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復活的主(1:1-20)

 

1. 序言(11-8

這本書的作者以約翰/若望1149)的名字來說明自己的身份。傳統上,他被認為是使徒約翰/宗徒若望西庇太/戴伯德的兒子和雅各/雅各伯的兄弟(馬太福音/瑪竇福音421)。人們注意到這歸於約翰/若望(福音、約翰/若望書信和啟示錄/默示錄)的三部主要著作, 全部都包含一個叫做「序言」的導言部分。這些導言包含有關書籍本身內容的基本教導,特別是關於主耶穌基督(約翰福音/若望福音111418; 約翰一書/若望一書11-3)。

1.1. 簡介(11-3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1

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 神賜給他、叫他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他就差遣使者、曉諭他的僕人約翰.

和合本

耶穌基督的啟示,是天主賜給他,叫他把那些必須快要發生的事,指示給自己的僕人們;他遂打發天使,告訴自己的僕人若望;

思高

這本書被描述為「啟示/默示」(希臘文Ἀποκάλυψις音譯:apocalypsis)是啟示、揭示、披露或揭露的意思(啟示錄/默示錄)主要寫作目的是揭示未來。這未來事件的「啟示/默示」是上主賜給主耶穌基督的。主耶穌把它轉告並妥託給一位天使,然後這位天使把它告訴給約翰/若望約翰/若望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分享這些資料給主的僕人,即是所有真正的信徒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2

約翰便將 神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凡自己所看見的、都證明出來。

和合本

若望便為天主的話和為耶穌基督作了見證,即對他所見到的一切作了證。

思高

這字眼「證明出來/作了證」(希臘文:ἐμαρτύρησεν,音譯:emartyrēsen)在本章出現了三次,是作證或見證的意思。(啟示錄/默示錄)不單止是「神的道/天主的話」,即源自上主,而且約翰/若望也作證接收了它。它具有作為耶穌基督的見證」的額外份量,並且約翰/若望的記錄是「自己所看見的/他所見到的一切」的一個完整背誦約翰/若望一名目擊者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3

念這書上豫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

和合本

那誦讀和那些聽了這預言,而又遵行書中所記載的,是有福的!因為時期已臨近了。

思高

開場經文的一個不尋常特點是在第3節 所涉及的三重特別「祝福」:

  1. 念/誦讀」這預言的人

  2. 聽見/聽了這預言的人; 和

  3. 遵守/遵行書中所記載的人

由於當時所有人都沒有這本書的副本,所以賜給出席的讀者一個特別的祝福。並且,那些聽眾也是受到祝福的,但是對於讀者和聽眾來說,最重要的是他們「遵守/遵行」書中所記載的。(啟示錄/默示錄)是唯一的《聖經》書卷包含如此直接的祝福應許。這裡所說的祝福是書中七個祝福中的第一個(13 1413 1615 199 206 22714)。它似乎預料到許多人會不理會 本書或忽視它「啟示/默示」的預言。

(啟示錄/默示錄)被形容為「豫言/預言」,暗示這本書在整體上是 預言性的。短語「因為日期近了/因為時期已臨近了」強調了這預言的重要性,「日期/時期」是指一段時期。但以理/達尼爾提及「末時/末期」五次(但以理/達尼爾817 113540 1249)。字眼「近了/臨近了」表示臨近是從預言性的「啟示/默示」角度看,這事件不一定會立即發生。從上主的角度看,「上主的日子」似乎近在咫尺,因為在祂看來「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在天主前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得後書/伯多祿後書38)。

1.2. 問候(1:4-8)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4

約翰寫信給亞西亞的七個教會.但願從那今在昔在以後永在的 神.和他寶座前的七靈.(...有恩惠平安歸與你們...)

和合本

若望致書給亞細亞的七個教會:願恩寵與平安由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者,由在他寶座的七神,

思高

約翰/若望向「亞西亞的七個教會/亞細亞的七個教會」問候, 這些教會的名單出現在第11節。「亞西亞/亞細亞」是羅馬的一個省,佔領了「小亞西亞/小亞細亞」西部(現代土耳其)的大部分地區。它自主前133年,它一直處於羅馬統治。

這「七個教會」是當時「亞西亞/亞細亞」所有教會的代表。它們的地理位置分佈使它們有征集的價值。一個信差遵循主幹道就可以很容易到達全部地方。請參閱下面的地圖,顯示七個教會之間的大致距離,從「以弗所/厄弗所」開始,按照在(啟示錄/默示錄)中的順序以某種圓形方式移動:

七個教會之間的距離

數字「七」在(啟示錄/默示錄)中佔據一個重要地位。對猶太人來說,「七」代表「完成/完滿」的意思,並且在本書中關於善和惡也確實如此。

約翰/若望祝願這些教會有「恩惠平安/恩寵與平安」。約翰/若望在 此及他的第二封書信中使用了在保羅/保祿書信中常見的傳統祝禱「恩惠平安/恩寵與 平安」。「恩惠/恩寵」是在基督徒生命中每天所需的不配得的厚愛和力量。「平安」是由此而來的平靜,它使信徒能夠欣然面對迫害、悲傷,以及甚至死亡本身。

它是來自「今在昔在以後永在的 神/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者」。這是指上主「聖父」並給了上主的名字(希伯來文:יהוה,音譯:Yahweh)的真正含意。祂是永在的並且永遠如一的那一位。

它來自「寶座前的七靈/寶座的七神」 。《聖經》,特別是(啟示錄/默示錄),用這個數字來表示完美和完成。字眼七靈是指「聖靈七個特徵/聖神七恩」(以賽亞/依撒意亞112-3

  1. 耶和華的靈/上主的神

  2. 智慧的靈/智慧的神

  3. 聰明的靈/聰敏的神

  4. 謀略的靈/超見的神

  5. 能力的靈/剛毅的神

  6. 知識的靈/明達的神; 和

  7. 敬畏耶和華的靈/敬畏上主的神。

在此,約翰/若望「異象/神視」包括一幅完美和完整的「聖靈/聖神」圖畫。這信息是來自上主「聖父」、「聖靈/聖神」,包括主耶穌基督在內,因此「恩惠平安/恩寵與 平安」是來自這「三位一體」的。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5

並那誠實作見證的、從死裏首先復活、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穌基督.有恩惠平安歸與你們。他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脫離有古卷作洗去〕

和合本

並由那原為忠實的見證,死者中的首生者,和地上萬王的元首耶穌基督賜與你們。願光榮與權能歸於那愛我們,並以自己的血解救我們脫離我們的罪過,

思高

主耶穌被描述為「誠實作見證/忠實的見證」,「死裏首先復活/死者中的首生者」,以及「世上君王元首/地上萬王的元首」。主耶穌總是講真話,即使它意味著祂會被處死(約翰福音/若望福音1837)。作為忠實的見證人,祂履行了一位先知的角色(以賽亞書/依撒意亞554; 約翰福音/若望福音814)。

基督是「首先復活/首生者」,第一個接受復活的身體(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2623),這是不朽的(哥林多前書/格林多前書1550-54)。正如基督是「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哥羅西書/哥羅森書115),表明祂在時間上先於所有受造物,所以基督也是第一位復活的。正如基督是首先的(哥林多前書/格林多前書1520),所以其他人要跟隨基督的復活。

祂的見證和祂的復活現已過去了。祂應驗「君王元首/萬王的元首」(詩篇/聖詠7211; 以賽亞96-7/依撒意亞95-6; 撒迦利亞/匝加利亞149)的角色是在未來,將在祂戰勝「獸」和「假先知」之後實現(啟示錄/默示錄1911-21)。

基督「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愛我們,並以自己的血解救我們脫離我們的罪過」。動詞「愛」(希臘文:ἀγαπῶντι,音譯:agapōnti)是連續的分詞時態,它指出基督是持續的愛我們。動詞「脫離」(希臘文:λύσαντι,音譯:lysanti)是不定過去式時態,它指出基督是一次過把我們從「罪惡/罪過」中解 救出來。祂為我們贖罪的工作是一次過完成的,永不重複。祂的愛是持續永遠的。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6

又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 神的祭司.但願榮耀權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和合本

使我們成為國度,(願光榮與權能歸於那愛我們),成為侍奉他的天主和父的司祭的那位,直到萬世萬代。阿們。

思高

基督使我們成為一個「祭司的王國/司祭的國度」。信徒既構成「祭司職/司祭職」也構成王國(彼得前書/伯多祿前書29; 啟示錄/默示錄510)。在《舊約》中「祭司/司祭」才可以獻祭和敬拜上主。但今天所有基督徒都應該可以敬拜主耶穌基督的 上主聖父(彼得前書/伯多祿前書259)。但要全面行使這「祭司職/司祭職」的特權要取決於未來的實現。

使徒約翰/宗徒若望把敬拜與讚美的祝福歸於這樣的一位救主和上主,祂的「榮耀榮耀權能 ... 直到永永遠遠/光榮光榮與權能 ... 直到萬世萬代」(但以理/達尼爾714)。

對此,約翰/若望補充說:「阿們」(希臘文:ἀμήν,音譯:amēn)是翻釋自一個希伯來文詞語 אָמֵן 的近似讀音(音譯:’āmēn)是真實的或可信的意思,因此是願望成真的意思。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7

看哪、他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他、連刺他的人也要看見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哀哭。這話是真實的。阿們。

和合本

看,他乘著雲彩降來,眾目都要瞻望他,連那些刺透了他的人,也要瞻望他,地上的各種族都要哀悼他。的確這樣。阿們。

思高

主耶穌「駕雲降臨/乘著雲彩降來」正如主自己的教導(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30 2664;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326 1462; 路加福音2127)並在但以理/達尼爾的預言(但以理/達尼爾713)。

祂首先升天,當時只有祂的門徒看見祂(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619; 路加福音2451; 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1-11)。但當祂回來時「眾目要看見他/眾目都要瞻望他」。

那些恨祂的,那些「刺他的人/刺透了他的人」,會突然看見「神/天主」子回來。

這時所有人都要「因他哀哭/哀悼他」,正如先知撒迦利亞/匝加利亞所預言的(撒迦利亞/匝加利亞1210)。難怪他們害怕!(比較啟示錄/默示錄615-17) 在那裡,大衛/達味家族(猶太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看見祂就會悔改。因此, 祂將在曾遭拒絕的同一個地方祂將會被肯定。

本節經文是一個好例子說明約翰/若望是如何使用從《舊約》和《新約》中的預言詞語,並添加了「聖靈/聖神」給他的更多細節。它還顯示了(啟示錄/默示錄)與《舊約》和《新約》預言之間的牢固關係。

對此,約翰/若望補充說:「這話是真實的。阿們/的確這樣。阿們。」是願望成真的意思。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8

主 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阿拉法俄梅戛乃希臘字母首末二字〕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和合本

「我是『阿耳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的全能者上主天主這樣說。

思高

現在主耶穌宣佈祂是「阿拉法和俄梅戛/阿耳法敖默加」。「阿拉法/阿耳法」是希臘文字母表的第一個字母(希臘文:大寫Aα名稱Alpha)及「俄梅戛/敖默加」是最後一個字母(希臘文:大寫Ωω名稱Omega)。請看下表:

希臘文字母

大寫 小寫 名稱 音譯 讀音
Α α Alpha a as in father
Β β Beta b as in ball
Γ γ Gamma g as in gift
Δ δ Delta d as in den
Ε ε Epsilon e as in met
Ζ ζ Zeta z as in zoo
Η η Eta e as in they
Θ θ Theta th as in thing
I ι Iota i as in kit
Κ κ Kappa k as in kitchen
Λ λ Lambda l as in lamb
Μ μ Mu m as in mother
Ν ν Nu n as in nice
Ξ ξ Xi x as in taxi
Ο ο Omicron o as in pot
Π π Pi p as in peanut
Ρ ρ Rho r as in rock
Σ σ, ς Sigma s as in send
Τ τ Tau t as in tennis
Υ υ Upsilon u, y as in put
Φ φ Phi ph as in phone
Χ χ Chi ch as in christ
Ψ ψ Psi ps as in lips
Ω ω Omega o as in vote

《聖經》的文字是由字母表中不同的字母所組成的,故此這尊稱「阿拉法和俄梅戛/阿耳法敖默加」的意思是指基督是上主本體真像的完整「啟示/默示」(希伯來書13)。祂是起初創造萬物的那一位,也是將為地上的人類完成神聖的救贖計劃的那一位。祂是開始也是結束,也就是說,祂是那永在者。

祂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的上主。這尊稱的意思是上主的名字耶和華/雅威。在此,它套用於主耶穌基督(比較2212-13)。唯一可行的結論是《新約》的主耶穌就是《舊約》的上主(希伯來文:יהוה,音譯:Yahweh)。

主耶穌也 說祂是「全能者」。「全能者」是全能的上主,沒有任何限制。祂需要這種力量去創造世界、救贖罪人、並戰勝上主的敵人,就像在(啟示錄/默示錄)中所 說的那樣。上主在(啟示錄/默示錄)中有九次被稱為「全能者」(18 48 1117 153 16714 19615 2122)。

 

2. 榮耀的基督 - 第一個「異象/神視」(19-20

2.1. 約翰/若望的情況(19-11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9

我約翰/若望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裏一同有分.為 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

和合本

我若望,你們的弟兄,並在耶穌內與你們共患難,同王權和同忍耐的,為天主的話,並為給耶穌作證,曾到了一座名叫帕特摩的海島上。

思高

(約翰福音/若望福音)中,他稱 自己為「門徒」(約翰福音/若望福音2124)。在他的書信中,約翰/若望將自 己描述為「長老」(約翰二書/若望二書11; 約翰三書/若望三書11)。在此,約翰/若望只 將自己描述為與七個教會共患難的「弟兄」。和他的讀者一樣,他正遭受「患難」(即是政府的迫害);尚與他們分享了主耶穌所給予的忍耐,及與祂一起在祂的王國裡統治的 應許。名詞「忍耐」使人聯想到由忍耐所產生的「信心/信德」的盼望。

約翰/若望本人正在受「患難」,被流放到「拔摩島/帕特摩島」因為他積極宣講上主的話並為給主耶穌作見證(閱讀彼得前書/伯多祿前書412-19)。這個小島,佈滿岩石,新月形,及地勢險要,約10英里長,6英里寬,是位於「以弗所/厄弗所」的西南面的愛琴海。它位於「米利都/米肋托」西南面四十英里處(閱讀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201517; 提摩太後書/弟茂德後書420)。它是羅馬人用來流放政治犯的若干小島之一。早期的教父,例如:愛任妞(主後170年)和亞歷山大的革利免(主後170年)的證詞,約翰/若望被羅馬皇帝杜米仙流放到這個島上。據維克托裡努斯的證詞,雖然約翰/若望年紀老邁,但是仍然被迫在「拔摩島/帕特摩島」的礦場內做體力勞動的苦工。早期的消息來源還指出,於主後96年,當羅馬皇帝杜米仙去世後,約翰/若望被允許返回「以弗所/厄弗所」。

雖然人類可以限制約翰/若望的身體活動,但是他們不能約束上主的靈或主耶穌基督的見證。約翰/若望的經歷與《舊約》先知和《新約》「使徒/宗徒」的經歷是類同的。當但以理/達尼爾被用來解釋巴比倫王的夢是 時,他是一個奴隸(但以理/達尼爾21-45)。以西結/厄則克耳在 流放中寫作(以西結/厄則克耳11-4),保羅/保祿在獄中寫作(腓利門書/費肋孟書11)。在此,當約翰/若望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天主的話,並為給耶穌作證」受患難時,就得到了這個偉大的「啟示/默示」。上主在每一 件事上都有自己的旨意。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10

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

和合本

在一個主日上,我在神魂超拔中,聽見在我背後有一個大聲音,好似號角的聲音,

思高

上主的「聖靈/聖神」在「主日」以不尋常的方式佔據了約翰/若望, 使上主可以超自然地揭示本書的內容。約翰/若望絕對順從「聖靈/聖神」的控制。這就是以西結/厄則克耳(以西結/厄則克耳22 31214),彼得/伯多祿(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010-11 115)和保羅/保祿(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2217-18)的經歷。

對「主日」有兩個可能的解釋:

  1. 有些學者提出這是「七日的頭一日/一週的第一天」,即是星期日(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81;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629; 路加福音241; 約翰福音/若望福音20119; 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207)。

  2. 其他學者提出這是《舊約》先知經常提及的「耶和華的日子/上主的日子」(約珥/岳厄爾115 21; 阿摩司/阿毛斯518; 俄巴底亞/亞北底亞115)。若果是這樣的話,約翰/若望所指的是他被傳送到未來,進入了世界末日的「異象/神視」。

約翰/若望可能在「七日的頭一日/一週的第一天」接收到這個「異象/神視」並且透過「聖靈/聖神」的引導下,他被傳送到未來的「耶和華的日子/上主的日子」。

約翰/若望立刻聽見他 身後有「一個大聲音」,它像「吹號/號角」一樣響亮。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11

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

和合本

說:「將你所聽見的寫在書上,送到厄弗所、斯米納、培爾加摩、提雅提辣、撒爾德、非拉德非雅和勞狄刻雅七個教會。」

思高

這是主耶穌的聲音(113),祂命令約翰/若望把他即將「看見/聽見」的一切「寫在書上」。

他要把這書「達與/送到」在「小亞西亞/小亞細亞」的七個教會。這七個教會記錄於第2章和第3章的書信次序,是按照它們的地理位置排列的。基督直接處這些地方教會。

2.2. 約翰/若望基督「異象/神視」(1:12-18)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12

我轉過身來、要看是誰發聲與我說話.既轉過來、就看見七個金燈臺.

和合本

我就轉過身來,要看看那同我說話的聲音;我一轉身就看見了七盞金燈臺,

思高

約翰/若望轉身看誰發聲與他說話。轉身後,他看見「七個金燈臺/七盞金燈臺」。從這裡的描述看,不是一個燈臺安裝了七盞燈,而是七個獨立的燈臺,每個燈臺都是用金製成的,排列成一個圓圈。

這「七個金燈臺/七盞金燈臺」代表這七個教會,並且是教會的象徵,主要功能是光照世界。這金屬「金」,正如在會幕和所羅門/撒羅滿的聖殿(出埃及記/出谷紀371723; 列王記上/列王紀上749; 耶利米/耶肋米亞5219; 撒迦利亞/匝加利亞42),代表基督的「神性/天主性」和「榮耀/光榮」,以及隱含的橄欖油象徵「聖靈/聖神」的見證力量。燈臺的象徵意義將於第20節作進一步解釋。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13

燈臺中間、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長衣、直垂到腳、胸間束着金帶。

和合本

在燈臺當中有似人子的一位,身穿長衣,胸間佩有金帶。

思高

基督被描述在「燈臺中間/燈臺當中」,即是在七個教會當中。但以理/達尼爾彌賽亞/默西亞為「人子」(但以理/達尼爾713)。主耶穌經常在福音書中自稱為「人子」(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2730),但在(啟示錄/默示錄)中並不常見,只再次於(1414)找到。這尊稱強調祂的人性和彌賽亞/默西亞的性 格。

基督身穿「長衣」直垂到腳,像「祭司/司祭」或「君王/國王」所穿的(出埃及記/出谷紀284; 列王記上/列王紀上2210)。主耶穌既是我們的「大祭司/大司祭」也是萬王之王。

「胸間束着/胸間佩有」的帶是金做的,這說明了祂的「神 性/天主性」。這「金帶」對應於「大祭司/大司祭」用來將 他的外衣綁在身上高於腰部的位置。這是為了符合「大祭司/大司祭」尊嚴和威嚴,並旨在允許更大的行動自由。基督胸間的金帶說明了祂對所有上主兒女的 溫柔關懷。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14

他的頭與髮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

和合本

他的頭和頭髮皓白,有如潔白的羊毛,又如同雪;他的眼睛有如火燄;

思高

「他的頭與髮皆白、如白羊毛、如雪/他的頭和頭髮皓白,有如潔白的羊毛,又如同雪」是全然的純潔而不是年老的意思,它也暗示了「人子」的永恆神性本質。在此,約翰/若望採用了但以理/達尼爾用來描述「亙古常在/萬古常存」的上主的相同詞語(但以理/達尼爾福音79)。在但以理/達尼爾的「異象/神視」中的「亙古常在者/萬古常存者」被呈現為「三位一體/天主聖三」的「聖父」,「人子」(即是基督)來到祂那裡接受整個世界的「權柄、榮耀、國度/統治權、尊榮和國度」(但以理/達尼爾福音713-14)。由於「聖父」的屬性也是「聖子」的屬性,所以基督同樣是上主。

祂的眼睛有如「火焰/火燄」。祂 甚麼都看得見並甚麼都知道。在寫給七個教會的信中,祂說了七遍:「我知道你的行為/我知道你的作為。」名詞「火焰/火燄」在(啟示錄/默示錄)中使用了25次,主要用於上主的審判。祂會用火去審判凡不按祂聖意的。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15

腳好像在爐中煆煉光明的銅.聲音如同眾水的聲音。

和合本

他的腳相似在烈燄中燒煉的光銅;他的聲音有如大水的響聲;

思高

祂的「腳好像在爐中煆煉光明的銅/腳相似在烈燄中燒煉的光銅」。這被描述為「銅」的金屬象徵神聖的審判,正如體現在《舊約》中的各種銅壇和其他與贖罪祭有關的銅器具(出埃及記/出谷紀3830)。「煆煉光明的銅/燒煉的光銅」代表基督站在教會當中,根據神聖和「公義/正義」的審判。

祂的「聲音」響亮到足以吞沒所有其他聲音和響聲, 就像大海的咆哮(以西結/厄則克耳124 432)。這是非常可怕的。主耶穌雷鳴般的 聲音顯示了威嚴和力量,人類的權柄在祂面前必須低頭。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16

他右手拿着七星.從他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和合本

他的右手持有七顆星;從他的口中發出一把雙刃的利劍;他的面容有如發光正烈的太陽。

思高

約翰/若望記載,主耶穌的右手拿着「七星/七顆星」。這 「七星/七顆星」象徵祂對整個世界的管治。基督「托住萬有/支撐萬有」(希伯來書13)。這「七星/七顆星」的「奧秘/奧義」在第20節 中定義為:「七星就是七個教會的使者/七顆星是指七個教會的天使。 」

這「兩刃的劍/雙刃的利劍」是上主的話的一個描述,它比較雙刃劍更快速、靈活、有效和銳利,可辨別內心的不信(希伯來書412)。其他《聖經》學者認為在此提及的利劍 所代表的神聖審判是對應在(啟示錄/默示錄1915)中的記載:「有利劍從他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從他口中射出一把利劍,用來打敗異民。」

祂的「面貌如同烈日放光/面容有如發光正烈的太陽」。約翰/若望以前見過這種情況(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72)。另見(以西結/厄則克耳81-2)。這強光似乎就是在通往「大馬色/大馬士革」的路上弄瞎了掃羅/掃祿(即保羅/保祿)的上主輝煌的榮光(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9:3-8),這是罪人的恐懼也是聖徒的保證。

主耶穌同樣愛但以理/達尼爾約翰/若望,因為祂給了他們這些關於祂自己的「異象/神視」(比較但以理/達尼爾10561119與啟示錄/默示錄1911-15)。他們以相同的方式描述祂,他們都對祂的眼睛和臉上的榮耀光芒,以及祂雷鳴般的聲音留下深刻印象。

在這個「啟示/默示」中,「人子」的全能、正義、主權、榮威、真理和愛的屬性都被看到了。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17

我一看見、就仆倒在他腳前、像死了一樣。他用右手按着我說、不要懼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

和合本

我一看見他,就跌倒在他腳前,有如死人,他遂把右手按在我身上說:「不要害怕!我是元始,我是終末,

思高

約翰/若望跌倒在主的腳下,彷彿他「死」了。上主的「啟示/默示」及其「榮耀/光榮」在《聖經》的其他場合也有類似的驚人效果,如 以下例子所示:

  1. 亞伯拉罕/亞巴郎(創世記/創世記173);

  2. 瑪挪亞/瑪諾亞(士師記/民長紀1320);

  3. 以西結/厄則克耳(以西結/厄則克耳433 444);

  4. 但以理/達尼爾(但以理/達尼爾817 108-915-17); 及

  5. 門徒(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76)。

主耶穌把右手按在約翰/若望身上,並對他說安慰的話。現在主告訴約翰/若望 「不要懼怕/不要害怕」,即使永恆的上主正在與他說話。在 前面幾節經文中所揭示的上主的榮威,雖然是罪人的恐懼,但卻是聖徒的安慰。主耶穌經常用祂的手撫摸群眾以安慰他們(馬太福音/瑪竇福音8315 92529 1717 1915 2034;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31 65 733 822 927 1013; 路加福音440 1313 2251)

以賽亞/依撒意亞揭示上主是「首先的、末後的/元始,終末」(以賽亞/依撒意亞446 4812) ,從「亙古到永遠/永遠直到永遠」祂是「神/天主」(詩篇/聖詠902)。這意味著祂在別人之前就存在了,沒有別的「神/天主」,也沒有人會比祂存在更長時間。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18

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着死亡和陰間的鑰匙。

和合本

我是生活的;我曾死過,可是,看,我如今卻活著,一直到萬世萬代;我持有死亡和陰府的鑰匙,

思高

作為永恆者,祂是一直活著的,祂曾短暫死亡,祂復活後是「直活到永永遠遠/一直到萬世萬代」。

「陰間/陰府」是指末日審判前的中間狀態(詩篇/聖詠918; 路加福音1623; 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227; 啟示錄/默示錄68),與「火湖/火坑」是不同的,「火湖/火坑」是指永遠的懲罰 狀態(啟示錄/默示錄2010-14)。作為征服死亡的那一位,祂擁有「死亡和陰間的鑰匙/死亡和陰府的鑰匙」,這暗示祂的主權不單止包括了現世生命結束的肉體死亡,還有死後生命的「陰間/陰府」。

藉著祂的死亡和復活,基督撒但/撒殫手中奪取了魔鬼可能對死亡掌握的任何權柄(希伯來書214-15)。由於基督掌握了勝過死亡的權柄,所以即使被撒但/撒殫折磨及在試 煉和患難中,沒有人可以在沒有上主的批准下死 去。

2.3. 約翰/若望受委託寫作(1:19-20)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19

所以你要把所看見的、和現在的事、並將來必成的事、都寫出來。

和合本

所以你應把你看見的事,現今的,以及這些事以後要發生的事,都寫下來。

思高

接著主耶穌命令約翰/若望「寫」下所「看見」,和「現在/現今」和「將來必成/以後要發生」的「異象/神視」。這節經文給予我們一個(啟示錄/默示錄)的大綱:

  1. 約翰/若望基督的「異象/神視」中所看見的(第1章);

  2. 七個教會的現況(第2-3章); 和

  3. 將來的事(第4至第22章)。

這個「異象/神視」介紹了整本書的主題:主耶穌基督榮耀降臨的君王。第二部分自然地包括第2和第3章,是基督向七個教會傳遞的信息。這種當代的情況為隨後的「啟示/默示」提供了歷史背景。第三部分自然地包括這預言書的大 部分內容。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1:20

論到你所看見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個金燈臺的奧祕.那七星就是七個教會的使者.七燈臺就是七個教會。

和合本

至於你看見在我右手中的七顆星,和七盞金燈臺的奧義,就是:七顆星是指七個教會的天使,七盞燈臺是指七個教會。」

思高

在此,主耶穌解釋了約翰/若望所見的兩件事的含意:

  1. 「七星/七顆星」(第16節)就是七個教會的「使者/天使」; 和

  2. 「七燈臺/七盞燈臺」(第12節)就是七個教會。

「星」代表天使(約伯記/約伯傳387; 以賽亞/依撒意亞1413)。「燈臺」在黑暗的地方發光,故此教會在黑暗的世界裡發光(馬太福音/瑪竇福音514-16; 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347)。

誰是這七個教會的「使者/天使」(希臘文:ἄγγελος,音譯:angeloi,意思:天使或信差)?有三個主要方案解決其身份問題:

  1. 教會的「守護天使」;

  2. 教會的「主教」; 和

  3. 教會的「信差」,他 們沒有特定的領導職銜。

有些《聖經》學者教導 ἄγγελος 是「天使」,因為每個教會都一位「守護天使」照顧它。確實,天使被派遣去守護我們(希伯來書114; 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519 826 1022 127)。而且,天使觀察教會,查看人們是否服從上主的話(哥林多前書/格林多前書1110; 以弗所書/厄弗所書310; 彼得前書/伯多祿前書112; 提摩太前書/弟茂德前書521)。然而,這論點面對許多嚴重的難題。通訊過程的複雜性是引發問題之一。它假設基督透過地上的代言人約翰/若望向天上的天使發送信息,以便透過「守護天使」送達地上的教會。反對「守護天使」論點的 一個更決定性的考慮在於這些天使被指控的犯罪行為。於第2和第3章的指責大部分都是第二身單數,這些信息首先著眼於個別的使者,並透過他們傳遞給他們所代表的教會。聖天使不犯罪,也不像這些使者和他們的教會那樣需要悔改(啟示錄/默示錄24-51420 3123151719)。

另一個解釋是將 ἄγγελος 視為代表七個教會的「主教」。這符合《聖經》慣 例使用一顆星去代表最高統帥(民數記/戶籍紀2417; 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2)及真假教師(但以理/達尼爾123; 猶大書/猶達書113)。將這些確定為「主教」的缺點是「主教」的職位尚未在教會中設立。《新約》時代的地方教會有眾多的領袖,不利於挑選一位可以對整個教會的行為單獨承擔責任的領袖。

第三個可能性是將 ἄγγελος 解釋為代表教會的人類「信差」,但是他沒有特定的領導職銜。名詞 ἄγγελος 也是人類「信差」的意思,並在《新約》中被使用了七次(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110;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2; 路加福音72427 952; 哥林多後書/格林多後書127; 雅各書/雅各伯書225)。兩位弟兄名叫以巴弗提/厄帕洛狄托以巴弗/厄帕夫辣,代表「腓立比/斐理伯」和「歌羅西/哥羅森」的教會,前往羅馬幫助當時被軟禁在家的保羅/保祿(腓立比書/斐理伯書225 418; 歌羅西書/哥羅森書412)。在撰寫(啟示錄/默示錄)之前,約翰/若望曾在「亞西亞/亞細亞」七個城市事奉約三十年的教會很可能派代表在他流放期間為他 提供幫助。在那些早期很多人無法閱讀,使徒保羅/宗徒保祿希望他的書信可以被閱讀及理釋(歌羅西書/哥羅森書416)。我們可以把教會的「信差」 看成是一位給教會讀信、寫信、甚至因為當時沒有郵政服務而自己送信的人。今天他 會被稱為教會的秘書。反對的意見是,這些對教會的道德狀況負責任的人,必須擁有領袖的權力。他不可能為教會的行為承擔全部責任,因為每位「使者」都被視為他所代表的教會化身。這人類「信差」可以成為一個道德代表而不一定是領袖的角色。第三個論點是最合理的解釋。

 

3. 這七個教會的多重意義

關於這七個教會的神學意義存在一 些爭論。很明顯,由於這些教會所在的地區有很多其他教會,所以上主神聖地揀選 了這七個教會。

3.1. 上主的揀選標準

上主的揀選標準如下:

  1. 地理位置:它們位於連接該省人口最多的地區的環形公路上。因此,發送給這七個教會的信息應該被視為也發送給該省的其餘地區和其他教會。呈現的次序是按照地理位置的,從「以弗所/厄弗所開始,向北移動到士每拿/斯米納,然後再向北移動到別迦摩/培爾加摩,然後向東移動到推雅推喇/提雅提辣,向南到撒狄/撒爾德,向東到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及向東南到老底嘉/勞狄刻雅

  2. 典型例子:每個教會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當時地方教會以及整個後來歷史中常見的規範和說明情況。因此,給這七個教會的信息包含了一些勸勉適合眾教會在屬靈上的多種需要。除了給眾教會的信息之外,還有一些具有個人性質的勸告,構成對個別基督徒的訓導和勸告。

  3. 教會發展史的時間順序:這七個教會代表了從屬靈角度看教會發展史的時間順序。這論點是基於一個天意安排給這些教會的不僅在地理順序上, 而且還呈現出與教會歷史對應的基督徒經驗的進展。 傳給眾教會的信息順序似乎是神聖揀選的,以預言教會歷史的主要動向。

  4. 完整性:教會的數量被限制為七,因為這是在《聖經》中完整的數量。

3.2. 相似性和獨特性

雖然給這七個教會的每個信息都有其獨特的特徵,但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每個信息都以向個別教會的問候開始。每個主耶穌呈現的角色,都是特別適合該指定的教會,每個 都描述祂對該教會的了解,都用了這些字眼「我知道你的行為/我知道你的作為」作為開場白。除了撒狄/撒爾德老底嘉/勞狄刻雅之外,所有教會都獲嘉許。除了士每拿/斯米納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之外,所有都受到譴責;每個都得到了一個特別的勸告要聽「聖靈/聖神」 在說甚麼, 並且每個都包含了對每位「得勝者/勝利者」的一個特別應許。

大多數寫給教會的書信都包含警告的字眼,以及對聽到和回應的人的應許。一般而言,這些信息都是譴責和安慰的信件。

在翻閱個別信件之前,我們應該指出這些教會顯然包括真正的和虛假的信徒。在第一封信中,大多數無疑是真正的信徒。在最後一封信中,似乎大多數都只是聲稱的基督徒。

3.3. 約翰/若望這七封信的解釋方法

如上述第3.1段 的解釋,這七封信可以應用於以下三種可行的方式:

  1. 從實際角度看這些教會:這些書信描述了約翰/若望寫 作時七個真實存在的教會的實際情況

  2. 從常存角度看這些教會:這些書信適用於任何時代旅居世上的教會。在這方面,這七封信與(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33-52)的七個比喻有明顯的相似之處。

  3. 從預言角度看這些教會:這些書信是教會歷史的一個連橫圖,每個教會都代表一個獨特的時期。總體情況呈下降趨勢。許多人認為前三封信是連續的,而後四封是同期發生的,每個都直到「教會被提」的時 刻。

我認為上述所有應用方法都是正確的,因為它們既不相互排斥,也不相互矛盾。每個應用都有其自身的神學意義,因此不應忽視。《聖經》是窮之不盡的,那怕是一節經文也沒有一個釋經員能夠發掘當中的全部含意。上主經常採用現有的簡單例子(例如: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33-52的七個比喻)來闡明在遙遠的未來最終應驗的偉大屬靈真理。

3.3.1. 從實際角度看這些教會

這些是復活的主向第一世紀末的「小亞西亞/小亞細亞」西部的七個真實存在的教會口授的書信。這七個教會是真實存在的。由於它們的存在是有歷史根據,所以必須從這個角度進行研究。有些教會需要譴責,有些需要鼓勵的說話,有些需要主的簡練警告。在每個中都有一個應許給「得勝者/勝利者」。

3.3.1.1. 以弗所/厄弗所

當寫作(啟示錄/默示錄)時,「以弗所/厄弗所」是羅馬「亞西亞/亞細亞」省最顯赫的城市。它位於一個曾經是「小亞西亞/小亞細亞」主要港口的城市。它具有雙重優勢,即位於海岸和從幼發拉底河延伸到羅馬的羅馬大路沿線。這裡有著名的亞底米/阿爾特米神廟(戴安娜),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保羅/保祿曾於早期在這裡遇到過這女位神的信眾(使徒行傳/宗徒大事1921-41)。

然而,於主後第五世紀後,作為一座城市「以弗所/厄弗所」衰落了。這城現已無人居住,原因是淤泥的沉積堵塞了這個曾經重要的海上港口。

保羅/保祿曾讚揚他們對眾聖徒的愛(以弗所書/厄弗所書115-16)。這教會現在是第二代基督徒了。儘管他們仍然勤勞,但第一代人所特有的對上主的愛卻缺失了。「以弗所/厄弗所」的基督徒被主耶穌警告,如果他們不聽這勸告,他們可以預料燈臺會被挪去(25) 。它是指除去這教會作為基督的見證。這個會眾,曾經如此熱烈的愛祂,在祂看來正在轉移。

3.3.1.2. 士每拿/斯米納

它是擔憂的教會。它是一個富有的商業城市,以其對羅馬的忠誠而聞名。這城市的名字反映了「沒藥」這個詞,一種馨香的香料,當壓碎時散發出它的香氣,故此主耶穌提及了苦難。在主前600年,這城市被萊德人摧毀,四個世紀以來,它的名字從歷史中消失。最終它被修復並再次成為一個自治的希臘城市,它「死過,又復活了」。主耶穌在這信中自稱是「死過又活/曾死過而復生」的那一位(28)

3.3.1.3. 別迦摩/培爾加摩

這是颤抖的教會。它是第一個在主後29年為朱利葉斯凱撒建造廟宇的城市。它以其醫療中心和宏偉的異教廟而聞名。這座廟是獻給醫學之神阿克萊皮奧斯。 在這廟中最顯眼的物體是一條環繞的蛇,它是醫學的象徵。阿克萊皮奧斯經常被稱為「救世主」。也許正是這事實導致主耶穌稱「別迦摩/培爾加摩」為「撒但座位/撒殫的寶座」的地方(213)。

主耶穌在信內自稱為那「兩刃利劍的/雙刃利劍的」(212)。在羅馬的思維,劍是賦予亞洲總督最高官方權力的象徵主耶穌戴著這個至高無上的權力象徵。

還提到了一塊白石(217)。這可能是指法庭習慣用黑石標示一個人有罪和用白石標示被告無罪。亦或指進入娛樂場所的習俗,以白石刻被邀者的名字。一些人認為,它是獎勵比賽獲勝者 的一個習俗,這種代幣使他們能夠進入一個特殊盛宴

3.3.1.4. 推雅推喇/提雅提辣

它是假的教會。它曾經是一座偉大的軍事城市。它是由色婁荷一世建造以保衛赫穆斯和凱庫斯山谷之間的長通道口。其守護神是提裡姆納斯,被描述為一個手持巨型雙刃斧頭的戰士。對於這座城的教會,主耶穌將自己描述成「那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的/那位眼睛有如火燄,雙腳有如光銅的」(218)。在這個歷史時期,羅馬用鐵杖管轄列國,粉碎任何敢於反抗她管轄的王國。主耶穌應許「得勝者/勝利者」有「權柄制伏列國/治理萬民的權柄」(226),這權力是遠超羅馬或提裡姆納斯的。

3.3.1.5. 撒狄/撒爾德

它是不結果實的教會。「撒狄/撒爾德」有一個傲慢、不可戰勝的一面,它佔據了宏偉寬闊的赫莫斯山谷,南面的大山有一個堅固的堡壘座落於險峻的山嘴上。但實際上,這山其實甚麼都不是,只有泥,當受到天氣的影響下會搖搖欲墜,隨時從最輕微的干擾而滑坡。它是虛有其表的,其虛的強大外表讓人過分自信。

「撒狄/撒爾德」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然而這輝煌被不可靠和失敗而玷污了。在其歷史上,它曾兩次因缺乏儆醒而被敵人掠奪。同樣,在「撒狄/撒爾德」的教會被主描述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你有生活之名,其實你是死的」(31)。

在羅馬時代,所有城市通常都保存一卷公民冊。那些不稱職的公民名字從冊上被抹去;那些有功績的公民名字用金漆寫上。從主耶穌應許「得勝者/勝利者」不會「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將他的名字從生命冊上抹去」(35)中 可以看出這一點的暗示。

3.3.1.6. 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

它在羅馬與「小亞西亞/小亞細亞」中 部高原之間的主要交通樞紐上佔據一個關鍵位置。其戰略位置使它能夠打開或關閉這些交通路線。主耶穌在給「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的信中顯露自己為「拿著大衛的鑰匙、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掌有達味鑰匙的,開了無人能關,關了無人能開的」(37)。

於第一世紀期間,這座城市被更改了兩次名稱,第一次是為了紀念提貝里烏斯,另一次是為了紀念韋斯巴薌主耶穌說「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教會:「沒有棄絕我的名/沒有否認我的名字」(38)。

3.3.1.7. 老底嘉/勞狄刻雅

它是受人追捧的教會。這座城市以其繁榮而聞名。不止一次,這座城市在沒有尋求羅馬帝國援助的情況下就能從災難中恢復過來。在尼祿時代它於主後62年被地震摧毀後,拒絕了帝國政府提出的援助,吹噓它甚麼都不需要。「老底嘉/勞狄刻雅」的銀行家是著名的,他們以從不摻假他們發給客戶的黃金而獲得聲譽。「老底嘉/勞狄刻雅」也因其烏鴉色的羊毛而聞名 。它擁有一所醫學院並以生產一種特殊的眼藥膏而聞名。所有這些事情都反映在主耶穌對「老底嘉/勞狄刻雅」教會的話中。這些富足的自誇的信徒被訓示向主耶穌購買「火煉的金子/火煉好的黃金」、「眼藥擦你的眼睛/點眼藥,抹在你的眼上」和「白衣穿上/白衣穿上」(318)。

3.3.2. 從常存角度看這些教會

主耶穌揀選 的「小亞西亞/小亞細亞」七個教會接收這些信的情況,是地方教會長期面臨的情況。這些信 是適用於任何時代旅居世上的教會。

3.3.2.1. 以弗所/厄弗所

「以弗所/厄弗所」是無愛的教會。長期面臨的問題是「古板規矩主義」。對它的印像是一個忙碌和表面優秀的教會,但明顯缺乏愛,特別是對基督的愛24)。

3.3.2.2. 士每拿/斯米納

「士每拿/斯米納」是受迫害的教會。長期面臨的問題既是迫害,也是「儀式主義」。提及「撒但一會的人/撒殫的會眾」和故意猶太化基督宗教(29)。當上主撕裂了「聖殿裡的幔子/聖所的帳幔」時,猶太教已經在髑髏地結束了。試圖給教會披上已死宗教的破爛殘渣, 這在整個《新約》中都受到嚴厲譴責。這種傾向直言不諱地被稱為撒但/撒殫

3.3.2.3. 別迦摩/培爾加摩

「別迦摩/培爾加摩」是恣意放縱的教會。長期面臨的問題是神職人員的「教權主義」,在教會內設立一個特權制度去主持宗教事務。這似乎是「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尼苛勞黨人教訓」的根源(215)。在給「以弗所/厄弗所」的信中被稱為一件可取的事(即是「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惱恨了尼苛勞黨人的行為」)在別迦摩/培爾加摩卻被接納為一個「教義/教理」(26)。

3.3.2.4. 推雅推喇/提雅提辣

「推雅推喇/提雅提辣」是妥協的教會。它面臨著「聖品制度」的問題。提及耶洗別/依則貝耳220) 讓我們回到《舊約》的暴君,他正式引入了拜巴力/巴耳的可憎惡行為,連同其淫亂、殘忍和獻祭引入亞哈/阿哈布的王國(列王記上/列王紀上1819 192 2110 2125; 列王記下/列王紀下922 936)。

3.3.2.5. 撒狄/撒爾德

「撒狄/撒爾德」是沉睡的教會。長期面臨的問題是「自由主義」。「撒狄/撒爾德」作為一個活躍、充滿活力、成功的教會而享有盛譽,但它實際上是「死的」(31)。託付給教會的偉大真理已被拋棄和遺忘。雖然善行被強調,但是與真理脫節,這令到上主極不滿意。

3.3.2.6. 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

「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是把握機會的教會。我們在教會中看 見「復興主義」的存在。「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代表自「使徒/宗徒」時代以來教會最 偉大的復興。對於這個教會主耶穌沒有批評只有讚賞。縱觀歷史,教會就像月亮一樣有缺有盈。它經歷了逐漸衰落的時期甚至到沒落的地步,但存留一些忠心「遺民/餘民」。然後,有時,「聖靈/聖神」會再次造訪教會帶來復興它的真光已經閃耀,直到地球被它的光芒充滿了,並且黑暗和迷信都被驅散了。

3.3.2.7. 老底嘉/勞狄刻雅

「老底嘉/勞狄刻雅」是自滿的教會。我們看見「物質主義」,這是教會長期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從來都是敵人的策略去引誘教會當他無法征服她時。每當教會登上物質富裕的高峰時,它的屬靈影響就被淹沒了。

3.3.3. 從預言角度看這些教會

許多人在這七個教會的書信中看見了對教會從「使徒/宗徒」時代的尾聲到恩典時代的結束的歷史發展的預示。在這七封信中的每一封都被視為代表該歷史的不同階段。總體情況呈下降趨勢。許多人認為前三封信是連續的,而後四封是同期發生的,每個都直到「教會被提」的時刻。

從預言角度看這些教會

教會

時期

以弗所/厄弗所

主後第一世紀的教會普遍值得稱讚,但它離棄了起初的愛心。

士每拿/斯米納

從主後第一世紀到第四世紀,教會遭受羅馬皇帝的迫害。

別迦摩/培爾加摩

主後第四世紀到第五世紀這段期間,基督宗教獲君士坦丁任命為官方的宗教(即是「國教」)。

推雅推喇/提雅提辣

從主後第六世紀到第十五世紀,也被稱為「黑暗時代」,「國教」在基督宗教世界中很大程度上佔據主導地位

撒狄/撒爾德

主後第十六世紀到第十七世紀是「後宗教改革時期」,宗教改革的光很快就暗淡了。

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

主後第十八世紀到第十九世紀這段期間,出現了巨大的復興和偉大的傳教運動。

老底嘉/勞狄刻雅

這末世的教會被描述為不冷不熱和變節。它是普世主義、現代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教會。

3.3.3.1. 以弗所/厄弗所

它代表了主後第一世紀的教會,它普遍值得稱讚,但它離棄了起初的愛心。這「後使徒時代/後宗徒時代」的情況反映於給「以弗所/厄弗所」的信,特別是這短語「墜落的/跌下的」(25)。即使在「使徒/宗徒」時代,對主耶穌的熱誠逐漸冷卻也是顯而易見的。早期的充滿活力的動力被一個更古板的和一成不變的基督宗教形式所取代。它容忍了世俗的潮流和價值觀,這迫使保羅/保祿彼得/伯多祿約翰/若望猶大/猶達緊急來信,要求恢復在信仰和行為上的黃金標準。

3.3.3.2. 士每拿/斯米納

從主後第一世紀到第三世紀,教會在羅馬皇帝的統治下遭受了迫害。在寫給「士每拿/斯米納」的信中,教會受迫害成為焦點。它的苦難在這陳述「受患難十日/遭受困難十天」(210中具體化在異教的凱撒統治下,有十次不同的迫害爆發,他們是

  1. 尼祿(主後54年);

  2. 杜米仙(主後81年);

  3. 圖雷真(主後98年);

  4. 哈德良(主後117年);

  5. 塞維魯(主後193年);

  6. 馬克西姆(主後235年);

  7. 德西烏斯(主後249年);

  8. 瓦萊里安(主後254年);

  9. 奧勒良(主後270年); 和

  10. 戴克里先(主後284年)。

最後一次爆發持續了十年。優西比烏是這次迫害的見證人。據他說,即使是野獸也最終拒絕攻擊基督徒,血淋淋的劍變得鈍和破裂,劊子手都變得疲倦;但基督徒卻以讚美詩、感恩和崇拜去歌頌他們的死亡。

3.3.3.3. 別迦摩/培爾加摩

主後第四世紀到第五世紀這段期間,基督宗教獲君士坦丁大帝任命為官方的宗教。在寫給「別迦摩/培爾加摩」的信中,把焦點放在這受官方任命的教會(即是「國教」)。 短語「巴蘭的教訓/巴郎教訓」概括了所發生的事情(214)。巴蘭/巴郎是一位《舊約》先知,他教導巴勒/巴拉克以色列男子與摩押/摩阿布女子聯合起來。「如果你不能詛咒他們,那麼就腐敗他們」是他教義的精髓(民數記/戶籍紀2512 3114-16)。

在教會歷史中,有其對應的人物。年輕的君士坦丁,一位羅馬逃兵,被軍隊推舉為皇帝。他從英國啟航,穿越阿爾卑斯山,並在十字架的旗幟下,在羅馬附近的米爾萬橋征服了馬克森提烏斯君士坦丁廢除了前皇帝的迫害法令,使基督徒在帝國中處於高位。他的任命腐化了基督宗教,並開始了教會與國家之間的不聖潔的婚姻,這實際上破壞了教會的正當品格並毀壞了其見證。

3.3.3.4. 推雅推喇/提雅提辣

從主後第六世紀到第十五世紀,「國教」在基督教世界中佔據主導地位。在給「推雅推喇/提雅提辣」的信中,這短語「那個婦人耶洗別/依則貝耳」(220)給予了線索。耶洗別/依則貝耳是一位異婦女,嫁給了以色列最壞和最弱的君王之一。她成為了王位背後的神秘力量。事實上,在《聖經》中第一個動用世俗軍隊去迫害上主子民的例子是與耶洗別/依則貝耳有關。她使異教成為 「國教」,並使以色列充滿了她的「淫行和邪術/妖術」(列王記上/列王紀上1819 192 2110 2125; 列王記下/列王紀下922 936)。

君士坦丁統治後不久,羅馬成為教會事務的實際中心,教會歷史的「黑暗時代」便開始了。這聲稱的教會的腐敗和邪惡上升到的高度使到歷史學家吉本這樣寫:「這教會的歷史就是地獄的年報。」這教會成為了異教徒的家。異教的節日成為基督宗教的節日;異教的神成為基督宗教的聖人;異教的儀式作為基督宗教的儀式獲得了新的生命;並且異教的祭司和尼姑成為教會任命的僕人。簡而言之,異教滲透了基督宗教。

3.3.3.5. 撒狄/撒爾德

主後第十六世紀到第十七世紀是「後宗教改革時期」,宗教改革之光很快就黯淡了。在「撒狄/撒爾德」,我們預言性地瞥見了「基督新教/誓反教」教會。「基督新教主義/誓反教主義」的本質被概括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你有生活之名,其實你是死的」(31)。這場宗教改革是由敬虔的和有「恩賜/恩寵」的人帶來。然而,這場新運動剛剛開始,它就開始依靠王子的臂助,所以它的動力就消失了。 儘管有些成果仍然保留下來,但「基督新教主義/誓反教主義」的現狀在很大程度上是徹底死亡了。

3.3.3.6. 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

主後第十八世紀到第十九世紀這段期間,有巨大的復興和偉大的傳教運動。在寫給「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的信中,我們看到這個實踐的教會。短語「一個敞開的門/一個敞開的門」(38)是這個時期的縮影。它暗示了這是復興和傳教的時代。上主把教會帶回自己,然後把它推向一個迷失的世界

3.3.3.7. 老底嘉/勞狄刻雅

這個末世的教會被描述為不冷不熱和變節。它是普世主義、現代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教會。現今的教會可以在「老底嘉/勞狄刻雅」中看見。它的特徵被概括於這個詞「不冷也不熱」(316)。既不冷也不熱,它是一個令人作嘔的混合物。現今的教會是發了財、世俗化、充斥著妥協、淫邪和肉慾 。主耶穌站在門外,呼籲人們作出回應,將自己與變節的教會分開,並歸向祂(320)。這個教會將要從主耶穌的嘴裡吐出來(316)。這正是當第二次降臨時,真正的教會「被提」與祂同在,而這個變節的教會被「撇下/遺棄」時將會發生的事情

 

返回目錄

轉到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