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 偉大的巴比倫(17:1-18:24)

 

1. 啟示錄/默示錄第17至18章介紹

隨著「異象/神視」的繼續,約翰/若望看見了更多關於巴比倫的信息。在本分段中,約翰/若望開始追溯一個被稱為「巴比倫」的組織的發展(175)。在研究(啟示錄/默示錄)1718章時,需要牢記幾件事:

  1. 17和第18章不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

  2. 不是古巴比倫的復興; 及

  3. 巴比倫被描寫為變節的宗教組織(第17章)和商業組織(第18章)。

1.1. 第17和第18章不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

約翰/若望正在記錄的預言不應該被理解為按時間順序排列的。這裡所揭示的並不一定意味著它緊接著剛才被揭示的一系列「碗/盂」的審判。第17和第18章是約翰/若望「再說/再講」預言的部分(參閱1011),是強調「多民、多國、多方、多王/諸民族、諸邦國、諸異語人民和諸君王」。約翰/若望在此專注他稱之為「巴比倫」的事物,它曾經一度代表著一個存在於古代世界的偉大國家。

1.2. 不是古巴比倫的復興

約翰/若望並沒有描述古巴比倫的復興。因為巴比倫若果在「災難期」間作為一個國家復活將違反在(但以理/達尼爾236-45  71-14)中所預言的外邦王國繼承,即:

  1. 巴比倫;

  2. 瑪代-波斯;

  3. 希臘;

  4. 羅馬;

  5. 以十國模式復興的古羅馬帝國; 及

  6. 基督的千禧年王國。

外邦國的繼承順序(但以理/達尼爾2:36-45 及 7:1-14)

約翰/若望並不是在預言一個復活的巴比倫,而是在描寫將在「災難期」間將會存在的外邦世界勢力的最終模式,以「巴比倫」這詞為特徵。換句話說,約翰/若望說,在「災難期」中存在的最終組織具有一些早期與底格里斯-幼發拉底河山谷存在的古代文明相關的特徵。

1.3. 巴比倫被描寫為變節的宗教組織(第17章)和商業組織(第18章)

17章代表了一個變節的宗教組織,它將在「災難期」的初期開始實施。它將成為一個普世的的變節「教會」,在主耶穌基督的真正身體,真正的教會被提之後存生。這個「巴比倫」將在「災難期」的中間點被消滅,當世界獨裁者(即是第一隻「獸」或敵基督/假基督)自稱為神並要求世人敬拜他時(帖撒羅尼迦後書/得撒洛尼後書24)。他的得力助手,假先知(即是第二隻「獸」),將要求所有人都要接受他的印記,世界經濟將受到影響(參閱1316-17)。第18章描寫了這個將存在於「災難期」的後半部分的商業「巴比倫」,以及它的最終滅亡。

 

2. 宗教巴比倫的審判(17:1-18)

2.1. 宗教巴比倫的描述(17:1-6a)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1

拿着七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前來對我說、你到這裏來、我將坐在眾水上的大淫婦所要受的刑罰指給你看.

和合本

那七位拿著七個盂的天使中,有一位前來,向我說道:「你來,我要指給你看,那在多水之旁為王的大淫婦受的懲罰;

思高

參與傾倒「碗/盂」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來到約翰/若望面前告訴他接下來將會看到一個刑罰落在「坐在眾水上的大淫婦/多水之旁為王的大淫婦」。

名詞「淫婦」(希臘文:πόρνης,音譯:pornēs)可以指對婚姻伴侶的身體不忠或對上主的屬靈不忠。在預言詞彙中,賣淫或通姦相當於偶像敬拜或宗教變節(以賽亞/依撒意亞121 2315-17 耶利米/耶肋米亞220-31 38-9 1327 以西結/厄則克耳1617-19; 何西亞25/歐瑟亞27; 那鴻/納鴻34)。

屬靈不忠的概念經常用於描述以色列的變節(參閱以西結/厄則克耳161-43 231-49;何西亞25/歐瑟亞27)。典型地,《舊約》的上主是以色列的丈夫(參閱以賽亞/依撒意亞541-8; 耶利米/耶肋米亞314 3132)。在《新約》中,教會被視為一位貞潔的女士,注定在未來與她的丈夫(即是基督)結合(哥林多後書/格林多後書112),然而她被驚告不可以不忠(雅各書/雅各伯書44)。

(啟示錄/默示錄144)中提及有十四萬四千人「未曾沾染婦女,他們原是童身/沒有與女人有過沾染,仍是童身」,這被理解為他們沒有以任何形式參與「獸」的變節宗教組織。儘管在世界獨裁者的手中遭受了巨大的迫害,他們仍然忠於上主。因此,「淫婦」是在描述一個不忠的宗教組織,它拒絕主耶穌基督作為她的丈夫(參閱彼得後書/伯多祿後書21-2),它將存在於「教會被提」之後。

形容詞「大」(希臘文:μεγάλης,音譯:megalēs)是指這個「淫婦」組織將達致頂峰,當「教會被提」後。這個「淫婦」在今天以多種形式存在,包括:不忠的羅馬天主教神父、基督新教的自由派、異端等,但當真正的「教會被提」後,甚至在「被提」之前,他們將會聯合起來,成為一個龐大的普世宗教組織。

動詞「坐在/為王」(希臘文:καθημένης,音譯:kathēmenēs)的意思是就坐或登基。它提出了控制和統一的概念。名詞「眾水/多水」(希臘文:ὑδάτων,音譯:hydatōn)是眾數的。它與(啟示錄/默示錄1715)有關,當中指出:「你所看見那淫婦坐的眾水,就是多民、多人、多國、多方/你看見那淫婦所統治的水,是指諸民族、群眾、邦國和異語人民」。它是指各國和各國的人民。因此,短語「坐在眾水上/在多水之旁為王」是指統一和控制全世界的國家和人民。透過這個宗教組織及其首領的權力和控制,各國在宗教上和政治上相互聯繫。當「教會被提」時,已遍佈全世界的變節教會組織將迅速聯合起來並成為普世的統一教會。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2a

地上的君王與他行淫.

和合本

世上的諸王都同她行過邪淫,

思高

進一步指出,這個「淫婦」與「地上的君王/世上的諸王」已捲入了不道德的關係,揭示了這「淫婦」的影響範圍將是巨大的。那些擁有最高權力和影響力的人將與她發生屬靈上的「行淫/邪淫」。

短語「與他行淫/同她行過邪淫」描述了「淫婦」與政治領袖之間的互動,他們已經服從了她,並且她帶領他們走上了對上主不忠之路。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2b

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他淫亂的酒。

和合本

地上的居民也都喝醉了她淫亂的酒。」

思高

短語「住在地上的人/地上的居民」是對不信者的術語(310 610 813 1110 1381214 146 178)。不信者「喝醉了他淫亂的酒/都喝醉了她淫亂的酒」。

名詞「酒」(希臘文:οἴνου,音譯:oinou)的意思是激烈的魔法藥水,它是這個宗教/政治聯盟產生的邪魔教義的一個象徵。

動詞「喝醉」(希臘文:ἐμεθύσθησαν,音譯:emethysthēsan)的意思是沉醉,它是一種逃避機制,結果是意志消沉、莫不關心、冷漠、及拒絕上主在《聖經》和基督內對人類的「啟示/默示」。

這個變節的教會(即是「淫婦」)在這未來時期與世界的政治勢力結盟,不僅敗壞了教會真正的屬靈品格,在各方面損害了她的見證,甚至對地上的居民具有誘使宗教沉醉的毀滅性影響。假宗教永遠是真宗教最大的敵人。最難贏給基督和最難教導屬靈真理的是那些曾接受過假宗教及在表面上表現出對上主敬拜的人。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3

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帶我到曠野去.我就看見一個女人騎在朱紅色的獸上.那獸有七頭十角、遍體有褻瀆的名號。

和合本

於是天使叫我神魂超拔,提我到了曠野,我便看見了一個婦人,坐在一隻朱紅色且滿了褻瀆名號的獸身上,牠有七個頭,十隻角。

思高

「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帶我到曠野去/於是天使叫我神魂超拔,提我到了曠野」,這位天使嚮導帶約翰/若望的「靈魂/神魂」轉移到另一個有利位置讓他看見這個「淫婦」,儘管他的身體仍然留在「拔摩島/帕特摩島」。這是「聖靈感動/神魂超拔」的四次用法中的第三次。在另外三次,約翰/若望發現自己在地上(110)、天上(41)和山上(2110)。

這一次,天使帶他到「曠野」,這是一個荒涼之地。這片曠野暗指以賽亞/依撒意亞關於曠野的神諭(以賽亞/依撒意亞211),當中包括預言「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偉大的巴比倫陷落了!陷落了!」(參閱耶利米/耶肋米亞518; 啟示錄/默示錄148 182)。它可以預見到「淫婦」最終的孤獨淒涼狀況(1716)。它旨在描述「女人/婦人」和「獸」將統治的世界。雖然它將充滿城市和市民,但它將成為一個「屬靈/精神」的沙漠。這個空虛的宗教組織將沒有真正的「屬靈/精神」食糧或水。

從他的新視角,約翰/若望看見「一個女人騎在朱紅色的獸上.那獸有七頭十角、遍體有褻瀆的名號/我便看見了一個婦人,坐在一隻朱紅色且滿了褻瀆名號的獸身上,牠有七個頭,十隻角」。這裡顯然與「獸」,即是在(131-8)中提及的正在崛起的世界獨裁者(即是敵基督/假基督)有關,這一點也得到了在(177-15)中的天使解釋所證實。

這個「女人騎/婦人坐」在「獸」身上的事實表明她正在對他施加控制。它描述了宗教勢力對世俗領袖的影響。在整個「災難期」的前半部分,顯然這個普世變節教會和這正在崛起的政治領袖將共同努力,因為每個人都在尋求推進自己的事業。世界獨裁者將接受變節教會對他的支持,變節教會將利用他的政治組織去傳播她的錯誤教義。

「獸」的「朱紅色」與「女人/婦人」的部分衣服匹配(174)。這顏色象徵名貴和輝煌(參閱民數記/戶籍紀48; 撒母耳記下/撒慕爾紀下124; 耶利米/耶肋米亞430; 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728-29; 啟示錄/默示錄181216)。但「朱紅色」也是罪惡的顏色(以賽亞/依撒意亞118),與公義和純潔的白色形成對比。「獸」是「朱紅色」的,因為他是嗜血的,並會在適當的時機殺死這個「女人/婦人」(即是變節的教會)。

「褻瀆名號」在(啟示錄/默示錄131)中是出現在七個頭上的,但在此它們覆蓋了「獸」的整個身體。在它的終極狀態,「獸」的褻瀆名號是指敵基督/假基督自稱為神,並且他要求他的臣民敬拜他(但以理/達尼爾725 1136; 帖撒羅尼迦後書/得撒洛尼後書24)。

正如在(啟示錄/默示錄131)所暗示的,「獸」的「七頭/七個頭」是整個歷史上七個接續的世界王國,而「十角/十隻角」代表十個王(1712),他們的統治將從屬於敵基督/假基督1713)之下。

「淫婦」的聯盟將是全面的,從眾王到平民,所有人都將敬拜和服從她的宗教。這個變節的教會和各國的聯繫將是史無前例的。她控制著他們,但她也依賴他們,至於兩者之間的摩擦將在稍後的第17章顯示(1716)。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4

那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用金子寶石珍珠為妝飾.手拿金杯、杯中盛滿了可憎之物、就是他淫亂的污穢。

和合本

這婦人身穿紫紅和朱紅色的衣服,全身點綴著金子、寶石和珍珠;她手裏拿著滿盛可憎之物和她淫污的金杯。

思高

這「女人/婦人」被描述為「穿着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用金子寶石珍珠為妝飾.手拿金杯/身穿紫紅和朱紅色的衣服,全身點綴著金子、寶石和珍珠;她手裏拿著 ... 金杯」。

「紫色和朱紅色/紫紅和朱紅色」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皇室和富人的顏色。前者的顏色代表皇室,而後者代表名貴和輝煌正如上文概述與「獸」有關的顏色。「紫色和朱紅色/紫紅和朱紅色」也是用來描述他們嘲弄基督披上的外袍的兩種顏色(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728)。

「金子寶石珍珠/金子、寶石和珍珠」是指她巨大的財富。她的外表就像最偉大的女王一樣,以打動和吸引她的姦夫。這種華麗的裝飾也許讓約翰/若望想起了「小亞西亞/小亞細亞」的廟妓服飾,儘管所有時代和所有地方的妓女都採用這種外表(參閱耶利米/耶肋米亞430)。

「手拿金杯/手裏拿著 ... 金杯」是指她以誘人的方式去勾引眾人和列國當她以盛裝打扮炫耀所有的輝煌時,她邀請眾人喝裝在金杯裏使人致命的和沉醉的酒。耶利米/耶肋米亞用一個金杯去描述巴比倫對她周圍的人的墮落影響(耶利米/耶肋米亞517)。所有這一切 - 金和宗教的陷阱 - 訴諸於人類犯罪本性的感官、物質和宗教癖好。

「可憎之物」在《舊約》中是一個典型的偶像術語,它概指儀式和道德的不潔,特別是拜偶像的儀式(參閱申命記/申命紀29173216; 列王記上/列王紀上1424; 列王記下/列王紀下1632122324; 以西結/厄則克耳86913151711181461622078)。這些都是上主所厭惡的褻瀆行為,並在「淫婦」的杯裡裝滿了!

「淫亂的污穢/淫污」不僅指所教導的教義性質,還指它們在生活中所導致的不道德和不潔。在《新約》中,它與拜偶像(哥林多後書/格林多後書617)也許還與邪教淫亂有關(以弗所/厄弗所書55)。因此,「淫婦」透過允許地上的居民用她美麗但污染的杯來傳播她的污穢惡習和腐敗而發展興盛。 

這似乎代表了這個普世的變節教會將出現在基督的身體「被提」之後的某段時間。這個宗教組織將促進世界和平並支持世界獨裁者,他似乎是一位愛好和平的人(參閱啟示錄/默示錄61-2),當他權力崛起時。變節教會將影響世上其他的王去支持正在崛起的敵基督/假基督,他將在權力崛起的整個過程中與它同行。當然,人們視這個宗教組織為一個美麗的東西,因為它以名貴的石頭和衣服做服飾。上主對整個嘲弄的看法是,它是一個「淫婦」,或者是在「屬靈/精神」上對祂不忠的。這個偽「教會」的形象與基督再來時一起出現的真新娘形成鮮明對比,因為據說她穿著「明亮潔白的細麻衣/華麗潔白的細麻衣」(參閱198)。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5

在他額上有名寫着說、奧祕哉、大巴比倫、作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

和合本

她的額上寫著一個含有奧秘的名字:「偉大的巴比倫!淫亂和地上可憎之物的母親。」

思高

約翰/若望的時代,羅馬妓​​女習慣將自己的名字寫在額頭上以便於辨認,這個巴比倫「淫婦」也「在他額上有名寫着/她的額上寫著 ... 名字」,這顯示了她無恥的性格。它揭示了因持續抗拒上主的真理而灼熱的良心。

這裡的名詞「奧祕」是對「大巴比倫/偉大的巴比倫」這個名字的一個描述。在《新約》中,「奧祕」的標準含意是指一個從前隱藏但現在顯露出來的秘密,特別是上主的救世計劃(參閱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411; 羅馬書1625-26 以弗所書/厄弗所書33-69; 歌羅西書/哥羅森書126-27 啟示錄/默示錄107)。但它也可能是指一些令人困惑或費解的事情,一個需要透過解釋才能完全明白的象徵(但以理/達尼爾218-47 帖撒羅尼迦後書/得撒洛尼後書27 啟示錄/默示錄120)。關於這巴比倫組織的「奧祕」內容有以下建議:

  1. 以前從未在《新約》中揭露過將有一間對上主不忠的教會,竟然支持屬撒但/撒殫的人崛起成為世界力量。

  2. 它是指這個邪惡王國將以諷刺或意想不到的方式被打敗:這個王國將自相殘殺,甚至在基督再來前就開始自我毀滅(177-18)。這個邪惡組織的政治方面(即是「獸」)將敵對宗教方面(即是「淫婦」)並毀滅它。

這個名字「大巴比倫/偉大的巴比倫」指定給這「女人/婦人」並不是指巴比倫作為一個城市或民族,而是一個宗教名稱。這個名稱充滿了從(創世記/創世紀)10章開始的《聖經》「啟示/默示」,當中提及挪亞/諾厄的一個後裔名叫寧錄/尼默洛得,他開始了一個被稱為「巴別/巴比倫」的王國(創世記/創世紀109-10)。寧錄/尼默洛得的城有一座塔,由曬乾的磚砌成的巨大土墩(廟塔)建成,成為一座寺廟或集會中心,象徵人類對上主的驕傲和反抗。類似的建築塔被建造在所有分散的人群中,它們成為尊崇當地神靈的宗教中心。

老彼得·勃魯蓋爾的名畫巴別塔(1563)

巴別塔可能以金字形建造。它可能是古巴比倫的天地根基神廟。古人相信神靈居住在高處。從金字形的頂部,天堂似乎更近了。尺寸:300英尺(長)x 300英尺(寬)x 300英尺(高)。

 

金字形的巴別塔

根據傳統,寧錄/尼默洛得的妻子塞米拉米斯奇跡地生了一個孩子,搭模斯/塔慕次。根據塞米拉米斯的說法,這孩子是透過陽光奇跡地受孕而不是性交。有些人認為這個孩子應驗了女人的後裔這個應許(創世記/創世紀315)。塞米拉米斯被公認為引入了許多「奧祕」教義的宗教組織的首席女祭司。這就是後來被稱為「母-子」邪教的開始。這個邪教成為以色列民族的一個問題,也是北方王國垮臺的原因之一。以西結/厄則克耳察覺到婦女在上主聖殿的大門口為搭模斯/塔慕次哭泣(以西結/厄則克耳814),耶利米/耶肋米亞也提及向「天后」燒香奠祭的不當行為(耶利米/耶肋米亞718 4417-1925)。

塞米拉米斯搭模斯/塔慕次寧錄/尼默洛得

這遠古的母-子敬拜形式始於遠古的「巴別/巴比倫」城。當巴比倫帝國垮臺時,這個神秘的宗教向西遷移並定居於「別迦摩/培爾加摩」鎮(啟示錄/默示錄212-17)。後來,它搬到了羅馬帝國的首都。它在那裡興盛到第四世紀,君士坦丁大帝成為一位基督徒,並宣佈整個王國都要信奉基督宗教。如果一個文化有一個宗教組織,其特徵是一個坐著的婦人抱著一個小孩在她的腿上的雕像,那麼將雕像底座上的名字改為「馬利亞/瑪利亞-耶穌」並不難,並且仍然繼續和從前一樣的宗教習俗。這樣的欺騙正是在「災難期」內的變節教會將要遵循的。它不是一個真教會,因為它沒有忠實地遵循永生的上主。相反,它是一個巴比倫,一個偽教會,實際上支持屬撒但/撒殫的人。 

這普世的變節教會將是「淫婦 ... 的母/淫亂 ... 的母親」,暗示這「災難期」的宗教組織將彙集一些團體以組成這個普世的教會。它們每一個在上主的眼中實際上都是「淫婦」,因為沒有一個是祂的真正追隨者。有些宗教團體將會在表面上解決它們之間的分歧,以便為了更大的利益聯合起來。

這個變節教會也被形容為「世上 ... 切可憎之物/地上可憎之物」,意思是她積極宣揚她的惡習和腐敗,以便在全世界複製她的偶像和不道德的世系。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6a

我又看見那女人喝醉了聖徒的血、和為主耶穌作見證之人的血.

和合本

我又看見這婦人痛飲了聖徒的血,和為主耶穌殉道者的血;

思高

「喝醉了聖徒的血/痛飲了聖徒的血」的「異象/神視」描述了這個普世變節教會對拒絕屈服的人的過度放縱迫害和處決。雖然在「災難期」間,變節教會的一切似乎都在向前發展,但約翰/若望表明,並不是世上所有的人都會受到她的變節支配。雖然「災難期」的變節教會在表面上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團體,但她將絕不容忍那些拒絕接受她的教導的人。促進變節教會的一個好方法就是消滅所有反對者。

在「教會被提」之後和「災難期」的早期,許多人會去信靠主耶穌基督,但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將會因為拒絕聽從變節教會的指令而殉道。這個「啟示/默示」符合之前的殉道聖徒描述,那些為「主耶穌作見證」及那些從「大災難」中來的聖徒(參閱69-11 79-14 137)。

2.2. 「獸」的描述(17:6b-14)

2.2.1. 約翰/若望的驚奇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6b

我看見他、就大大的希奇。

和合本

我一看見她,遂大為驚奇。

思高

由於「大淫婦」的「異象/神視」,約翰/若望「大大的希奇/大為驚奇」(希臘文:ἐθαύμασα ... θαῦμα μέγα,音譯:ethaumasa ... thauma mega)。同源詞的字面構思是:「我希奇一個希奇/我驚奇一個驚奇」。隨著形容詞「大大/大」的加入,一個已經加強了語氣的陳述獲得了更強的力度。它同時反映了他的震驚、恐懼和驚訝。他大吃一驚的原因不言而喻。有兩個可能的原因:

  1. 當他被帶到曠野時,約翰/若望原以為會看見對「大淫婦」的審判(171)及她的垮臺,但到目前為止,他只看見她褻瀆上主和謀殺上主的子民,她似乎得意洋洋。

  2. 他明白該「大淫婦」代表一個偽宗教組織,及「獸」就是敵基督/假基督(參閱173 131)。他不明白的是這兩位人物之間的關係。在先前的一個「異象/神視」中,曾向約翰/若望揭示全世界都會敬拜敵基督/假基督134812)。這也許就是約翰/若望心中的疑問,即是「大淫婦」是如何融入畫面,尤其是「獸」是如何懷抱她。

2.2.2. 天使的回答 和應許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7

天使對我說、你為甚麼希奇呢.我要將這女人和馱着他的那七頭十角獸的奧祕告訴你。

和合本

天使便對我說:「你為什麼驚奇?我要告訴你這婦人和馱著她,而有七個頭和十隻角的那獸的奧秘:

思高

到目前為止,在上主給他的「啟示/默示」中,約翰/若望尚未得到任何解釋關於這號稱「巴比倫」的通姦「女人/婦人」,他曾看見她騎在的一隻可怕的「獸」的背上。

「天使對我說、你為甚麼希奇呢/天使便對我說:你為什麼驚奇?」看見他的驚訝,天使反問他作出如此反應的原因。

天使看出約翰/若望對他所見的事物感到「希奇/驚奇」,就說他「要將這女人和馱着他的 ... 獸的奧祕告訴你/要告訴你這婦人和馱著她 ... 的那獸的奧秘」。然而,他這樣做是通過首先詳細描述「獸」,然後「女人/婦人」以及隨後與她有關的行動。

2.2.3. 描述

這與在(131-8)中所描述的「獸」相同。實際上,從第8節開始一直到第14節,關於這「獸」有七件事被陳述了。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8

你所看見的獸、先前有、如今沒有.將要從無底坑裏上來、又要歸於沉淪。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生命冊上的、見先前有、如今沒有、以後再有的獸、就必希奇。

和合本

你所看見的那獸,先前在而今不在,可是牠又要從深淵中上來,自趨於喪亡;地上居民,凡他們的名字從創世之初,沒有記錄在生命冊中的,看見那先前在,而今不在,將來又在的獸,都要驚奇。

思高

短語「你所看見的獸、先前有、如今沒有.將要從無底坑裏上來、又要歸於沉淪/你所看見的那獸,的先前在而今不在,可是牠又要從深淵中上來,自趨於喪亡」是從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角度去描述第一隻「獸」(即是敵基督/假基督)和他的政治組織。有兩種可能的解釋,包括:

  1. 「獸」的死亡與復活(個人意義); 

  2. 羅馬帝國的衰落和復興(團體意義)。

2.2.3.1. 「獸」的死亡與復活(個人意義)

將「獸」描述為「先前有、如今沒有/先前在而今不在」,把他聯繫到那受了死傷卻治好了的「獸」(1331214)

動詞「先前有/先前在」(希臘文:ἦν,音譯:ēn)是不完成式時態,因此「獸」在過去已經存在。它是指在「災難期」開始時,他的第一次來臨作為一位和平締造者(參閱62)。

動詞「如今/而今」(希臘文:ἔστι,音譯:esti)是現在式時態,因此字眼「如今沒有/而今不在」表示在約翰/若望寫作時,「獸」並不存在於生活的世界中。它指出「獸」從世界舞臺上消失,因為他在「災難期」的中間點突然死亡(參閱1331214)。

動詞「將/又」(希臘文:μέλλει,音譯:mellei)的意思是在不久的將來發生,因此字眼「將要 ... 上來/又要 ... 上來」表示「獸」即將復生(參閱1314)。他在(133)中以一個受了致命傷的人出現,他的致命打擊已經痊癒了(13312)。

短語「從無底坑裏上來/從深淵中上來」的意思是「獸」會以邪魔而不是純人類的形態回來。這就解釋了為甚麼「無底坑/深淵」,邪魔的住所(路加福音831; 啟示錄/默示錄91211 117),是他的根源。他將再次出現成為第八位王(1711)

短語「歸於沉淪/自趨於喪亡」是指他將來被扔到硫磺「火湖/火坑」裡(1920)。只有在他欺騙完每一個人之後,除了「選民/被選者」之外,他才會離開(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24;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322)。他的命運將是與上主永遠分離,而不是與上主永遠相交。

無論是在那裡還是在這裡的地上居民都表達了「希奇/驚奇」(參閱133),因為他奇跡地從死傷中康復,使他們相信他是無敵的。

2.2.3.2. 羅馬帝國的衰落與復興(團體意義

「獸」是外邦世界勢力最終模式的化身,在約翰/若望的時代是羅馬帝國。

動詞「先前有/先前在」是指古羅馬,是在約翰/若望的時代的古羅馬帝國,這是她的過去。

字眼「如今沒有/而今不在」是指羅馬的衰落。從約翰/若望和我們的角度來看,羅馬將衰落並從舞臺上消失,這是她目前的狀況。這個政府組織表面上隨著羅馬帝國於主後476年的衰落而消失,但羅馬的權柄實際上被分散到許多國家,即是在(但以理/達尼爾241-42)中的十隻腳趾和在(啟示錄/默示錄131 177)中的十隻角,並將再次興起。

古羅馬帝國

字眼「將要 ... 上來/又要 ... 上來」是指在「災難期」間復興的羅馬帝國的最終模式(歐洲聯盟?),這就是她的未來。復活背後的真正力量來源被視為撒但/撒殫,因為約翰/若望被告知,「獸 ... 將要從無底坑裏上來/ ... 又要從深淵中上來」(參閱91-11)。

歐洲聯盟

這位天使的「啟示/默示」提供了這個最終模式的外邦勢力的完整歷史,他指出它將「歸於沉淪/自趨於喪亡」(參閱1920 2010)。在「災難期」間,列國將把這位最後的外邦世界領袖的崛起視為「希奇/驚奇」(參閱133-48),及整個世界將跟隨這「獸」。一種政府模式可以存在一段時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存在,然後恢復其全部權力,是人類無法理解的。然而,那些在「教會被提」之後,以「信心/信德」歸向主耶穌基督的人,將不會動搖到跟隨「獸」。他們不會受騙,也不會屈服於他的權柄(參閱137),這將導致許多人殉道(參閱79-17)。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8b

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生命冊上...

和合本

地上居民,凡他們的名字從創世之初,沒有記錄在生命冊中...

思高

「凡住在地上/地上居民」將經不起「獸」的欺騙,因為他們的「名字 ... 沒有記在生命冊上/名字 ... 沒有記錄在生命冊中」。在(138)中給了敬拜及被「獸」欺騙的相同原因。「記在生命冊上/記錄在生命冊中」是一個隱喻指在別處的信徒其得救的生命已經獲得保守,或者用否定的說法,指不信者沒有獲得這個保守(參閱詩篇6928/聖詠6929; 但以理/達尼爾710 121; 啟示錄/默示錄35138 2012 2127)。

短語「從創世以來/從創世之初」意味著這個保守與否,在歷史時間開始之前就已經確定了(138)。那些記錄在《生命冊》上的保守是來自羔羊(138 2127)。羔羊既賦予生命,也有主權決定誰獲生命及誰不獲生命。在此強調那些不獲這冊保守的人。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9a

智慧的心在此可以思想。

和合本

這裏需要一個有智慧的明悟去理解:

思高

天使的陳述「智慧的心在此可以思想/這裏需要一個有智慧的明悟去理解」邀請約翰/若望和他的讀者密切注意接下來的事情。這種不尋常的表達方式引入了這個「異象/神視」的困難和複雜的方面。就像在(1318)中一樣,「獸」的驚人本質和他到來所引發的事件需要極高的智慧和屬靈洞察力去理解它,這是在「啟示文學/默示文學」中的文本經常強調的事實(但以理/達尼爾141792211331210)。也許只有那些當時還活著的人才會完全領悟它。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9b

那七頭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

和合本

七個頭是指那婦人所坐的七座山,

思高

然後,天使繼續解釋有關「獸」的進一步細節,以便向約翰/若望提供他缺乏的理解。這個「異象/神視」需要理解的第一個方面是「獸」的「七頭/七個頭」(173)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婦人所坐的七座山,也是指七位君王」。

「山」在《舊約》中象徵王國(以賽亞/依撒意亞22; 耶利米/耶肋米亞5125; 以西結/厄則克耳353; 但以理/達尼爾23545; 撒迦利亞/匝加利亞47)。在但以理/達尼爾解釋尼布甲尼撒/拿步高的夢兆中,那擊中「大像/立像」腳部的石頭變成了「充滿天下/佔據了全地」的「一座大山」(但以理/達尼爾23544-45)。那座「大山」是彌賽亞/默西亞王國的寫照。同樣,「七座山」最好理解為代表七個王國。在此有兩個象徵意義:

  1. 地理; 和

  2. 政治。

地理意義是那坐在「七座山」上的東西表明這「女人/婦人」與羅馬有關,羅馬在古代世界普遍被稱為「七山之城」(例如:維吉爾.艾尼德6.782-83; 喬治2.535; 馬素.埃皮格拉姆6.64),從而將最終的普世變節教會與羅馬扯上關係。換句話說,羅馬將是這變節教會的總部。羅馬「七座山」的位置如下圖所示:

羅馬七座山的位置

羅馬皇帝韋斯巴薌(主後69-79年)發行了這枚硬幣,描繪了坐在羅馬七座山上的羅馬女神。

政治意義是「獸」的七個頭就是「七座山」,正如我們在第13章的研究中看見的那樣,它是指由七個王所代表的七個接續的世界王國(參閱啟示錄/默示錄1710a),他們全部都支持這「淫婦」的宗教組織。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10

又是七位王.五位已經傾倒了、一位還在、一位還沒有來到.他來的時候、必須暫時存留。

和合本

也是指七位君王;五位已經倒了,一位仍在,另一位還沒有來到;當他來到時,必要存留片刻。

思高

約翰/若望收到一個解釋關於在「災難期」間誰將成為顯赫的外邦世界勢力。天使向約翰/若望表明,這最終的勢力實際上只不過是歷史上一直存在的相同勢力的一個延續。

「七座山」可以指七位「王/君王」或七個「王國」。事實證實了這一點,他們也被稱為「七位王/七位君王」(1710a),就是以「王/君王」代表「王國」,正如尼布甲尼撒/拿步高王為巴比倫所做的那樣(但以理/達尼爾237-43)。關於「王/君王」和「王國」的互換性,請參閱(但以理書71723)。但所指的王國是甚麼呢?

(但以理/達尼爾231-45)的「大像/立像」提供了以下關於外邦世界強權的有用資料:

  1. 金頭是尼布甲尼撒/拿步高的偉大巴比倫王國(但以理/達尼爾237-38) 。

  2. 銀胸和臂是取代巴比倫的瑪代-波斯王國(但以理/達尼爾239 528 820) 。

  3. 銅腹和股代表取代波斯的希臘王國(但以理/達尼爾239 821)。

  4. 隨著同樣的進展,鐵腿清楚地代表了偉大的羅馬帝國,它征服了希臘和大部分已知的西方世界(但以理/達尼爾240)。

  5. 鐵與泥混合的十隻腳趾將是復興的羅馬帝國的十國聯盟(但以理/達尼爾241-43)。

「大像/立像」(但以理/達尼爾2:31-45)

要理解外邦世界強權的繼承關鍵是要注意,在天使給予的解釋中,據說:「五位已經傾倒了、一位還在、一位還沒有來到/五位已經倒了,一位仍在,另一位還沒有來到」。

動詞「還在/仍在」(希臘文:ἔστιν,音譯:estin)是現在式時態,因此字眼「一位還在/一位仍在」是指約翰/若望一生中的王國。在約翰/若望的時代,那個「還在/仍在」的,最顯著的上主子民迫害者,當然是羅馬帝國。

動詞「傾倒了/倒了」(希臘文:ἔπεσαν,音譯:epesan)是不定過去式時態,因此字眼「五位已經傾倒了/五位已經倒了」是指在約翰/若望的時代之前的五個過去的王國。

如果羅馬帝國被確認為第六個王國,則可以確定五個先前對以色列民族產生影響的外邦民族。事實上,在但以理/達尼爾的預言中,有可能看得出所有五個外邦王國,因為這五個王國中的三個被提及名字,包括:

  1. 巴比倫(但以理/達尼爾530)

  2. 瑪代-波斯(但以理/達尼爾528 820 112); 及

  3. 希臘(但以理/達尼爾821 112-4)

由於羅馬是第六個王國,所以希臘就是第五個,瑪代-波斯就是第四個,巴比倫就是第三個。但這仍然使兩個外邦王國下落不明。回顧在(但以理/達尼爾75)中瑪代-波斯的「異象/神視」,熊的口內牙齒間銜着「三根肋骨」。考慮到這一點,這「三根肋骨」代表被瑪代-波斯王國取代的前三個外邦世界王國,即是:

  1. 巴比倫;

  2. 亞述; 和

  3. 埃及。

這將完全符合天使的解釋,因為亞述就是第二個王國,埃及就是第一個。

綜合以上所述,「五位已經傾倒了/五位已經倒了」是指在羅馬帝國之前,迫害上主子民的,以下五個外邦王國:

  1. 埃及(以西結/厄則克耳291-3026);

  2. 亞述(那鴻/納鴻31-19);

  3. 巴比倫(以賽亞/依撒意亞219; 耶利米/耶肋米亞501-5164; 但以理/達尼爾237-38530);

  4. 瑪代-波斯(但以理/達尼爾239 528 820 112); 及

  5. 希臘(但以理/達尼爾239 821113-4)。

短語「一位還沒有來到/另一位還沒有來到」是指約翰/若望的時代之後的王國,即是第七個王國,它將是復興的羅馬帝國或十國聯盟在「災難期」的前半部分(但以理/達尼爾240-43 772024; 啟示錄/默示錄131 17371216)。

這第七個王國將只「暫時存留/存留片刻」,表明它的持續時間將比之前的六個王國更短。未來的領袖(即是敵基督/假基督)和他的王國將只有一個短暫的任期,具體而言,三年半,即是「災難期」的後半部分。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11

那先前有、如今沒有的獸、就是第八位.他也和那七位同列、並且歸於沉淪。

和合本

至於那先前在而今不在的獸,是第八位,也屬於那七位中之一,牠要趨於喪亡。

思高

「獸」(即是敵基督/假基督)怎樣會是「第八位」也是「七位同列/七位中之一」呢?答案就在「那先前有、如今沒有的獸/那先前在而今不在的獸」這短語中。

動詞「先前有/先前在」是指在「災難期」開始時,「獸」的第一次來臨作為一位和平締造者(參閱62)。「獸」也是最終模式的外邦世界勢力的化身。羅馬帝國是約翰/若望時代的外邦世界勢力。

字眼「如今沒有/而今不在」指出「獸」從世界舞臺上消失,因為他在「災難期」的中間點突然死亡(參閱1331214)。「獸」的死亡也是在主後476年羅馬帝國衰落的化身。從約翰/若望和我們的角度看,表面上她已經不存在了,這就是她目前的狀況。

短語「獸 ... 和那七位同列/ ... 屬於那七位中之一」意味著「獸」將成為從復興的羅馬帝國(即是第七個王國)的十國聯盟之中崛起的「王/君王」之一。簡單地說,敵基督/假基督在「災難期」的前半部分被認為死亡和復活之前,將是這十國聯盟(即是復興的羅馬帝國,第七個王國)的領袖之一。顯然,他是七個王國之一,因為他的第一個王國與剛才提到的七個主要王國不相上下。

「獸」自己也是「第八位」。從第七個王國,另「一個小角/一隻角」(即是「獸」,敵基督/假基督)將脫穎而出,取代三位現有的「王/君王」(但以理/達尼爾7823-24)。於「災難期」的中間點,當他的致命傷治癒了(啟示錄/默示錄1331214)並從「無底坑/深淵」回來後(117),「獸」將從撒但/撒殫那裡獲得超自然力量去取代這十國聯盟現有的三位領導人,以奪取全面控制並成為復興的羅馬帝國的元首(但以理/達尼爾7823-24)。第七個王國將採取帝國獨裁的模式,透過這種政治變化實際上成為第八個王國,當中包括復興的羅馬帝國和其他聯盟國家,這是一個全新的、龐大的和惡毒的政權模式於「災難期」的後半部分。這隻「獸」實際上將成為這「第八」個王國的獨裁者。換句話說,「獸」的王國在他復生之前為第七個,而他的王國在這些事件之後為第八個。

綜合以上所述,直至基督的第二次來臨,與以色列民族有關的所有主要外邦世界王國如下:

  1. 埃及;

  2. 亞述;

  3. 巴比倫;

  4. 瑪代-波斯;

  5. 希臘;

  6. 羅馬;

  7. 復興的羅馬帝國(即是歐洲聯盟?); 及

  8. 復興的羅馬帝國和其他聯盟國家的敵基督/假基督帝國模式。

外邦世界勢力的繼承順序(啟示錄/默示錄1710-11)

位王/
位君王

位已經傾倒了/
位已經倒了

1

埃及

五個先前對以色列民族產生影響的外邦民族。

2

亞述

3

巴比倫

4

瑪代-波斯

5

希臘

位還在/
位仍在

6

羅馬

羅馬帝國是在約翰/若望的時代的外邦世界勢力。

一位還沒有來到 ... 那先前有、如今沒有的獸 ...他也和那位同列/
另一位還沒有來到
... 那先前在而今不在的獸 ... 也屬於那位中之一

7

復興的羅馬帝國
(即是歐洲聯盟?)

約翰/若望的時代之後的王國將是復興的羅馬帝國或十國聯盟。敵基督/假基督在「災難期」的前半部分被認為死亡和復活之前,將是這聯盟的領袖之一。

 

... 就是第/
... 是第

8

復興的羅馬帝國的敵基督/假基督帝國模式

於「災難期」的中間點,當他的致命傷治癒了,敵基督/假基督將取代這十國聯盟現有的三位領導人,並成為復興的羅馬帝國的元首。透過這種政治變化,它成為第八個王國。

「他 ... 歸於沉淪/牠要趨於喪亡」將發生在「災難期」的後半部分並持續了三年半,然後「獸」將被第二次來臨的基督消滅(但以理/達尼爾725-27; 啟示錄/默示錄1919-20)。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12

你所看見的那十角、就是十王.他們還沒有得國.但他們一時之間、要和獸同得權柄與王一樣。

和合本

你所看見的那十隻角,是指十個君王,他們還沒有領受王位,但必要同那獸一起得到權柄;他們當國王,只一個時辰。

思高

在解釋了「獸」的頭之後,天使轉而解釋角。

「獸」的「十角/十隻角」(131)建立在(但以理/達尼爾77-820-25),在那裡它描述了來自最後的外邦王國的「十王/十個君王」, 以及從這「十角/十隻角」中崛起的「一個小角/一隻角」(但以理/達尼爾7823-24),即是在(啟示錄/默示錄)中的「獸」。

這個尚未來臨的王國將會發展為十角(但以理/達尼爾772024; 啟示錄/默示錄131 17371216),或十隻腳趾(但以理/達尼爾240-43)的階段。這「十角/十隻角」將在「十王/十個君王」的管轄下合併而成十國聯盟。這些國家曾經是古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在「災難期」初期,這些歐洲國家將出於政治、軍事和商業的原因開始尋求一個聯合的方式。這是一個將要產生的聯盟,部分原因是來自北方和東方之王的壓力,及部分原因是由撒但/撒殫領導的一個普世陰謀,為他的最後日子爭取受人類敬拜和控制世界做準備(啟示錄/默示錄1312-17)。

約翰/若望明確地說:「十王.他們還沒有得國/十個君王,他們還沒有領受王位」。這裡有兩個層次的含意:

  1. 他們還未成為「王/君王」,他們將在「獸」出現時獲得他們的權力。約翰/若望強調他們屬於未來。

  2. 它似乎在含意上顯得自相矛盾。你能想像一位沒有「得國/領受王位」的「王/君王」嗎?這荒謬嗎?也許約翰/若望看見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他想告訴讀者,這「十王/十個君王」實際上是這十國的短期領袖,在我們的現代政治術語中,他們可能被稱為「主席」、「總統」或「首相」,因為他們沒有像一位「真正」的君王那樣擁有永久或終身統治的王權。它顯示我們現在生活於非常接近基督的第二次來臨的世代。

十王「要和獸同得權柄與王一樣/必要同那獸一起得到權柄」意味著在最後的外邦世界王國中,他們將在「獸」的領導下加入聯盟。從歷史上看,「十王/十個君王」的背景是羅馬使用「附庸王」的做法去統治由十個省所組成的羅馬帝國(例如希律王/黑落德王和他的兒子)。因此,這「十王/十個君王」代表著世上將會效忠「獸」的統治者。

「一時之間/只一個時辰」表示很短的時間,他們的權力持續期很短。他們的統治期限將是三年半,直至他們與第二次來臨的主耶穌基督戰鬥(1714; 19:11-21)。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13

他們同心合意、將自己的能力權柄給那獸。

和合本

他們的意見都一致: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和權柄都交給那獸。

思高

在他們短暫的統治期間,十王將一致獻身於「獸」。他們「同心合意/意見都一致」解決世界的統治問題。他們將服從「獸」的領導以達到這個目的。顯然,「獸」將不得不除掉其中三位反抗他的(但以理/達尼爾724; 啟示錄/默示錄123 131 173)。

這是一個從十王到「獸」的轉移權力的階段。十王將把他們的「能力權柄給那獸/能力和權柄都交給那獸」,認為他可以解決世界的問題,並提供世界需要的領導力以應對以色列-阿拉伯的爭端、北方和東方之王的威脅,以及外星的侵略。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14

他們與羔羊爭戰、羔羊必勝過他們、因為羔羊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同着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選有忠心的、也必得勝。

和合本

他們要同羔羊交戰,羔羊卻要戰勝他們,因為他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同他在一起蒙召、被選和忠信的人,也必要獲勝。」

思高

14節跳到去這個聯盟的最終滅亡,當他們於「災難期」的尾聲時把軍事力量轉為敵對基督時。「獸」和他的追隨者的目標是殲滅羔羊(即是主耶穌基督)和那些與祂有關的人。似乎在「教會被提」後的日子裡,整個世界都將追隨發展起來的「獸」(即是敵基督/假基督)和「淫婦」(即是普世變節教會)。作為「獸」的支持者,他們必須「與羔羊爭戰/同羔羊交戰」當祂回到地上時(參閱但以理/達尼爾721; 啟示錄/默示錄1714a)。這與(161416 1919-21)在預言中按其時間順序描述的戰爭相同。

但上主應許「羔羊必勝過他們/羔羊卻要戰勝他們」(1911-21)。就像在(1919-20)中一樣,給人的印象是勝利幾乎是瞬間的。在此的言詞是一個對(但以理/達尼爾721)的故意逆轉,那裏的「一個小角/一隻角」(即是「獸」)征服了聖徒,而在這裡的羔羊征服了「獸」和他的追隨者。

這場最終勝利的原因是「羔羊」,而不是「獸」,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羅馬皇帝被稱為「萬王之王」,因為他統轄了帝國的附庸王。但他的絕對統治是假裝的,鑑於「羔羊」的絕對主權才是真正的「萬主之主」。這個尊稱通常用於上主,在《舊約》(申命記/申命紀1017; 詩篇/聖詠1363 但以理/達尼爾247 瑪加伯下134),和《新約》(提摩太前書/弟茂德前書615; 啟示錄/默示錄15 1714b 1916)中經常使用。這個尊稱標誌著「羔羊」在所有地上的權力中是至高的(1916)。

「羔羊」在祂的勝利中將不會孤單。與這勝利的王者一起返回的天軍,將由「蒙召被選有忠心/蒙召、被選和忠信」的聖徒組成(猶大書/猶達書114; 啟示錄/默示錄1914)。這符合對「推雅推喇/提雅提辣」的「得勝者/勝利者」的應許,即是眾聖徒將分享這場勝利(226)。這也是對眾聖徒的進一步復仇,及對他們呼喊伸冤的另一個回應(69-11)。上主用「號」和「碗/盂」部分回答了他們的祈禱;現在祂進一步回應,允許他們參與這場偉大的勝利,戰勝那些曾經使到他們殉道的人。

他們被描述為「蒙召」(希臘文:κλητο,音譯:klētoi,意思:被正式要求參與),和「被選」(希臘文:ἐκλεκτοὶ,音譯:eklektoi,意思:由某人選定優先於其他人),以及「忠心/忠信」(希臘文:πιστοί,音譯:pistoi,意思:對某人的忠誠)延續了神聖的擁有權和永蒙保守的主題。

「蒙召」和「被選」在(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214)中同時出現,主耶穌的陳述是:「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被召的人多,被選的人少」。成為上主所擁有的這個想法見於「印/蓋印」(啟示錄/默示錄72-4)及他們的名字在「創世以來記在生命冊上的人/創造之初記錄在生命冊中的人」(參閱138 178 201215 2127)。關鍵是他們屬於上主成為祂的「被選」者。要成為「被選」不僅是被上主「蒙召」。按時間順序「蒙召」在先,但按道德意義順序「被選」較「蒙召」優先。並非所有「蒙召」都「被選」中,但所有「被選」中都首先「蒙召」(參閱彼得後書/伯多祿後書110)。

「忠心/忠信」表示這個被選的群體履行了人類的回應。聖徒的「忠心/忠信」使到上主的「蒙召」和「被選」達至高峰。必要的回應體現在他們保持對上主的「忠心/忠信」即使在誘惑和迫害中,以基督的「忠實的見證」作為他們的榜樣(15 314 1911)和以他們自己的「忠心/忠信」作為結果(210 1714; 參閱1310b 1412 1615)。換句話說,加入天軍需要「忠心/忠信」的生命去「守神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遵行天主的誡命,且為耶穌作證的人」(1217 1412)。

2.3. 淫婦的滅亡(17:15-18)

在這章的開頭,約翰/若望被傳召見證了「大淫婦所要受的刑罰/大淫婦受的懲罰」(171);但到目前為止,約翰/若望瞭解這「獸」和他的頭和角(78-14)多過關於這「女人/婦人」。在這結尾的部分,約翰/若望把注意力轉回那位「女人/婦人」,並講述上主使用了那種手段帶來她的滅亡。

2.3.1. 對眾水/水的解釋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15

天使又對我說、你所看見那淫婦坐的眾水、就是多民多人多國多方。

和合本

天使又對我說:「你看見那淫婦所統治的水,是指諸民族、群眾、邦國和異語人民。

思高

天使繼續他的解釋,確定那淫婦所坐的「眾水/水」就是「多民多人多國多方/諸民族、群眾、邦國和異語人民」。通過它自己的解釋,經文告訴我們「眾水/水」是象徵性的。在《舊約》中,「眾水/水」是一個常見的符號代表人民(詩篇18416 1244; 聖詠18517 1244; 以賽亞/依撒意亞87; 耶利米/耶肋米亞472 5113)。這四重的分組強調普遍性。它是指地上絕大多數的人民。

如前文所述(171),動詞「坐/統治」(希臘文:καθημένης,音譯:kathēmenēs)的意思是就坐或登基。因此,短語「那淫婦坐的眾水、就是多民多人多國多方/那淫婦所統治的水,是指諸民族、群眾、邦國和異語人民」是指「淫婦」通過她的「變節教會」的錯誤教義控制著世界各民族人口的生活方式。

2.3.2. 淫婦的孤獨淒涼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16

你所看見的那十角、與獸、必恨這淫婦、使他冷落赤身.又要喫他的肉、用火將他燒盡。

和合本

你看見的那十隻角和那獸,必要憎恨那淫婦,使她成為孤獨淒涼,赤身裸體的,並吞食她的肉,且用火焚燒她,

思高

敵基督/假基督與普世變節教會的聯盟不會持久。最終,「十角/十隻角」(即是在敵基督/假基督統治下的「十王/十個君王」)和「獸」(即是敵基督/假基督本人)將「恨這淫婦/憎恨那淫婦」。在利用完這普世變節教會幫助他控制世界後,敵基督/假基督將拋棄它。

普世變節教會將不會存在於整個七年「災難期」。這事件發生的時間可以放在「但以理第七十個七/達尼爾第七十個星期」(即是「災難期」)的中間點。在這七年的前半段,變節的基督宗教開花並建立了其勢力在世界各地。在此期間,猶太人被允許重建他們的聖殿、敬拜和恢復他們的「祭祀與供獻/祭祀和供物」(但以理/達尼爾927),這說明有某程度上的宗教自由。世上所有的宗教,除了對基督有真正的「信心/信德」,都聚集於一個普世變節教會裡。然而,隨著「災難期」的下半部分開始,復興的羅馬帝國和其他聯盟國家的帝國模式的統治者,他是世界王國的政治首領(即是「獸」,敵基督/假基督),將崛起到他的終極權力,並宣佈自己是整個世界的獨裁者。以此身份,他不再需要這變節教會的協助和勢力。到那時,假先知將引進對「獸」的敬拜,像對「神」一樣(但以理/達尼爾927; 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15; 帖撒羅尼迦後書/得撒洛尼後書23-4; 啟示錄/默示錄13481214-15)。如果整個世界都必須要敬拜「獸」,肯定不會容忍其他宗教組織。

對「淫婦」的第一個憎恨行為是使她「冷落/孤獨」,即是,她的財富、建築物和財產將被沒收,她的眾領袖將被殺害,並其他一切都將被消滅。動詞「冷落/孤獨」(希臘文:ἠρημωμένην,音譯:ērēmōmenēn)是完成式時態,因此「淫婦」將被徹底消滅,甚麼也沒有留下來。

然後他們會使他「赤身/赤身裸體」,即是暴露她的道德敗壞於公眾視線。她將失去她奢華的裝飾(174)及先前對她的戀人的精神力量。

隨之,「十角、與獸/十隻角和那獸」又要「喫他的肉/吞食她的肉」。這個畫面令人想起耶洗別/依則貝耳的肉被狗吃掉(列王記上/列王紀上2123-24; 列王記下/列王紀下930-37)。這就是野獸對屍體所做的事情,因此它成為描述變節教會被敵基督/假基督徹底消滅的一個生動方式(參閱詩篇/聖詠272; 耶利米/耶肋米亞1025; 彌迦/米該亞33; 西番雅/索福尼亞33)。

變節教會在她的前戀人手中的最終命運是「用火將他燒盡/用火焚燒她」。這個命運的用詞來自一條對那些犯下可憎的淫亂罪的人的法律規則(參閱利未記/肋未紀2014 219; 約書亞記/若蘇厄書71525)。這些生動的文字清楚地描述了變節教會於未來的衰落。

2.3.3. 應驗上主旨意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17

因為 神使諸王同心合意、遵行他的旨意、把自己的國給那獸、直等到 神的話都應驗了。

和合本

因為天主使牠們的心中有這意念,叫牠們實行天主的計劃,就是叫牠們一心,把牠們的王權交給那獸,直到天主的話完全應驗為止。

思高

這個「異象/神視」表明,這個毀滅的發生是因為上主「使」諸王的心中有這意念去「遵行他的旨意/實行天主的計劃」。上主曾利用邪惡的力量達到自己的旨意(參閱士師記/民長紀722; 耶利米/耶肋米亞259-14;以西結/厄則克耳3821; 撒迦利亞/匝加利亞1412-14; 啟示錄/默示錄1613-1416)。動詞「使」(希臘文:ἔδωκεν,音譯:edōken)是預想過去式時態,採取一個預測性的事件應驗後的觀點,從而強調在未來應驗上主旨意的確定性。

短語「同心合意/叫牠們一心」是指上主使他們彼此同意「把自己的國給那獸/把牠們的王權交給那獸」。上主的話決定了這個世界的王國都要在「獸」的掌控之下,直至「災難期」結束。盟國的諸王將服從「獸」的領導,因為這將有助於他們達致獲得普遍的權力和抵抗上主的目標。「十王/十個君王」和「獸」都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執行上主的計劃。他們認為他們正在實現自己的計劃。

這種與「獸」合一的心意將持續下去「直等到 神的話都應驗了/直到天主的話完全應驗為止」。「神的話/天主的話」不單止與推翻這座城有關,它們都是最後事件的預言,直到敵基督/假基督被推翻為止。這句話令人想起天使在(107)中關於上主的奧秘完成了的陳述。這些預言將達到他們的目標,因為上主允許邪惡繼續落去直到邪惡之杯溢出。在此,這個應驗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是這個邪惡王國在不知不覺間將開始自我毀滅,透過打擊自己以及破壞自己的宗教及經濟基礎。只有來自上主的靈感才能使他們做出如此短視和愚蠢的行為。在歷史的盡頭,上主將導致「若撒但自相攻打分爭,他就站立不住,必要滅亡/撒殫若起來自相攻擊紛爭,也就不能存立,必要滅亡」(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326)。

2.3.4. 對這「女人/婦女」的最終識別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18

你所看見的那女人、就是管轄地上眾王的大城。

和合本

你所看見的那婦人,是指那座對地上的諸王握有王權的大城。

思高

天使說騎在「獸」上的「女人/婦女」的身份「就是管轄地上眾王的大城/是指那座對地上的諸王握有王權的大城」。顯然,那座「大城」是羅馬,是在約翰/若望的時代統治著全世界的城市。將「大城」確定為羅馬的原因有很多:

  1. 任何第一世紀的約翰/若望(啟示錄/默示錄)的讀者都會注意到對七座山的提及,因為幾乎每位帝國的居民都知道羅馬是七山之城(179)。

  2. 朱紅色的「女人/婦女」是羅馬宗教的一面。從地理上看,羅馬天主教會的總部,即是梵蒂岡,位於羅馬。主教的顏色是紫色,樞機的顏色是朱紅色。羅馬天主教會是極其富裕的。

  3. 當真正的教會被提到天上時,所有的假基督徒都將被「撇下/遺棄」在地上。由於羅馬天主教會是在一位教宗統治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一個普世教會,所以撒但/撒殫可以方便地利用現有的變節羅馬天主教會組織去聯合其他宗教組織,例如變節的希臘東正教、基督新教、伊斯蘭教、佛教、新紀元等,形成一個統一的世界宗教組織。這個世界宗教的最終形式甚至不會是名義上的基督教,實際上將是一個無神論的、人文主義的、撒但/撒殫的組織,它否認與真「神/天主」有關的一切。

「大城」顯然是指在宗教上而不是其歷史意義上的巴比倫。巴比倫對羅馬基督宗教的影響是羅馬奪取政治權力的原因,即是教會對國家的管治權柄。正如古代巴比倫以政治方式征服了列王一樣,在羅馬教宗掌權時期,其對應的宗教將主宰列國政治。

2.3.5. 這些事件的摘要

這些事件將發生於「災難期」或「但以理/達尼爾的第七十個星期」的前半部分。它將與(啟示錄/默示錄)第12章(當撒但/撒殫被逐出天上)和(以西結/厄則克耳)第38和39章(當俄羅斯入侵以色列並被摧毀,假設北方的王是俄羅斯)的事件互相吻合。這將產生控制世界所需的真空。

由於與以色列簽訂的條約(但以理/達尼爾927)允許他們在耶路撒冷擁有聖殿及和平,在「災難期」的前三年半期間,無疑會有某程度上的宗教自由。

在「災難期」開始之前,真正的教會將「被提」到天上,然而假的基督徒和不信者將被「撇下/遺棄」在地上。因此,這將為那些被「撇下/遺棄」的人產生了一個真空需要一個仿造的宗教組織。在「災難期」的前半部分的開始,一個普世變節教會(即是「淫婦」,「女人/婦女」)將發展起來,其總部將設在羅馬。它將在世界上行使巨大的權力,甚至對政治舞臺產生影響,因為它將支持世界獨裁者(即是「獸」,敵基督/假基督)崛起掌權。

福音將會廣泛傳播,但真正的信徒將遭受極嚴重的迫害(176)。原因是其他宗教組織不會對「淫婦」的組織構成威脅,它們最終都會合併,但真正的基督宗教不會加入他們的行列並會構成威脅,因此他們將遭受迫害。

在「災難期」的中間點,復興的羅馬帝國和其他聯盟國家的帝國模式的領袖(即是「獸」,敵基督/假基督)將宣稱自己是世界的獨裁者。因此,他消滅了普世變節教會。那麼,在變節教會缺席的情況下,他撇開所有神祇,並要求世人敬拜他(但以理/達尼爾1136-39 帖撒羅尼迦後書/得撒洛尼後書2:3-4;啟示錄/默示錄13:4,8,12,14-15),它被稱為「那行毀壞可憎的/招致荒涼的可憎之物」(但以理/達尼爾9:27; 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15)。

在巴比倫的宗教模式(即是「淫婦」,普世變節教會)被「獸」的雙手毀滅之後,然後第18章的預言性「啟示/默示」將巴比倫視為一股商業勢力,後來也註定要滅亡。

 

3. 商業巴比倫的滅亡18:1-24

宣佈「宗教巴比倫」(1716-18)的滅亡,使到關於將存在於「災難期」前半部分的普世變節教會的「啟示/默示」結束了。但隨後,在第18章,提供了一個關於巴比倫的額外「啟示/默示」。約翰/若望看見「另有一位有大權柄的天使從天降下/另一位天使從天降下,掌有大權」(181)。這位天使並不是要重複已經提供的「啟示/默示」,而是要提供關於這個巴比倫組織的進一步資訊,該組織將於「災難期」的後半部分生效。

雖然巴比倫最初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附近的一個地區,但巴比倫在這裡的重要性不在於其位置,而是它所表現出的態度。古代巴比倫的特徵是悖逆真「神/天主」的想法(參閱創世記/創世紀109-10111-9)。這種對上主的的悖逆態度,既表現於「災難期」前半部分的普世變節教會,也表現於後半部分成為「商業巴比倫」的世界獨裁者。

天使在(171)中應許揭露對「淫婦」的懲罰,在第18章中得到了擴展(參閱在14816191716的早期暗示),特別是關乎她的經濟衰落。巴比倫即將面臨審判意味著信徒必須離開這座城,以免他們一同受她即將受到的懲罰(181-8)。在(189-19)中的哭喪氣氛佔據舞臺的中心,在這裡我們聽見來自三個群體的哀鳴:列王、商人和水手。最後,在(1820-195),巴比倫的滅亡完成了,與哀悼者不同的是,上主的子民被呼召去歡欣,因為祂帶來了正義並為祂的子民伸冤。

3.1. 宣佈審判(18:1-3)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1

此後、我看見另有一位有大權柄的天使從天降下.地就因他的榮耀發光。

和合本

這些事以後,我看見另一位天使從天降下,掌有大權,下地被他的光榮照亮了。

思高

第18章的開場白,「此後/這些事以後」,標誌著一個比第17章更晚的「啟示/默示」,通常引入了一些新的事物(參閱4:1,2),表示一個新的開始和一套新的環境。問題是,第17章的巴比倫與第18章的巴比倫有何不同?

毫無疑問,這座城是相同的,因為雙方都:

  1. 有相同名字「偉大的巴比倫」(17:5; 18:2);

  2. 有相同的地理位置的總部;

  3. 犯通姦罪(17:1,2,4,5,16; 18:3);

  4. 獨立運作和反對上主;

  5. 使地上的諸王和地上的居民都喝醉了這座城的淫亂之酒(17:2; 18:3);

  6. 被火燒盡(17:16; 18:8,9,18);

  7. 變得完全荒涼(17:16; 18:17,19);

  8. 穿著「淫婦」的衣服和飾物(17:4; 18:16);

  9. 要對信徒的殉道負責(17:6; 18:20,24);

  10. 基督第二次來臨擊敗它之前(19:11-21),它們雙方都將標誌著「獸」帝國的內部衰敗; 和

  11. 將戲劇性地結束。

然而,這城的不同方面卻見於第18章:

  1. 在第17章中的主要罪行源於這座城的可憎之物(17:4,5),但在第18章中則是她與「驕奢淫逸/放蕩奢侈」有關(18:3,7,9)。

  2. 與地上的商人(18:3,11,15,23)和那些與海洋有關的商人(18:17)的大量互動是第18章的巴比倫特徵,但在第17章卻沒有。

  3. 第18章歸咎於巴比倫的一種獨特的傲慢態度(18:7),那是從第17章中找不到的。

  4. 第18章有旁觀者深切哀悼見證她的滅亡(18:9-11,15-16,19)與在第17章中沒有人見證或哀悼巴比倫的滅亡(17:16)形成強烈對比。

  5. 後者巴比倫的經濟繁榮和奢華(18:11-14,19)與任何關於早期巴比倫的說法截然不同。

約翰/若望宣稱:「我看見另有一位有大權柄的天使從天降下/我看見另一位天使從天降下,掌有大權」。短語「另有一位 ... 天使/另一位天使」清楚地表明第18章的天使是:

  1. 與(17:1)的天使不同; 及

  2. 與(17:1)的天使是同類。

宣佈審判巴比倫的新天使不同於擔任約翰/若望嚮導的那位(17:1,7,15)。他的職能是宣佈巴比倫的滅亡聯與剛才的天使嚮導所授予的「異象/神視」互相結合。他類似於那些在(10:1)和(20:1)中從天而降執行特殊任務的天使。 

這位天使被描述為「有大權柄 ... 從天降下/從天降下,掌有大權」,這可能表明他宣佈的審判的重要性。他的描述使一些解經員得出結論,他是主耶穌基督。然而,他作為天使的明確身份和他所執行的功能似乎將他標記為天使(參閱14:8)。顯然,他的任務需要極大的權柄。他離開上主的面前並獲授權代表上主行事。

當他來到時,「地就因他的榮耀發光/下地被他的光榮照亮了」。他的偉大榮光照亮了大地,表明他剛剛從上主的面前出來(參閱出埃及記/出谷紀3429-35; 以西結/厄則克耳43:2)。他將戲劇性地出現在黑暗的舞臺上,因為第五個「碗/盂」將把世界陷入黑暗(啟示錄/默示錄1610)。這位光榮的天使展現了燦爛閃爍的光芒對抗黑暗,對於那些震驚和驚恐的地上居民,他將是令人敬畏、激動人心及看透心思的一位。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2

他大聲喊着說、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處、和各樣污穢之靈的巢穴、〔或作牢獄下同〕並各樣污穢可憎之雀鳥的巢穴。

和合本

他用強大的聲音喊說:「偉大的巴比倫陷落了!陷落了!她變成了邪魔的住所,一切不潔之神的牢獄,一切不潔和可憎飛禽的巢穴,【以及一切不潔和可憎走獸的圈檻,】

思高

這位天使「大聲喊着/用強大的聲音喊」不僅表現出巨大的光能,而且還表現出聲能。所有人都能看見他,也能聽見他(參閱72 103 147915 1917)。形容詞「大/強大」(希臘文:ἰσχύϊ,音譯:ischui)是強大和有權力的意思。它反映了授予這位天使的強大權柄。

這位天使的宣佈:「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偉大的巴比倫陷落了!陷落了!」是對(148)的一個刻意迴響。在(148)中預言的審判現在即將進行。這將是一個更大和更深遠的審判相對於使用相同的字眼宣佈古代巴比倫的審判(以賽亞/依撒意亞219)。

請注意,動詞「傾倒了/陷落了」(希臘文:ἔπεσε,音譯:epese)被賦予了預想過去式時態,這好像巴比倫的實際滅亡已經發生了一樣。它不僅說明了對這事件的期望,甚至說明這事件的確定性。動詞「傾倒了/陷落了」的重複是為了加強語氣,是閃族著作的一個典型特徵。它也可能代表在宗教上巴比倫的「傾倒/陷落」(第17章),然後在商業上(第18章)。

在第2節的第二部分,我們被告知巴比倫的核心是邪魔。這在三個陳述中強調了:

  1. 鬼魔的住處/邪魔的住所;

  2. 各樣污穢之靈的巢穴/一切不潔之神的牢獄; 和

  3. 各樣污穢可憎之雀鳥的巢穴/一切不潔和可憎飛禽的巢穴。

根據《舊約》的意象,當一個城被徹底消滅時,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反而會成為兇猛的生物和可能是邪魔的巢穴(以賽亞/依撒意亞1321-22 3411-15 耶利米/耶肋米亞5039 5137 西番雅/索福尼亞214)。因此,巴比倫被視為「鬼魔的住處/邪魔的住所」(參閱巴路克435),一個「各樣污穢之靈的巢穴/一切不潔之神的牢獄」(參閱路加福音433 942 以弗所書/厄弗所書22 啟示錄/默示錄1613),和「一切不潔和可憎飛禽的巢穴」。這些生物象徵著一座被廢棄的大城。

顯然,這個巴比倫與她背後的邪魔勢力之間存生聯繫。撒但/撒殫本身就是「獸」背後的勢力是無容置疑的(參閱132)。還有人指出,大約在「但以理第七十個七/達尼爾第七十個星期」開始時,撒但/撒殫和他的邪魔的活動,在此象徵為不潔和可憎之鳥,將會發生在地上(參閱127-10)。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3

因為列國都被他邪淫大怒的酒傾倒了.地上的君王、與他行淫、地上的客商、因他奢華太過就發了財。

和合本

因為萬民都喝了她荒淫的烈酒,地上的諸王都同她行過邪淫,地上的商人,也因她的放蕩奢侈,而發了財。」

思高

這節經文提供了商業巴比倫「傾倒/陷落」的原因,「因為」(希臘文:ὅτι,音譯:hoti)她引誘人類進入偶像敬拜和虛假的經濟安全。再次,它闡述了三重的進展從:

  1. 列國都被他邪淫大怒的酒/萬民都喝了她荒淫的烈酒;

  2. 地上的君王、與他行淫/地上的諸王都同她行過邪淫; 及

  3. 地上的客商、因他奢華太過就發了財/地上的商人,也因她的放蕩奢侈,而發了財。

這三個群體:「列國、地上的君王、地上的客商/萬民、地上的諸王、地上的商人」,包含了全世界的人口。每個人都與巴比倫結合在一個不敬畏上主的聯盟裡。

短語「因為列國都被他邪淫大怒的酒傾倒了/因為萬民都喝了她荒淫的烈酒」重複了巴比倫在(148)中提及的罪過。我們被告知「列國/萬民」都參與其中。這是全球性的。每個國家都為了萬能的金錢和它能買到的奢侈品而遠離上主。

動詞「傾倒了/喝了」(希臘文:πέπτωκαν,音譯:peptōkan)是完成式時態,它把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巴比倫的邪惡影響力的持久結果上,特別是她對精神、道德、政治和國家的麻醉。世界已經喝醉了,而且每天都在物質主義和時尚的商業狂熱中變得更醉。

與整本(啟示錄/默示錄)一樣,「邪淫/荒淫」(希臘文:πορνείας,音譯:porneias)既指不道德性行為也指宗教變節,特別是偶像敬拜(何西亞/歐瑟亞410; 耶利米/耶肋米亞32)。他們的「邪淫/荒淫」行為當然是包括敬拜「獸」(即是敵基督/假基督),而不是敬拜「羔羊」(即是主耶穌基督)。

短語「邪淫大怒的酒/她荒淫的烈酒」是指巴比倫的世界意識形態,它將濫用上主為保護人類而建立的神聖機制,如:自由、意志、婚姻和家庭。其中一些令人喝醉的媒介是新紀元運動、商業主義、嚴重荒淫和敬像敬拜(參閱920-21 135-616-17)。

「地上的君王/地上的諸王」與她犯下了不道德的罪行。這種邪淫的誘惑尤其影響到政治領袖。這告訴我們巴比倫用甚麼手段去引誘全世界的領袖敬拜「獸」。

我們被告知「地上的客商、因他奢華太過就發了財/地上的商人,也因她的放蕩奢侈,而發了財」。名詞「客商/商人」(希臘文:ἔμποροι,音譯:emporoi)是來自「在」(希臘文:ἐν,音譯:en)和「旅程」(希臘文:πόρος,音譯:poros)的組合。商人是一個在開展業務旅程中的人。

名詞「太過/放蕩」(希臘文:δυνάμεως,音譯:dynameōs)是權力和實力的意思。在這裡是指她控制人類世界的感官欲望的權力和實力。顯然,巴比倫不僅會涉及虛假敬拜,而且還會涉及經濟因素。這應該不足為奇,因為在「災難期」的後半部分,假先知將引入一個建基於人類受「獸印」的經濟(參閱1316-18)。當然,在這樣的邪惡和腐敗之中,將利用每一個機會進行檯底交易,使許多人發了財。

名詞「奢華/奢侈」(希臘文:στρήνους,音譯:strēnous)是傲慢或放縱的奢侈的意思。這詞的構想是暴發戶式的奢侈,自我放縱和伴隨的傲慢,以及因食物的豐盛而產生的不守規矩(參閱申命記/申命紀3215; 提摩太前書/弟茂德前書511)。在這節經文中的不道德與奢侈扯上了關係,顯示巴比倫的不道德不僅是偶像敬拜,還包括她對過度財富的驕傲。虛假的宗教往往與奢侈品的積累和濫用手牽手並進。商業巴比倫對金錢和權力的崇拜將促進放縱的奢侈、感官欲望和享樂。巴比倫將提倡這個哲學,即是幸福、意義、平安和滿足都是從人類擁有的豐富物質而獲得的。

隨著這座城的「傾倒/陷落」,「客商/商人」將比「君王/諸王」遭受更多的痛苦,因為「君王/諸王」將仍然擁有他們剩餘的政治權力。他們只失去了一個不道德的夥伴,但「客商/商人」將失去一切。商業和貿易是本章餘下部分的主要主題。

3.2. 出來的呼籲(18:4-8)

3.2.1. 呼籲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4

我又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他一同有罪、受他所受的災殃.

和合本

我又聽到了另一個聲音從天上說:「我的百姓,你們從她中間出來罷!免得你們分沾她的罪惡,也免得遭受她的災禍,

思高

約翰/若望聽見「另一個聲音從天上」跟進這位天使的宣佈。因為直接稱呼約翰/若望的讀者為「我的民/我的百姓」,所以這「聲音」是屬於上主或基督1048 14213)。然而,在(185b)裡提及上主的名詞是第三身,故此將講者識別為基督也許更合乎邏輯。

第一身的代名詞「我的」(希臘文:μου,音譯:mou)與呼格的名詞「民/百姓」(希臘文:λαός,音譯:laos)顯示這呼籲是給忠實的信徒。他們主要是那些生活在「獸」王國和巴比倫組織的巔峰時期的信徒。

基督的指示是明確和直接的。祂的「民/百姓」必須從巴比倫「出來」。動詞「出來」(希臘文:ἐξέλθατε,音譯:exelthate)是不定過去式時態的命令式語氣,表達了這呼籲的迫切性和決定性。這個離開的呼籲是以色列歷史記錄中的一個經常性主題,當時上主的子民被敦促離開祂即將降臨的審判(參閱創世記/創世紀121-3 1912-22; 出埃及記/出谷紀1230-32; 民數記/戶籍紀1626-27); 它在《新約》中再次出現,作為與世界分離的一個勸告(哥林多後書/格林多後書614; 以弗所書/厄弗所書511)。這個呼籲類似於在《舊約》中離開巴比倫的呼籲(以賽亞/依撒意亞4820 5211; 耶利米/耶肋米亞508 516945; 撒迦利亞26-7/匝加利亞210-11)。這不單止是與偶像敬拜、自滿和依賴奢侈品的誘惑的物理分離,而且是與物質主義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精神分離。

基督說:「出來」時,祂暗示許多人已經買了進來。約翰/若望在他給七個教會的信中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這些教會中只有兩個,「士每拿/斯米納」和「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被描述為貧困。相比之下,其他教會的信徒受到譴責,因為他們通過參與羅馬經濟而做任何必要的事情去積累財富和聲望。

呼籲「出來」的目的有兩個:

  1. 免得與他一同有罪/免得你們分沾她的罪惡;及

  2. 免受他所受的災殃/免得遭受她的災禍。

信徒要離開巴比倫,這樣他們「免得與他一同有罪/免得 ... 分沾她的罪惡」。動詞「一同/分沾」(希臘文:συγκοινωνήσητε,音譯:sygkoinōnēsēte)是成為合作夥伴的意思。與其成為巴比倫世界組織的夥伴,我們不如成為主耶穌在地上事業的夥伴。字眼「他 ... /她的罪惡」指向商業主義的罪,導致破壞神聖制度的事物,以及在奢華生活中尋找幸福的事物。這個唯物質主義的,瘋狂極樂的,及邪魔出沒的巴比倫城將對信徒產生幾乎不可抗拒的影響,使到他們參與她的罪。在其應用方面,它每天向信徒發出相關的呼籲,以避免與撒但/撒殫的各種形式的世界組織妥協  宗教和商業(創世記/創世紀68-71 1912-14 民數記/戶籍紀1623-26 以賽亞/依撒意亞4820 哥林多後書/格林多後書614-17)。

上主的子民必須離開巴比倫,不僅是為了避免被她的罪污染,而且「避免 ... 受他所受的災殃/免得遭受她的災禍」。挪亞/諾厄羅得/羅特都受到了上主的警告,因此倖免於落在地上的審判。同樣,在未來的「災難期」中,義人將在上主的審判降臨之前受到警告。有些人認為「災殃/災禍」是指「碗/盂」的審判,也稱為「災殃/災禍」(15168 169)。然而,「碗/盂」的審判範圍遍及全球,故此將無處可逃(參閱189-10)。因此,最好將這些「災殃/災禍」視為針對巴比倫的審判,也許與第七個「碗/盂」的傾倒結合(參閱1617-19)。

3.2.2. 呼籲的理據

但是為甚麼上主的這個審判落在「大的巴比倫」呢?這個呼籲是基於三個屬靈法則的:

  1. 紀念法則;

  2. 懲罰法則; 和

  3. 報應法則。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5

因他的罪惡滔天、他的不義 神已經想起來了。

和合本

因為她的罪惡已堆積得直達上天,使天主想起了她的不義。

思高

3.2.2.1. 紀念法

約翰/若望把這座城的罪惡描述為「罪惡滔天/罪惡已堆積得直達上天」(參閱耶利米/耶肋米亞519)。動詞「滔/堆積」(希臘文:ἐκολλήθησαν,音譯:ekollēthēsan)是黏貼在一起的意思。這個想法是巴比倫的罪孽一直相互依存,直到這累積的「結構」終於到達天上。這個典故可能是指古代巴比倫使用磚塊建造的巴別塔。第一個巴比倫陰謀試圖建造一座塔到達天上並挑戰上主(創世記/創世紀113-4),這個最後巴比倫陰謀堆積她的罪惡到天上以蔑視上主。這個誇張的修辭清楚地描述了過多的罪惡,甚至也保證了上主沒有忘記已經完成的一切。原則是上主不會忽視或忘記罪惡。祂容許罪的堆積,但最終審判必會來臨。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6

他怎樣待人、也要怎樣待他、按他所行的加倍的報應他.用他調酒的杯、加倍的調給他喝。

和合本

她怎樣虐待了人,你們也該怎樣虐待她,並按照她所行的,要加倍報復她;她用什麼杯斟給人,你們也要用什麼杯加斟給她;

思高

3.2.2.2. 懲罰法則

由於巴比倫的審判已被確定了,因此這位天使現在不是對約翰/若望說話,而是上主。他呼籲對巴比倫報應:「他怎樣待人、也要怎樣待他/她怎樣虐待了人,你們也該怎樣虐待她」,這對應在(69-10)中記錄的殉道聖徒的祈禱。動詞「待/虐待」(希臘文:ἀπόδοτε,音譯:apodote)是命令語氣不定過去式時態,它是一個強烈的情求,要一次過回饋應得的。這位天使的「公義/正義」請求是基於《舊約》的懲罰法則:「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出埃及記/出谷紀2123-24;利未記/肋未紀2419-20;申命記/申命紀1921; 詩篇/聖詠1378; 馬太福音/瑪竇福音538)。巴比倫得到了足夠多的「恩典/恩寵」,聽到了足夠多的警告。是時候報應了。 

這位天使請求上主「按他所行的加倍的報應他/並按照她所行的,要加倍報復她」。「加倍」有完滿的意思。在摩西律法/梅瑟法律中,作惡者經常被要求為他們的罪行付出「雙倍/加倍」的懲罰(出埃及記22479/出谷紀22368)。眾先知指出,以色列因她的罪而受到「雙倍/加倍」的懲罰(以賽亞/依撒意亞401-2; 耶利米/耶肋米亞1618)。由於她的犯罪嚴重性,要執行的審判是雙倍的,這表明不會對世界獨裁者和跟隨他的人有憐憫。

進一步陳述他要求上主完全懲罰巴比倫,這位天使要求「用他調酒的杯、加倍的調給他喝/她用什麼杯斟給人,你們也要用什麼杯加斟給她」。恰如其分地,在巴比倫用來欺騙列國的杯子裡(耶利米/耶肋米亞517; 啟示錄/默示錄14810 1619 1724 183)她將受到「雙倍/加倍」的上主忿怒。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7

他怎樣榮耀自己、怎樣奢華、也當叫他照樣痛苦悲哀.因他心裏說、我坐了皇后的位、並不是寡婦、決不至於悲哀。

和合本

她以前怎樣自誇自耀,奢侈享樂,你們也就怎樣加給她痛苦與哀傷:因為她心裏說過:「我坐著當皇后,而不是寡婦,必見不到哀傷。」

思高

3.2.2.3. 報應法則

然後天使第三次呼籲上主對巴比倫進行徹底的報應:「他怎樣榮耀自己、怎樣奢華、也當叫他照樣痛苦悲哀 ... /她以前怎樣自誇自耀,奢侈享樂,你們也就怎樣加給她痛苦與哀傷 ...」。

「怎樣」是一個聖經法則呼籲將懲罰與罪行嚴重程度對等(以賽亞/依撒意亞316; 路加福音1411)。以下是呼籲審判巴比倫的三宗罪:

  1. 榮耀自己/自誇自耀;

  2. 生活奢華/奢侈享樂; 和

  3. 自滿。

首先,她很驕傲,她「榮耀自己/自誇自耀」。這種傲慢在《聖經》中經常被嘲笑。主耶穌說:「凡高抬自己的,必要降卑/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路加福音1411; 參閱撒母耳記下/撒慕爾紀下2228; 約伯記/約伯傳4011; 以賽亞/依撒意亞21217 515; 彼得前書/伯多祿前書56)。那些追求自己榮耀的人,不僅會失去未來生活所有的榮耀,還要面臨上主的審判。本書的主要主題之一是榮耀只屬於上主(以賽亞/依撒意亞428),所有拒絕承認祂的人都將面臨祂的忿怒。

其次,她「奢華/奢侈享樂」。動詞「奢華/奢侈享樂」(希臘文:ἐστρηνίασεν,音譯:estrēniasen)既指肉慾又指奢華的生活。他們的肉慾不僅表現在不道德上,而且表現在奢華的生活中。這是本章的另一個主題,因為肉慾和唯物主義都源於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貪婪,而這種貪婪是與聖潔對立的。《聖經》斷言那些這樣做的人即使在他們活著時也是死的(提摩太前書/弟茂德前書56)。

第三,她犯了「自滿」罪,自以為是的高估了自己的權力;她在心裡說:「我坐了皇后的位、並不是寡婦、決不至於悲哀/我坐著當皇后,而不是寡婦,必見不到哀傷」。動詞「我坐/我坐著」(希臘文:Κάθημαι,音譯:Kathēmai)是現在式時態表示持續的坐著,因此她認為沒有任何能夠顛覆這個強大的組織,她將永遠統治。名詞「皇后(希臘文:βασίλισσα,音譯:basilissa)是指一個王國的女性絕對主權統治者(即是女王),因此她認為自己非常強大、自滿及甚麼都不需要。

那驕傲的誇耀「我 ... 不是寡婦、決不至於悲哀/... 不是寡婦,必見不到哀傷」呼應了古代巴比倫的說法,它說:「我必永為主母 ... 我必不至寡居,也不遭喪子之事/我永久要作王后! ... 我決不會寡居,也決不會喪子!」(以賽亞/依撒意亞4778; 參閱以西結/厄則克耳273 282; 西番雅/索福尼亞215)。然而,上主的毀滅性回答是:「哪知,喪子、寡居這兩件事在一日轉眼之間必臨到你;正在你多行邪術、廣施符咒的時候,這兩件事必全然臨到你身上/這兩樣在一天內會突然一起降在你身上;雖然你能行許多巫術,能念極威力的符咒,喪子與守寡仍要完全降到你身上」(以賽亞/依撒意亞479)。

它反映了世界獨裁者的信念,即是他將永遠得到地上列王和那些追隨他的人的支持。寡婦是因為失去而哀悼的人。她與所有列王都有不正當的曖昧關係,她怎麼會成為寡婦呢?因為她只是一個出賣自己的妓女。他們愛她不是因為她自己,而是因為他們能從她身上得到甚麼。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8

所以在一天之內、他的災殃要一齊來到、就是死亡、悲哀、饑荒、他又要被火燒盡了.因為審判他的主 神大有能力。

和合本

為此,一日之內,她的災禍:瘟疫、哀傷和饑荒全都來到;她要被火焚燒,因為懲治她的上主天主,是強而有力的。」

思高

然後這位天使指出,由於她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傲慢罪過,「所以/為此」她的審判在「一天之內/一日之內」來到。巴比倫的滅亡將不是漸進的。這座邪惡之城即將被消滅(參閱但以理/達尼爾528-30 以賽亞/依撒意亞477-9; 路加福音1216-20 啟示錄/默示錄18101719)。第一個巴比倫在一夜之間淪陷,世界獨裁者的巴比倫將遭受同樣的命運(參閱1617-21)。

如上所述,消滅巴比倫的「災殃/災禍」是對該城的針對性審判,可能與第七個「碗/盂」有關。三個「災殃/災禍」將導致巴比倫的徹底滅亡:「死亡、悲哀、饑荒/瘟疫、哀傷和饑荒」。在這三個「災殃/災禍」過後,巴比倫要「被火燒盡/被火焚燒」(參閱1716)。

巴比倫的滅亡是肯定的及不可避免的,因為「審判他的主 神大有能力/懲治她的上主天主,是強而有力的」(參閱耶利米/耶肋米亞5034)。沒有人能阻撓上主的計劃或阻止祂達成祂的旨意(參閱約伯記/約伯傳422; 箴言1921 以賽亞/依撒意亞1427)。

3.3. 君王的哀號/諸王的哀悼(18:9-10)

在完成呼籲上主的子民要離開巴比倫之後,這位詮釋天使描述了這些「哀號/哀悼」:

  1. 君王/諸王(啟示錄/默示錄189-10);

  2. 客商/商人(1811-1315-17a); 和

  3. 航海的人(1817b-19)。

18章這部分(189-19)的背景可以在以西結/厄則克耳對「推羅/提洛」的「哀號/哀悼」中找到(以西結/厄則克耳271-36)。那裡同樣出現了三組「哀號/哀悼」者:

  1. 君王甚恐慌/列王極為戰慄(以西結/厄則克耳2735);

  2. 客商向你發嘶聲/商人要嗤笑你(2736); 和

  3. 水手必為你放聲痛哭/水手狂呼吶喊哀弔你(2729-31)。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9

地上的君王、素來與他行淫一同奢華的、看見燒他的煙、就必為他哭泣哀號.

和合本

當時那些曾同她行過邪淫,和享過快樂的地上諸王,看到焚燒她的煙,都要為她流淚哀悼。

思高

第一組「哀號/哀悼」是「地上的君王/地上諸王」。他們不僅是推翻宗教巴比倫(即是普世變節教會)的十國聯盟的眾王(1712-16),而且也是與商業巴比倫進行貿易的所有國家的統治者。他們都因為巴比倫的滅亡而「哀號/哀悼」。為甚麼?因為她以商業主義的手段和奢華的生活去控制人民,所有這些現在都失去了。

「地上的君王/地上諸王」為巴比倫「哀號/哀悼」的原因是雙重的。首先,他們「素來與他行淫/曾同她行過邪淫」,是指他們與巴比倫分享的不道德和偶像敬拜(1481724183)。他們失去了他們的情婦並感到孤寂。其次,他們「一同奢華/享過快樂」,這是對(187)譴責的肉慾奢侈享樂的一個引用。「地上的君王/地上諸王」分享了以犧牲平民百姓為代價收集的所有財富。

因此,他們「必為他哭泣哀號/要為她流淚哀悼」,這是一個哀悼和悲傷的跡象。這間接提及(以西結/厄則克耳2735),其中「君王都甚恐慌,面帶愁容/列王都極為戰慄,面帶憂色」在「推羅/提洛」被消滅時。關鍵是,當他們看見自己信任的對象和幸福的源泉煙消雲散時,他們就心煩意亂了。

「燒他的煙/焚燒她的煙」是她衰落的證據,是激起「君王/諸王」痛苦的景象(參閱創世記/創世紀1928; 以賽亞/依撒意亞3410; 以西結/厄則克耳2818)。其他「災殃/災禍」也促成了巴比倫的衰落(參閱啟示錄/默示錄188),但火災是這座城被消滅的主要原因(1411171618818 193)。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10

因怕他的痛苦、就遠遠的站着說、哀哉、哀哉、巴比倫大城、堅固的城阿、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了。

和合本

他們因害怕她受的痛苦,就遠遠站著說:「可憐,可憐!你這座偉大的城,這座強盛的巴比倫城!在一小時之內,你就受到了懲罰。」

思高

「地上的君王/地上諸王」並不急於營救他們的情婦,而是「因怕他的痛苦、就遠遠的站着/因害怕她受的痛苦,就遠遠站著」。他們害怕與她一起受折磨。他們也犯了同樣的罪,所以試圖與災難現場保持安全距離,因為他們害怕自己會是下一個。

這感歎句:「哀哉、哀哉、巴比倫大城/可憐,可憐!你這座偉大的城」,被眾商人和海員不斷地重複著(181619)。這雙重的像聲詞「哀哉/可憐」(希臘文:οὐαί,音譯:ouai)表達了他們因巴比倫的突然陷落和沒有了她生活的空虛而引起的哀痛之深。幻想「巴比倫大城/偉大的城 ... 巴比倫」可以違抗上主,使祂的聖徒殉道,然後僥倖逃脫,但現在這個錯誤觀念已經消失了。

巴比倫被稱為「大城、堅固的城/偉大的城, ... 強盛的 ... 城」。眾王、商人和海員都將巴比倫描述為「大城/偉大的城」(18101619),但在此的描述被增強為「堅固的城/強盛的 ... 城」。形容詞「堅固/強盛」(希臘文:ἰσχυρά,音譯:ischyra)是強大和有權力的意思。這與唯一真正「大有能力/強而有力」的「主神/上主天主」(188)形成一個明顯對比。巴比倫的特徵被描述為「大/偉大」和「堅固/強盛」。但約翰/若望希望眾信徒看到,沒有任何力量可以與「主神/上主天主」的力量對抗。

巴比倫的「刑罰/懲罰」非常迅速:「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了/在一小時之內,你就受到了懲罰」。在第8節中,人們看見她的滅亡突然在「一天之內/一日之內」來到。現在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因為她的「刑罰/懲罰」被視為在「一時之間/在一小時之內」就來到了。即時死亡的概念來自(耶利米/耶肋米亞518; 參閱但以理/達尼爾433 51-30)。這座看似如此強大和有權力的城已經陷落了。在「一時之間/在一小時之內」,她的滅亡就來到了。

大淫婦的「宗教巴比倫」(1716-17)與世界獨裁者的「商業巴比倫」(189-14)的滅亡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先前的滅亡不會帶來任何的哀傷;事實上,地上的諸王將會憎恨這淫婦,當她被除掉時,他們會很高興。但對於「商業巴比倫」的滅亡卻不能這樣說。

3.4. 地上的客商和航海者悲哀/地上的商人和航海者哀傷(18:11-19)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11

地上的客商也都為他哭泣悲哀、因為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

和合本

地上的商人也為她流淚哀傷,因為再沒有人來買他們的貨物:

思高

下一個出現在現場的哀悼者是「地上的客商/地上的商人」。名詞「客商/商人」(希臘文:ἔμποροι,音譯:emporoi)特別指批發商,即是那些從事國際商業處理大量貿易項目的人。他們通過貿易致富(18:3)。

這些商人將會為巴比倫「哭泣悲哀/流淚哀傷」,因為「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再沒有人來買他們的貨物」。他們的悲傷,像「推羅/提洛」商人的悲傷一樣(以西結/厄則克耳27:27,36),是貿易和利潤的損失。他們悲傷的原因與對巴比倫的愛無關,而是完全集中於貿易和利潤的損失上。

商業巴比倫的崩潰導致商人無法買賣商品。他們為失去客戶而哀嘆,但他們之前剝奪了任何沒有「獸印」的人買賣的權利(13:17)。這些商人也擔憂他們一直享受的奢華生活方式,隨著「獸」和他王國的滅亡而真的告終了。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12

這貨物就是金、銀、寶石、珍珠、細麻布、紫色料、綢子、朱紅色料、各樣香木、各樣象牙的器皿、各樣極寶貴的木頭和銅、鐵、漢白玉的器皿、

和合本

金銀、寶石、珍珠、細麻布、紫紅布、綢緞、朱紅布等貨物,以及各種香木、各種象牙器皿、各種貴重木器、銅鐵、大理石的器皿,

思高

約翰/若望給出了一份再沒有人買的商品清單。這些物品大多數在「推羅/提洛」的輓歌中找到(參閱以賽亞/依撒意亞231-18; 以西結/厄則克耳169-13 2712-24)。一共列出28個類別,14個在本節和另14個在下節。儘管約翰/若望實際上是看見了末日的事件,但用詞還是適合第一世紀的讀者。約翰/若望列出的商品種類繁多,說明了在歷史上這個時期的貿易將會多麼廣泛。市場就是世界。在人類歷史以來,男男女女追求的各種物質財富,他們為此勞動、策劃,甚至偷竊和殺害,在此都被象徵為巴比倫的商品。

首先列出了具有恆久價值的主要物品,貨品是「金、銀、寶石、珍珠/金銀、寶石、珍珠」。這些貴金屬和珠寶一直是衡量價值和貨幣體系的基礎。特別是在通貨膨脹時期,例如在「災難期」間,人們尋求通過投資具有內在價值的物品來保障自己的儲蓄,包括黃金、白銀、寶石和珍珠。

接下來是用於世界服裝的精美布料,由兩種最有價值的材料「細麻布 ... 綢子/細麻布 ... 綢緞」以及兩種最受尊崇的顏色「紫色料 ... 朱紅色料/紫紅布 ... 朱紅布」所組成。它們被列為世界各地服裝貿易的巨大代表。

他們豪華的服裝配襯著家裡奢華的傢俱,包括「各樣香木、各樣象牙的器皿、各樣極寶貴的木頭和銅、鐵、漢白玉的器皿/各種香木、各種象牙器皿、各種貴重木器、銅鐵、大理石的器皿」等物品。「銅、鐵/銅鐵」是兩種最重要的實用金屬也包括在內。它們可以用作建築材料以及樂器、電器、機械、工具和武器。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13

並肉桂、荳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細麵、麥子、牛、羊、車、馬、和奴僕、人口。

和合本

還有肉桂、香膏、香料、香液、乳香、酒、油、麵粉、麥子、牲口、羊群、駿馬、車輛、奴隸與人口。

思高

昂貴的香水和香料被提及,例如「肉桂、荳蔻、香料、香膏、乳香/肉桂、香膏、香料、香液、乳香」。「肉桂」被用作香料、香水、香和葡萄酒的調味料。「荳蔻/香膏」是用來使頭髮香。「香料」混合了幾分可供給宗教和家庭使用。「香膏」是指香水或藥物。「乳香」是另一種昂貴的香水(參閱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11)。所有這些只有富豪才能支付得起。

接下來是提及豐富的食物,例如「酒、油、細麵、麥子、牛、羊/酒、油、麵粉、麥子、牲口、羊群」。特別令人感趣的是將「酒和油」列入貴重商品目錄。在印的審判期間被視為特別重要(啟示錄/默示錄66)。「酒」是令人麻醉的飲品的一個代表。在「災難期」的邪惡日子裡,不敬虔的人類將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容易沉迷於麻醉品。在未來的日子裡,對麻醉品的巨大需求肯定會被那些從中獲得更豐厚利潤的不敬虔和貪婪的商人進一步刺激。

「油」也在這名單內。在「使徒/宗徒」時期,油的提及會被理解為用於「受膏/傅油」和醫藥用途的橄欖油。雖然石油在古代世界基本上是未知的,但在「災難期」的背景下這似乎是一個預言提及那種石油將在末日時期主宰世界經濟。今天石油已成為世界所有運輸和工業系統的重要必需品。

「細麵、麥子/麵粉、麥子」可以理解為代表了在世界貿易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各類農產品。不僅農產品,而且牲畜貿易都具有重要的商業意義。在清單中提及的「牛/牲口」包括任何種類的家畜。「羊/羊群」的毛和牠的肉都是至關重要的。

「馬/駿馬」是騎乘的動物,既可用於娛樂也可用於交通工具。約翰/若望可能看見並用他自己的語言去描述,這個詞是指在末日的龐大車輛工業。

「車/車輛」也列入名單是耐人尋味的。名詞「車/車輛」(希臘文:ῥεδῶν,音譯:hredōn)是指有四個輪的車。在古代巴比倫,「車」被軍隊用作交通工具或流動射箭平臺。因此,可以非常恰當地解釋為包括現代的多輪軍事戰車。約翰/若望可能看見並用他自己的語言去描述,這個詞是指現代的流動導彈發射車。

現代流動導彈發射

出售軍事武器的利潤遠遠高於奢侈品。軍火工業與眾不同。它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運作。它受到廣泛的腐敗和賄賂。並且它的利潤來自設計為謀殺和殘害人類的機器。

出售軍事武器的利潤

最後,有一個可悲的高潮提及「奴僕、人口/奴隸與人口」作為國際貿易商品之一。「奴隸制」還沒有真正被廢除(特別是在非洲和亞洲國家),它很可能會在「災難期」間於其他國家恢復。

「人口」是指國際性的迫良為娼、拐帶兒童和販賣人體器官。這些犯罪巨頭是地上特別惡毒的強人,不僅為自己積累了巨額財富,而且摧毀了受其控制的不幸女孩和男孩的「身體和靈魂」。

販賣人口帶來的利潤

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稱,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體器官在黑市出售或購買。這是一個在現代經濟上有利可圖的業務,而且在未來的邪惡日子裡將無疑會變得更大。

身體各個部位的黑市價

出售軍事武器和販賣人口的利潤遠遠高於奢侈品。這就是當今罪惡世界的寫照。他們罪惡之深被他們奢華及自滿的生活所掩蓋。這一切都是在「災難期」中繼續發生。

慨括而言,28件物品被列出了並且它是一個涉及奢華、放縱、軍事威脅和人權侵犯的陳述:

  1. 珠寶物品 - 寶石和貴價金屬。

  2. 服裝 用於服裝的精美衣料,由細麻布和絲綢製成,具有紫色和朱紅色的奢華色彩。

  3. 豪華的傢俱傢俱由昂貴的建材製成,例如香木、象牙、銅、鐵和大理石。

  4. 香水和香料肉桂、荳蔻、香料、香膏、乳香/肉桂、香膏、香料、香液、乳香。這些東西只有超級富豪才能支付得起。

  5. 食品酒、油、細麵、麥子、牛、羊/酒、油、麵粉、麥子、牲口、羊群。

  6. 運輸工具 - /駿馬(相當於我們的汽車)。

  7. 軍事武器 - /車輛(相當於我們的軍事坦克)。

  8. 奴隸和人口迫良為娼、拐帶兒童和販賣人體器官。

關於此清單應注意三個特點:

  1. 大部分物品都是奢侈品;

  2. 軍事武器; 和

  3. 販賣人口。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14

巴比倫哪、你所貪愛的果子離開了你.你一切的珍饈美味、和華美的物件、也從你中間毀滅、決不能再見了。

和合本

商人說:「你心中所愛吃的果品,都遠離了你;一切肥美和華麗的物品,都在你前消逝了,再也尋不見了。」

思高

繼續他們的「悲哀/哀傷」,商人現在直接對巴比倫講話。首先,他們哀悼「所貪愛的果子離開了你/心中所愛吃的果品,都遠離了你」。「果子/果品」顯然是在(1812-13)中的奢侈品名單,這些商人如此渴望得到,可是已不復存在(參閱耶利米/耶肋米亞401012; 猶大書/猶達書112)。它表達了巴比倫存在的核心價值是致力於滿足自己的經濟財富,而不是渴慕上主的榮耀。這裡的「心」很可能是指遠離上主尋求幸福的罪惡本性。

「珍饈美味/肥美」主要是指異國食品,「華美/華麗」是指衣服和飾物。巴比倫組織的滅亡意味著它從商人那裡購買的所有物品的毀滅。商人也將失去他們奢華的寶物。

由於所有這些昂貴的物品都隨著這組織而湮滅了,在巴比倫的人們「決不能再見/再也尋不見」它們了。它強調這些物品的臨時性(參閱馬太福音/瑪竇福音619-20)。人們將無法尋回他們曾經收藏的財寶。昔日,巨商和「眾王/諸王」,在遭受財物損失時,總希望再次賺回它們。但這次損失是全部的,並且破壞是無法彌補的。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15

販賣這些貨物、藉着他發了財的客商、因怕他的痛苦、就遠遠的站着哭泣悲哀、說、

和合本

販賣這些貨物,而由她發財的人,因害怕她受的痛苦,遠遠站著,流淚哀傷,

思高

在本節經文中,我們現在又回到(啟示錄/默示錄1811)的商人。「這些貨物」是在第12-13節所列出的物品。他們被描述為「藉着他發了財/由她發財」,考慮到有大量的富商,這當然是正確的。但這也意味著他們分擔了巴比倫的罪責,因為他們自己也參與其中。 

和「眾王/諸王」一樣,商人也從毀滅的現場「遠遠的站着/遠遠站著181017),而不是衝進來試圖阻止它,因為他們擔心同樣的事情會發生在他們身上。這些商人充滿了恐懼,因為他們完全意識到自己的末日臨近,他們將遭受同樣的「痛苦」。

他們的「哭泣悲哀/流淚哀傷集中在他們巨大的財富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化為烏有這個事實(1817-18)。這並非真正的同情,而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悲傷,他們完全失去了,害怕遭受同樣的命運。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16

哀哉、哀哉、這大城阿、素常穿着細麻、紫色、朱紅色的衣服、又用金子、寶石、和珍珠為妝飾.

和合本

說:「可憐,可憐!這偉大的城!這曾穿戴過細麻、紫紅和朱紅布衣裳,並以黃金、寶石和珍珠作裝飾的城,

思高

在此對這座城的描述與在(17:4)中的淫婦非常相似。這兩章都在討論同一座城。這首挽歌的開始(1816)和結束(18:17a)的方式與在(18:10)中的「眾王/諸王」相同。

短語「哀哉、哀哉、這大城阿/可憐,可憐!這偉大的城!」也出現於(18:10,19)並表達了對現為一塊荒地的世界首都的滅亡的恐懼(18:2,22-23)。

「細麻、紫色、朱紅色的衣服、金子、寶石、和珍珠/細麻、紫紅和朱紅布衣裳,黃金、寶石和珍珠」全部都是在(18:12-13)的商品清單中的物品。

無論如何,商人為這座城失去的奢華和輝煌而感到哀傷,然而「眾王/諸王」則為它的權力崩潰而哀傷。每個小組都按照自身利益去評估這場災禍。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17

一時之間、這麼大的富厚就歸於無有了。凡船主、和坐船往各處去的、並眾水手、連所有靠海為業的、都遠遠的站着、

和合本

在一小時內,這樣多的財富,就蕩然無存了。」一切船長、一切到處航海的人、船員以及那些靠海謀生的人,都遠遠站著,

思高

商人哀悼是因為「一時之間/在一小時內」他們的巨大財富化為烏有了。

第三組「遠遠的站着/遠遠站著」觀看這座城被焚燒的,是所有從巴比倫海上貿易中獲利的人。這些海員與「眾王/諸王」(18:10)和商人(18:15)的形象非常相似。這份海員的名單,類似於(以西結/厄則克耳27:29),由四類人組成:

  1. 船主/船長;

  2. 坐船往各處去的/到處航海的;

  3. 水手/船員; 和

  4. 靠海為業的/靠海謀生的。

名詞「船主/船長」(希臘文:κυβερνήτης,音譯:kybernētēs)是指船的掌舵人(即是駕駛員)。                

動詞「坐船往各處去的/到處航海的」(希臘文:πλέων,音譯:pleōn)是指任何在水上旅行的人。它可以指船長,但更可能是指船上的乘客。

名詞「水手/船員」(希臘文:ναῦται,音譯:nautai)是指船的任何乘務員。

短語「靠海為業的/靠海謀生的」(希臘文:τὴν θάλασσαν ἐργάζονται,音譯:tēn thalassan ergazontai)包括其他人,例如同樣以海為生的漁民和打撈珍珠的潛水員。也許這些海員特別感興趣,因為他們代表貨物的分銷商。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18

看見燒他的煙、就喊着說、有何城能比這大城呢。

和合本

看見焚燒她的煙,就呼喊說:「那有一座城可與這座偉大的城相比呢!」

思高

像「眾王/諸王」一樣(189),他們「看見燒他的煙/看見焚燒她的煙」,但是這組人呼喊着說:「有何城能比這大城呢?/那有一座城可與這座偉大的城相比呢!」背景是(以西結/厄則克耳2732b):「有何城如推羅?有何城如他在海中成為寂寞的呢?/有誰相似沉沒於海中的提洛?」這對應(啟示錄/默示錄134):「誰能比這獸/誰可與這獸相比?」不言而喻的答案是,沒有哪個城可以比得上巴比倫的物質豐厚。巴比倫已不再是代表所有在物質主義領域上的一座城!焚燒這城的濃煙激起了這些海員最深切的遺憾。他們也為這個偉大的商業王國的崩潰而哀悼。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19

他們又把塵土撒在頭上、哭泣悲哀、喊着說、哀哉、哀哉、這大城阿.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他的珍寶成了富足.他在一時之間就成了荒場。

和合本

他們在自己的頭上撒灰,流淚哀傷,喊說:「可憐,可憐!這座偉大的城!凡在海中有船的人,都因她的富饒而發了大財。她怎麼在一時之內就蕩然無存了。」

思高

海員也呼應了這些哀悼,並重複了「眾王/諸王」(1810)和商人(181516-17)的行為。然而,這組人更明顯地表現出他們的哀傷,他們「把塵土撒在頭上/在自己的頭上撒灰」象徵著在《舊約》中的巨大哀傷(約書亞記/若蘇厄書7:6; 撒母爾記上/撒慕爾紀上4:12; 撒母爾記下/撒慕爾紀下1:2; 13:19; 15:32; 約伯記/約伯傳212; 以西結/厄則克耳2730)。 

他們起初的哀悼:「哀哉、哀哉、這大城阿/可憐,可憐!這座偉大的城!」類似於(啟示錄/默示錄181016),但隨後明確地集中於表達這個事實:「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他的珍寶成了富足/凡在海中有船的人,都因她的富饒而發了大財」。這些海員類似於商人,都是巴比倫擴展了他們的貿易並讓他們變得富有。

關於她突然滅亡的呼喊聲,「他在一時之間就成了荒場/在一時之內就蕩然無存了」,緊跟(1817a)的字眼。在此之前,三份之一的船隻將被摧毀(89)。他們深感哀痛,因為他們的生意突然被摧毀了及他們的財富來源也被火燒盡了。他們的哀悼是對自己的,因為他們失去了生計。他們參與了巴比倫的經濟犯罪,因此分擔了她的命運。

3.5. 為巴比倫的衰落在天上歡 騰(18:20-24)

與「眾王/諸王」、商人和海員因為巴比倫的滅亡而感到悲痛相反,那些在天上的人群被要求為這個邪惡的撒但/撒殫王國的滅亡而歡騰。第20-24節可分為四個部分:

  1. 巴比倫衰落的歡騰要求(18:20);

  2. 巴比倫衰落的描述(18:21);

  3. 巴比倫衰落的程度和性質(18:22-23a); 及

  4. 巴比倫衰落的原因(18:23b-24)。

3.5.1. 巴比倫衰落的歡騰要求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20

天哪、眾聖徒眾使徒眾先知阿、你們都要因他歡喜.因為 神已經在他身上伸了你們的冤。

和合本

上天、聖徒、宗徒和先知們,你們因她的毀滅而歡騰罷!因為天主在她身上給你們伸了冤。

思高

這節經文代表了情緒的突然改變,不是為巴比倫被消滅而哀悼,而是呼籲上主的子民為祂的公義而「歡喜/歡騰」。而在(1110)中,地上的居民為兩位證人的死亡而歡喜快樂,而現在,在天上的和上主的子民都被要求為祂對巴比倫的審判而「歡喜/歡騰」(耶利米/耶肋米亞5148)。動詞「歡喜/歡騰」(希臘文:εὐφραίνου,音譯:euphrainou)是命令式語氣,它表達了一個「歡喜/歡騰」的命令或請求。他們不是為惡人的受苦而歡騰,而是在慶祝上主戰勝邪惡,以及對祂的受苦難子民的信實。

名詞「天哪/上天」(希臘文:οὐρανέ,音譯:ourane)是呼格式語氣,它將歌唱的語氣從哀嘆轉變為歡樂。同樣的事情,在地上引起深切的哀痛,卻給天上帶來極大的歡慶。它是講給所有在天上的居民,包括天使和人類。

「眾聖徒/聖徒 ... 們」是對所有信徒的總稱。「眾使徒眾先知/宗徒和先知們」是教會初期的特殊聖徒階層(參閱啟示錄/默示錄1118)。在(1212)中類似的呼籲以及對這個歡騰呼籲的回應(191-5)意味著所呼籲的聖徒在天上。他們是「災難期」的殉道者和「被提」的教會,而不是在地上的信徒。

但上主的要求從來不是沒有道理的。因此,我們接下來讀到「因為 神已經在他身上伸了/因為天主在她身上 ... 伸了」在天上的殉道聖徒的冤,他們一直在呼求上主為他們在地上流血而伸冤(參閱69-11)。上主的最終和完整的審判將降臨於敵基督/假基督以回應他們不斷的呼喊。這說明上主的審判並不總是在人類認為應該發生的時候降臨,但這並不是說上主沒有權力去做。只須緊記,祂有一個計劃,並且該計劃將按照祂的時間實行。

3.5.2. 巴比倫衰落的描述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21

有一位大力的天使舉起一塊石頭、好像大磨石、扔在海裏、說、巴比倫大城、也必這樣猛力的被扔下去、決不能再見了。

和合本

然後,一位強而有力的天使,舉起一塊大如磨盤的石頭,拋在海中說:「偉大的巴比倫城必要這樣猛力地被人拋棄,再也找不著她了!

思高

這是第三次也是最後一出現「一位大力的天使/一位強而有力的天使」在本書中(52 101-2)。在他之前的兩次露面中,他拿著載有上主結束這個世界的計劃的書卷。當他舉起「一塊石頭、好像大磨石/一塊大如磨盤的石頭」時,可以看見他的「大力/強而有力」。這塊「大磨石/磨盤的石頭」是用作研磨大量穀物,重達數噸。

這位天使把它「猛力的 ... 扔下去/拋在海中 ...猛力地」是一個象徵性行動代表巴比倫猛烈的滅亡。這類似於耶利米/耶肋米亞「把一塊石頭拴在書上/在書上繫上一塊石頭」並把它扔進「伯拉大河/幼發拉的大河」的場景,他說:「巴比倫因上主所要降與他的災禍,必如此沉下去,不再興起/巴比倫也要如此沉沒,再也不能由我給她招來的災禍中復興」(耶利米/耶肋米亞5163-64 參閱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86;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942; 路加福音171-2)。諷刺的是,這塊磨盤石沉入了這座城的財富不可或缺的大海。海曾經象徵著繁榮,因為船隻把世界上的貨物從海中運到這城,這座城的帝國統治著「眾水/多水」(啟示錄/默示錄171)。但現在這塊石沉入了海中,成為這座城即將死亡的一個象徵。巴比倫將會衰落,但創造海洋的上主將繼續存在(106 147)。

這張圖片旨在描述商業巴比倫及其組織猛烈的倒臺為:

  1. 突然 - 它將是突然的,有如一塊石頭掉入海中,突然地,濺起水花。

  2. 猛烈 - 如此巨大的石頭會導致海浪橫掃陸地,摧毀沿途的一切。巴比倫的滅亡導致它的組織其餘部分被消滅。

  3. 永久 - 像一塊石頭被投進海裡並沉沒在視線中,同樣巴比倫的滅亡將是如此永久的,以至於「決不能再見了/再也找不著她了」(耶利米/耶肋米亞5164; 以西結/厄則克耳2621)。

3.5.3. 巴比倫衰落的程度和性質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22

彈琴、作樂、吹笛、吹號的聲音、在你中間決不能再聽見、各行手藝人在你中間決不能再遇見.推磨的聲音在你中間決不能再聽見.

和合本

彈琴者、歌唱者、吹笛者和吹號者的聲音,在你中間再也聽不到了;各種工藝的匠人,在你中間再也找不到了;推磨的響聲,在你中間再也聽不到了;

思高

約翰/若望現在闡述猛烈推翻商業巴比倫的影響。以前哀悼一直關注對外關係和貿易,現在約翰/若望轉向內部事務。他描述了巴比倫那些將永遠不會再發生的各種日常生活。 

首先,街上將不再充滿音樂。曾經街道上到處都瀰漫著「彈琴、作樂、吹笛、吹號的聲音/彈琴者、歌唱者、吹笛者和吹號者的聲音」,現在已經籠罩著一種詭異的寂靜。以賽亞/依撒意亞把即將來臨的普世審判描述為「擊鼓之樂止息,宴樂人的聲音完畢,彈琴之樂也止息了/小鼓的喜樂已停止,歡笑的喧嚷已終結,琴瑟的喜樂已止息。」(以賽亞/依撒意亞248 參閱以西結/厄則克耳2613)。彈琴和吹笛與狂歡宴會有關(撒母爾記下/撒慕爾紀下65 以賽亞/依撒意亞512)。吹笛在節日(以賽亞/依撒意亞3029)和喪禮(馬太福音/瑪竇福音923)都使用。吹號用於遊戲和戲劇。商業世界經常在各種夜間娛樂場所的歌曲和音樂中尋求逃避。不管怎樣,寂靜將統治這座墮落之城。 

其次,不僅音樂停止了,並且「各行手藝人/各種工藝的匠人」發出他們經營貿易的聲音再也聽不到了。工匠們製作奢侈品的工具將突然像墳場一樣寂靜。這意味著工業之輪和寫下商品訂單之筆將停止。整個經濟突然停止了。 

第三個悲慘的現實加劇了這個情況,那就是食物供應的停止。「推磨的聲音/推磨的響聲」再也聽不到了。將穀物磨成麵粉的磨石也將停止運作。那時已經供不應求的食物供應,現在將一併消失。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23a

燈光在你中間決不能再照耀.新郎和新婦的聲音、在你中間決不能再聽見.

和合本

燈壼上的光,在你中間再也不發亮了;新郎與新娘的聲音,在你中間再也聽不到了,

思高

第四,「燈光在你中間決不能再照耀/燈壼上的光,在你中間再也不發亮了」更增添了這座衰落之城的荒涼。耶利米/耶肋米亞以色列被擄的歲月描述為上主將中止他們「歡喜和快樂的聲音,新郎和新婦的聲音,推磨的聲音和燈的亮光/歡樂喜慶的歌聲,新郎和新娘的歡笑聲,磨聲和燈光」(耶利米/耶肋米亞2510)。在第五個「碗/盂」的忿怒審判下(啟示錄/默示錄1610),「獸」的寶座和他的王國已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毫無疑問,這座城將設計有超現代的照明設施,但服務於城市的發電站很可能會在災禍的影響下發生故障。照亮家庭和企業的燈將永久熄滅。這座繁忙的城市已經習慣了夜間燃點的燈光,為了工匠們長時間地工作以完成他們的訂單。但現在夜的漆黑籠罩著這個荒涼而孤獨的大都會。黑暗,象徵世界的屬靈狀態和「獸」的組織,現在將吞沒一切。

最後,婚姻的喜悅,作為人際關係最緊密的紐帶,也同樣過去了。字眼「新郎和新婦的聲音/新郎與新娘的聲音」讓人想起(耶利米/耶肋米亞734 169 2510-11; 參閱約翰福音/若望福音329)。婚禮習俗各不相同,但新娘和新郎通常都穿著他們最好的禮服,並在新娘家為客人舉辦宴會。新娘被手持火把的巡遊護送到新郎家,並且那些伴隨著婚禮慶典的人歡呼和歌唱(撒母爾記下/撒慕爾紀下173; 馬太福音/瑪竇福音915 2510; 參閱啟示錄/默示錄197-9)。新郎和新娘的聲音停止表明荒涼(耶利米/耶肋米亞734 169; 巴路克223)。死亡將把婚禮變成哀悼,並把它的樂聲變成喪禮的輓歌(瑪加伯上939-41)。列國將永遠不再知道婚禮的慶祝活動,然而教會將成為基督的「新娘」(啟示錄/默示錄197-8 2129)。如今,婚姻的意義只不過是行淫的許可證,一份臨時合約。正如基督所預言的那樣,男人和女人將結婚和再婚,而不真正關心婚姻是上主的神聖制度(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02-12)。該制度今後將在巴比倫被廢除。

3.5.4. 巴比倫衰落的原因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23b

你的客商原來是地上的尊貴人.萬國也被你的邪術迷惑了。

和合本

因為你的商人都是地上的要人,又因為萬民都因你的邪術受了迷惑;

思高

天使給了巴比倫衰落的三個原因:

  1. 客商是地上的尊貴人/商人是地上的要人(1823b);

  2. 萬國也被你的邪術迷惑了/萬民都因你的邪術受了迷惑(1823c);和

  3. 先知和聖徒殉道的血(1824)。

首先,她的「客商是地上的尊貴人/商人是地上的要人」,他們利用財富登上權力、聲望和影響力的位置。名詞「尊貴人/要人」(希臘文:μεγιστᾶνες,音譯:megistanes)是指非常重要的人,例如:社會的首領、地主和貴族。金錢和奢侈品就是神,有錢的人才是社會的主人。這些人被仰望、崇拜、尊敬並呈現給每個人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他們在社會上有權力,他們控制著人類的命運,並過著每個人都想要的超級奢華生活,人們認為這會給他們帶來幸福。人們崇拜和渴望財富和奢華,從而妥協了原則。這個論點是對神聖價值觀的歪曲和姦淫(參閱哥林多前書/格林多前書126-31)。現在請注意,正因為這個論點,才產生了審判。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23c

萬國也被你的邪術迷惑了。

和合本

又因為萬民都因你的邪術受了迷惑;

思高

巴比倫衰落的第二個原因是「萬國也被你的邪術迷惑了/萬民都因你的邪術受了迷惑」。名詞「邪術」(希臘文:φαρμακείᾳ,音譯:pharmakeia)是指在施展魔法咒語中使用的毒品或麻醉藥水。這詞用於毒害、巫術或與邪魔交易。在《舊約》中,「邪術」與耶洗別/依則貝耳(列王記下/列王紀下922)、巴比倫(以賽亞/依撒意亞4712)和尼尼微(那鴻/納鴻34)有關。在(啟示錄/默示錄921)中,它是指邪術。這實際上表明巴比倫組織將使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去毒害人類的思想,以「迷惑」所有國家,並引誘它們與自己建立一種在屬靈上不道德的關係(參閱那鴻/納鴻34)。請注意,行邪術的將被排除於「新耶路撒冷」之外(啟示錄/默示錄218 2215)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24

先知和聖徒、並地上一切被殺之人的血、都在這城裏看見了。

和合本

且在此城中找到了諸先知、諸聖徒以及一切在地上被殺者的血。」

思高

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原因是上主的子民被殺害和殉道:「先知和聖徒 ... 的血/諸先知、諸聖徒 ... 的血」(參閱耶利米/耶肋米亞51353649; 啟示錄/默示錄610 117 13715 166 176)。上主的僕人因他們的見證而殉道的流血責任躺在這組織的腳下。謀殺先知是特別嚴重的,因為他們背負了上主的話,但殺害任何一位聖徒就已經夠糟糕的了。

短語「地上一切被殺之人的血/一切在地上被殺者的血」著眼於未來的一個龐大組織,該組織將圍繞全球對基督徒的敵意。最後一個龐大的世俗社會將要求所有人佩戴「獸印」(1316),但真正的信徒仍然效忠於主耶穌基督。結果,宗教迫害將隨之而來。不信者在追求物質財富的過程中,直接和間接地殺害了許多信徒。但巴比倫將於失敗中崩潰,而主耶穌將回來稱讚那些忠信到底的人。

綜上所述,約翰/若望在本章中描述以買賣商品去賺取利潤的巴比倫商業組織,當中包括資本主義。正如宗教巴比倫包括各種形式的宗教(非基督宗教和基督宗教),同樣商業巴比倫包括所有類型的經濟(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這個商業組織在「災難期」間將設總部於羅馬,並且它將被燒毀。這個組織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很難想像沒有它的生活。儘管如此,本章教導說它將於主耶穌基督第二次來臨之前結束,及它將不再存在。這個組織開始於人類第一次在「巴別/巴貝耳」聚集為要傳揚他們的名(創世記/創世紀111-9)。身為基督徒,我們需要確保我們不是這個巴比倫的公民,他們積蓄財寶在地上,但真正的天國公民,應該積蓄財寶在天上(參閱馬太福音/瑪竇福音619-21)。本章應該激勵我們去檢討我們的財務目標,並摒棄自私的生活。 

繼這個關於宗教巴比倫(第17章)和商業巴比倫(第18章)滅亡的「啟示/默示」之後,為呈現(啟示錄/默示錄)的主題,基督的第二次來臨和建立祂的光榮王國鋪好了道路。

 

返回目錄

轉到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