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十二:小心靈意化解經
我們正確解釋聖經的下一個原則是“小心靈意化解經”,這涉及我們類別中的“圖畫”。
當我們將聖經靈意化時,我們會在經文的歷史項目(人物、地點、事物、事件等)中找到“靈意圖畫”。聖經的靈意化既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非法的。合法靈意化是認識到經文中某些人物、地點、事物、事件和其他項目的神聖用途,以說明聖經的教導。非法靈意化在辨別經文中某些人物、地點、事物、事件和其他項目的非神聖意圖,寓意化或過度靈意化,導致不符合聖經的教導。
舊約中的豫像(Type)
a. 羅馬書5:14
“14 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做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它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豫像。”(羅5:14)
亞當是第一個人和人類之首,他是基督的豫像(或圖畫),因為基督是作新族類信徒的頭。
b. 哥林多前書10:11
哥林多前書10章1-11節講述以色列人四十年在曠野漂流時發生的事件。第11節中要作為“鑒戒”的希臘詞是tupos,意思是“豫像”。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以色列人從埃及到迦南的旅程,作為基督徒生活中屬靈旅程的圖畫或豫像。哥林多前書10章3節提到了以色列人 “吃了一樣的靈食”。他們的嗎哪是真正的食物,但由於描繪成屬靈的圖畫,它被稱為靈食。在約翰福音6章30-40節中,我們知道嗎哪是耶穌基督的豫像,基督作我們生命的糧。哥林多前書10章4節講到摩西擊打磐石流出水來,它被稱為“喝了一樣的靈水”,因為水是信徒在基督裡屬靈生命的圖畫(約4:10-14)。哥林多前書10章4節也談及到一個“靈磐石”,它就是基督。然而基督並不是在曠野中以磐石的形式存在!這是屬靈圖畫的一部分,其中磐石是基督的豫像,生命之水從其中流出來。
c. 約瑟是基督的豫像
雖然聖經沒有明說約瑟是基督的豫像,他們卻有許多相似之處(新史可福參考聖經New Scofield Reference Bible)
其他值得一提的相似之處:
d. 約翰福音3:14-16
14 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 15 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16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約3:4-16)
在這些經文中,耶穌引用了民數記21章的事件,當時許多以色列人在曠野中被毒蛇咬傷。神吩咐摩西造一條銅蛇,把它舉在杆子上。被毒蛇咬傷的人只要仰望銅蛇,他們就可得到醫治。為什麼神會使用這種不尋常的醫治方法?因為它是神聖預表的模型!約翰福音3章14-16節解釋說,被舉起的銅蛇是基督在十字架上被舉起的象徵。基督在十字架上承擔了我們的罪,當我們憑信心接受基督使我們從罪中得醫治的方法時,我們就可以得救。
舊約中的靈意圖畫
讓我們考慮幾個從舊約中出現的靈意圖畫的例子,雖然在新約中沒有特別稱為豫像,但請勿錯過!
請注意先前提到約瑟與基督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這裡有靈意的圖畫。
在創世記第6章中,我們讀到神審判在挪亞時代人的罪,但是祂提供了一艘方舟的巨大浮船來逃避祂的審判。正如方舟是在挪亞時代逃避洪水審判和死亡的唯一途徑,我們也可以從神的忿怒中得著拯救,就是藉著基督這真正的“方舟”。隨著神審判的洪水降臨在方舟上,神對罪的審判也臨到在十字架上的基督。挪亞和他的家人憑著信心進入方舟蒙拯救,我們得救也憑著對基督的信心,永遠安穩在祂裡面。洪水過後挪亞和他的家人被帶進了一個新的世界,信徒在基督裡也成為新造的族類(林後5:17)。
你可以找到更多有關的例子。在你的個人聖經研讀中,你可能想要探索約櫃作為基督的豫像,約書亞作為屬靈戰爭的人物,夏娃和利百加作為教會的圖畫,以及更多例子。小心不要把豫像推得太遠(過度靈意化)!但是,不要錯過舊約豫像中包含神聖意圖的屬靈圖畫。
新約中的比喻
基督的比喻是另一類合法的靈意化。比喻是具有屬靈意義的自然故事,比喻是口頭“照片”。當我們欣賞藝術家的繪畫時,藝術家希望我們專注於主題而不是背景。同樣,當我們解釋比喻時,請看大局!我們不必為每一個細節尋找屬靈意義,這些細節只是背景。然而,若它們支持屬靈圖畫的整體主題,有時細節可能會有意義。
馬太福音13:1-3
撒種比喻的主題是種子(神的道)對不同人的心的反應。種子撒在淺土石上和荊棘中,它們在起初的時候是生長的,但隨後便死去。這是否意味著信徒可以失去救恩?不,因為這個比喻的主題是對神的道對不同人的心的反應。有些人沒有回應,這是落在路旁硬地上。有些人會有膚淺的回應,他們是在淺土石上和長有荊棘的地面。真正的信徒會高興地回應並結出果實。這個比喻的主題是種子在良好的根基上會結出多少果實,而不是一個人是否會失去救恩。通過這個比喻,我們不必懷疑這樣解釋,因為從18節開始,主已經為我們講解。請注意!飛鳥代表撒旦,荊棘代表世俗的思慮。口頭“圖畫”的這些細節確實有意義,但請注意它們要配合圖畫的主題。當我們解釋那些主沒有講解的比喻時,我們首先要看的是屬靈圖畫的主題和主要觀點。然後我們讓圖畫的細節配合整個主題,而不是過分解說(過度靈意化)。
基督的神蹟
基督的神蹟常常被靈意化以表明救恩和基督徒生活。例如,當一個瞎子重見光明時,就像一個罪人的光景,靈性方面是瞎眼的,生活在黑暗中。他來到世界的光耶穌基督面前,屬靈的眼睛得以開啟。一個瘸腿的人走路也是一個屬靈的圖畫,就像一個罪人,靈性方面是癱瘓的,他來到基督面前,行走過新的生活。所有基督的神蹟都包含屬靈的真理,祂的神蹟不是童話魔法,祂行神蹟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表明祂具有超自然能力。主的神蹟是按照神永恆的旨意來教導屬靈的真理。
路加福音5:4-11
在這個記述中,主告訴彼得在哪裡撒下網,彼得順從而捕獲了很多魚,魚網險些破裂。在第10節中,主指出這個神蹟的屬靈意義,從此彼得和他的同伴將要得人的靈魂。
基督神蹟的屬靈真理很多時候容易被察覺到。例如在餵飽五千人的神蹟中,很明顯那分享食物的男孩可以教導信徒一些功課,如果我們將所擁有的一切帶到主面前,他就會將它加增,使許多人因此得著祝福。若我們在神蹟中看不到屬靈真理時,詮釋學的原則將對我們有所幫助。考慮以下例子:
馬可福音8:22-26
22 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 23 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什麼了?」 24 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 25 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 26 耶穌打發他回家,說:「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可8:22-26)
在這裡,主耶穌分階段治癒了一個瞎子。在第一階段之後,男人的視力依然模糊。這是否意味著在某些情況下主缺乏完全治好人的能力?不,當然不是!這個神蹟旨在告訴我們,屬靈生命的成熟沒有捷徑,瞎子痊癒被描繪成獲得屬靈洞察力的過程。我們必須繼續讓祂的手放在我們屬靈的眼睛上,這樣我們將有清楚的屬靈看見和認識。
留意圍繞這個神蹟的背景有助於我們得出這個解釋。在14-21節中,主斥責門徒缺乏屬靈的認識。再一次,在神蹟之後(第33節),主斥責彼得對神的計劃和旨意缺乏理解,門徒欠缺屬靈的辨別能力和生命成熟。這個神蹟描繪了主的教導,上下文有助於我們看見神蹟本身的意義是屬靈生命的成熟而不是救恩。
馬太福音21:18-22
主耶穌在他的傳道即將結束時,他詛咒了一棵無花果樹,因為它沒有結果子。這類“消極神蹟”(negative miracle)經常被人誤解。主在這件事中教導了什麼屬靈真理呢?在這裡了解一些背景是有幫助的,無花果樹在聖經中經常代表以色列國(見何9:10;路13:6-9)。不結果子的以色列國將被拋棄在一旁,神與外邦人的計劃將會開展。然而,神並沒有放棄以色列國的無花果樹,猶太人不僅歸回以色列,他們更經歷屬靈的醒覺,並且再次成為神所揀選的人。在馬可福音13章28-29節,主在橄欖山上的講論,主勸告聽眾定睛留意這棵“無花果樹”。以色列再次成為一個國家,它只生出宗教的葉子,還沒有結出屬靈的果子。感謝主!猶太人終有一天結出屬靈的果子!
基督的行動
耶穌基督的許多行動都將他的教訓戲劇化,就像他的比喻和神蹟,用來教導屬靈的真理一樣。因此,他的行動也是屬靈的圖畫。
馬可福音6:45-52
細想在餵飽五千人的神蹟之後所發生的事。耶穌差遣門徒先渡過加利利海,然後獨自上山禱告時,門徒險被大風暴所淹沒,直到他們看見主在海上走到他們中間。主告訴他們不要害怕,然後平靜風浪。我們都像門徒一樣,在人生的風浪中掙扎。與此同時,我們的主在天上為我們代求(見來7:25)。儘管我們並未意識到這一點,他的眼目常看顧。當他看到我們在海浪中掙扎,在黑夜中來到我們身旁,平息我們的困境。這幅美麗圖畫是我們主耶穌基督的行動,我們可以這樣合法靈意化解釋聖經。
其他可能的項目
能夠為靈意化圖畫展現一個合理的詮釋,並且不是過度幻想靈意化,那麼經文中其他項目靈意化是合理的。考慮以下例子:
約翰福音13:30
30 猶大受了那點餅,立刻就出去。那時候是夜間了。(約13:30)
日落之後,猶大離開耶穌和門徒的上層樓房,並準備出賣主。在這裡看到“夜間”這個詞是為了描繪屬靈的黑暗 ,也就是說現在正是猶大靈魂的“夜間”,這是合法的靈意化嗎?是的,但這只是因為這種靈意化有一個堅實的詮釋基礎,因為光明和黑暗是貫穿整個約翰福音的主題。耶穌在黑暗中是閃耀的真光(1章),但是人喜歡黑暗而不愛就近光(3章)。猶大轉身離開了世界之光(8,9,12章),並永遠進入“夜間”!
雖然神希望在祂的話語中包含許多美麗的屬靈圖畫,但祂並不願意將兩種類別靈意化:寓言化和過度靈意化。
a. 寓言化
22 因為律法上記著,亞伯拉罕有兩個兒子,一個是使女生的,一個是自主之婦人生的。 23 然而那使女所生的是按著血氣生的,那自主之婦人所生的是憑著應許生的。 24 這都是比方(寓言):那兩個婦人就是兩約。一約是出於西乃山,生子為奴,乃是夏甲。 25 這夏甲二字是指著阿拉伯的西乃山,與現在的耶路撒冷同類,因耶路撒冷和她的兒女都是為奴的。 26 但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她是我們的母。(加4:22-26)
聖經也有寓言表達(比方)(見加4:22-26)。我們在這裡並沒有指寓言是非法的靈意化,但人將聖經寓言化,即“透過對經文靈意化,引進了不符合聖經的教導”是錯誤的。讓我們看一下這種非法靈意化的幾個例子。
假設聖經記載挪亞的歷史被靈意化成新時代哲學。一個新時代的邪教領袖可能這樣說:“挪亞是一位新時代的思想家,他正在宣揚即將來臨的一個新世界秩 序。方舟代表著改變思想的意識形態,從現有制度下解放出來的關鍵!”這是將經文寓言化或靈意化,將錯誤的教導強行引入聖經。
一個並不太明顯寓言化的例子就是將舊約以色列國靈意化來代表新約教會,並且所有向以色列應許的祝福現在都適用於教會。但是細想一下以西結書37章中遍山的骸骨,這個異象預言將來以色列國按照字面得著復興。以色列並不代表現今的教會,也不代表舊約聖經中的任何其他東西。以色列就是以色列!將以色列解釋為教會就是寓言化。
b. 過度靈意化
過度靈意化是將聖經教導過於神原先所要的。有時過度靈意化或許無害,可能增強聖經教導的內容。但是當它走得太遠時,它可能是有害的,甚至成為異端。讓我們看一下每個類別的一個例子:
約翰福音18:10(或許無害的過度靈意化)
10 西門彼得帶著一把刀,就拔出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僕人名叫馬勒古。(約18:10)
以下有人如何理解彼得在客西馬尼園切斷馬勒古耳朵的敘述,“多麼偉大的為信仰之爭!這裡的劍是聖經,聖靈的兩刃劍!我們應該用聖經來捍衛信仰。”這是過度靈意化,好像有點無害,因為聖經確實教導我們應該使用神的話來捍衛信仰,但這裡顯然沒有這樣教導,因為耶穌責備彼得的行為!(編者按:這樣將經文靈意化是錯誤講解聖經,不應效法。)
馬可福音14:13(有幫助的靈意化)
13 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進城去,必有人(編者按:這個是男人 a man)拿著一瓶水迎面而來,你們就跟著他。(可14:13)
耶穌派他的門徒去見一個拿著一瓶水的男人。即便在人群中,攜帶著一大瓶水的男人是很容易被發現和跟隨,因為當時通常是婦女攜帶著水瓶。現在讓我們對這事件進行靈意化:“多麼棒的圖畫!這瓶水象徵著神的話語。我們要跟隨著「有神話語的人」,他們將帶領我們進入上層樓房,在那裡我們將會由主親自來教導。”這裡是預期的“圖畫”嗎?可能不是。這當然不是不符合聖經的教導,它甚至可能是有幫助的,因為我們應該從主所賜給教會的傳道人學習。但這裡所描繪的真相可能是過度幻想靈意化。
創世記第27章(有害的過度靈意化)
這裡記載了雅各和利百加欺騙以撒給雅各作長子的祝福而不是給以掃。利百加把山羊皮放在雅各身上,讓他覺得像哥哥以掃一樣毛茸茸。一位解經者這樣寫:“這是基督為人類獲得救贖的祝福而道成肉身的圖畫。”這是有害的過度靈意化!確實,神的兒子為我們道成了肉身,但神並不會在這裡描繪這樣的圖畫。當雅各穿上山羊皮時,他欺騙了父親!這絕對不是基督道成肉身的畫面。
創世記第25章(異端的靈意化)
這裡記錄了雅各用一碗紅豆湯買了以掃長子的名份。有種說法過度靈意化,將雅各說成是基督的圖畫,基督從魔鬼那裡買贖我們的生命(以掃被描繪成魔鬼,紅豆湯描繪成基督的血交付給撒旦。)這不僅是過度靈意化,它是異端邪說!聖經沒有教導基督為了我們的救恩付給魔鬼作任何贖價,這是神親自要求償還罪的代價(來9:22)(編者按:這是滿足神公義的要求,並不是為著魔鬼)。
過度靈意化可以被帶到異端的地步,使其變得危險,所以要小心將聖經靈意化。
Return to Table of Contents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