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攝北極光和人像北極光合照
最近幾年,十分流行去觀賞「北極光」Northern Lights (俗稱:Aurora 歐若拉女神),旅行社大力宣傳:「看見北極光,幸福一輩子!」當你付出了大量金錢和時間去觀賞「北極光」,你終於看見了,你肯定想把這珍貴的時刻留個紀念,可是「北極光」的光度很弱,而且是舞動的,這增加拍攝的難度。很多網友深知拍攝「北極光」是高難度動作,所以不敢少看它,都願意付出大量金錢去購買比較高級的攝影器材和腳架。可是,買器材並不附送技術,擁有高級的器材並不代表你能夠拍攝到滿意的「北極光」照片。小弟踏遍世界大部份地方拍攝「北極光」,在此分享拍攝「北極光」經驗,幫助大家可以拍攝到滿意的「北極光」照片。
甲、拍攝「北極光」所遇到的困難
要對症下藥,想拍攝滿意的「北極光」照片,首先要了解拍攝時所遇到的困難,然後作出相應的方法去解決。拍攝時,往往遇到以下困難:
「北極光」通常在比較凍的環境出現:「北極光」只會在「北極光帶」範圍內,即是緯度比較高的地方出現,然而這些地方於溫暖的夏季是廿四小時日不落的,「北極光」被太陽光遮蓋了,所以拍攝「北極光」的時候,通常是在溫度比較低的季節晚上,若果在冬季拍攝,溫度隨時低至-200C,甚至低至-400C,在這低溫下,有部份牌子的相機不能運作,俗稱罷工。
「北極光」本身的光度太弱:相機能夠拍攝照片,是靠被拍攝物體所發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這些光透過鏡頭傳送到相機內部的「感光元件」,由這「感光元件」去吸收這些光,才能記錄物體的影像。「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是有限制的,若果光度低於這「感光元件」的感光下限,就不可能記錄被拍攝物體的影像。在實際拍攝「北極光」的時候,若果光度不足,當你按下「快門鍵」,你會發覺相機毫無反應,這包括:自動對焦失靈,相機的快門停止運作。就算拍攝「北極光」的時候,感光度僅僅足夠令到相機正常運作,可是拍攝出來的照片影像會太暗和噪點太多,令你十分不滿。
解決這些困難的方法要從兩方面入手:
器材;及
技術。
乙、器材
挑選合適的器材要注意以下各點:
解決「北極光」在比較凍的環境所出現的困難:挑選能夠在低溫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正常運作的器材。個人使用經驗,Nikon的高級型號單鏡反光相機符合這要求。美國太空總署指定購買Nikon的高級型號單鏡反光相機運上太空站,以拍攝宇宙的影像,這證明Nikon可以抵受嚴寒的環境。至於其他牌子的相機,由於小弟並不熟悉,不便作出評論。
解決「北極光」本身光度太弱的困難:挑選吸光能力最強的器材,包括:
大光圈鏡頭:採用光圈達到1.8或以上的鏡頭,可以容許多些光線透過鏡頭進入相機內的「感光元件」。
單鏡反光相機:儘量不要用無反相機,因為無反相機的電子觀景器會消耗電力,電池好快會無電,持續性低。
大「感光元件」的相機:採用全片幅(full frame)格式「感光元件」的相機可以增加吸收光線的感光面積。
高感光度(ISO)低噪點的相機:由於「北極光」本身的光度太弱,採用高感光度(ISO)拍攝設定是無可避免的,所以必須要有高感光度(ISO),仍然保持低噪點的相機。
堅固的三腳架:由於「北極光」本身的光度太弱,無可避免要採用長曝的拍攝技巧,所以要用三腳架防止手震所引致拍攝的影像模糊不清。腳架要購買比較粗及重的型號,因為大部份拍攝地方是好大風的。
無線電子快門遙控器:用腳架拍攝防手震,要配合採用無線電子快門遙控器,以免手指直接按下機身的「快門鍵」引起震動。
微型雷射測距儀:這方便臨場量度鏡頭和被拍攝物體之間的距離,這對於運用「超焦距」技術是重要的。
USB充電的電筒:在晚上拍攝,需要適當的照明幫助你臨場設置器材。採用USB充電的電筒,可以節省購買電池的錢。
丙、技術
拍攝「北極光」要考慮兩個主要因素:
「北極光」本身的光度太弱:無可避免要採用長曝的拍攝技巧。
「北極光」本身是舞動的:拍攝舞動的物體,要用高速快門去鎖定影像,以免影像模糊不清。
以上兩點是互相矛盾的,所以相機的拍攝設定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按照小弟的眾多拍攝「北極光」實戰經驗,我歸納了以下的建議設定給大家參考:
模式:手動模式(M Mode)。「北極光」光度太暗,其他模式通常都不能正常操作,或不能獲得最佳拍攝效果。
測光:無分別。由於採用了手動模式,測光設定並不重要,你用「距陣」或「重點」測光沒有明顯分別。
照片格式:Raw。這獲得最多影像細節,也方便後期制作,不破壞照片的畫質。
降噪:關閉。相機內置的降噪會拖延相機的拍攝時間,所以最好關閉。用Raw格式拍攝的照片,可以回家採用電腦軟件隨意降噪,獲得最佳效果。
白平衡:自動。用Raw格式拍攝的照片,可以回家採用電腦軟件隨意修改白平衡,獲得最佳效果。
動態D-lighting:關閉。用Raw格式拍攝的照片,可以回家採用電腦軟件隨意修改對比度,獲得最佳效果。
防手震:關閉。因為你採用了三腳架固定機身拍攝,所以不需要鏡頭或機身的防手震功能,若果你忘記關閉這功能,反而會消耗電池及增加無謂的震蕩,干擾成像。
光圈:開到最大。若果你的鏡頭光圈最大是1.8,就用1.8。
鏡頭濾鏡:拆除。在黑暗的環境下拍攝,鏡頭濾鏡會引起內反射,干擾成像,而且濾鏡會減光。
快門:0.5秒至6秒。視乎當晚的實際光度情況,配合ISO設定,嘗試0.5秒至6秒這個範圍內,看看那個設定組合獲得最佳的曝光,清晰的影像細節和可以接受的噪點水平。快門最低不要超過7秒,因為天空有星光,地球是自轉的,長曝多過7秒會把星光拍攝成難看的變形長條形。加上「北極光」本身是舞動的,長曝會引致影像模糊,損失了細節。
感光度(ISO):ISO1600至ISO6400。視乎當晚的實際光度情況,配合快門設定,嘗試ISO1600至ISO6400這個範圍內,看看那個設定組合獲得最佳的曝光,清晰的影像細節和可以接受的噪點水平。若果用低ISO設定,例如:ISO1600,通常需要6秒長曝,才能獲得足夠的曝光。這個低ISO設定的優點是噪點比較低,但是影像比較模糊,細節損失比較多。若果用高ISO設定,例如:ISO6400,通常只需要0.5秒,就能獲得足夠的曝光。這個高ISO設定的優點是影像比較清晰,細節比較多,但是噪點也比較多。到底應該採用高或低的ISO設定組合,這取決於你相機的性能,通常比較高級型號的相機可以在高ISO的設定,仍然保持很低的噪點。到目前為止,最頂級的相機型號,採用ISO6400已是極限,若果高於這設定,噪點就會過多,畫質不能接受。若果採用低於ISO1600,曙光的時間需要超過7秒,影像太過模糊,畫質也是不能接受。
對焦:這視乎你採用「手動對焦鏡頭」,還是有內置對焦摩打的「自動對焦鏡頭」。不同類型的鏡頭,採用不同的對焦方法:
手動對焦鏡頭:由於「北極光」在高空出現,拍攝距離十分遠,可以把對焦距離設定為無限遠,把鏡頭的「對焦環」旋扭到無限距離的刻度(∞),不過,這要臨場測試一下,確定這個刻度的位置是否準確。
自動對焦鏡頭:這類鏡頭由於有內置摩打,所以「對焦環」通常有很大虛位,會好鬆,故此把鏡頭的「對焦環」旋扭到無限距離的刻度(∞)並不可靠。在實戰中,曾經有位團友照搬攝影老師教授的無限對焦理論,把這類鏡頭的「對焦環」旋扭到無限距離的刻度(∞)進行拍攝,第二天檢查照片的時候,在相機顯示器把昨晚拍攝的「北極光」照片放大,才發現拍攝的照片全部失焦!這個慘痛的經驗,值得大家留意。採用自動對焦鏡,通常都想獲得自動對焦的功能。自從發明了可自動對焦的鏡頭和相機,大部份業餘用家都倚賴了這個十分方便和理所當然的功能。突然要求業餘用家在潻黑一片的環境下改用手動對焦,加上現代人的視力通常都有些問題,例如:近視、散光...,這是強人所難的。在此,我在下段推薦一些自動對焦技術,詳細解釋給大家參考,以解決上述困難。
丁、如何運用自動對焦功能拍攝「北極光」
傳統上,拍攝一個主體物件,想獲得最清晰的影像,當然是對焦於這主體物件。可是,在實戰中發現,「北極光」本身的光度太弱,你對焦於「北極光」,往往不夠光度觸發自動對焦這個功能,換句話說,自動對焦失靈,當你按下「快門鍵」,你會發覺相機毫無反應,罷工了。故此,有很多攝影老師,都異口同聲的教導你要改用手動對焦模式。這些所謂攝影老師,其實有部份是沒有拍攝「北極光」實戰經驗的,他們只是依書直說,只講理論,不切實際。又有些是在這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攝影師,他們習慣了在惡劣環境下運用手動對焦功能,他們確實做得很好。可是,對於業餘用家,突然改用手動對焦,這是強人所難的!怎麼辦?
「北極光」出現在高空,光度太弱不能觸發自動對焦這個功能,你其實不需要直接對焦它,你可以在「北極光」出現的附近位置,尋找一些比較遠的發光實物,例如:房屋的燈光、街燈、燈塔。你對焦於這些發光實物,就可以觸發自動對焦這個功能。由於這些實物距離你頗遠,通常已經達到「超焦距」的拍攝距離,雖然你並非直接對焦於「北極光」,你也會獲得清晰的「北極光」影像。以下照片是運用了這技術,對焦於對岸的房屋,所拍攝的。
挪威特羅姆瑟海港
假設現場沒有任何發光實物,你也可以對焦天空中的月亮或特別光的星體,通常都可以觸發自動對焦這個功能,你先拍攝一張照片,檢查是否滿意清晰度,若果滿意的話,立即關閉自動對焦的功能,用膠紙幫助你固定對焦環的位置,這就是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幫助了你對了無限對焦距離(∞),你也會獲得清晰的「北極光」影像。以下照片是運用了這技術,先對焦於天空的月亮或星體,獲得無限對焦距離(∞),所拍攝的。
冰島傑古沙龍冰川湖
戊、如何拍攝「人像北極光合照」
當珍貴的「北極光」(俗稱:Aurora 歐若拉女神)出現了,當然想和她合照啦,這涉及高難度的「人像北極光合照」拍攝技術。大家可以在網上十分容易找到大量純粹「北極光」的照片,卻極少找到「人像北極光合照」,就算你找到了,通常都是人像模糊不清的,這反映了全世界大部份的攝影師仍未掌握這個高難度拍攝技術。原因何在呢?
由於「北極光」本身的光度太弱,所以坊間流行一個說法,就是要採用長曝的拍攝技巧,這已經成為了殭化的拍攝標準。不過,問題是人像並不是死物,身體站著的時候是會有輕微晃動的,當你殭化地採用長曝幾秒的拍攝技術,人像的影像無可避免地會變得模糊不清。有些人以為單靠閃光燈的高速閃光,已經足夠鎖定人像的影像,不會發生模糊不清的情況。發表這言論的人,好明顯沒有這方面的實戰經驗,他們只是依書直說,只講理論,不切實際。根據我的實戰經驗,當你長曝的時候,以後簾同步計,雖然閃光燈仍未發出閃光,但是快門已經張開了,「感光元件」已經開始吸收拍攝物體的光,這包括前景的人像和背景的「北極光」,身體的晃動影像也會同樣被記錄於「感光元件」內。以下的「人像北極光合照」就是採用了長曝幾秒的拍攝技術,雖然採用了後簾同步閃光燈的高速閃光,仍然發生人像模糊不清的情況。
拍攝「人像北極光合照」的建議技術:
減低曝光時間:最實際的解決方法就是儘量減低曝光的時間。然而減低曝光時間,就要配合比較高的感光度(ISO)。根據我的實戰經驗,通常快門設定為0.5秒,人像晃動的問題就可以獲得完滿解決。這時候,通常要配合設定為ISO6400。除了曝光,也要解決另外兩個問題,就是:如何保證前景的人像和背景的「北極光」同樣保持清晰?如何能夠觸發自動對焦功能?
運用「超焦距」技術:按照你所採用的鏡頭光圈、鏡頭焦距和「感光元件」的尺寸,就可以計算出「超焦距」的拍攝距離,然後要求人物站在符合這拍攝距離。採用微型雷射測距儀,協助你在現場量度鏡頭和被拍攝人物之間的距離,以確保符合這拍攝距離。
觸發自動對焦功能的方法:拍攝「人像北極光合照」,當然想把人臉拍攝得特別清晰,就必須要對焦於人臉了。可是在漆黑的拍攝環境,由於人臉光度不足,不能觸發自動對焦,相機罷工。解決的方法好簡單,用電筒照射人臉,就可以有足夠的光度觸發自動對焦功能了。步驟是:
助手用電筒照射被拍攝的人物臉部。
採用無線電子快門遙控器,半按快門,觸發自動對焦。
助手關閉電筒。
全按快門,正式完成拍攝。
以下的「人像北極光合照」就是採用了上述的拍攝技術,前景的人像和背景的「北極光」同樣保持清晰。
挪威特羅姆瑟峽灣
在照片分享區,有更多的「北極光」照片,收藏在這些地方的相冊內。
2020年4月30日
Return to Travel Photography 返回旅遊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