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五:記住聖經的基本元素


在先前的原則中,我們學習了背境上下文意。我們了解到,查看經文的前後文是非常重要,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思。但是你知道嗎?當新約作者最初寫這些書卷時,他們並沒有被分成章節和經文?聖經的基本單元是書。這是為什麼逐卷書研究聖經通常是最佳的方法。

若要開始學習一本書,有必要了解它的四方面:書的結構(Structure),書的場合(Occasion),書的論證(Argument)和書的目的(Purpose),英文簡稱SOAP。你越了解一本書的這些元素,你就更能理解和明白這本書的每一節經文。

  1. 書的結構(Structure)

a.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前書是結構簡單的新約書信的一個好例子。顯然哥林多的信徒曾向保羅寫過幾個問題(見林前7:1)。保羅在這封信中逐一回答了他們的問題,這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問答結構。

b. 創世記

在創世記中可以看到幾類型的結構。最簡單的結構是:

i. 第1-11章—起初歷史

ii. 第12-50章—列祖的歷史

另一種是對比的結構:突顯亞伯的信,而該隱則缺乏信。挪亞與當代的人,亞伯拉罕與羅得,以撒與以實瑪利,雅各與以掃,約瑟與他的兄弟。

閱讀創世記,注意到“某某的後代”(These are the generations of)這一短語有十二次出現,是頗有趣的。這些短語無疑增加了我們對創世記結構的理解。

  1. 書的場合(Occasion)

每卷書在聖經都有一個場合,也就是說,寫書當時的情況。作者寫這卷書的時候在哪裡?作者及其讀者的生活發生了什麼?是否有需要糾正的重要問題?作者心中是否有某個特定的人或一群人?是否有重大事件促使他寫這卷書?了解“書的場合”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書中的難解部分。以下的兩個例子來自腓立比書:

a. 腓立比書2:12

“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是什麼意思?我們肯定地知道,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藉著善行來得著拯救(見弗2:8-9和多3:5)。了解腓立比教會所面對的情況將有助於我們看到“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這個詞的意思。

請記住,腓立比書是保羅在羅馬被軟禁時所寫“監獄書信”之一。寫這封信的一個原因是感謝腓立比信徒的餽送,負責餽送的以巴弗提也帶來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自從保羅探訪腓立比以來,教會中出現了裂痕。看來這個裂痕並不涉及真理,而是不同心的問題。腓立比書4章2節,保羅敦促兩個女人,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我們並不知道不同心的原因,但被教導應該怎樣作。在整封書信中,保羅提醒信徒要合一,這就是書的場合。(見腓1:27; 2:2-4)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來到腓立比書2章12節。保羅敦促他們在同心問題上作成他們的“得救”。“得救”這個單詞研究將告訴我們,它在新約中的用法並不僅限於從永遠沉淪中得救(帖後1:9);它也可以意味著從任何緊迫的情況中得解救或得救(比較1:19,使用相同的希臘詞)。保羅強調他們需要同心並找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這不是一個教義需要保羅為他們解決。好消息是當他們解決問題時,他們可以肯定神在他們心裡動了善工(腓1:6),給予他們意志和力量,以實現取悅祂的合一。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2:13-18)。

b. 腓立比書4:8

腓立比書4章8節說:“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這節經文常被引用選擇娛樂。然而,這書信出現之際,我們看到這節經文實際上是對合一的另一種勸誡!當信徒彼此之間出現裂痕時,要從正面想到別人!保羅勸告,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固定在信徒的錯誤上,而要放在他們的優點上。要專注於激怒我們的弟兄的真實和可敬的地方。想想在我們背後說話的姊妹那些清潔和可愛的東西。每個信徒都有缺點和優點,如果我們努力思想一個人的優點而不是專注於缺點,我們會發現與其他信徒更容易一起走向合一。

從這些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理解一卷書的場合可以幫助我們解讀那本書中的任何段落,然後我們可以轉向今天生活上的應用。

  1. 書的論證(Argument)

當我們使用“論證”這個詞時,我們通常意味著激烈的討論或辯論。然而,在查考聖經時,論證是推敲主題的整體路線。在聖經的一些書卷中,作者試圖證明一個特定的觀點。為了解釋,必須牢記這本書的論點,因為書中的每一節經常都會以某種方式與論證聯繫起來。

a. 加拉太書

加拉太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加拉太書3章28節說:“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這節經常被基督徒引用,他們認為應該消除家庭和教會中男女之間的區別。他們認為這節經文抹去了男女之間的角色。看看加拉太書的論點,有助於正確理解這節經文。

在這書信中,使徒保羅毫不含糊地指出得救是本乎恩而不是藉著摩西律法。加拉太信徒將律法和恩典混在一起。他們的問題比教會中性別角色的問題嚴重得多。他們在救恩方面有嚴重的教義問題。在加拉太書1章6-9節中,保羅指責他們尋求別的福音。在保羅時代的猶太人接觸到基督十字架的救恩時,他們作出不同的反應。有些人接受了他們在基督裡的新自由,離開猶太教的律法主義。其他人,稱為猶太教徒,仍然受到猶太教的強烈影響,並非常強調摩西律法。這就是我們在加拉太書所遇到的情況,猶太人將信心與行為,律法與恩典混合在一起。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影響了整個救恩(見加2:11-16; 3:1-3)。保羅寫加拉太書的論點是,“福音的構成是什麼?”

當我們來到加拉太書3章28節時,保羅在談論基督裡的救恩而不是性別角色。關於救恩,猶太人和希臘人之間沒有區別。奴隸和自由人之間沒有區別。男女之間沒有區別!保羅並不否認人與人之間有區別。他的論點是,就救贖而言,任何群體都沒有優勢。每個信徒在基督裡的屬靈地位都是平等的,因為信徒在基督耶穌裡都是一體的。理解加拉太書的論點可以保護我們避免錯誤解釋這一重要經文。

b. 傳道書

讓我們看看舊約中“論證”的重要例子。許多基督徒第一次閱讀傳道書時,因為重複的“一切都虛空沒有意義”的主題而感到沮喪。然而,傳道書有更多的東西要分享。事實上,這本書對於生活中的幸福和快樂有很多話要說,傳道書的主題實際可能是“喜樂的生活”。雖然傳道書不是聖經中最容易理解的書,如果你多讀幾遍,最簡單或最直接的信息就會大聲而清晰地傳達出來。傳道書的論點或要點是:生命中沒有神,生活毫無意義; 生命中有神同在,生活可以很快樂。如果神未得到承認和介入,那麼“在日光之下”的生活是虛空的。你的興趣、研究、運動,時尚,資財或性生活都並不重要(1:12-2:11)。最終若沒有神,所有的生活都是虛榮、空虛、無用和毫無意義。這當然是傳道書論證的一部分。

但是論證還有另一面:當神得到承認,尊重和順從時,生活就會變得有意義。一個信徒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快樂和享受。事實上,傳道書告訴我們,快樂是神賜給人的禮物之一,是對敬畏耶和華的人的賞賜(見傳2:24-26; 3:12-13; 5:18-20; 9:7-9)。

當我們理解傳道書的主題和論點時,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一本令人困惑的書。只要我們的生活聚焦在神和祂的引導下,那麼我們歡笑、興趣和生活愉快並沒有錯。

  1. 書的目的(Purpose)

假設一個非基督徒願意與你一起讀聖經中的一卷書。你會選擇利未記嗎?羅馬書?還是雅歌?可能約翰福音是最好的選擇。

a. 約翰福音

為何約翰福音?因為約翰告訴我們,他對耶穌基督地上生活描述的目的是引導一個不信的人歸向基督。在約翰福音20章31節中,他明確指出,他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傳福音,“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b. 約翰一書

相比之下,約翰的第一封書信的目的與他的福音完全不同。約翰一書5章13節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神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我們看到約翰寫這封書信的目的不是傳福音 ,他專為寫給信徒。他寫這書信的目的是給予當時(主後90年)和現今的基督徒讀者有關“得救的保證”。

c. 猶大書

我們的第三個例子顯示了一本書起初的目和後來的變化。在第3節中,猶大寫信的最初目的是給信徒有關同得的救恩,但當聽到影響教會的假教師後,他改變了初衷,並敦促他們去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 並非所有書卷都有如此明確的目的。然而,一卷書閱讀幾遍常會揭示作者在撰寫該書時所考慮的目的。記住,神在書中不是用章節或經文來表達祂的話語!尋求理解一卷書的基本元素,例如結構,場合,論證和目的。從整卷書開始,將幫助你解讀信中的任何細節。

你的回應

  1. 瑪拉基書的簡單結構是什麼?
  1. 腓立比書4:19說:“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討論為什麼我們要小心用這節經文宣稱神對信徒作出富裕的承諾。

 

Return to Table of Contents 返回目錄

Go to Principle 6 去原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