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課 詩篇/聖詠八篇與十六篇
在安靜的、用禱告的心,研究這兩篇彌賽亞詩篇當中,我們發現,神的靈已在新約中,提供了認證與解釋性的附註。仔細的讀,注意每一個附註。
本文上標的小字,迦特樂器,可能是從非利士的迦特城(參閱撒上27:1-7)傳入的樂器。
我們不難想像,在羊群睡著後,牧人大衛一面彈奏樂器、一面凝視著夜空。浩瀚的天空、複雜廣大奧妙的創造,讓他心靈充滿敬畏、驚服與敬拜。任何因著相形於神的榮耀與全能,而自覺渺小與無能的感受,從屬靈的角度說是健康的。
開頭與結尾,顯然都是充滿崇拜情感的詩句。所論到的,耶和華的名在全地何其美,是將來的事,目前當然還應用不到。現今的世界,因為不斷的褻瀆這聖名而污穢了。但將來,當彌賽亞回來作王,擔任全地的政府時,就會是「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賽11:9)。總之,神已藉高舉基督在祂的右邊,使祂的榮耀在諸天之上。在未來千禧年的光華中,天與地要完全和諧(比較約1:51)。
聖經預言在在都提到,忠實的猶太餘民,要在將來世界的大災難期間,不顧無情迫害的,作耶和華的見證人。存活下來的人,在大君王帶著權能回來時,必然得救。同時,祂和他們的敵人,都要被消滅,第二節就是他們的勝利呼聲。即使敵基督眼中的嬰孩和吃奶的,都要歡呼。靠著基督,他們的軟弱成為他們的力量,神使他們的驕傲仇敵永遠閉口無言。一小件預言應驗的例子,發生在彌賽亞凱旋進城時,馬太21:15-17引用本節經文,責備苦毒的、批判性的祭司長和文士。
第3-8節帶出了本詩篇的中心,論到與無限的物質宇宙相比,人只是塵沙,全能者竟然顧念他,這使得他充滿敬畏。神不只眷顧他,還實際地讓他總管祂的創造,證明人的價值遠超物質。注意第5,6節的話。天使是靈(來1:7,14)、動物有體與必死的魂(看創1:30,美國標準版邊端)、人有“靈、魂、體”(看帖前5:23)。因此,人跟兩者都有關係,他的靈與較高等者連結,魂與體跟較低等的連結。所以,人在層次上比天使低,比獸高。「你叫他」這話,清楚的否決了無神論者的有機進化論。
原先,較低層次受造物的管理權,交給了亞當。注意創世記1:26-28中,重覆的詞「管理」(英文中用了六個over)。但,由於他的悖逆,神的總管淪於滅亡(羅5:12,19)。王變成了奴隸,他的整個王國也被牽連,完全變了樣,受造物落入罪的轄制當中,此轄制至今仍在(羅8:20-22)。
是否前途無望了?不是的!希伯來書2:6-9說到,聖靈把我們從墮落的第一個人,轉變成不墮落的「第二個人,來自天上的主」,那位同時被稱為「末後的亞當」的,不會有別的人(林前15:45,47)。基督成為人,使失落的受造物復元、使罪人與神和好、收復他的國度歸神,來榮耀神。這樣的任務,需要耶穌成為比天使微小一點,經歷死的痛苦,為人人嚐死味,但永遠還是永恆裡的祂。達比(J. N. Darby)把希伯來書2:9的「人人」(everyone)翻譯為「一切」(everything)(在希腊文兩者皆可),表示各各他的救贖,是為落入罪中的「一切」。這觀念,大大的拓展我們對十字架的觀點,表示它所包含的範圍,拓展到「將來」的新天新地,義的居所。那個「將來」要以完全的公義為堅固的根基。當然,千禧年國度也一樣。屆時,罪的咒詛全除,一切的活物包括人類、動物、菜蔬都要「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的榮耀。」(羅8:21)(參閱賽11:6-9, 摩9:13-15)
基督第一次降臨時,對受造物:魚(路5:1-9)、動物(可1:13; 11:2-7)、雞(路22:34,60)展現了祂全備的權柄、自然的力量(路4:39),全都服在祂的權下。只有人不但不服,還殺了祂!然而,神使祂的兒子從死裡復活,信心的眼睛如今看到祂被冠以榮耀與尊貴的冠冕。希伯來書2:8的“還不見”只用到祂再來為止。
如今,在祂的恩典時代中,信徒都承認主耶穌基督的主權。只有這種順服的態度,才能發出詩篇的開頭與結尾那樣的樂歌。
大衛被逆境趕出他的產業,暴露在試探中敬拜別神。大衛在此說出他求救的禱告,緊接著就爆出勝利的信心。撒母耳記上16:19的經歷,一直被認為是他此處所說的話的背景。
彼得在使徒行傳2:25-31中、保羅在使徒行傳13:35-37中,對8-11節的引用及解釋,顯然與此彌賽亞詩篇的特性一致。保羅肯定的辯證說,大衛不是在說自己,因為他似乎看得到自己死後的朽壞,然而,他所描述的人見不到。
這個完美的天路客,以及祂走的路徑是本篇的主題。在爭論基督的神性時,絕不可忽略或貶低祂的人性。身為信心的創始成終者,祂留給我們一個完美的榜樣。希伯來書12:2插入的「我們」是多餘的,希腊原文裡沒有。翻譯者加了它,模糊了真正的意思,作者指的根本不是我們的信心,而是信心的功課–主耶穌創始與完成的功課。
本詩篇顯然是基督的話語,第1節以一個全然倚靠者的禱告開始,這個「第二個人」承認:祂的好處所擴及的不是神,而是世上的聖民。第2,3節有各種不同的翻譯,有些把意思弄錯了。也許欽訂版(K.J.V.)的意思比較好。祂的好處只適合由神來認可與賞賜,否則,基督就可以直接被高舉到榮耀的地位,而不必上十字架了。但,由於它是直接給祂所愛的聖民的,祂就必須為他們順服以致於死。這些「又美又善」的,指的是彌賽亞來到世上時,所認同的少數敬虔以色列人。
第4節,說到祂也是個分別為聖的人,祂的絕對聖潔,使祂遠離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但祂既非禁慾者亦非苦行者,相反的,祂是個快樂人,祂在神裡尋得全然的滿足。耶和華是祂的產業、也是祂杯中的份(第5節)。葛蘭特(F.W. Grant)指出:一個人的份,指的是他真正擁有的,而他的杯,是他所享用的。我們大部份人所擁有的,遠超過我們的杯。從主耶穌來看;祂一無所有、祂也無所缺乏。用“繩”(第6節)量給他的:指的是用量度用的線,量出分配給以色列人的正確產業地界(約書亞記13-21章),也指明父神給耶穌的“產業”(比較 約17:4)。對此,祂全然滿意,因為那是神的旨意,祂永遠樂於遵行的。祂不只滿足、還滿心敬拜(第7節)。馬太11:25-26對此是很好的說明。「心腸」實際是指腎臟,屬人類身體裡最盡忠職守與受歧視的器官之一,它似乎代表人類的心靈,心靈是知識與判斷的所在。「心腸肺腑」(參閱詩26:2, 耶20:12, 啟2:23)象徵人內在司分辨與感情意識的地方。在澈夜不眠的寂靜夜晚,主的心靈默想著擺在前面的路,由於祂總是把耶和華擺在眼前、當祂惟一的對象,因此祂的信心穩固,因耶和華就在祂右邊,支持、保護祂。約翰福音提供許多此種與神互動的例子。當然,現今耶穌榮耀的在神右邊(比較第8,10節)。
第9節的「心」與「靈」(「靈」原文是「榮耀」)是指主的內在生命而言,「肉身」則”是指祂的身體。(這個「榮耀」彼得在徒2:26中引用時譯為”舌頭,中文譯成「靈」,原文是「舌頭」),由於祂是神寶貴的「聖者」,死亡無權於祂,然而祂自願死,祂能面對十字架,確定「陰間」(不是「地獄」)無法拘禁祂的靈魂、祂的肉身也必不朽壞。「陰間」是離世的靈魂在死亡之後與復活之前所在的地方,不能拘禁祂的靈魂、也不薴能使祂的肉身朽壞。生命的路擺在祂面前,不只是復活而已,還有榮耀的結局,就是升到神寶座的右邊。跟在各各他極度痛苦後面而來的,是”永遠的福樂”和”神的同在”。這就是所謂的“擺在前面的喜樂”(來12:2)。
基督升天所得到的一切榮耀,現代信徒都信手可得。祂的富足就是我們的富足、祂的地位就是我們的地位、祂所接受的就是我們接受的。這些就是我們的「產業」。
那麼「杯」呢?誠如我們已研究過的,「杯」象徵我們享受到的產業。這只能從實際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來完全了解我們產業的層面。這認知會與我們的敬拜同比例。
讓我們更多的思想,我們在基督耶穌裡的龐大產業,使聖靈能以擴大我們靠神而行的能力、以及能以滿溢的敬拜。
Return to Table of Contents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