像一個透明玻璃的海,有著玻璃的外觀及可以反射影像。但為甚麼有這個畫面?這教導我們甚麼?

這個「玻璃海」是大慨在(46)中已遇見過的。如前所述,這個玻璃海是上主在祂寶座上的光輝和威嚴的一個象徵,使祂不同於祂的所有創造,一種源於祂的純潔和絕對聖潔的分隔。摩西/梅瑟也看見了它的「異象/神視」,當他看見「以色列的神,他腳下彷彿有平鋪的藍寶石,如同天色明淨/以色列的天主,看見在他腳下好像有一塊藍玉作的薄板,光亮似藍天」(出埃及記/出谷紀2410)時。以西結/厄則克耳形容它為「有穹蒼的形像,看著像可畏的水晶/有相似穹蒼的東西,好像發亮的水晶」(以西結/厄則克耳122)。

(46)的畫面不同,在此的玻璃海是「有火攙雜/有個攙雜著火」。在(46)中,海是清澈和未受干擾的,使它看起來像水晶,但在此攙雜著火暗示了成為一個審判的象徵(民數記/戶籍紀111 1635; 申命記/申命紀93; 以賽亞/依撒意亞6615; 帖撒羅尼迦後書/得撒洛尼後書17-9; 彼得後書/伯多祿後書37),代表上主的完美「公義/正義」及祂對人類的作為。

7.3. 殉道的聖徒(15:2b)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5:2b

又看見那些勝了獸和獸的像、並他名字數目的人、都站在玻璃海上、拿着 神的琴.

和合本

那些戰勝了獸和獸像及牠名號數字的人,站在玻璃海上,拿著天主的琴,

思高

約翰/若望看見「那些勝了獸/那些戰勝了獸」的人聚集在上主的寶座周圍。這些是「災難期」的殉道者(69-11 79-17 121117 141-512-13)。他們將戰勝「獸」,因為他們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信德」。(啟示錄/默示錄204-6)描述了他們的復活和獎賞。

因為他們在基督內的勝利,他們從這些拯救出來:

  1. 「獸」;

  2. 「獸的像/獸像」; 和

  3. 「他名字數目/牠名號數字」(即是「獸印」)。

這三重的重複強調了勝利和拯救的要素。他們發現自己生活在「獸」的權力範圍,並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去敬拜他、他的像、及受他的印號,拒絕這樣做甚至會死亡(1314-17)。憑著「信心/信德」,他們會拒絕並會從這一切中獲勝。死亡不是失敗,而是「榮耀/光榮」的勝利(哥林多前書/格林多前書1554-57)。

他們顯然是在上主面前,因為他們是「站在玻璃海上」。這是他們在(1413)中提及的獎賞的一部分,是在上主面前的一個地位,履行敬拜和讚美上主的「榮耀/光榮」。

他們「拿着 神的琴/拿著天主的琴」。「琴」代表獻身於上主的事奉(歷代志上/編年紀上1642; 啟示錄/默示錄58 142)。他們歡欣鼓舞,因為他們祈求上主報復迫害他們的人(69-10)即將得到回應。

7.4. 歌曲:摩西/梅瑟和羔羊(15:3-6)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5:3

唱 神僕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說、主 神、全能者阿、你的作為大哉、奇哉.萬世之王阿、〔世或作國〕你的道途義哉、誠哉。

和合本

歌唱天主的僕人梅瑟的歌曲和羔羊的歌曲說:「上主,全能的天主!你的功行偉大奇妙;萬民的君王!你的道路公平正直;

思高

這些殉道者唱了兩首截然不同的歌,從這重複出現的字眼「歌/歌曲」中看得很清楚。然而,它們似乎被調和為一首歌。

「摩西的歌/梅瑟的歌曲」強調上主的忠誠和拯救(出埃及記/出谷紀151-18; 申命記/申命紀321-44)

「羔羊的歌/羔羊的歌曲」強調上主在基督內的救贖工作和計劃。它強調基督服從聖父的計劃。

實際上,這首讚美歌的每個短語都是取自《舊約》豐富的詞彙,例如:

  1. 「上主萬軍之神/萬軍的天主」(阿摩司/亞毛斯413);

  2. 「他所行的無不公平/他的行徑公平正直」(申命記/申命紀324);

  3. 「萬國的王啊/萬民的君王」(耶利米/耶肋米亞107)。

這首歌講述了上主的「作為大哉、奇哉/功行偉大奇妙」(參閱詩篇/聖詠13914)。所有上主的救贖工作都是偉大而奇妙的。它們受到敬畏,不僅是因為它們的規模,還因為它們內在的「公義/正義」。

被稱讚的是「主 神、全能者/上主,全能的天主」,因為上主對祂選民的歷史事務擁有絕對的主權(參閱啟示錄/默示錄18 1117 16714 19615 2122)

上主的「道途義哉、誠哉/道路公平正直」是對應於「作為大哉、奇哉/功行偉大奇妙」, 這表明上主的主權行動不僅是原始權力的表現,也是祂「公義/正義」品格的道德表現(參閱申命記/申命紀324; 但以理/達尼爾437)。祂透過基督的救贖彰顯了祂至高無上的「公義/正義」。

最後的尊稱:「萬世之王阿/萬民的君王」是對應於「主 神、全能者/上主,全能的天主」,它進一步解釋上主能夠掌控祂子民的歷史,因為祂擁有對所有國家的主權。這裡的尊稱包含了對基督的暗示,因為祂被稱為「世上君王元首/地上萬王的元首」(啟示錄/默示錄15)和「萬主之主、萬王之王」(1714 1916)。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5:4

主阿、誰敢不敬畏你、不將榮耀歸與你的名呢.因為獨有你是聖的.萬民都要來在你面前敬拜.因你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

和合本

誰敢不敬畏你?上主!誰敢不光榮你的名號?因為只有你是聖善的;萬民都要前來敬拜你,因為你正義的審判,已彰明較著。」

思高

在第4節,提出了一個問題:「誰敢不敬畏你/誰敢不敬畏你?」(參閱147)。在(耶利米/耶肋米亞107)中也有類似的問題:「萬國的王啊,誰不敬畏你/萬民的君王!誰能不敬畏你?」當然,答案是沒有人!

這個問題類似於(134)的那個,它帶出了「獸」的無與倫比。最終,在最後的災禍結束後,每個人都會崇敬並「榮耀/光榮」上主的名字。

「敬畏」和「榮耀/光榮」的對象是上主的「名/名號」。「榮耀/光榮」祂的「名/名號」就是讚美祂所有的,包括祂現在的,已經完成的,並且將要完成的。

為預期普遍的「敬畏」和「榮耀/光榮」歸於上主的「名/名號」提供了三個原因:

  1. 第一個原因是「獨有你是聖的/只有你是聖善的」,這是一個內在的基礎導致祂的終極認可。

  2. 第二個原因是「萬民都要來在你面前敬拜/萬民都要前來敬拜你」,這是一個在《舊約》中熟悉的主題(詩篇/聖詠241-10 661-4 728-11 869; 以賽亞/依撒意亞22-4 96-7 6618-23;但以理/達尼爾714;西番雅/索福尼亞211;瑪拉基/瑪拉基111)。這只有當基督再來時才會發生。

  3. 第三個原因是「你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你正義的審判,已彰明較著」,是祂審判的彰顯。

字眼「公義的作為/正義的審判」描述了上主對列國「公義/正義」的作為。這些包括祂「公義/正義」的裁決。使祂受到列國普遍敬拜的是祂淨化了地上的活動。

7.5. 天上的聖所開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5:5

此後、我看見在天上那存法櫃的殿開了.

和合本

這些事以後,我看見天上盟約的帳幕──聖殿敝開了,

思高

正如它在整個(啟示錄/默示錄)中所做的那樣(參閱41 6258 79 14114 1911),短語「此後、我看見/這些事以後,我看見」引入了一個震撼性的、戲劇性的新「異象/神視」。有甚麼事情將約翰/若望的注意力從那些在上主「榮耀/光榮」的寶座前歌唱讚美的蒙救贖聖徒身上轉移開。這個新的「異象/神視」向他揭示了「碗/盂」的審判(161-21),但約翰/若望首先看見了將執行那些審判的天使。

約翰/若望看見「在天上那存法櫃的殿開了/天上盟約的帳幕──聖殿敝開了」。他在較早的「異象/神視」中也看見了類似的景象(1119)。名詞「殿/聖殿」(希臘文:ναὸς,音譯:naos)是指至聖所,是上主臨在的帳幕內部聖地,強調上主是這些災禍的來源。它被描述為「存法櫃的殿/盟約的帳幕」,因為那刻有十誡的石板被收藏在至聖所內的盟約之櫃(即是約櫃)裡(出埃及記/出谷紀3215; 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744)。它是指存放上主「律法/法律」的聖殿,而地上的居民卻無視它。上主現在要拘捕他們,並以此審判他們。

這天上的聖殿曾於(1119)敝開露出了約櫃。在此,它「開了/敝開了」,讓帶著「碗/盂」審判的七位天使離開上主的面前。這兩段經文都說明了最後一場災禍的來源,而這一段是前者的進一步發展。重點落在上主作為這些即將發生的災禍的來源。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5:6

那掌管七災的七位天使、從殿中出來、穿着潔白光明的細麻衣、〔細麻衣有古卷作寶石〕胸間束着金帶。

和合本

那七位拿著七種災禍的天使,從聖殿那裏出來,身穿潔白而明亮的亞麻衣,胸間佩有金帶。

思高

約翰/若望看見「那掌管七災的七位天使、從殿中出來/那七位拿著七種災禍的天使,從聖殿那裏出來」。上主對七個災禍的主權計劃的時候到了,這七個災禍代表著最終的、致命的審判,將傾倒在世界上(參閱希伯來書1031)。這七位天使將執行該計劃。

他們「穿着潔白光明的細麻衣/身穿潔白而明亮的亞麻衣」,這種織物代表他們的聖潔、「公義/正義」和純潔(參閱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030; 啟示錄/默示錄19814)。

這些天使「胸間束着金帶/胸間佩有金帶」。胸帶的位置與基督(118)中的相同,並且顯然具有相同的象徵意義。

「金」代表上主的「榮耀/光榮」,「胸帶」是一個預備行為。他們在此所做的都是預備給上主帶來最大的「榮耀/光榮」,並將導致所有受造物下跪,並承認上主的主權和聖潔。他們的衣服符合他們的目的,就是凈化地球。

7.6. 給七位天使的七個金「碗/盂(15:7-8)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5:7

四活物中有一個把盛滿了活到永永遠遠之 神大怒的七個金碗給了那七位天使。

和合本

那時,四個活物中的一個,給了那七位天使七個滿盛萬世萬代永生天主義怒的金盂。

思高

然後,「四活物中有一個把盛滿了 ... 神大怒的七個金碗給了那七位天使/四個活物中的一個,給了那七位天使七個滿盛 ... 天主義怒的金盂」。這些「四活物/四個活物」是崇高秩序的天使,適合作為上主和復仇天使之間的中介。他們圍繞著上主的寶座(46 56811 711 143),帶領天上的敬拜(48-9 5814 711 143 194),並在執行審判中發揮作用(61-7 157)。

七位天使中的每一位都收到一個「金碗/金盂」。在(58)中,「金碗/金盂」裡盛滿了的香代表聖徒的祈禱。由於在(啟示錄/默示錄)中提及「金碗/金盂」僅限於這兩種情況,所以約翰/若望可能是提醒我們注意祈禱和神聖報應之間的關係。

這些「碗/盂」是「盛滿了 ... 神大怒/滿盛 ... 天主義怒」。第1節教導我們最後的七個災禍完成了「災難期」的審判。在這此的第7節中,動詞「盛滿/滿盛」加強了這點,並強調了每個「碗/盂」的完全破壞性。「大怒/義怒」是再次指出上主在行動中的神聖「公義/正義」和忿怒。

短語「活到永永遠遠之/萬世萬代永生」將上主與「獸」的像和所有無生命的偶像區分開來。這是一個莊嚴的提醒,上主作為永恆者,起初是恆久忍耐的。幾個世紀以來,上主一直在「思典/恩龐」中暫緩祂的審判(彼得後書/伯多祿後書38-9)。在此刻,不僅上主的「思典/恩龐」時代即將結束,而且一旦上主在神聖的忿怒中傾倒祂的「公義/正義」,它就會產生永恆的後果。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5:8

因 神的榮耀、和能力、殿中充滿了煙.於是沒有人能以進殿、直等到那七位天使所降的七災完畢了。

和合本

因為天主的榮耀和威能,殿內充滿了煙,沒有一個人能進入殿內,直到那七位天使的七樣災禍降完為止。

思高

當眾天使收到他們的忿怒之「碗/盂」時,「殿中充滿了煙/殿內充滿了煙」。名詞「煙」(希臘文:Καπνο,音譯:Kapnou)是上主臨在的一個象徵。在以賽亞/依撒意亞對天上聖殿的「異象/神視」中,「撒拉弗/色辣芬」向上主敬拜之後,聖殿內充滿了煙(以賽亞/依撒意亞64)。在(啟示錄/默示錄)中,充滿天上聖殿的煙表明了上主在祂的「榮耀、和能力/榮耀和威能」中臨在,以及祂在引發即將到來的審判中的作用(參閱出埃及記/出谷紀1918 4034; 列王記上/列王紀上810-11; 歷代志下/編年紀下511-14 71-3)。

上主的「榮耀/光榮」和權力的煙是如此強烈,引致「沒有人能以進殿、直等到 ...七災完畢了/沒有一個人能進入殿內,直到 ... 七樣災禍降完為止」。進入聖殿是不可能的,直到在這七個災禍中包含的審判得到應驗。這顯示這些審判的高潮性質。上主是不可接近的,當祂臨在並以這種方式工作時。對於那些堅持褻瀆上主的主權和聖潔的人來說,這是即將來臨的劫難的一個不祥徵兆。

 

8. 「碗/盂的審判(16:1-21)

為了記住「災難期」事件的時間順序,讓我們回顧一下關於七個印、七支號和七個「碗/盂」的幾點,它們共同地構成了「災難期」的審判:

  1. 由於揭開第七個印時沒有描述審判,而七支號的審判緊隨其後(81-6),顯然第七個印是由七支號組成。

  2. 第七支也是最後的吹號審判(1115-19)並沒有描述一個具體的審判,而是預示著上主忿怒的整個「災難期」計劃,最終,將透過基督的第二次降臨帶來「千禧年王國」。在(1115-19)中只描述了第七支號的結果。七個「碗/盂」的審判被稱為最後的七個災禍(151-1621),它構成了第七支號,完成了在(1115-18)中所描述的勝利。

  3. 1214章是插章,第15章是第16章的簡介,第16章將我們帶到第七支號的具體審判。

  4. 號和「碗/盂」的審判有很多相似之處。在這兩個系列中:

    1. 第一個系列涉及地上(比較87162);

    2. 第二個系列涉及海洋(比較88-9163);

    3. 第三個系列涉及河流和水的泉源(比較810-11164);

    4. 第四個系列涉及太陽(比較812168);

    5. 第五個系列涉及黑暗(比較8121610);

    6. 第六個系列涉及「伯拉大河/幼發拉的大河」(比較913-141612); 及

    7. 第七個系列涉及閃電、雷聲和地震(比較1119b1617-21)。

  5. 然而,仔細研究這兩個部分將揭示一些顯著的分別:

  1. 前四支號只涉及地上的三分之一,而「碗/盂」的審判在範圍上是普遍的。

  2. 這些「碗/盂」的強度以及覆蓋範圍和效果的程度也大得多。

  3. 當液體從碗裡傾倒出來時,它們快速落下,並迅速連續。

  1. 這最後七個「碗/盂」的審判使人類的心進一步變硬。請記住,它們被稱為災禍,對這世界的影響與埃及的災對法老的影響相同。這些災禍將顯示:

  1. 這些審判將導致人類內心的忿怒和嘴裡的褻瀆(1691121),而不是恐懼、敬畏和信任。

  2. 然而這些審判將粉碎人類的反叛,並把反叛者從地上清除。這將透過基督帶著祂的軍隊再來完成(以西結/厄則克耳2038; 約珥31-17/岳厄爾41-17; 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340-43; 啟示錄/默示錄1911-21)。

8.1. 第一個「碗/盂」:劇痛的毒瘡(16:1-2)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1

我聽見有大聲音從殿中出來、向那七位天使說、你們去、把盛 神大怒的七碗倒在地上。

和合本

我聽見由殿裏發出一個大聲音,向那七位天使說:「你們去,把那滿盛天主義怒的七個盂倒在地上!」

思高

這七位天使現在奉命把他們的「碗/盂」審判傾倒在地上。約翰/若望聽見「大聲音從殿中出來/由殿裏發出一個大聲音」。這「大聲音」當然是上主的聲音,因為聖殿裡沒有其他人(158)。(以賽亞/依撒意亞666)也講述了一個聲音出於聖殿,啟動對上主的敵人進行報應。這與在(1617)中伴隨著傾倒第七個「碗/盂」的「大聲音」相同。

形容詞「大」(希臘文:μεγάλης,音譯:megalēs)在本章中經常與其事件有關,例如:

  1. 大聲音(第1節和17節);

  2. 大熱/劇熱(第9節);

  3. 伯拉大河/幼發拉的大河(第12節);

  4. 神全能者的大日/全能天主的那偉大日子(第14節);

  5. 大地震(第18節);

  6. 巴比倫大城/偉大的巴比倫(第19節);

  7. 大雹子/大冰雹(第21節); 和

  8. 災極大/災禍太慘重(第21節)。

這強調了在「災難期」的這個時刻地上將發生的事件的強度。聲音是大的,因為這「碗/盂」系列導致對「龍 」、敵基督/假基督假先知所組成的地獄三人組的最後攻擊。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2

第一位天使便去、把碗倒在地上、就有惡而且毒的瘡、生在那些有獸印記、拜獸像的人身上。

和合本

第一位天使便去,把他的盂倒在地上,逐在那些帶有獸印和朝拜獸像的人身上,生出了一種惡毒而劇痛的瘡。

思高

立即回應上主的命令,「第一位天使便去、把碗倒在地上/第一位天使便去,把他的盂倒在地上」。第一個「碗/盂」倒出來的結果是一種折磨人類的「惡而且毒/惡毒而劇痛」的瘡。

形容詞「劇痛」(希臘文:κακὸν,音譯:kakon)的意思是傷害。形容詞「惡毒」(希臘文:πονηρὸν,音譯:ponēron)的意思是邪惡。當合併使用時,它們強調瘡將會潰爛、痛楚且無法治癒。它描述了發炎、滲出及潰瘍的瘡,正如那些受影響的:

  1. 埃及人(出埃及記/出谷紀99-11; 參閱申命記/申命紀282735);

  2. 約伯(約伯記/約伯傳27); 和

  3. 乞丐拉撒路/拉匝祿(路加福音1620-21)。

它們將給那些拒絕基督的人帶來無法舒緩的肉體折磨。

瘡不會影響信徒。它們只會生在以下的人身上:

  1. 接受「獸印」以表明他們的效忠(1316-17); 和

  2. 朝拜「獸像」(1312)。

這個審判讓人想起上主在以色列子民被釋放之前對埃及施行的審判(出埃及記/出谷紀714-1232)。

顯然這個審判必須發生在「災難期」的後半期。第一隻「獸」(即是敵基督/假基督)將在「但以理第七十個七/達尼爾第七十個星期」的中期擔任他最大的權柄,那時他違反了他與以色列國所立的條約(但以理/達尼爾927)。這事件結束後,他將「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坐在天主的殿中,宣布自己是神」(帖撒羅尼迦後書/得撒洛尼後書24)。正是在這個時候,他的助手,第二隻「獸」(即是假先知)將豎立第一隻「獸」的像,並要求世人都受他的印和拜他的像(啟示錄/默示錄1314-17)。在第一個「碗/盂」的審判發生之前,這些事情必須到位。

第一個「碗/盂劇痛的毒瘡

8.2. 第二個「碗/盂」:海洋受到重擊(16:3)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3

第二位天使把碗倒在海裏、海就變成血、好像死人的血.海中的活物都死了。

和合本

第二位天使把他的盂倒在海裏,海水就變成好似死人的血,因而海中的一切活物都死了。

思高

「碗/盂」如此具有破壞性的原因之一是它們的影響是累積的。在第一個「碗/盂」的瘡可以痊癒之前,「第二位天使把碗倒在海裏、海就變成血、好像死人的血.海中的活物都死了/第二位天使把他的盂倒在海裏,海水就變成好似死人的血,因而海中的一切活物都死了」。這個審判類似於埃及的第一個災(出埃及記/出谷紀720-24)和第二支號的審判(啟示錄/默示錄88-9)。但這一次的效果將更加強烈和廣泛;由於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大約70%,這個審判的效果將是全球性的。這相當於對(創世記/創世紀121)的逆轉,當時上主賜生命予所有海洋生物。

所用的明喻,海好像「死人的血」,暗示這個審判將是嚴厲的。若果海裡的一切都因這個「碗/盂」而死去,那麼海洋生物腐爛的屍體所產生的強烈難聞氣味將是可怕的。它將破壞捕魚業,勢必影響海洋航行和運輸。在任何海岸過正常生活的可能性都將完全消失。

第二個「碗/盂」:海洋受到重擊

8.3. 第三個「碗/盂:河流受到重擊(16:4-7)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4

第三位天使把碗倒在江河與眾水的泉源裏、水就變成血了。

和合本

第三位天使把他的盂倒在河流和水泉上,水就變成了血。

思高

約翰/若望記載「江河與眾水的泉源 ... 變成血了/河流和水泉 ... 變成了血」。埃及的第一個災主要影響尼羅河(出埃及記/出谷紀724),但第三個「碗/盂」將影響所有淡水來源。第三個「碗/盂」和第三支號(810-11)有一個相似之處,因為在每個系列中的第三個審判都是針對地上的淡水供應。但第三支號只影響三分之一的淡水供應。當第三個「碗/盂」倒出來時,所有的水源都會受到影響,及變成「血」。

將沒有水喝,也沒有乾淨的水清洗第一個「碗/盂」的審判引起的滲出瘡。人類沒有淡水就無法生存,所以這個「碗/盂」會使所有人都處於危及生命的境地。這肯定意味著這些審判是在「災難期」即將結束時才降下。

第三個「碗/盂:河流受到重擊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5

我聽見掌管眾水的天使說、昔在今在的聖者阿、你這樣判斷是公義的.

和合本

那時,我聽見掌管水的天使說:「今在和昔在的聖善者,你這樣懲罰,真是公義,

思高

「掌管眾水的天使/掌管水的天使」是指掌管海洋和淡水領域的天使,是不同於傾倒第三個「碗/盂」的天使。在《聖經》別處,天使的職務與大自然的基本力量有關(詩篇/聖詠1044; 希伯來書17),例如:

  1. 四位天使執掌地上的風(啟示錄/默示錄71):

  2. 一位掌管「無底坑/深淵」的天使(911):

  3. 一位掌管火的天使(1418)。

「掌管眾水的天使/掌管水的天使」的級數和其他天使一樣。

非但沒有向上主抱怨祂對眾水的所作所為,這天使反而確認了由此施加的懲罰的公正性。這位天使的歌:「聖者阿、你這樣判斷是公義的/聖善者,你這樣懲罰,真是公義 ...」是對得勝者在(153-4)中所唱的一個迴響。整個《舊約》都強調了上主審判的正確性。上主是「公義」的審判者(詩篇711/聖詠712;以賽亞/依撒意亞114),這就是這首頌讚歌背後的信息。

接下來的尊稱「聖者阿/聖善者」是本書的另一個主要主張,因為上主在(啟示錄/默示錄)中的每一個作為都出自祂的聖潔(啟示錄/默示錄48 154)。上主的聖潔和祂的「公義」在整本《聖經》中一起工作(申命記/申命記紀324; 詩篇/聖詠14517),兩者都要求祂的公正審判將「公義」帶回祂的創造。

尊稱「昔在今在的/今在和昔在的」是對上主的稱呼與在(1117)的歌對祂的稱呼相同(參閱148 48)。這是一個尊稱讓人想起上主的永恆性,在(出埃及記/出谷紀32-14)中,當上主在燃燒的荊棘中向摩西/梅瑟顯露自己時,用類似的措辭表達了這一點。

稱上主為「公義」的原因是「你這樣判斷/你這樣懲罰」。上主「公義」的審判是對祭壇祈禱的回應(69-11)。上主是恆久忍耐的,但最終祂對罪的審判將不再延遲。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6

他們曾流聖徒與先知的血、現在你給他們血喝.這是他們所該受的。

和合本

因為他們曾傾流了聖徒和先知們的血,你如今給他們血喝,這是他們應得的。」

思高

6節是一個單獨句子進一步證明了上主透過把水變成血來執行祂的審判是公義的。

上主給他們血喝,因為「他們曾流聖徒與先知的血/因為他們曾傾流了聖徒和先知們的血」。刑罰是根據罪行度身定做的。以賽亞/依撒意亞宣稱,壓迫以色列的人會吃自己的肉並喝自己的血(以賽亞/依撒意亞4926)。在(智慧篇1117)中,我們讀到:「人用甚麼來犯罪,就用甚麼來罰他」。地上的人類很快就殺死了所有拒絕成為「獸」追隨者的人。在「災難期」間,生命將是下賤的,流血事件將是常見的。由於他們流了很多人的血,所以上主只不過是給他們血作為報應。

「聖徒」是指所有的信徒,「先知」是特別指那些傳遞上主的信息給人類的信徒(參閱啟示錄/默示錄1118 1824)。早期教會的先知職務不僅涉及預言(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128 2110-11),而且還涉及「造就、安慰、勸勉人/建樹、勸慰和鼓勵」(哥林多前書/格林多前前143)。

那些「曾流聖徒與先知的血/曾傾流了聖徒和先知們的血」的人據說是「該受/應得」血喝的。這位天使肯定那些殺害聖徒和先知的人應該得到他們所應得的。他們奪取生命違背了上主的旨意,而現在上主以他們的生命作為交換。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7

我又聽見祭壇中有聲音說、是的、主 神、全能者阿、你的判斷義哉、誠哉。

和合本

我又聽見從祭壇有聲音說:「是的,上主,全能的天主!你的懲罰,真實而公義。」

思高

大多數希臘文手抄本都有「我又聽見祭壇中有聲音說/我又聽見從祭壇有聲音說」,但有些手手抄本是「我又聽見祭壇中有[另一位]聲音說/我又聽見從祭壇有[另一位]聲音說」。對於前者,祭壇被擬人化並說話,而對於後者,還有另一位與祭壇有關的天使負責說這話。當然,祭壇本身不能說甚麼,所以它必須是一位天使的聲音。

有一位與祭壇有關的天使說:「是的、主 神、全能者阿、你的判斷義哉、誠哉/是的,上主,全能的天主!你的懲罰,真實而公義」。在(69)中,祭壇下面的眾聖徒為了復仇而呼喊,所以當前這聲音來自祭壇是恰當的。這就是在(83-5)中將眾聖徒的祈禱呈獻給上主的天使。

聲音用強調詞「是的」(希臘文:ναί,音譯:nai)去肯定在(166)中那位天使的頌讚歌的正確性,它經常出現在(啟示錄/默示錄)中以確認神聖的真理(17 1413 2220)。

尊稱「主 神、全能者/上主,全能的天主」重申了在(153)中的摩西/梅瑟之歌的尊稱(以及18 48 1117 153 1614 19615 2122)並且是上主在(啟示錄/默示錄)中的主要尊稱,肯定祂是全能的神聖戰士和宇宙之主。正是這位全能的上主對迫害者進行了審判。

上主總是按照祂的品格去作出始終如一的裁決,天使將其描述為「義哉、誠哉/真實而公義」,這是《聖經》的恆常教導(創世記/創世紀1825; 詩篇199/聖詠1910; 詩篇/聖詠11975; 羅馬書25; 啟示錄/默示錄192)。它們不像與異教假神相關的反覆無常的裁決。

8.4. 第四個「碗/盂」:太陽以烈火炙烤世人(16:8-9)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8

第四位天使把碗倒在日頭上、叫日頭能用火烤人。

和合本

第四位天使把他的盂倒在太陽上,致使太陽以烈火炙烤世人。

思高

與傾倒「碗/盂」在地上的前三位天使不同,「第四位天使把碗倒在日頭上/第四位天使把他的盂倒在太陽上」。在先前的幾次審判中,太陽部分變暗了(612 812),但這次審判增加了太陽的強度。

第四支號的影響可能是令到眾行星脫離原本運行的軌道,影響一天的長短。也許這種不規則的軌道可能會帶來太陽的熱度增加。到底這是地球和太陽變得更靠近,還是上主僅增加了太陽的熱度所引致的,我們並不知道。重點是,上主會把太陽的熱度增加到「用火烤人/以烈火炙烤世人」的程度。所有生活在地上的人都會感受到這熱度增加的影響。

這個灼熱的審判讓人想起(以賽亞/依撒意亞246):「地上的居民被火焚燒,剩下的人稀少/為此地上的居民受了折損,剩下來的人數極少」。太陽高溫的另一個嚴重後果將是極地冰山的融化。隨之而來的海洋水位上升將淹沒沿海地區。洪水造成的廣泛破壞和生命損失將進一步加劇這受蹂躪的地球的苦難。

上主對災禍的主權由動詞「叫/致使」(希臘文:ἐδόθη,音譯:edothē)表示,這是一個神聖的被動語態。上主推翻了大自然的程序,把這種折磨帶給他們。

第四個「碗/盂」:太陽以烈火炙烤世人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9

人被大熱所烤、就褻瀆那有權掌管這些災的 神之名、並不悔改將榮耀歸給 神。

和合本

世人因被劇熱所炙熱烤,便褻瀆掌管這些災禍的天主的名號,沒有悔改將光榮歸於天主。

思高

在第9節中,熱力的強度被短語「大熱所烤/劇熱所炙熱烤」再次強調。面對這場可怕的災禍,我們可以比較那些在天上的人,「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他們/烈日和任何炎熱,再也不損傷他們」(啟示錄/默示錄716)。

有人會認為來自上主的這些嚴厲審判會使人類悔改。他們不但沒有祈求寬恕,反而是「褻瀆 ... 神之名/褻瀆 ... 天主的名號」。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知道是上主「權掌管這些災/掌管這些災禍」折磨他們。無論是「恩惠/恩寵」還是忿怒都不會促使他們邪惡的心悔改(參閱920-21 1611)。像法老/法郎一樣,他們心也變硬了(出埃及記/出谷紀71322 8151932 971234-35),他們不會悔改以給上主「榮耀/光榮」(參閱羅馬書121-23)。

敵基督/假基督被描述為「褻瀆/褻聖」(啟示錄/默示錄1315-6),在這裡世界接受了他的邪惡品格。在「災難期」內的人類將被敵基督/假基督全然欺騙:「故此,神就給他們一個生發錯誤的心,叫他們信從虛謊,使一切不信真理、倒喜愛不義的人都被定罪/為此,天主使一種錯誤的信念在他們身上運行,叫他們相信謊謬,為使一切不信真理而喜歡違法的人,被定罪受罰」(帖撒羅尼迦後書/得撒洛尼後書211-12)。

8.5. 第五個「碗/盂」:黑暗(16:10-11)

和第五支號一樣,這個「碗/盂」的審判導致黑暗,就像埃及的第九個災(出埃及記/出谷紀1021-23)。

8.5.1. 第五個「碗/盂」的對象:獸的座上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10

第五位天使把碗倒在獸的座位上、獸的國就黑暗了.人因疼痛就咬自己的舌頭.

和合本

第五位天使把他的盂倒在那獸座上,牠的王國就陷入黑暗,人痛苦的咬自己的舌頭;

思高

第五個「碗/盂」的東西倒在「獸的座位上/獸座上」。「獸」的「座」是撒但/撒殫賜給他的(啟示錄/默示錄132)。「座」代表「獸」對其領域的主權。由於「碗/盂」倒在「座」上使整個王國陷入黑暗,所以「座」就應該代表他的王國。因此,這個「碗/盂」影響了「獸」的統治能力。

第五個「碗/盂」:黑暗

8.5.2. 第五個「碗/盂的效果

第一個效果出現在「獸的國就黑暗了/牠的王國就陷入黑暗」。由於敵基督/假基督實際上統治了整個世界,所以這種黑暗無疑是遍及世界的。約珥/岳厄爾把這個審判的時間形容為「那日是黑暗、幽冥、密雲、烏黑的日子 ... 許多許多的人在斷定谷,因為上主的日子臨近斷定谷。日月昏暗,星宿無光/那是一個陰霾昏暗的日子,是一個濃雲漆黑的日子 ... 因為上主的日子已臨近了審判谷。太陽和月亮昏暗了,星辰失去了光芒」(約珥22 314-15/岳厄爾22 414-15)。西番雅/索福尼亞將上主的日子描述為「那日是忿怒的日子,是急難困苦的日子,是荒廢淒涼的日子,是黑暗幽冥、密雲烏黑的日子/那天是忿怒的一天,困苦艱難的一天,破壞摧殘的一天,昏暗幽冥的一天,烏雲陰霾的一天」(西番雅/索福尼亞115)。基督在祂的橄欖山聖訓中宣稱:「在那些日子,那災難以後,日頭要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在那些日子裏,在那災難以後,太陽將要昏暗月亮不再發光」(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324; 參閱以賽亞/依撒意亞1310 2423; 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220)。

第二個效果是「人因疼痛就咬自己的舌頭/人痛苦的咬自己的舌頭」。動詞「咬」(希臘文:ἐμασῶντο,音譯:emasōnto)是不完成式時態,表示他們不停地咬自己的舌頭,這表達了一種極度和難以忍受的痛苦。這些累積的效果,劇痛的瘡、海洋污染、缺乏食水、劇烈高溫、陷入黑暗,將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邪惡的世人仍然拒絕悔改。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11

又因所受的疼痛、和生的瘡、就褻瀆天上的 神.並不悔改所行的。

和合本

他們因自己的痛苦和瘡痍,便褻瀆天上的天主,沒有悔改自己的行為。

思高

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效果是「褻瀆天上的 神/褻瀆天上的天主」。人們褻瀆,「因所受的疼痛、和生的瘡/因自己的痛苦和瘡痍」,這表明以前的災禍所產生的不適一直持續到現在。但他們「並不悔改所行的/沒有悔改自己的行為」。

尊稱「天上的 神/天上的天主」在《舊約》中很常見,特別是在(以斯拉記/厄斯德拉上12 51112 6910 7122123),(尼希米記/厄斯德拉下145 2420),和(但以理/達尼爾218193744),去描述掌管天地的上主。有趣的是,有一個強烈對比出現於(啟示錄/默示錄1113)(1611)之間。在(1113)中,列國中的一些人將「歸榮耀給天上的神/歸光榮於天上的天主」,而在這裡的情況正好相反,因為地上的居民「褻瀆天上的 神/褻瀆天上的天主」。在這兩種情況下,「天上的 神/天上的天主」都是具主權的,表現出憐憫(1113)和審判(1610-11)。

我們清楚地被告知,世界將意識到「天上的 神/天上的天主」是這些審判的來源。此時,將不再有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所有人都會知道上主的存在,但他們仍然頑固地反叛。這些經文清楚地駁斥了當全人類面對上主的審判時都會悔改,一個全人類最終普遍得救的想法。在這裡提及第一個「碗/盂」的瘡顯示「碗/盂」的審判來得很快,一個接一個的。

8.6. 第六個「碗/盂」:為最後的戰爭做準備(16:12-16)

本段經文有四個部分,從「碗/盂」本身開始(1612),然後是第12節的擴展,由三個部分組成:

  1. 當他們聚集列國進行最後的戰鬥時,假冒的三位一體的反應(1613-14);

  2. 一個插章提醒讀者基督即將再來(1615); 和

  3. 回到(1613-14)的場景,當眾王聚集在「哈米吉多頓/阿瑪革冬」時(1616)。

8.6.1. 第六個「碗/盂」的對象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12a

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伯拉大河上、

和合本

第六位天使把他的盂倒在幼發拉的大河中,

思高

當第六位天使倒他的「碗/盂」時,「伯拉大河/幼發拉的大河」受到衝擊。它也受到第六支號的影響(參閱913-15),但它只是釋放了被捆綁在那條河的四位天使,並沒有提及關於那裡的水。

形容詞「大」(希臘文:μέγαν,音譯:megan)強調這條河的顯赫地位。這是亞洲西部最大的河流,在歷史和預言中佔有主要地位。以下是關於這條「大」河的一些重要事實:

  1. 它形成了古羅馬及其征地的東部邊界。

  2. 它形成了應許給亞伯拉罕/亞巴郎之土地的東部邊界(參閱創世記/創世紀1518; 申命記/申命紀17 1124; 約書亞記/若蘇厄書14)。

  3. 在一個短暫的時期,大衛/達味所羅門/撒羅滿將他們的管轄權擴展到「伯拉大河/幼發拉的大河」(列王記上421/列王紀上51; 歷代志上/編年紀上183; 歷代志下/編年紀下926)。

  4. 這條河有1,800英里長,一直是作為一個天然屏障分隔東西方。

  5. 這條河在亞美尼亞形成,1,800英里後流入波斯灣。它距離波斯灣約90英里,與底格里斯河匯合。

8.6.2. 第六個「碗/盂」的目的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12b

河水就乾了、要給那從日出之地所來的眾王豫備道路。

和合本

河水就乾涸了,為給那些由日出之地要來的諸王,準備了一條道路。

思高

現在這條河「乾了/乾涸了」,以便「給那從日出之地所來的眾王豫備道路/給那些由日出之地要來的諸王,準備了一條道路。」。動詞「乾了/乾涸了」(希臘文:ἐξηράνθη,音譯:exēranthē)是被動不定過去式時態,它的意思是河水被上主一次性的完全乾涸了。據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記載,古列/居魯士在征服巴比倫時步行橫過已乾涸了的「伯拉大河/幼發拉的大河」的河床(參閱耶利米/耶肋米亞5038 5136)。在《舊約》中,有類似的預言關於這條河乾涸了(但以理/達尼爾1144; 以賽亞/依撒意亞1115-16)

字眼「日出之地」(希臘文:ἀνατολῶν ἡλίου,音譯:anatolōn hēliou)是一個東方的成語。這是一個詩意的表達方式,象徵「眾王/諸王」是來自太陽升起的地方,例如:日本、中國、印度、阿富汗和伊朗。

目的是甚麼?

在第六支號的審判中提及了一支由「二萬萬馬軍/兩萬萬馬隊」(即是兩億騎兵)所組成的軍隊(啟示錄/默示錄916)。若果這支軍隊要從東方橫掃,向聖地(即是以色列)進發,那麼最好就是「伯拉大河/幼發拉的大河」的水不妨礙這條通路。第六個「碗/盂」顯然會解決這個問題。知道了撒但/撒殫和人類的心思,上主將乾涸這個天自然屏障,以促進「那從日出之地所來的眾王/那些由日出之地要來的諸王」運送軍隊以進行這最後的「哈米吉多頓/阿瑪革冬」大戰(1616)。這個「碗/盂」展望了世界帝國對上主和祂的彌賽亞/默西亞的未來和最後一場衝突(約珥32/岳厄爾42; 西番雅/索福尼亞38; 啟示錄/默示錄1712-14)。這個審判對地上居民的影響不是審判本身的結果,而是其後果,即是戰爭。它並沒有給人類帶來災禍,而是為最後的末日之戰做好準備。

2013年,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項目,包括建設連接中國與中東和歐洲的公路和鐵路,將使「日出之地的眾王/日出之地的諸王」能夠從遠東前往以色列的土地在「哈米吉多頓/阿瑪革冬」集結。

顯示「伯拉大河/幼發拉的大河」位置的地圖

最近,在敘利亞的「伯拉大河/幼發拉的大河」的水位正在下降。因此,這個預言正在應驗中。

在敘利亞的「伯拉大河/幼發拉的大河」的水位正在下降

(照片拍攝於2021517)

8.6.3.邪魔的行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13

我又看見三個污穢的靈、好像青蛙、從龍口獸口並假先知的口中出來.

和合本

我又看見從龍口、獸口和假先知口中出來了三個不潔的神,狀如青蛙;

思高

字眼「從 ... 口中出來」象徵這個影響力的直接來源是假冒的「三位一體」:

  1. 「龍」(即是撒但/撒殫);

  2. 「獸」(即是敵基督/假基督,最終形態的羅馬帝國復興的獨裁者); 和

  3. 假先知」(即是第二隻獸)。

在古代世界中的「口」象徵王室的聖旨,而假冒的「三位一體」在此派遣了它的信使發出了欺騙性的信息。使用了三次「口」表明了這假冒的「三位一體」透過一場宣傳運動,將導致大多數國家在末日無條件地致力於邪惡。這些「口」的影響力怎麼強調都也不為過,特別是在這三位的行動(1215 13612-15)。

「污穢的靈/不潔的神」是一個《新約》的常用方式指墮落天使或「污鬼/邪魔」(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01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23-24 311 5213; 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516 87)。基督致力於將人類從他們的權勢中釋放出來,但這個假冒的「三位一體」卻利用他們來執行他們的破壞性工作,此時此刻就是聚集整個地上的眾王進行最後的戰鬥。這些「污穢的靈/不潔的神」的外形酷似「青蛙」。青蛙是不潔的動物(利未記/肋未紀1110-1141),但這些並不是如同在埃及的災中的真實青蛙(出埃及記/出谷紀85 詩篇/聖詠7845)。約翰/若望把狀如青蛙的幽靈確定為「污穢的靈/不潔的神」。這個生動、令人反感和噁心的插圖描繪了這些「污鬼/邪魔」的粘稠、冷血和卑鄙,牠們引誘眾王從東方進行艱險的長征去「哈米吉多頓/阿瑪革冬」承受他們的厄運(參閱列王記上/列王紀上2219-22)。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14a

他們本是鬼魔的靈、施行奇事、

和合本

他們是邪魔之神,施行奇跡,

思高

實現這一點的方法是三個源自假冒的「三位一體」的「鬼魔的靈/邪魔之神」出發去列國「施行奇事/施行奇跡」。在「災難期」的早期,假先知施行了「大奇事/大奇跡」(啟示錄/默示錄1313-14)。「污鬼/邪魔」無疑將擁有同樣的魔力去施行超自然的「奇事/奇跡」。他們將施行虛假的奇跡去欺騙東方的眾王。他們與眾王的欺騙工作讓人想起在(列王記上/列王紀上2219-22)中,引誘亞哈/亞哈布去參戰的那位「謊言的靈/虛言之神」。

8.6.4. 神聖的行動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14b

出去到普天下眾王那裏、叫他們在 神全能者的大日聚集爭戰。

和合本

往全世界的諸王那裏去,召集他們,為在全能天主的那偉大日子上交戰。

思高

這三個「污穢的靈/不潔的神」的使命不僅是聚集東方列強,還要聚集「普天下眾王/全世界的諸王」。也許是來自東方的前進軍隊促使這些王集結參戰。他們將聚集在一起,為了彼此開戰。這次世界力量的聚集符合《舊約》的教導,即是以色列的敵人將在末日聚集起來反對她(詩篇/聖詠21-3; 約珥/岳厄爾211; 約珥32/岳厄爾42; 撒迦利亞/匝加利亞142-3)。

這場戰爭被稱為「神全能者的大日/全能天主的那偉大日子」,以「大/偉大」將這一天與所有較小的日子區分出來,「神/天主」表明祂不是人或假冒的「三位一體」的日子,和「全能」重申上主的力量是至高無上的。這一天將充分彰顯上主的全能和主權。這是主耶穌基督第二次來臨時與「獸」戰鬥的「日/日子」(啟示錄/默示錄1919-21),是人類歷史的高潮當上主接管祂的大權並開始統治時(1117)。

可是為甚麼一支兩億的軍隊要向聖地進發呢?

撒但/撒殫並不愚蠢。他認識《聖經》,但他可能並不相信全部。在被逐出天上後(127-9),大約在「災難期」的中間點,他知道自己的時間是有限的(1212)。他也知道主耶穌基督將要重返地上以應驗上主對祂的僕人大衛/達味的應許,並建立祂的王國。將全世界的軍隊聚集到一個被稱為「哈米吉多頓/阿瑪革冬」的地方(1616)顯然是撒但/撒殫阻止主耶穌基督成功的最後嘗試。撒但/撒殫必定相信,若果他能夠召集全世界的軍隊與基督作戰,他肯定最終能夠挫敗上主的計劃。這些軍隊的最初目的可能是挑戰這位世界獨裁者(即是敵基督/假基督),但最終他們將聯手對抗回歸的基督(參閱1917-21)。他們的企圖是徒然的,因為基督將會消滅他們所有人。

8.6.5. 對信徒的提醒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15

(看哪、我來像賊一樣。那儆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見他羞恥的、有福了。)

和合本

「看,我來有如盜賊一樣;那醒著並保持自己的衣服,不至於赤身行走,而叫人看見自己的恥辱的,纔是有福的!」

思高

在第六個「碗/盂」的描述中間,一個插章打斷了這個「碗/盂」的敘述。這種突然的表達方式是(啟示錄/默示錄)的特徵(參閱18 813 912 1114 139-1018 1412-13 1657 1820 206)。這是寫給「災難期」的忠信「遺民/餘民」以及當今面臨迫害的信徒的插章,給他們安慰、希望和提醒,以免他們灰心喪志並失去見證。這些災禍只是證明主耶穌的第二次來臨近了。這些話提醒我們主耶穌在祂偉大的橄欖山聖訓中給予的鼓勵(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42-44)。因此,在這節經文中,主耶穌現在親自說話了。

祂說:「看哪/看」。意思是「停下來,想一想,注意」!「我來」是向「災難期」的聖徒和當今的信徒保證,祂的第二次來臨是確定的。

比喻「像賊一樣/有如盜賊一樣」表示主耶穌會很快地並出人意料地來(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36 2442-43; 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6-7; 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52-4; 彼得後書/伯多祿後書310;啟示錄/默示錄33)。因此,信徒被提醒要保持儆醒,為主耶穌行「公義/正義」。他們要以祂的第二次來臨為目的而生活。

在重新宣佈祂的來臨「像賊一樣/有如盜賊一樣」之後,主耶穌宣佈了在書中的七個祝福的第三個(參閱13 1413 199 206 22714)。「那儆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見他羞恥的、有福了/那醒著並保持自己的衣服,不至於赤身行走,而叫人看見自己的恥辱的,纔是有福的」與那些沒有儆醒的人形成對比,故此當基督終於開始「試煉的時候/試探期」(參閱310)的時候,會遭受損失。如此,若果信徒遵循這節經文的提醒和勸勉,即使在這個可怕的「災難期」,他們也會得到特別的祝福。他們被告知要做以下兩件事:

  1. 「儆醒/醒著」是用於警覺和與主相交(參閱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56)。它是指一個有正確的優先事項並為主和祂的再來而活的人。保持儆醒就是保持相交。這是根本性的。

  2. 「看守衣服/保持自己的衣服」是指信徒的「公義/正義」行為像穿著一件衣服,它是與基督相交的實際生活(啟示錄/默示錄1413 198 1118)。

短語「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見他羞恥的/不至於赤身行走,而叫人看見自己的恥辱的」是為了避免赤裸地行走以及讓自已的可恥之罪暴露在所有人的眼前(參閱以賽亞/依撒意亞473; 以西結/厄則克耳1637 2324-29; 何西亞210/歐瑟亞212; 那鴻/納鴻35)。這是一個比喻方式去談論屬靈的貧窮。

總之,信徒被勸勉要儆醒,因為主耶穌會像「賊/盜賊」一樣來。還有一個對純潔的鼓勵,這可能就是勸告要「看守衣服/保持自己的衣服」的意思。忠於真正的上主,就是帶來多麼的「福」,而不是把自己的靈魂出賣給世界獨裁者。

8.6.6. 對地點的解釋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16

那三個鬼魔便叫眾王聚集在一處、希伯來話叫作哈米吉多頓。

和合本

那三個神就把諸王聚集到一個地方,那地方希伯來文叫「阿瑪革冬」。

思高

「聚集在一處/聚集到一個地方」是指「污鬼/邪魔」將眾王聚集到「希伯來話叫作哈米吉多頓/希伯來文叫『阿瑪革冬』」的地方。對於(啟示錄/默示錄)的大部分直接讀者是小亞西亞的外邦人,一個「希伯來文」詞語必須被翻譯或音譯,否則他們將無法把它與巴勒斯坦地理的特定位置聯繫起來。約翰/若望(911)也這樣做了。

名字「哈米吉多頓/阿瑪革冬」(希伯來文:הַר מְגִדּו̇ן,音譯:Měgiddôn Har)(希臘文:Ἁρ Μαγεδών,音譯:Har Magedōn)的意思是「米吉多/默基多」的山,在英語中通常被稱為「Armageddon」。「哈/阿」(希伯來文:הַר,音譯:Har)是指山地,因此「哈米吉多頓/阿瑪革冬」(希伯來文:הַר מְגִדּו̇ן,音譯:Měgiddôn Har)是指「米吉多/默基多」的山地。

名字「米吉多/默基多」(希伯來文:מְגִדּו̇ן,音譯:Měgiddôn)是在「耶斯列/依次勒耳」山谷中的一個「迦南/客納罕」堡壘的所在地,以色列人後來在底波拉/德波辣巴拉/巴辣克的帶領下佔領了它(約書亞記/若蘇厄書12:21; 士師記/民長紀5:15-19)。這是約西亞/約史雅的失敗場景(歷代志下/編年紀下35:22)。從《舊約》時代開始,這是一個著名的戰場,是基督最終勝利的合適地點。

顯示「米吉多/默基多」位置的地圖

「米吉多/默基多」,也被稱為「耶斯列/依次勒耳」山谷

拿破崙穿過了「米吉多/默基多」的「耶斯列/依次勒耳」山谷,並說世上所有的軍隊都可以在這裡作戰,因為這片領土廣闊。當然,它顯然不夠大,無法容納來自世界各地的軍隊,但它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區域,非常適合十分龐大的軍隊聚集。這是一個更大規模部署的集結區,從北到南覆蓋兩百英里的距離,從東到西覆蓋巴勒斯坦的寬度(參閱啟示錄/默示錄14:20)。對抗這支龐大軍隊的一些決定性戰鬥也可能會發生在其他地區,包括:

  1. 「約沙法谷/約沙法特山谷」(約珥3:2,12-13/岳厄爾4:2,12-13)。這是指耶路撒冷以南和以東更遠的一個地區。

  2. 耶路撒冷以南的「以東/厄東」(以賽亞/依撒意亞34:4-10; 63:1-10)。上主從耶路撒冷以南的「以東/厄東」來,祂的衣服沾滿了鮮血,這表明部分衝突也發生在這裡。

  3. 耶路撒冷(撒迦利亞/匝加利亞12:2-11; 14:1-3)。耶路撒冷本身在這場戰役的最後階段就被世界軍隊入侵。

8.6.7. 參與者的解釋

第六個「碗/盂」的預備工夫期待著(啟示錄/默示錄1911-21)的戰鬥。最終所有國家將在「災難期」結束時聚集在「哈米吉多頓/阿瑪革冬」。這個世界力量的結集符合《舊約》的教導,即以色列的敵人將會在末日聚集起來對抗她(詩篇/聖詠21-3; 以西結/厄則克耳381-23; 但以理/達尼爾1140-45; 約珥/岳厄爾211; 約珥31-17/岳厄爾41-17; 撒迦利亞/匝加利亞141-5)。全部都描述了眾王和他們的軍隊將遇上彌賽亞/默西亞(即是主耶穌基督)和祂的軍隊。

下列國家將參與:

  1. 北方的王和他的盟友(以西結/厄則克耳385-6),包括:

  1. 歌革(現代俄羅斯);

  2. 弗(現代利比亞);

  3. 古實(現代埃塞俄比亞);

  4. 波斯(現代伊朗);

  5. 歌篾(土耳其和烏克蘭東部); 和

  6. 陀迦瑪(靠近敘利亞邊境的土耳其地區)。

  1. 南方的眾王包括:

  1. 埃及; 和

  2. 阿拉伯國家。

  1. 西方的眾王由歐洲十國聯盟組成(即是敵基督/假基督的帝國)。

  2. 東方的眾王,他們的軍隊必須穿過「伯拉大河/幼發拉的大河」才能到達這裡(1612)。

主要問題是當一個世界政府在撒但/撒殫和「獸」的控制下時,怎麼可能會出現戰爭。它反映了在「災難期」後期各國之間的衝突,因為如此倉促組成的世界帝國開始瓦解。不管怎樣,正當基督第二次來臨的「榮耀/光榮」出現在天上時,這些在基督第二次來臨之際在戰場上爭奪榮譽的世界軍隊全部都轉而聯合他們的力量一起對抗從天而降的基督和祂的軍隊。這將是對神聖主權的最後挑戰,因為當時的世界軍事力量將在基督再來的當天投入戰鬥(參閱撒迦利亞/匝加利亞141-15; 啟示錄/默示錄1911-21)。

8.7. 第七個「碗/盂:廣泛性毀滅(16:17-21)

第七個「碗/盂」,是「災難期」的最後審判,實際上是一系列的審判,將傾倒在整個地上。由於「災難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審判時期,所以第七個「碗/盂」是整個「災難期」最嚴重和毀滅性的審判,以主耶穌基督第二次來臨地上而告終。

8.7.1. 巨大聲音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17

第七位天使把碗倒在空中、就有大聲音從殿中的寶座上出來、說、成了.

和合本

第七位天使把他的盂倒在空氣中,於是就由【天上的】殿裏,從寶座那裏發出了一個巨大聲音說:「成了!」

思高

形容詞「大」(希臘文:μεγάλη,音譯:megalē)在這些經文中重複了七次。這強調了這系列審判的空前性和終局性。它還強調了這系列審判如何完美地(數字七的重點)完成

這個「碗/盂」是倒在「空中/空氣中」。名詞「空」(希臘文:ἀέρα,音譯:aera)是指地面以上的領域,從鳥類飛行的天空到最遠的恒星,以至上主和天使的住所。根據(以弗所書/厄弗所書22)撒但/撒殫被稱為「空中掌權者的首領/空中權能的首領」。這是撒但/撒殫和他的邪魔群組和他們戰略的領域和操作的基地。此外,我們現代的大氣層在軍事中變得至為重要,這是撒但/撒殫將要控制的。因此,這系列的審判,雖然它最終的效果是在地上,但它是對撒但/撒殫和他的領域或統治的一個最終審判。

聲音從「殿中的寶座上出來/由【天上的】殿裏,從寶座那裏發出」。這是上主至高者的聲音,因為它來自殿中的寶座(參閱161)。

祂鄭重地宣告「成了」,表示祂的審判系列在這歷史性的「災難期」是完成了。動詞「成了」(希臘文:Γέγονεν,音譯:Gegonen)是預期敘述的,因為它預示著地上的審判和救贖的最終完成。從上主的角度去看,這被記錄為已經完成了,儘管在約翰/若望對它所包含的一切的敘述中還沒有完全描述出來(參閱216,並且從人類的角度去看仍未發生

8.7.2. 大地震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18

又有閃電、聲音、雷轟、大地震、自從地上有人以來、沒有這樣大這樣利害的地震。

和合本

遂有閃電、響聲和雷霆,又發生了大地震,是自從在地上有人類以來,從未有過這樣大的地震。

思高

約翰/若望看見「閃電」並聽見「聲音、雷轟/響聲和雷霆」。正如它在整本書中,這是預備性的並且是對即將到來的終極審判的一個警告。

然後,我們讀到「大地震、自從地上有人以來/又發生了大地震,是自從在地上有人類以來」,這個地震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字眼「沒有這樣大這樣利害的地震/從未有過這樣大的地震」通過以下方式獲得了額外的強調:

  1. 形容詞「大」;

  2. 質量相關詞「利害」; 和

  3. 重覆的「這樣大」。

正如但以理/達尼爾基督談及一段空前的「艱難/災難」時期(但以理/達尼爾12:1;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3:19)。這將是在(哈該/哈蓋2:6)和(希伯來書12:26-27)中預言的最後一場大地震。(撒迦利亞/匝加利亞14:4)告訴我們,橄欖山將在基督返回地上時裂開並形成一個極大的山谷。也許正是在這時間點,在基督返回地上時,這場大地震發生了。

8.7.3. 大城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19

那大城裂為三段、列國的城也都倒塌了. 神也想起巴比倫大城來、要把那盛自己烈怒的酒杯遞給他。

和合本

那大城分裂為三段,異民的城也都傾覆了;天主想起了那偉大的巴比倫,遂遞給她那盛滿天主烈怒的酒杯。

思高

有兩個不同的解釋試圖澄清甚麼是「大城」:

  1. 巴比倫;

  2. 耶路撒冷。

8.7.3.1. 巴比

分裂為三段的「大城」無疑被認定為是指「伯拉大河/幼發拉的大河」的巴比倫,原因如下:

  1. 巴比倫被覆稱為「偉大的城」(14:8; 17:18; 18:10,16,18,19,21)。

  2. 約翰/若望而言,將巴比倫暗示為撒但/撒殫的權力和壓迫「災難期」聖徒的中心。

  3. 伊拉克政府一直在努力重建巴比倫。

8.7.3.2. 耶路撒冷

被分為三段的「大城」是指耶路撒冷,基於以下原因:

  1. 耶路撒冷被稱為「大城」,我們的主也在此被釘在十字架上(118)。

  2. 以下的陳述似乎表明正在考慮三個不同的區域:

  1. 「大城」;

  2. 「列國的城/異民的城」; 及

  3. 「巴比倫大城/偉大的巴比倫」。

  1. 它與預言的巨大地形變化一致,這些變化將與基督的第二次來臨一起發生在耶路撒冷周圍(撒迦利亞/匝加利亞144)。

  2. 這次地震將這城分為三段,但很明顯,它是地理上的,而不是人群上的分裂。外邦人的城市將遭受比耶路撒冷更大的破壞。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耶路撒冷在「大災難」結束時會被席捲地上的審判徹底摧毀。然而,根據《聖經》,巴比倫註定要被徹底摧毀(以賽亞/依撒意亞1319; 耶利米/耶肋米亞5013)

  3. 以西結/厄則克耳為這個「異象/神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背景。耶路撒冷象徵性地分為三段去代表上主對她犯罪的管教(以西結/厄則克耳51-13)。為回應異教列國入侵以色列而發生的一場大地震(以西結/厄則克耳3817-23)。這是最自然的解釋。

在「但以理第七十個七/達尼爾第七十個星期」的中間點,第一隻「獸」(即是敵基督/假基督)將在猶太聖殿裡宣佈自己是「上主」(參閱但以理/達尼爾927; 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15; 帖撒羅尼迦後書/得撒洛尼後書23-4;啟示錄/默示錄131-8)並要求全世界都敬拜他,因此耶路撒冷將成為「獸」在「災難期」後半部的總部。「那大城裂為三段/那大城分裂為三段」是指上主對「獸」的總部的審判。

主耶穌基督回到地上時,撒迦利亞/匝加利亞說:「他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這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他的腳要站在耶路撒冷對面,即東邊的橄欖山上;橄欖山必由中間裂開,由東至西形成一條很大的山谷,其中一半山向北挪移,另一半則向南移動」(撒迦利亞/匝加利亞144)

顯示橄欖山位置的地圖

顯示橄欖山位置的航拍地圖

橄欖山

「列國的城也都倒塌了/異民的城也都傾覆了」,顯然地震將幾乎摧毀世上所有的城市。

約翰/若望指出,在所有異教世界的城市中,上主並沒有忽視巴比倫的罪。事實上,「神也想起巴比倫大城來/天主想起了那偉大的巴比倫」是為了「給她」她應得的審判。巴比倫的陷落是第七個「碗/盂」的中心教訓。這是一個已經在(啟示錄/默示錄148)中宣告的事件,並在(1414-20)中的收割和搾酒中預表。

這個懲罰是用一個比喻方式描述的:遞給她「那盛自己烈怒的酒/那盛滿天主烈怒的酒杯」。喝「一杯酒」作為一個審判的象徵已出現於(148-10),並將在接下來的章節中重複出現(172 183-8 1915)。正如第六個「碗/盂」(1612-16)預告了將在(1911-21)中更詳細描述的審判,所以在此提及對巴比倫的忿怒引入了第1718章的內容。巴比倫垮臺的階段出現於(1716)(188),但她最終的崩潰是在(1918-21)

「獸」的組織將是最後一個統治聖地和外邦國家的「巴比倫」組織。在第1718章中關於巴比倫的進一步資料將反映這城對世界事務的影響,甚至在某程度上它代表了一個控制著人類和各國生活的龐大政治、宗教及商業組織。

8.7.4. 各島嶼和眾山消失了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20

各海島都逃避了、眾山也不見了。

和合本

各島嶼都消失了,諸山嶺也不見了。

思高

這節經文繼續描述地震的效果。我們看到的兩個結果不僅令人震驚,而且令人難以置信:

  1. 「各海島都逃避了/各島嶼都消失了」是指島嶼在地震中發生的事情,它們沉入海中。

  2. 「眾山也不見了/諸山嶺也不見了」是指地球的大斷層裂開的結果,眾山會崩裂並跌落地球的裂縫中。地上的山脈將被夷為平地(以賽亞/依撒意亞404),完成從第六個「印」開始的過程(啟示錄/默示錄612-14)。

這個思維延伸現象指向三個重要的事實:

  1. 世界將會大亂。所有人類的紀念碑和他們的偉大建築物都將在他們的眼前倒塌。

  2. 這些事件將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無法計算的巨大生命損失。

  3. 將回復到起初創造的世界平緩起伏的地形。將不再有不能進入的、不適宜居住的山脈或沙漠或冰川。

各島嶼與眾山的消失是與「上主的日子」相關的一個常見的世界末日主題(詩篇/聖詠975; 以賽亞/依撒意亞404 452)。「千禧年」的物質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將恢復至洪水前的環境。這使到耶路撒冷可能成為地球上的最高點,使其成為將在「千禧年」期間統治那裡的偉大君王的合適寶座(耶利米/耶肋米亞317; 啟示錄/默示錄204)。

第七個「碗/盂:大地震

8.7.5. 大冰雹的災禍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21

又有大雹子從天落在人身上、每一個約重一他連得.〔一他連得約有九十斤〕為這雹子的災極大、人就褻瀆 神。

和合本

又有像「塔冷通」般的大冰雹,從天上落在世人的身上;世人因冰雹的災禍便褻瀆天主,因為那災禍太慘重了。

思高

第七個「碗/盂」的最後一個元素是一場「大雹子/大冰雹」的風暴。這冰雹令人想起整個《舊約》的神聖審判(出埃及記/出谷紀923-24;約書亞記/若蘇厄書1011; 約伯記/約伯傳3822-23; 以賽亞/依撒意亞28217; 以西結/厄則克耳1311-13 3822-23)及在(啟示錄/默示錄87)中的第一支號角審判。

每個冰雹的重量,所提供的單位是「一他連得/塔冷通」(希臘文:ταλαντιαία,音譯:talantiaia),是108130磅之間。冰雹如此巨大,它們不單止在地上構成驚人數量的破壞,甚至重量足以殺死任何被落在身上的人。這個審判是如此「極大/慘重」,以至於被稱為「災/災禍」。

地上的居民再次拒絕悔改(參閱221 920-21 16911)。相反,他們「為這雹子的災極大 ... 就褻瀆 神/因冰雹的災禍便褻瀆天主」。動詞「褻瀆」(希臘文:ἐβλασφήμησαν,音譯:eblasphēmēsan)首先用在(136)中褻瀆上主聖名的「獸」,然後用在(1691121)中那些拒絕悔改的人類。他們褻瀆上主,因為它的災禍是「極大/太慘重了」。他們不聽從上主給他們的信息,只想到他們的困境,把它歸咎於上主,而不是他們自己的罪。

有些人認為神蹟和奇事能說服人們相信福音。然而,那些拒絕主耶穌基督,藐視仁慈的拯救「恩典/恩龐」的人,將不會被任何神蹟所說服(參閱路加福音1631)。對於那些心硬的罪人來說為時已晚,他們完全致力於敵基督/假基督的褻瀆組織。鑒於即將到來的不可避免的審判,對於所有未悔改的罪人的警告是「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今天你們如果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心硬了」(希伯來書47)。上主的忿怒是不可避免的,沒有人能阻止它的到來(以賽亞/依撒意亞4313)。但是有一個方法可以逃脫它,因為「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今後為那些在基督耶穌內的人,已無罪可定」(羅馬書81; 參閱哥林多後書/格林多後書521; 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110; 彼得前書/伯多祿前書224; 啟示錄/默示錄310)。

 

返回目錄

轉到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