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序言和原則
序言
“詮釋學”是什麼意思?
當人們聽說你正在研究詮釋學時,他們可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並認為你很聰明,但詮釋學只是一個具有簡單含義的大詞,它來自希臘語,意思是“解釋”。我們可以將聖經詮釋學(簡稱“詮釋學”)定義為解釋聖經的科學和藝術。解釋聖經是一門科學,因為它是由系統的規則或原則引導的。它也是一門藝術,因為這些原則的應用需要技巧。在整個課程中,你將學習各種原則並培養能夠幫助你正確理解聖經的技巧。
詮釋學的目的是獲得作者/“作者”(背後啟示作者的神)的意圖。聖經不僅是一本由人寫成的書籍,它也是一本神聖的書,因為它是神所默示的。我們尋找作者的意圖,因為最終我們想知道這位神聖作者的心意是什麼。詮釋學的目的不是提供自己個人的想法!
為了理解作者的意思,我們必須從三個假設開始,或者三個陳述,我們接受為真確無誤:
無誤意味著“沒有錯誤”。我們相信聖經是神所默示的。因為神是完美無瑕,祂的話語也是沒有錯誤。
聖經經文可能有許多應用,對一段經文的解釋可能是深刻的,多方面的,但通過使用詮釋學,我們尋求一個正確的解釋。
當我們在本課程中看到許多困難的段落時,你可能會認為解釋聖經對你來說實在太困難了!在這時候,請記住諸如約翰福音3章16節的經文:“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這美好的真理十分簡單,連孩子都能明白。大多數經文都易於解釋,不需要詮釋學的課程。另一方面,即便是使徒彼得,也承認使徒保羅所寫的某些內容有難解之處(彼後3:16)。學習詮釋學的原則將有助於正確解釋難理解的經文。
為什麼要研究解釋聖經的原則?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詮釋學的功能。解釋聖經就像從井中取水一樣,水象徵著神的話語。正如我們通過使用繩索和水桶從井中抽取水一樣,我們通過一個稱為註釋的過程,應用我們詮釋學的原則來繪製出經文的意義。
首先,讓我們更仔細地看待“水”—純潔神的話語。我們可以將聖經這樣定義:神透過歷史文化中的人寫成神的話語。聖經不是人寫關於神的話語,它是神給人的話語(太 4:4;路4:4)。
如果聖經是用人的語言,歷史和文化寫成的,神是如何保護它免受周圍環境的錯誤的?正如井水被井壁保護免受周圍污垢的影響,神也是這樣保護祂的話語免於錯誤。這些保護牆就是默示、正典、和原文考証。
默示是聖靈監督聖經作者和著作的過程(見提後3:16;彼後1:20-21)。想像一下,你拿起一支筆寫下你的名字。寫的是什麼?鋼筆做了,你是指揮筆寫的那些字。以同樣的方式,摩西、保羅或路加像筆被神“執起”,並用它們來寫下祂的話語。你可以看到神在作品中使用哪種“筆”的特徵,但所有的書面文字都是由神監督的。通過這種方式,神保護祂的話語免受任何周圍的錯誤。
第二面牆,問題在於承認哪些書卷是聖經正典。確認正典是神的子民將聖經視為神之道的過程,我們相信神掌管整個過程,是為了保護祂的話語免於錯誤,所有聖經六十六卷都是神的話。聖經沒有遺失屬於它的書卷,也沒有加添任何其他書卷放進聖經內。羅馬書3章2節說猶太人在舊約時代被賦予神的話語,並且他們從未接受過偽經作為聖經。
神保護祂的話語免受歷史和文化的周圍錯誤的第三種方式是通過原文考証。原文考証是通過檢查所有可用的手稿來確保我們的聖經經文盡可能接近原始手稿的方法。原始手稿不復存在,用希伯來文或希臘文寫成,並在數千年內被反覆複製。這些手寫副本包含一些微小的變化。原文考証專家分析這些複製的手稿,刪除明顯的抄寫錯誤,並使我們今天的文本盡可能接近原始著作。
現在看看標記為“註釋exegesis”的桶。 ex意味著“從…出來。”我們想從聖經中汲取意義,“註釋”是確定或繪製聖經文本在原文中的含義。“肆意詮釋eisegesis” 與“註釋exegesis”剛好相反(eis意為“進入”),就是把自己的意思放進聖經裡。我們運用詮釋學原則來實踐良好的註釋。由於多股繩索將水從井中抽出水桶,所以詮釋學的許多原則從聖經的井中汲取了經文的意義。在本課程中,我們將學習三十種詮釋學的原則。
標記為“詮釋學”的繩索固定在標記為“歸納法”的絞盤上。當我們使用歸納法研究聖經時,我們仔細研究了具體經文後得出的結論。相反,若使用演繹方法,我們從一個前提或一個想法開始,然後找到支持它的經文。這是肆意詮釋eisegesis,並不是正確詮釋!
請注意,理性基礎支持歸納方法。我們的意思是歸納法是基於理性和邏輯的規律下。我們不會使用非理性或不合邏輯的方法去理解神的話語,例如吟唱一段經文來確定解釋。
我們的水井圖的最後一個要素是我們稱之為屬靈手柄。非基督徒可以練習詮釋學的正確原則,但他們沒有屬靈手柄的優勢。基督徒有聖靈作教導,因為聖靈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正在研究的經文(見約16:13-15;林前 2:14-16)。
在接下來的十二課中,你將學習三十種聖經詮釋學原則。這些原則的次序沒有什麼特別或神聖目的。所有這些原則都很重要,但顯然有些在解釋聖經的某些經文時更為重要。本課程作者並不是發明這三十項原則,在過去歷史上學習神話語的人一直都使用它們。例如,當我們看到新約作者如何解釋舊約聖經時,其中許多原則都可以從聖經中找得到。
在整個課程中提到聖經時,一定要查閱聖經的內容。別拿別人的話!要像庇哩亞人,並確保是根據聖經(徒17:11)。
我們的禱告是你能學習和應用這些原則,深入了解神的話語,並更好地認識和拒絕錯誤的教導。
“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 2:15)
聖經解釋的原則
Return to Table of Contents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