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 最後三封信(3:1-22)

 

1. 致「撒狄/撒爾德」的信:自滿的教會(3:1-6)

1.1. 「撒狄/撒爾德」教會的歷史

約翰/若望時代的「撒狄/撒爾德」城有三個值得注意的特徵:

  1. 它建在多山的國家,其衛城提供了一個幾乎堅不可摧的堡壘,是一個真正的「山上城市」。

  2. 這時期的主要工業是生產木製品。據說它是第一個完善染羊毛工藝的城市。

  3. 它是「一個過去的城鎮,保留了偉大的名稱,但從它的舊產業中衰敗了」。

她的堡壘般的角色有時會成為她民眾的的羅網。由於她的士兵缺乏警惕,她兩次被敵人「偷襲」掠奪了。在波斯古列/居魯士統治時期(主前549年)和敘利亞安提亞三世的統治時期(主前218年),一名敵軍士兵在沒有被嗜睡的衛兵察覺的情況下,爬上懸崖般的山壁進入城市(比較主在33的陳述)。該城還以羊毛工業而聞名。信中提及人們所穿的衣服,以此作為比喻(345)。

在《新約》沒有提及在「撒狄/撒爾德」創立地方教會。或者它是在主後50年早期,由使徒保羅/宗徒保祿的代表在「以弗所/厄弗所」逗留三年期間所創立的。從這段經文中得知,教會已經過了它的鼎盛時期,就像它所在的城市一樣,它的輝煌已經過去了。他們對屬靈事物變得粗心和冷漠,多年來逐漸衰落。他們的教會也許是這些章節中描述的七個教會中最糟糕的一個。它沒有受到來自異教和羅馬皇帝迫害的困擾。「撒狄/撒爾德」是一個沒有生命的假教會。它有基督宗教大宗派聚會而聞名,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只是經歷了一個官式的枯燥路線。它沒有充滿屬靈生活。這第五個信息,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向這個聲稱的基督徒社區訓話。

撒狄/撒爾德

阿特米斯遺跡

撒狄/撒爾德

浴場體育館建築群的遺跡

撒狄/撒爾德

主後四世紀猶太會堂遺的內部讀經臺在前景中。

1.2. 基督是「聖靈/聖神」的擁有者(31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1

你要寫信給撒狄教會的使者、說、那有 神的七靈、和七星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

和合本

你給撒爾德教會的天使寫:「那持有天主的七神和七顆星的這樣說:我知道你的作為,也知道你有生活之名,其實你是死的。

思高

「撒狄/撒爾德」這名稱是指逃跑者或翻新。主向「撒狄/撒爾德」顯現祂自己是擁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天主的七神和七顆星的」的那一位。正是在「聖靈/聖神」的力量下,祂掌管了眾教會和他們的使者。

「神的七靈/天主的七神」的身份,是在(撒迦利亞/匝加利亞41-10)的背景下論及「聖靈/聖神」。基督持有「七靈/七神」,這讓人想起基督派遣「聖靈/聖神」的「教義/教理」(約翰福音/若望福音1526)。在(撒迦利亞/匝加利亞410)中的七眼就是在(啟示錄/默示錄56)中的「七靈/七神」,象徵「聖靈/聖神」的無所不知。祂進一步認同在(撒迦利亞/匝加利亞410)的七盞燈(比較啟示錄/默示錄120 21)是祂所見證的一個描述。

基督還把自己描述成拿著「七星/七顆星」。正如前面對(11621)的討論所指出的,這個稱呼特別提到基督對教會的掌管。它是權柄和掌管的象徵。

一如既往的,主知道他們的作為,但在此祂並不滿意他們。他們有一個名聲,他們雖然是活著,但其實是死的。「死」這詞是指屬靈的死亡(比較馬太福音/瑪竇福音822; 路加福音1524; 羅馬書613)。「撒狄/撒爾德」教會顯然在該地區的教會中享有盛譽,為上主提供有效的事工和見證。然而,從神聖的角度來看,它被認為是一個只有活著的名聲的教會,就屬靈的生命和力量而言實際上已經死了。現代教會需要深思基督的這種審慎判斷,教會雖然經常舉辦大量活動,但是甚少涉及基督、屬靈生活和力量。

有些人認為,「撒狄/撒爾德」描述了在「後宗教改革時期」中「基督新教/誓反教會」的死氣沉沉。它反映了在「後宗教改革時期」的缺乏屬靈生活的狀態。

1.3. 起訴和警告(3:2-3)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2

你要儆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衰微原文作死〕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 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

和合本

你該儆醒,堅固其餘將要死的人,因為我沒有發見你的作為,在我天主面前是齊全的,

思高

「撒狄/撒爾德」從前的歷史應該警告他們關於突然和意想不到的審判的可能性。雖然這座城的環境是對防禦十分理想,因為它被險峻的懸崖包圍,幾乎不可能攀爬上。「撒狄/撒爾德」之前曾兩次因為過度自信和缺乏儆醒而失陷。這教會的屬靈歷史與這城市的政治歷史互相對應。同樣的事情也即將發生在這基督徒社區,就是失陷於靈性敵人手裡。它需要迅速回復持續儆醒。

主吩咐「撒狄/撒爾德」的信徒要蘇醒過來,要儆醒,以鞏固他們所剩無幾的基督徒見證。他們應該記住他們所學的東西,堅持他們仍然擁有的真理,並為他們的錯誤行為懺悔。

主耶穌也命令他們加強他們從更健康的基督徒經歷中留下的有價值的元素。他們有迫切需要在堅實的基礎上重建個人和原則。

他們的「行為/作為」也被宣佈為不完美,即是並未達到上主的全部旨意。他們的「行為/作為」並不完美,無論是執行的時間太短,還是執行的質量太差。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3

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若不儆醒、我必臨到你那裏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

和合本

所以你應回想當初你是怎樣接受了,是怎樣聽了天主的道:你該遵守,又該悔改;假如你不儆醒,我必要像盜賊一樣來臨,你也不知道我何時臨於你。

思高

他們還被警告「回想」他們所「領受/接受」和「聽見/聽了」的真理,並緊緊抓住它,及從叛逆中回轉。屬靈生活的重建可以通過三個步驟去完成:

  1. 回想;

  2. 遵守; 

  3. 悔改。

如果他們不聽勸告,基督警告會「如同賊/像盜賊」一樣來,意思是祂會突然臨到他們,並帶審判給他們。祂以「賊/盜賊」的身份來臨「撒狄/撒爾德」,可以解釋如下:

  1. 這是一個局部和特別的審判給在第一和第二世紀的「撒狄/撒爾德」教會。如今,「撒狄/撒爾德」教會幾乎消失於這個世上。

  2. 這是基督在第二次來臨時對不忠者的懲罰。主再來與目前的儆醒之間的密切關繫表明,「撒狄/撒爾德」的罪包括缺乏對主再來的儆醒。《聖經》以「盜賊」的突然來臨比喻基督的第二次來臨(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43 2640-41; 路加福音1239; 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52; 彼得後書/伯多祿後書310; 啟示錄/默示錄1615)。這些信息中迫切呼籲悔改是基於即將結束的前景。這次降臨的負面結果在這裡被用來激勵「撒狄/撒爾德」的基督徒蘇醒過來並保持儆醒,這也是其他地方使用的激勵。這是最有說服力的解釋。

主宣告這教會對祂回來的日子無知,沒有人能準確指出祂回來的時間,所以每個人都會措手不及(比較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36)。這個審判將像與主耶穌基督第二次來臨一樣出人意表、突然和不可撤銷。

1.4. 對忠心「遺民/餘民」的邀請和應許(34-6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4

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

和合本

可是,在撒爾德你還有幾個沒有玷污自己的衣服,他們必要穿上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當得起。

思高

在「撒狄/撒爾德」有幾個人沒有弄髒他們的衣服,他們配穿白衣與主耶穌同行。以下是關於「未曾污穢自己衣服/沒有玷污自己的衣服」的含意的一些建議:

  1. 它指那些拒絕參與「撒狄/撒爾德」的異教污穢的人。「污穢/玷污」意味著異教習俗與基督宗教的混合,從而玷污了一個人與基督關係的純潔性。這些人並沒有「污穢/玷污」他們的衣服,從而沒有取消他們對真「神/天主」的敬拜資格。

  2. 它指那些沒有陷入罪裡而「污穢/玷污」基督徒生活純潔的人(比較7142214)。由於沒有指明潛在污染的來源,所以最好採用最廣泛的解釋,並註意基督徒可能陷入的任何罪都可能污染。由於這些「撒狄/撒爾德」的這些「遺民/餘民」並沒有陷入罪裡的行徑,所以與他們的大部分教友相比,仍然是純潔的。

這些新衣服的白色代表神聖和純潔。這樣的衣服是為基督自己(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72;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93; 路加福音929)和榮耀的教會(啟示錄/默示錄19814)保留的。他們沒有像其他人在「撒狄/撒爾德」那樣「污穢/玷污」自己的衣服,現在他們獲得應許,他們將擁有天上的白衣,並將與基督同行,因為他們被判定為「配得過/當得起」。

關於「穿白衣與我同行/穿上白衣,與我同行」的含意,有兩個可能的睇法:

  1. 它是指聖徒歸算的「義行」。這情景源自主耶穌在「加利利/加里肋亞」的旅行傳福音(約翰福音/若望福音666)。這情景暗示了與節慶(傳道書/訓道篇98)、「義行」(啟示錄/默示錄19814)、天國(但以理/達尼爾79)和榮耀(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72的聯,全部都在此遇上。

  2. 它是指是當基督在這裡建立祂的王國時,首先在天上然後在地上,將賦予被救贖者與基督交往的實際純潔。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5

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

和合本

勝利的必要這樣穿上白衣,我決不將他的名字從生命冊上抹去;反之,我要在我父面前,在他的天使面前,承認他的名字。

思高

「得勝者/勝利者」可預見有三重祝福:

  1. 穿白衣/穿上白衣;

  2. 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決不將他的名字從《生命冊》上抹去; 和

  3. 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在我父面前,在他的天使面前,承認他的名字。

「穿白衣/穿上白衣」是永恆純潔狀態的一個象徵。這概念源自(撒迦利亞/匝加利亞書31-10),其中「大祭司約書亞的污穢的衣服,換上華美的衣服/大司祭耶叔亞身上污穢的衣服穿上了潔淨的禮服」。「得勝者/勝利者」透過這個應許與「祭司/司祭」和「祭司職/司祭職」的職能連繫在一起(出埃及記/出谷紀283942; 以西結/厄則克耳441718)。它是指他們獲上主接納,以及他們作為上主「祭司/司祭」的職務和事工的神聖承認。

有兩個建議關於「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決不將他的名字從生命冊上抹去」:

  1. 《生命冊》一開始只包含信徒的名字(包括聲稱的和真正的)。在羅馬時代,城市保留一卷公民登記冊是很常見的。不稱職或已死去的公民的名字會從登記冊上被抹去。《生命冊》可以被抹去名字,因為它包括那些僅僅聲稱信基督的人,以及那些與祂有真實關係的人。(31)被引用為對這個假設的支持,當中「按名你是活的/有生活之名」顯示他們是虛假的。那些名字被寫在這冊上的人,如果他們作為祂的僕人堅忍到底並取得勝利,他們的名字將不會被抹去。

  2. 《生命冊》是從創世之初就寫成的,全人類(包括非信徒和信徒)的名字都被寫在這《生命冊》上。後來,惡人的名字從冊上被抹去(出埃及記/出谷紀3233; 詩篇6928/聖詠6929)。基督的贖罪祭一定是為全人類而死,因為起初所有人的名字都在冊中。在使徒約翰/宗徒若望的著作中:「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他自己就是贖罪祭,贖我們的罪過,不但贖我們的,而且也贖全世界的罪過」(約翰一書/若望一書22 414; 約翰福音/若望福音129 316 442)。然而,為每個人提供永生只是潛在的。只有當每個人都接受時,它才會成為現實。當一個人成年並面臨接受或拒絕基督的責任時,如果他不接受主耶穌基督為救主,他的名字就會被抹去。請注意,所有嬰兒和兒童都會擁有永生(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83 1914)。如果一個人經歷了肉體的死亡,從未接受過基督的寬恕,他的名字就會從《生命冊》上抹去。只有那些憑「信心/信德」接受基督的人才在冊中的地位得到確認。某些在「撒狄/撒爾德」教會的人宣稱與基督有關係,但沒有通過對基督的持久忠誠來證明他們的「信心/信德」是真實的。這些就是從冊上被抹去的候選人。這是最佳解釋。

最後,主耶穌基督不會羞於在上主和祂的聖天使面前「承認得勝者/勝利者」的名字(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032;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838; 路加福音926)。顯然,在「撒狄/撒爾德」的大多數教會在他們的文化造成的壓力情況下都以基督的名為恥,並且未能承認祂。只有少數人沒有否認祂的名字。「得勝者/勝利者」可以期待基督在「父神/天主聖父」和祂的天使面前對他們說同樣的話,就像他們向地上的同代人談論祂一樣。祂將肯定他們是配得的以及他們對未來王國的幸福要求是合理的。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6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和合本

有耳朵的,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

思高

這第五條信息以熟悉的邀請結束。在(啟示錄/默示錄)中,這是主耶穌重覆地向個人發出呼籲要求聽眾回應的方法(27111729 361322)。在福音書中,祂七次使用這個短語(馬太福音/瑪竇福音1115 13943;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4923; 路加福音88 1435)。正如在這七篇信息中的每一條,基督是講者,但基督的靈是基督的代言人,它的聲音傳到眾教會。

1.5. 與「撒狄/撒爾德」教會對應的教會歷史

與其他教會所看見的教會時代的預言相一致,「撒狄/撒爾德」教會是主後第16和第17世紀「後宗教改革」時期教會的寫照。宗教改革的光芒很快就變得暗淡了,當時大量的基督宗教世界已經死去,儘管它有一個活著的名字。在那些年裡,只有一小部分相信的人持守真正的《聖經》「啟示/默示」,並信基督為救主。「撒狄/撒爾德」教會的特徵與「基督新教/誓反教」改革時期教會的特徵非常相似,當時教會變得官式化、儀式化、世俗化和政治化。這一事實似乎證實了這樣的判斷,即傳遞給這第一世紀教會的信息是對這一時期整個教會未來的預言。

因此,這信息不僅是對主後一世紀教會的一系列勸勉,也是對那些在每個世紀都需要同樣勸勉的人的勸勉。「基督新教/誓反教」國家的「國教」是這一趨勢的領導者。對這些人的命令是要保持儆醒,加強那些剩餘的即將死去的東西,記住過往的真理和經驗,牢牢抓緊剩餘的東西,並在思想和心靈上悔改。該信息還包括對上主審判替代方案的警告。永生益處的應許是給予那些聽從邀請的人,他們在此被代表為在「撒狄/撒爾德」教會中的敬虔「遺民/餘民」。與其他教會一樣,這信息以個人邀請結束:「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有耳朵的,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

 

2. 致「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的信:豁免試煉期的教會(37-13

2.1. 「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教會的歷史

地處高原,是東部國家(例如佛里幾亞)的門檻,與東部和北部的城市有貿易往來,「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面前確實有「一個敞開的門」。獲幾位皇帝於主後第一世紀及後頒授榮譽,這座城市以強大的生命力和忍耐力而聞名。「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城市歷史悠久,多次被地震幾乎完全摧毀。最近的重建是在主後17年。「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周圍的土地具有豐富的農業價值,但留有明顯的先前火山活動痕跡。葡萄是主要農產品之一,與此同時,迪奧尼蘇斯是異教敬拜的主要對象之一。幾個世紀以來,稍許的基督徒見證仍在這個城市繼續甚至在土耳其統治下。「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甚至承受了土耳其人多年來的侵襲,並與「士每拿/斯米納」一起成為這七個城市中僅存至今的兩個有基督徒見證的地方。

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

約翰/聖若望大教堂的遺跡

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

東北柱上的壁畫

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

天的 St. Jean (即是約翰/若望)教堂

2.2. 基督是聖潔和至高的上主(37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7

你要寫信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使者、說、那聖潔、真實、拿着大衛的鑰匙、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說、

和合本

你給非拉德非雅教會的天使寫:「那聖潔而真實的,掌有達味鑰匙的,開了無人能關,關了無人能開的這樣說:

思高

「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希臘文:Φιλαδέλφεια,音譯:Philadelpheia)這名稱的意思是兄弟般的愛。主耶穌在這個教會中沒有發現任何錯處。這並不是說這些人是完美的,而是說他們的生活和事奉在整體上是蒙主悅納的。的確「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在這方面像「士每拿/斯米納」。

那寫給「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教會使者的信在第7節中介紹了基督是「那聖潔、真實/那聖潔而真實的」。這樣的才有資格呼召「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的基督徒過對祂有「信心/信德」和相稱的「聖潔」生活。作為「真實的/真實者」(約翰一書/若望一書520),基督是真理的創作者,與一切錯誤或虛假的「教義/教理」形成對比。在如此多虛假和墮落之中,只有主耶穌基督是完全真實的那一位。基督位格的這一方面,與經文前面的「聖潔」相聯繫,帶出了正確的「教義/教理」和正確的生活相輔相成的偉大真理。

基督也被描述為擁有「大衛/達味鑰匙」的那一位。這裡似乎暗指(以賽亞/依撒意亞2220-22),當中提及「希勒家的兒子以利亞敬/希耳克雅的兒子厄里雅金」,記載說:「我必將大衛家的鑰匙放在他肩頭上.他開、無人能關.他關、無人能開/我要將達味家室的鑰匙放在他肩上;他開了,沒有人能關;他關了,沒有人能開。」。這個「以利亞敬/厄里雅金是猶大王希西家/希則克雅的皇宮家宰」(列王記下/列王紀下1816-18),是主耶穌基督的寫照。的確以賽亞/依撒意亞的話真的是關於主的一個預言。

作為「大衛的根和後裔/達味的苗裔和後裔」(路加福音132; 啟示錄/默示錄55 2216),基督掌管大衛/達味家的入口,最終是指彌賽亞/默西亞的王國。於在本篇信息的(39)中,猶太人否認主耶穌彌賽亞/默西亞,並聲稱只有他們,而不是基督徒,才能進入大衛/達味的王國。這則信息的開場白強調了相反的情況。祂對「陰間/陰府」(啟示錄/默示錄118)、「天地」(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818),還有祂自己的家(希伯來書36)擁有權柄,他對大衛/達味家有統治王權。

以利亞敬/厄里雅金一樣,只有主耶穌才有權批准或排除在祂的王國之外。祂擁有通往真理、聖潔、機會、事奉和見證的鑰匙。對於被異教徒和邪惡包圍的「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教會,基督保證祂有權力去打開和關閉按照祂至高無上的旨意。

2.3. 稱讚和對「得勝者/勝利者」的應許(38-9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8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

和合本

我知道你的作為;看,我在你面前安置了一個敞開的門,誰也不能關閉它;我知道你能力雖小,卻遵守了我的話,沒有否認我的名字。

思高

像其他教會一樣,基督對「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教會說:「我知道你的行為/我知道你的作為」。「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的整個證詞和見證全都擺在祂面前,當祂說稱讚他們對主忠心的話時。

祂向他們宣佈:「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看,我在你面前安置了一個敞開的門,誰也不能關閉它」。短語「敞開的門」有三個可能的解釋:

  1. 它是指救恩之門。在(約翰福音/若望福音101-9)基督是羊的門,也就是說,基督使人能夠接近上主。

  2. 它談及擴大的海外傳福音機會。它基於《新約》其他經文曾使用「敞開的門」這個術語去形容海外傳福音的機會(哥林多前書/格林多前書169; 哥林多前後212; 歌羅西書/哥羅森書43),以及「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作為海外傳道城市的戰略位置。

  3. 它談及一個進入彌賽亞/默西亞王國的肯定入口,應許給這教會作為對他們忠誠的獎賞。沒有人,甚至那些「撒但一會/撒殫的會眾」(39)的人也不能將他們拒之門外。猶太反對者試圖拒絕外邦人進入彌賽亞/默西亞的王國。從這經文的上文下理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個含意。剛才使用了大衛/達味之名,令人想起彌賽亞/默西亞有錄取或趕離大衛/達味的未來王國的特權(37 55 2216; 路加福音132)。假如祂掌管了大衛/達味王國的進出,那麼無可避免的結論就是看見一個錄取進入那王國的保證。緊接在「我知道你的行為/我知道你的作為」之後,很自然地會提及這個對忠誠的最終獎賞。這是最佳的解釋。

「略有一點力量/能力雖小」是指這教會對外界的影響有限,因為它的人數少。誠然,在由大量不信者和假基督徒組成的世界上,只有少數真正的基督徒存在。這個「一點力量/能力小」來自擁有全能的上主(啟示錄/默示錄411 512 712 1117 1210 191),並透過「聖靈/聖神」為我們提供(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8)。

與教會的「一點力量/能力小」形成對比的是它服從基督的話,當猶太人試圖強迫「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的基督徒無視基督的教訓並否認祂時(啟示錄/默示錄29 39; 約翰福音/若望福音831),他們卻在危難中倖存下來而沒有動搖,即使他們的人數很少。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9

那撒但一會的、自稱是猶太人、其實不是猶太人、乃是說謊話的、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

和合本

看,我要從撒殫的會眾,即從那些自稱為猶太人的人中─其實不是,而只是撒謊的人─把一些人交給你;看,我要使他們前來,俯伏在你腳前,使他們承認我愛了你。

思高

「撒但一會的/撒殫的會眾」是由一群聲稱的猶太人組成,在會堂做禮拜並聲稱是真以色列撒但/撒殫被稱為這個猶太會堂的領袖,因為這群體有迫害教會的惡習(29)。假猶太人不僅拒絕主耶穌,也拒絕那些信主耶穌的人。由於其敗壞的屬靈狀態,這群亞伯拉罕/亞巴郎的肉身後裔不配被承認為真以色列(羅馬書228-29)。

「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我要使他們前來,俯伏在你腳前」的意思是這些假猶太人最終會來到「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教會的腳前致敬。這是以色列未來的悔改導致教會受到尊重的對待。以色列人民對教會作為基督的新娘的態度將會完全不同,因為到那時他們自己都會轉向基督

「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使他們承認我愛了你」,當以色列悔改時,基督也會讓這些假猶太人知道祂對這群忠心的基督徒的愛。在這方面,主應許為了表明祂對「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信徒的愛,猶太人將不得不在他們腳前「下拜/俯伏」。

在此,主給「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兩個特別的應許,包括:

  1. 使猶太人在他們腳前「下拜/俯伏」(啟示錄/默示錄39); 和

  2. 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豁免他們的試煉(310)

2.4.豁免試煉期的應許(310-11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10

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

和合本

因為你遵守了我論堅忍的訓言,我也要在試探期中保存你,這時期將要臨於全世界,為試探世界上的居民。

思高

主耶穌基督很高興,因為「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的信徒保持祂「忍耐的道/堅忍的訓言」,像約翰/若望本人(19)、「以弗所/厄弗所」(223)和「推雅推喇/提雅提辣」(219)的聖徒一樣。因此,祂應許要「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在試探期中保存你,這時期將要臨於全世界,為試探世界上的居民」。

動詞「保守/保存」(希臘文:τηρήσω,音譯:tērēsō)是保持安全免受傷害或危險的意思,它強調警惕性的照顧。在這個危機時刻,對教會的應許是全面保存和保護。

前置詞「免去/保存」(希臘文:ἐκ,音譯:ek)最好理解為「脫離」。因此,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我 ... ... 受試煉的時候、脫離你的試煉/我 ... 要在試探期中脫離你」

「試煉的時候/試探期」並不是「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基督徒社區所面對的一般或個人壓力。首先,它是針對「普天下/全世界」,而不僅是「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其次,它旨在試煉「普天下人/世界上的居民」。這字眼預 示一個更重要的時期,它將在基督第二次來臨前影響整個世界,而不是一個局部的實施。

因此,「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這時期將要臨於全世界,為試探世界上的居民」是指未來全世界性的麻煩時期。這是一個世界性的苦難時期,被稱為「上主的日子」、「七年災難期」、「災難期」、「大災難」或但以理第七十個七/達尼爾第七十個星期」(以賽亞/依撒意亞139-10; 耶利米/耶肋米亞307; 以西結/厄則克耳301-3; 但以理/達尼爾927 121  約珥/岳厄爾115 21-211; 西番雅/索福尼亞114; 撒迦利亞/匝加利亞141-7; 瑪竇福音/馬太福音243-31;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34-27; 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51-11; 帖撒羅尼迦後書/得撒洛尼後書21-12; 啟示錄/默示錄310 714 147)。這時期的試煉旨在考驗惡人(包括不忠的猶太人、不信的外邦人和假基督徒),要引導他們去悔改或懲罰他們的不悔改(啟示錄/默示錄920 1113 1611)。

有兩個主要的解釋關於「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在試探期中保存你」:

  1. 「災後被提論」者堅稱這節經文的意思應該是「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教會的成員留在地上時得到拯救,並將保存「通過」這「試煉/試探期」。也就是說,沒有「聖徒被提」或稱為「教會被提」在「災難期」之前。信徒在「災難期」間留在地上將不獲豁免傷害。他們中有許多人將會殉道,並且不會被保存。信徒只獲豁免對這個叛逆世界傾倒的神聖審判,而不是「獸」強加於他們身上的慘烈迫害。殉道對信徒而言並不可怕,因為肉體的死亡沒有永恆的重要性。然而,這個解釋是完全錯誤的。保存的意思是保護免於死亡。只獲豁免神聖的忿怒,卻仍然要墮入殉道者的死亡,這有甚麼好處?若果聖徒在「災難期」面臨與罪人同等的命運,那麼保存的應許就毫無意義。這種解釋忽略了這個希臘文前置詞 ἐκ 的正確文法含意。若果約翰/若望打算表達保存「通過」這「災難期」的想法,他應該使用這個前置詞 διά ,是「通過」的意思。

  2. 正確的解釋應該是在「試煉的時候/試探期」搬走所有「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教會的成員。對這個字眼「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在試探期中保存你」最自然的理解不是「通過」它來保存,而是在遠離它發生的地方安全地保存。這種拯救將與下一節所提及的基督再來:「我必快來/我快要來」(311)互相吻合。在地上的信徒將會在空中與主相遇(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413-18),從而脫離這「試煉的時候/試探期」。也就是說,「聖徒被提」或稱為「教會被提」將發生在「災難期」之前。「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教會的成員被鼓勵承受他們目前的苦難,並繼續他們的忠誠和忍耐,因為應許「豁免」將要席捲世界的「試煉的時候/試探期」。因此,這節經文可能指「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的信徒完全保存在未來「災難期」以外的領域。這種解釋被真正的教會和《聖經》學者廣泛接受。(關於教會不會經歷「災難期」的原因,請閱讀Section 6 of Chapter 5 of the course "Bible Prophecy.")

希臘前置詞圖表

根據上面的希臘前置詞圖表,這個前置詞 ἐκ 的正確文法含意應該是「脫離」而不是「通過」。如果約翰/若望有意表達保存「通過」這「災難期」的想法,他應該使用前置詞 διά

這個應許的範圍擴大了意味著「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的基督徒不單止將戰勝他們即時的猶太敵人的蔑視,甚至戰勝更廣泛的異教徒的敵視。因為這段「災難期」將在主「帶著能力,滿有榮耀/帶着威能和大光榮」降臨在地上之前(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2930),而且 因為約翰/若望寫 下這些話的那一代人早已逝去, 所以「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不僅代其他六個「亞西亞/亞細亞」教會,也代表整個普世教會時代。如果「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教會像其他教會一樣預示了教會歷史的未來時期那麼給予這個教會的應許可以視為給予所有一直至今為基督作真實見證的教會。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11

我必快來、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

和合本

我快要來;你應堅持你所有的,免得人拿去你的花冠。

思高

字眼「我必快來/我快要來」對於不忠信者是一個警告好讓他們悔改(啟示錄/默示錄2516 33),對於忠信者是一個應許給予他們鼓勵(311 2271220)。主為他們而來被比作一個迫在眉睫的,一個會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突然到來的事件。鑒於這個期望,他們要抓緊為基督作見證,以確保在祂來到時獲得獎賞。形容詞「快」被理解為突然和意想不到的事情,不一定是即時的。

短語「你要持守你所有的/你應堅持你所有的」是每個教會的座右銘(225)。教會已經取得的進步程度(即是「 你所有的」)應該堅持不懈地抵抗那些試圖奪走它的人(即是「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免得人拿去你的花冠」)。「士每拿/斯米納」教會也獲應許得到類似的獎賞(210)。

2.5. 邀請和獎賞的應許(312-13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12

得勝的、我要叫他在我 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從那裏出去.我又要將我 神的名、和我 神城的名(這城就是從天上從我 神那裏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並我的新名、都寫在他上面。

和合本

勝利的,我要使他成為我天主殿宇的柱子,決不再讓他到外面去;我還要把我天主的名號,和從天上我天主那裏降下的我天主的城邑,即新耶路撒冷的名號,以及我的新名號,寫在他身上。

思高

對「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的基督徒,主耶穌基督為「得勝者/勝利者」添加了幾個特別的應許:

  1. 將成為「神殿中作柱子/天主殿宇的柱子」;

  2. 將不再「從那裏出去決/讓他到外面去」; 和

  3. 主會在他身上寫下三個名:

    1. 神的名/天主的名號;

    2. 神城的名/天主的城邑的名; 和

    3. 我的新名/我的新名號。

所羅門/撒羅滿的聖殿有兩根柱子(列王記上/列王紀上721)。使徒彼得/宗徒伯多祿使徒約翰/宗徒若望使徒雅各/宗徒雅各伯(主的兄弟)被認為是耶路撒冷教會的支柱(加拉太書/迦拉達書29)。上主使耶利米/耶肋米亞像一根鐵柱一樣,能夠對抗他的敵人(耶利米/耶肋米亞118)。

短語「我要叫他在我 神殿中作柱子/我要使他成為我天主殿宇的柱子」是一個比喻。基督的「得勝者/勝利者」象徵為活石和柱子。整個「神城/天主的城邑」都被認為是一座聖殿。與象徵意義一致,「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的基督徒將像聖殿中的柱子一樣永久存在,當一切都倒下時,他們仍然屹立不倒。這也許對「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的人來說有特殊的意義,因為他們有經歷過地震的歷史,他們的建築物經常被毀壞了,只留下柱子站立。他們獲保證可以一直保持到永恆,因為他們確信基督是使他們能夠戰勝世界的那一位

字眼「不再從那裏出去決/不再讓他到外面去」的意思是「得勝者/勝利者」將不再受到今生的誘惑和試煉,並將永久居住在上主的面前

還有,基督給予他們以下三重保證,他們將獲上主認同,他們將獲永生的絕對保證:

  1. 擁有「神的名/天主的名號」是等同屬於上主。

  2. 擁有「神城的名/天主的城邑的名」即是擁有「新耶路撒冷」的公民身份。這是「新耶路撒冷」,它在「白色的大寶座/潔白的大寶座」的審判(啟示錄/默示錄2011)和「新天新地」的創造之後從上主那裏降下(2110; 希伯來書1222)。就像(21210)的聖城一樣,這座城被描述為從「從天上從我 神那裏降下來的/從天上我天主那裏降下的」,正如基督所描述的那樣

  3. 擁有基督的「新名/新名號」象徵基督應許「得勝者/勝利者」當祂第二次降臨時,將會獲得祂的屬性的全部「啟示/默示」。目前,人類仍然無法完全明白「道成肉身」、「三位一體/天主聖三」等神學意義,但這將會改變。當祂來到時,「得勝者/勝利者」不單止可以充份欣賞基督是誰,還將與祂一同承受祂的新名字。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13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和合本

有耳朵的,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

思高

正如給其他教會的信息,「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教會被邀請聆聽「聖靈的話/聖神的話」。「聖靈/聖神」透過基督對向「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所說的話,也是邀請任何教會中的任何人去聆聽和聽從。今天所有聽見的人所面臨的挑戰是接受主耶穌基督為救主,並於接受祂之後,為主作忠實的見證。這將證實他們的得救和他們與上主同享永生。

2.6. 「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教會對應的教會歷史

在主後1819世紀,出現了強大的複興和偉大的傳福音運動。在致「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的信中可以看見這個實踐的教會。短語「敞開的門」(38)是這時期的縮影。它使人聯想到這個復興和傳福音的年代。衛斯理穆迪芬尼凱里利文斯頓泰勒賈德森等人標誌著這時期。上主把教會帶回自己身邊,然後推動它到達一個迷失的世界。它經歷了一段教會復興時期。那些試圖用死氣沉沉的猶太儀式主義和法律主義去陷害教會的人已經被克服了。它經歷了一次「末世」的復興;主即將再來的真理是它的引導之光。因此,主站在這教會面前,給予的不是責備,而是祝福;不是可怕的復仇威脅,而是一個興奮的新願景。

 

3. 致「老底嘉/勞狄刻雅」的信:不冷不熱的教會(314-22

3.1. 「老底嘉/勞狄刻雅」教會的歷史

基督宗教傳入「老底嘉/勞狄刻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約聖經》。「聖靈/聖神」於主後50年禁止保羅/保祿進入「亞西亞/亞細亞」(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66),迫使他只能穿越該省的北部邊界。他於主後52經過高原地帶的一條陸路到達「以弗/厄弗所」(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91)。當他在「以弗所/厄弗所」傳道時,以巴弗/厄帕夫辣主要在萊庫斯河山谷的「老底嘉/勞狄刻雅」傳福音(歌羅西書/哥羅森書16-7)。

保羅/保祿寫「歌羅西書/哥羅森書」(主後61年)時,他還沒有親自拜訪過「老底嘉/勞狄刻雅」或「歌羅西/哥羅森」(歌羅西書/哥羅森書21)。他打算訪問「歌羅西/哥羅森」(腓利門書/費肋孟書122),直到他從羅馬監獄獲釋(主後6263年)後才能成事。

保羅/保祿的「從老底嘉來的信/由勞狄刻雅轉來的信」(歌羅西書/哥羅森書416,即是我們的「以弗所書/厄弗所書」)和他致「歌羅西/哥羅森」的信是不尋常的,因為保羅/保祿沒有親自到過萊庫斯河山谷建立這些教會。亞基布/阿爾希頗(歌羅西書/哥羅森書417),腓利門/費肋孟的兒子(腓利門書/費肋孟書12),是負責「老底嘉/勞狄刻雅」教會的說法是合理的。這三個城市的教會希拉波利斯、「老底嘉/勞狄刻雅」和「歌羅西/哥羅森」由於地理上的靠近而關係密切,由前面兩個庇護最後一個因為它們的規模和經濟重要性。

萊庫斯河山谷、希拉波利斯、「老底嘉/勞狄刻雅」歌羅西/哥羅森的地理位置圖

這座城市由安提奧庫斯二世於主前253年創建,以他的妻子「老底嘉/勞狄刻雅」的名字而命名,位於「非拉鐵非/非拉德非雅」東南約40英里處通往「歌羅西/哥羅森」的路上。「老底嘉/勞狄刻雅」是在(啟示錄/默示錄)中 提及的七個教會中最東和最南端的教會。「老底嘉/勞狄刻雅」的教會反映了該城市的物質和文化方面。那裡代表了四個主要特徵:

  1. 這座城市以其溫水聞名。北邊六英里處是以溫泉聞名的希拉波利斯市。當水從懸崖流下並向南時,它冷卻到不冷不熱。

  2. 「老底嘉/勞狄刻雅」是一個著名的銀行城鎮和金融交易中心。市民如此富有和自豪,以至於在主後60年的地震摧毀了這座城市後,他們拒絕了帝國的資金並自費重建了他們的城市。在市場上的一塊牌匾證明了他們的非凡壯舉。

  3. 這座城市是一個製造業中心,以他們飼養的綿羊的光澤羊毛所製成的黑羊毛布而聞名。用這種布料製成的服裝的銷售貿易非常活躍。

  4. 最後,這裡著名的醫學院製造了一種「佛里幾亞粉末」,被醫生用作治療眼疾的藥膏。

它絕非巧合的,在信中採用了四個形容詞去譴責這個教會,這反映了上述情況:不冷不熱(啟示錄/默示錄316)、貧窮、瞎眼和赤身裸體317)。事實上,這教會已經從靈性上接受了其物質和文化領域的基調。它確實變得「效法這個世界/與此世同化」(羅馬書122)。其經濟上的充裕往往使這教會陷入了屬靈的沉睡;儘管直到主後14世紀仍然有人提及這個教會,但這座城市和教會現在都已完全荒廢了。

老底嘉/勞狄刻雅

古城的遺跡

老底嘉/勞狄刻雅

劇場的遺跡

老底嘉/勞狄刻雅

古代教堂浸禮池的遺跡

3.2. 基督是創造者和忠實的見證人(3:14)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14

你要寫信給老底嘉教會的使者、說、那為阿們的、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在 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說、

和合本

你給勞狄刻雅教會的天使寫:「那做『阿們』,做忠信而真實見證的,做天主創造萬物根源的這樣說:

思高

「老底嘉/勞狄刻雅」(希臘文:Λαοδίκεια,音譯:Laodikeia)這名稱源自合併(希臘文:λαός,音譯:laos,意思是:人民)與(希臘文:δικάω,音譯:dikaō,意思是:統治)。它的意思是人民統治(即是民主)。在「老底嘉/勞狄刻雅」,沒有像「別迦/培爾加摩」和「推雅推/提雅提辣」那樣的大罪或腐敗教訓。他們沒有面臨來自羅馬皇帝或猶太敵對者的強烈迫害。然而,在這封信中沒有稱讚 。它全部都是責備

主耶穌基督稱自己為「阿們」(希臘文:ἀμήν,音譯:amēn)是翻釋自一個希伯來文詞語 אָמֵן 的近似讀音(音譯:’āmēn)是真實的或可信的意思,因此是願望成真的意思。它通常被翻譯為「真的」,或用作祈禱的結尾。人們在祈禱後說「阿們」,以表明他們同意(歷代志上/編年紀上1636; 尼希米記/厄斯德拉下86)。在《新約》中也 是如此(哥林多前書/格林多前書1416; 啟示錄/默示錄514),但主耶穌在地上時經常使用它來表明祂所說的是真的(馬太福音/瑪竇福音518; 約翰福音/若望福音151)。在這裡,祂用這詞來形容自己,因為祂將履行上主所有的應許(哥林多後書/格林多後書120

基督被稱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忠信而真實見證的」與 既不忠誠也不真實的「老底嘉/勞狄刻雅」教形成對比。當然,祂所有的話都是真實的(啟示錄/默示錄215)。祂既是「誠信/忠信」也是「真實」的見證。

最後,祂被描述為「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天主創造萬物根源的」。作為「元首/根源」(希臘文:ἀρχή,音譯:archē,意思:權柄、開始、首先、始創者、統治者),祂不是第一個受造物,而是所有受造物的「始創者」。(啟示錄/默示錄)的整個背景表明基督是創造者上主,而不是受造物。祂是創造的根源。在教會時代幾個世紀以來的異端團體(他們今天仍然存在)否認基督的「神/天主」性。他們主張基督是第一個受造物,因此不是上主。這種解釋與(啟示錄/默示錄)的教導不一致,其中

  1. 基督是永恆的(11828)

  2. 祂與父都是敬拜的對象(513);

  3. 禁止敬拜天使(1910); 及

  4. 祂的名字「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阿耳法和敖默加」表明祂必需是創造的根源,而不是它的結果(2213)

這個錯誤也不符合使徒約翰/宗徒若望的其他著作,它們如此強調基督的「神/天主」性(例如約翰福音/若望福音13 518 1030)。「老底嘉/勞狄刻雅」人陶醉於物質財富時,基督提醒他們所有這些東西都是來自祂的創造。

毫無疑問「老底嘉/勞狄刻雅」人熟悉致「歌羅西/哥羅森」的信,至少有一代人掌握了這封信。這個意思也 符合保羅/保祿對在附近的「歌羅西/哥羅森」早期出現的錯誤教訓的反應,並且由於兩座城市十分鄰近,或許這些錯誤教訓已經存在於「老底嘉/勞狄刻雅」。保羅/保祿曾吩咐「老底嘉/勞狄刻雅」也讀致「歌羅西/哥羅森」的信(歌羅西書/哥羅森書416)。給「老底嘉/勞狄刻雅」的信和保羅/保祿給萊庫斯河山谷教會的兩封信(即是「以弗所書/厄弗所書」和 「歌羅西書/哥羅森書」)之間的相似之處是驚人的(比較啟示錄/默示錄321與歌羅西書/哥羅森書31和以弗所/厄弗所26)。保羅/保祿(歌羅西書/哥羅森書115)中使用了非常相似的術語,他稱基督為「是那不能看見之 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他是不可見的天主的肖像,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在(歌羅西書/哥羅森書118)中,他稱基督為「元始、是從死裡首先復生的/元始,是死者中的首生者」。在(歌羅西書/哥羅森書)的論點中,保羅/保祿正在闡述基督作為創造者的唯一性,並反駁關於基督位格的一個錯誤,該錯誤將祂貶低為中保權力等級的水平

3.3. 起訴:不冷不熱(3:15-16)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15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

和合本

我知道你的作為:你也不冷,也不熱;巴不得你或冷或熱!

思高

主耶穌基督直截了當地指出祂對這個教會的了解:「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知道你的作為:你也不冷」。當使用人類的理解能力時,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去理解一些事情,但提及祂的神聖理解能力,它指向一個絕對的理解,因為祂是全知的。

形容詞「熱」(希臘文:ζεστός,音譯:zestos)在《新約》中通常被翻譯成「火熱/熱切」(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825; 羅馬書1211)。「熱」形容一個人在屬靈上有健康熱切的特點。「冷」的意思是對跟隨基督和學習屬靈事物的責任漠不關心。問題似乎是教會「不冷不熱」而並非「冷」或「熱」。

主耶穌是指以下三種不同的屬靈狀態:

  1. 冷;

  2. 熱; 和

  3. 不冷不熱。

3.3.1.

世上許多人對基督的事冷淡,也就是說,他們對福音完全無動於衷及不感興趣。有這麼多人後來贏得福音,但在他們之前的冷漠狀態中,他們沒有得救。正常的過渡是從冷的狀態到屬靈暖的狀態,並且表現在許多著名的上主僕人的經歷中。使徒保羅/宗徒保祿本人曾經一度對基督冷淡,及他對基督徒的迫害是激烈的;但當他在「大馬色/大馬士革」遇見基督時,敵對和缺乏興趣即 時被溶解了,取而代之的是為主作火熱的見證。同樣,摩西/梅瑟雖然並不總是認同他的子民以色列, 但當面臨選擇走埃及人的路或上主子民的路時,他選擇與他的子民一起受苦。這也是無數靈魂的模式,他們從屬靈上的寒冷贏得基督徒火熱的見證。

3.3.2.

那些被描述為熱的人是那些表現出真正的屬靈熱情,並且對永生的存在毫無疑問,以及火熱的見證表明他們是主耶穌基督的信徒。

3.3.3. 不冷不熱

第三種狀態,即是不冷不熱,是指那些對上主的事情表現出某種興趣的人。他們可能聲稱是基督徒,雖然參加了教會,但遠遠沒有為基督作真正的見證,他們的態度和行動令人質疑他們的屬靈生活是否真實。他們被福音感動了,但不清楚他們是否真的屬於基督。一位從來沒有被福音觸動並且沒有假裝信基督的人的狀態,比一位聲稱但透過他的生命顯示出他並非屬於基督的人,更有希望。這是最佳的解釋。

「老底嘉/勞狄刻雅」教會在整個教會時代的歷史中構成了世界上許多聲稱的教會的一個悲慘的畫面,並作為那些參與外在宗教崇拜而沒有實質內涵的人的例證。有多少人表 面上符合了教會的要求,卻沒有達到重生的真正狀態?有多少教會成員遠離上主,但他們在稱的教會中的會籍滿足了自己的心,並被哄騙到一種虛假的安全感中?(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51-13

在人類歷史上,沒有人比宗教家更難接受基督,他相當滿意自己對上主的敬拜和所奉獻的宗教物品。罪犯、妓女和稅吏比法利賽人/法利塞人撒都該人/撒杜塞人更容易得勝。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16

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和合本

但是,你既然是溫的,也不冷,也不熱,我必要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思高

他們既不冷也不熱,主耶穌基督準備把他們扔出去,就像味道很糟糕的東西(以賽亞/依撒意亞1914)。它表達了對這些人在屬靈問題上一半半的立場的一種神聖不耐煩。不冷不熱的狀態是主耶穌不能容忍的。這是一個警告關於即將來臨的末日忿怒。

3.4. 他們在富足中的貧窮(317-18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17

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

和合本

你說:我是富有的,我發了財,什麼也不缺少;殊不知你是不幸的,可憐的,貧窮的,瞎眼的,赤身裸體的。

思高

他們對財富的主張特別受到注意:「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我是富有的,我發了財,什麼也不缺少」。這個教會因物質財富而對屬靈事物視而不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老底嘉/勞狄刻雅」是一個富裕的城市,而物質享受往往助長了自滿。從高舉物質財富過於屬靈財富的行為,這反映出在不冷不熱的狀態下,他們缺乏對屬靈事物的感覺,投入和對基督的「信心/信德」。基督把整個教會的狀況象徵為:

  1. 困苦/不幸;

  2. 可憐;

  3. 貧窮;

  4. 瞎眼; 和

  5. 赤身/赤身裸體。

他們是「困苦/不幸」的,因為他們的靈魂已經結了嚴重的老繭對真理變得頑固

他們是「可憐」的,因為如果他保持現在的狀態,他將面臨永遠死亡的危險

他們是「貧窮」的,表示他們極度貧困即淪為乞討。在五個形容詞中,這是「老底嘉/勞狄刻雅」人的自我形象中最具體的反義詞,即「富 足/富有」。

他們是「瞎眼」的,因為他們無法感知屬靈事物(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317)。寫給一個以生產眼藥聞名的城市,這裡提及的是無法看見屬靈價值。

他們是「赤身/赤身裸體」的,表示他們沒有穿上屬靈的衣服,即是從上主而來的義(即是得救)。在一個以羊毛服裝聞名的城市裡,屬靈的「赤身/赤身裸體」尤其可恥。「得救」有時在《新約》中被描述為一件衣服(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21112; 啟示錄/默示錄611 791314)。這教會有相當多成員仍未得救。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18

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

和合本

我給你出個主意:你要向我買火煉好的黃金,為使你富有,也買件白衣穿上,為不顯露你裸體的羞恥,又買點眼藥,抹在你的眼上,為使你能看見。

思高

主耶穌向如此絕望的人伸出了援手:「我勸你向我買/你要向我買」。它是一個引導和吸引的邀請(即是勸告)而不是強制。主耶穌被稱為「策士/謀士」(以賽亞/依撒意亞96),所以祂在此建議「老底嘉/勞狄刻雅」人買三樣屬靈的物品:

  1. 火煉的金子/火煉好的黃金;

  2. 白衣; 和

  3. 眼藥。

「火煉的金子/火煉好的黃金」是純金,經過精煉去除了所有雜質基督所 說的純金在他們的銀行裡是買不到的。主耶穌要求那些生活在以財富聞名的城市中的人 購買他們買不起的東西(以賽亞/依撒意亞551)。通過精鍊過程而獲得純淨的畫面在《聖經》中很常見(詩篇/聖詠6610; 撒迦利亞/匝加利亞139; 彼得前書/伯多祿前書17; 4:12)。純金是高品質「信心/信德」的一幅寫照,一種能經得起考驗和產生功效的「信心/信德」。這種象徵意義在早期基督徒中顯然很常見(彼得前書/伯多祿前書17; 箴言173; 撒迦利亞/匝加利亞139)。這樣的屬靈財富是他們屬靈貧困的直接解決方案

主耶穌建議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白衣穿上,為不顯露你裸體的羞恥」。「老底嘉/勞狄刻雅」的商人以製造某種暢銷的黑衣而聞名。這裡提及了商人可​​以提供的黑衣和只有上主才能提供的白衣之間的對比。這白衣是來自上主的公義,是在上主面前遮蓋他們赤身裸體的一件合適的覆蓋物。

避免在祂第二次來臨時顯露「羞恥」。這是一位聲稱基督,但並沒有真正佩戴基督的人的「羞恥」。在《聖經》中,經常把「羞恥」等同「赤身/裸體」(撒母耳記下/撒慕爾紀下104-5; 以賽亞/依撒意亞204; 以西結/厄則克耳1637; 何西亞239/歐瑟亞2511; 那鴻/納鴻35)。此外,「赤身/裸體」是 不利於審判的一個象徵(以西結/厄則克耳1635-43; 那鴻/納鴻31-7; 希伯來書413)。那些隱藏在心中的詭計將會被公開於基督再來 時的審判。「老底嘉/勞狄刻雅」人若不悔改,當基督再來時,他們將徹底蒙羞 。

基督還建議他們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點眼藥,抹在你的眼上,為使你能看見」。這 「擦/抹」眼睛是一種屬靈的「恩膏/傅油」(約翰一書/若望一書22027)。這眼藥是「聖靈/聖神」光照的恩典/恩龐」(約翰一音/若望一書22027)以及「聖靈/聖神」令人信服的事工(約翰福音/若望福音168-11) 的寫照。「聖靈/聖神」「恩膏/傅油」事工在悔改之後提供光照。「聖靈/聖神」的責備能除 去自欺,並賜予屬靈的眼光。作為治療屬靈失明的良藥,這是與這座城市聞名的眼藥的最佳匹配。

從屬靈上講, 這教會在三個相應的方面嚴重缺乏

  1. 真正的「信心/信德」(即是純金);

  2. 對正義的意向(即是白衣); 和

  3. 對屬靈事物的辨別(即是眼藥)。

全部三個都可以通過一個單一行 為去解決,通過他們接受基督的拯救「恩典/恩寵」。

3.5. 警告悔改(3:19)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19

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

和合本

凡我所疼愛的人,我要譴責他,管教他;所以你應當發奮熱心,痛悔改過!

思高

主耶穌吩咐「老底嘉/勞狄刻雅」人要發「熱心」,不要「不冷不熱」,並要「悔改」,正如祂告訴「以弗/厄弗所」、「別迦/培爾加摩」、「推雅推/提雅提辣」和「撒狄/撒爾德」那樣。這節經文是針對那些聲稱跟隨基督的人。上主不是要管教那些不假裝跟隨祂的人,而是要對付那些自稱 為祂子女的人。若果他們仍然不能為上主作真實的見證,他們就會成為上主神聖懲罰的對象,就像子女被一個忠實的父親懲教一樣。顯然,基督在這裡想到了在「老底嘉/勞狄刻雅」教會中那些為數不多的真正重生的人,但他們的生活與那些只不過是聲稱的基督徒一樣,有著相同的不冷不熱的特徵。

3.6. 邀請和應許(320-22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20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

和合本

看,我立在門口敲門,誰若聽見我的聲音而給我開門,我要進到他那裏,同他坐席,他也要同我一起坐席。

思高

基督在教會和個人的關係中被描述為站在門外等待邀請進來。當然,這適用於任何當地的聲稱教會。基督必須被邀請進來,並成為敬拜和愛的中心。在當今的年代,上主不會把自己強加於任何人沒有人違背自己的意願得救。沒有人想叛逆但被迫服從。「門」可能有以下屬靈含意:

  1. 它是指基督在敲「人心之門」這個蓋念(路加福音19:10)。在非基督徒的情況下基督將提供從罪裡拯救出來的福音。在信徒的情況下,祂將提供重返共融的機會。

  2. 它是指基督在第二次來臨時將通過的「末日之門」。這描述強調了人們尋求與基督建立正確關係的迫切性。這個象徵被早期的基督徒廣泛使用,作為描述主再來的一種方式(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33;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3:29; 路加福音12:36; 雅各書/雅各伯書5:9)。這個象徵與在(雅歌5:1-6)中的場景相似,新郎站在門外,半夜敲門,試圖喚醒裡面的新娘開門讓 他進入。在(路加福音12:35-38)中也發現了一個與基督第二次來臨相關的類似想法。基督在 整個現代的態度是敲門,等待人們決定接受祂。這種態度將會有改變的一天。祂將以權能和榮耀而來,不再等待人的決定。祂將審判那些沒有邀請祂進來的人,並獎賞那些開門並接待祂的人。

邀請祂進入的人將與祂坐在同一張桌子上並吃同樣的食物。基督要成為我們共融的中心,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中心

短語:「我要進到他那裏去 ... 一同坐席/我要進到他那裏,同他坐席」有兩個可能的含意:

  1. 它是指信徒現在享受與基督的 共融。基督現在與信徒共進晚餐是對未來的預嘗

  2. 作為基督的新娘,信徒將參加羔羊的「婚宴」(19:7-9)。在彌賽亞/默西亞王國中共融的「婚宴」畫面在早期教會中很普遍(路加福音22:30)。與彌賽亞/默西亞一起坐席並與祂一起統治(3:21)是經常連在一起的。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21

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

和合本

勝利的,我要賜他同我坐在我的寶座上,就如我得勝了,同我的父坐在他的寶座上一樣。

思高

真正的基督徒,一個藉著「信心/信德」勝過世界的人(約翰一書/若望一書54-5),將不單止與基督一起參加盛大的「婚宴」,還要坐在祂的寶座上參與管治世界。現在基督在天上分享天父的寶座,這構成了祂對「得勝者/勝利者」的應許基礎。

有一天,當祂在榮耀中降臨時,祂將在地上建立祂自己的寶座(但以理/達尼爾7:13-14; 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5:31; 啟示錄/默示錄20:4-6),這將應驗上主要把大衛/達味的御座賜給祂的預言,是《舊約》預言的主題(詩篇/聖詠122:5; 以西結/厄則克耳43:7; 路加福音1:32; 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2:30)。到那時,祂將不單止有權力統治以色列民族,甚至所有民族。

章節

經文內容

版本

3:22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和合本

有耳朵的,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

思高

「老底嘉/勞狄刻雅」的信息以熟悉的召喚結束:「凡有耳的、就應當聽/有耳朵的,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就像在其他信息一樣,這是對每個教會的全面警告, 所聽見並寫下的內容不僅適用於自己,還適用於其他六個教會。在「老底嘉/勞狄刻雅」教會裡,有太多令上主不悅的事情,及有太少值得稱讚的事情。然而,基督向他們發出了個人邀請,就像祂向今天所有將要接受邀請的人發出邀請一樣。這個邀請包括承認祂是救世主和上主,並完全進入基督徒生活的祝福中。

3.7. 「老底嘉/勞狄刻雅」教會對應的教會歷史

末世的教會被描述為不冷不熱和變節。它是普世主義、物質主義和現代主義的教會。在「老底嘉/勞狄刻雅」可以看見現今教會的情況。它的特徵被這形容詞「不冷不熱」來概括(316)。既不冷也不熱,既不是一回事,也不是另一回事,它代表了真的基督徒和聲稱的基督徒的混合體。它構成了當今聲稱的教會的悲 慘畫面。它暴露那些參與外表宗教敬拜但沒有真實內在的人。這些聲稱的基督徒沒有達到重生的真正狀態。他們遠離上主,但他們在聲稱的教會的會籍滿足了自己的心,並被哄騙到一種虛假的安全感中

還有,當今的教會是富有的、世俗的、充滿了妥協、異端和肉體慾望。他們認為自己很富有,但在上主的眼中,他們是非常貧窮的、瞎眼的和赤裸的。主在整個事物之外,呼籲個人回應,並把自己分隔開給祂。這個教會要從主的嘴裏吐出來。這正是將要發生的事情,當祂再來時,真正的教會「被提」到天上與祂同在, 而變節的教會卻被遺棄在地上。

現在是一個「恩典/恩寵」時代,一個上主見證基督作工的時代,一個願意聽 的人可以接受基督而得救的時代。這個應聽「聖靈/聖神」所說的話的邀請,在很久以前曾給予「亞西亞/亞細亞」的七個教會, 延續至今天的人類。一位慈愛的上主會希望每個人都能聽見和相信,從罪惡中回轉,並接受上主的兒子,祂愛我們並為我們捨己

 

4. 教會將獲豁免「災難期」的原因

(啟示錄/默示錄)3章之後,一直沒有提及教會,使徒約翰/宗徒若望直至(啟示錄/默示錄197-11)才再次提及它。瞭解其背後原因是非常重要的。最可靠的原因是,在(啟示錄/默示錄)6章揭開「七印」之前,教會將「被提」到天上。也就是說,教會將不會經歷七年的「災難期」。在這方面,在繼續閱讀《啟示錄/默示錄》第4章之前,值得研究一下教會將獲豁免「災難期」的原因。

4.1. 動詞「被提」的含意

動詞「被提」(希臘文:ἁρπάζω,音譯:harpazō)(拉丁文:rapio)的意思是被抓住或被奪取;這在(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417)清楚地表明。詳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文第413-17; 哥林多前書/格林多前書1551-57)提供。另參閱(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40-41; 約翰福音/若望福音142-31125-26; 腓立比書/斐理伯書320-21)。當「教會時代」結束時,在基督內死去的聖徒將會復活,他們將與活著的聖徒一起「被提」到空中與主耶穌基督相遇。那麼,「被提」何時會發生呢?

教會被提

{有關「被提」的進一步資訊,請閱讀文章:教會時代的忠信基督徒被提(基督教版)教會時代的忠信基督徒被提(天主教版)。}

4.2 「被提」的各種論點

有人說教會將經歷整個「災難期」。也有人說教會將經歷這「災難期」的前半段時期,而「被提」將發生在中段時期。分批被提論(或稱:得勝者被提論)者教導說,教會中不屬靈的部分會經歷「災難期」,但成熟和被「聖靈/聖神」充滿的部分會在「災難期」之前「被提」。也有人說主耶穌會在「災難期」之前為教會而來。概括而言,「被提」有五種論點:

  1. 分批被提論(得勝者被提論);

  2. 災中被提論;

  3. 怒前被提論;

  4. 災後被提論; 和

  5. 災前被提論。

(關於「被提」的各種論點的進一步資料,請閱讀:Chapter 4 of Eschatology.)

「被提」的各種論點如下圖所示:

分批被提論

災中被提論

怒前被提論

災後被提論

災前被提論

「被提」的各種論點

如今,兩個佔主導地位的論點是:

  1. 災後被提論; 和

  2. 災前被提論。

4.3. 災後被提論

「災後被提論」教導說,「被提」將發生在「但以理第七十個七/達尼爾第七十個星期」的七年「災難期」結束時。教會將經歷這「災難期」,蒙上主賜與的「恩典/恩寵」和力量去忍受它。當基督再來時,那些在基督內死去的聖徒將會復活,他們將與活著的聖徒一起「被提」到雲中,與從天降臨地上的途中來到空中的主相遇,然後回到地上與祂在「千禧年王國」中統治。請參閱以下的圖解:

災後被提論

4.3.1. 「災後被提論」者引用的《聖經》支持

「災後被提論」者經常曲解以下經文去誤導讀者

  1. (啟示錄/默示錄1115)的第七個「號」對應於(哥林多前書/格林多前書1552)為教會吹的最後一個「號」。然而,他們聲稱這些是相同的事件是一個不合理的假設,原因如下:

  1. (啟示錄/默示錄11:15-18)的第七個「號」是對罪和不信的神聖審判,而在(而哥林多前書/格林多前書15:51-55)(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4:14-17)的吹號是召集選民,是一種「恩典/恩寵」的行動,以及對死者復活的命令。

  2. 在整個爭論中最具破壞性的事實是在(啟示錄/默示錄11:15)的第七個「號」並不是在《聖經》的最後一個吹「號」:

  1. 根據(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31)基督來臨建立祂的地上王國時,以「響亮的吹號聲」召集選民。

  2. (啟示錄/默示錄1115)的第七個「號」之後,「災難期」仍在繼續,將會有一系列的「碗/盂」審判要傾倒在地上(啟示錄/默示錄16:1-21)

  1. 在橄欖山聖訓時,教會被應許要經歷「災難期」(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43-31;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134-32;路加福音217-35)。然而,由於以下原因,在橄欖山聖訓時教會並不存在:

  1. 直至在五旬節「聖靈/聖神」降臨,教會才成立。

  2. 在橄欖山聖訓時,門徒對教會的概念還沒有完全理解,因為主耶穌還沒有把教會的奧秘完全啟示給他們(以弗所書/厄弗所書35-6)。

  3. 橄欖山聖訓的背景是門徒來到主耶穌面前,向祂展示聖殿的建築,然後主耶穌告訴他們,聖殿將會被毀,門徒追問祂這些事將何時成就(馬太福音241-3;馬可福音131-4;路加福音215-7)。當門徒向主耶穌展示聖殿時,他們的心思是想到只與猶太人有關的聖殿,而不是教會。換句話說,他們關心的是猶太人的未來,而不是教會的未來。對於門徒提出的有關聖殿將會被毀的問題,主耶穌給予了與猶太人將面臨的「災難期」相關的回答,而不是與教會有關的回答。正確地說,在橄欖山聖訓時,門徒實際上是猶太「遺民/餘民」的代表,而不是由猶太和外邦信徒所組成的教會。

  1. 教會將被保存通過整個「災難期」(啟示錄/默示錄310)。這個應許的應驗不是通過將信徒從地上移走,而是通過保護他們免受撒但/撒殫在地上的迫害。然而,由於以下原因,教會不可能被保存通過整個「災難期」當他們仍然生活在地上時:

  1. 「災難期」的事件是全球性的,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每一個人,因此教會不可能在地上而逃避經歷。

  2. 這應許是:「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在試探期中保存你,這時期將要臨於全世界」。不只是來自任何的迫害,而是影響全球的即將來臨時期。脫離全球性災難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在地上。

  3. 正如上文第2.4段所述,若果約翰/若望想說教會是保存通過「災難期」,他本可以使用這個前置詞 διά 「通過」,而不是 ἐκ 「脫離」。

  1. 「被提」和基督第二次來臨是單一事件,而不是兩個獨立事件(啟示錄/默示錄1911-204)。如果「教會被提」和基督第二次來臨是單一事件,那麼祂第二次來臨期間的事件順序應該是這樣的:

  1. 基督內死去的人會首先復活(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416)。

  2. 那些還活著的人將與他們一起「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417)。

  3. 隨著隊伍前往地上時,教會與即將來臨的基督一起在地上建立祂的王國。

然而,在以下方面,這些事件與「災後被提論」的事件順序自相矛盾:

  1. 所有「災後被提論」者都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是基督第二次來臨時的復活是降臨在地上之後,而不是在事件期間,正如在(啟示錄/默示錄1911-204)所表明的那樣。

  2. (啟示錄/默示錄1911-204)中,沒有提及聖徒「被提」到空中與主耶穌相遇。

  1. 大多數「災後被提論」者呼籲人們注意在(啟示錄/默示錄204-6)中的字眼「頭一次的復活/第一次復活」。他們爭辯說,如果「被提」真的發生在「災難期」之前,那麼復活(在「災難期」結束時發生)怎麼可能是「頭一次/第一次」呢?然而,「災後被提論」者忽視了:

  1. 基督是首先從死裡復活的,接著是在「災難期」中的「兩個見證人/兩位證人」(啟示錄/默示錄1111-12)。

  2. 形容詞「頭一次/第一次」的實際含意是指在「白色的大寶座/潔白的大寶座」之前的復活,而不是在歷史意義上的第一次復活。

  3. 如上所述,在(啟示錄/默示錄204-6)的復活實際上是發生於降臨在地上之後,而不是在事件期間,因此與「災後被提論」的觀點自相矛盾。

4.3.2. 未解決的問題

這種論點存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大多數「災後被提論」者都不會嘗試回答以下問題,包括:

  1. 解釋為何教會必須「被提」離開地上,在空中與主相遇,如果教會已經成功地保存通過了整個「災難期」。

  2. 緊接在基督第二次來臨前(啟示錄/默示錄1911-21)是「羔羊婚宴」的宣佈(啟示錄/默示錄197-9)。如果「災後被提論」是正確的,那麼基督的第二次來臨應該在宣佈「羔羊婚宴」之前。為甚麼?如果基督未去提取教會(即是基督的新娘),那 麼祂怎麼可能宣佈婚宴呢?

  3. 如何繁衍「千禧年王國」的問題。當「千禧年王國」開始時,一些人必須在未復活的身體中活著,他們可以生育孩子並居住在那王國。如果在王國裡只有復活的聖徒,那麼將沒有死亡,也沒有人口增長,並且在「千禧年」的公民年齡也沒有差異。無論如何,仍然有老人、嬰孩、甚至罪人存在於「千禧年王國」裡(以賽亞/依撒意亞65:20; 撒迦利亞/匝加利亞8:5; 啟示錄/默示錄20:12)。可是一個「災後被提」將除去所有能在「千禧年」扮演父母角色的各民族的被贖。在「災難期」結束時,所有活著的信徒都將「被提」,獲得復活的身體,並在「被提」和第二次來臨的單一事件中立即返回地上。這似乎會在那個時間點從地上移除所有未復活的被贖這樣就沒有人可以留下來開始繁衍這王國。如果邪惡的倖存者在「災難期」結束時全部被殺或被判入「陰間/陰府」(馬太福音/瑪竇福音25:31-46; 啟示錄/默示錄19:11-21)那麼將沒有人留在未復活的身體內進入「千禧年王國」。

4.3.3. 裁決

根據以上各種原因,「災後被提論」被證實了是錯誤的。

4.4. 災前被提論

「災前被提論」是當今最盛行解釋「被提」發生在「災難期」何時的理論,它認為整個教會將在「但以理七十個七/達尼爾第七十個星期」的七年「災難期」開始之前從地上移去(3:10)。當「災難期」結束時,基督將 與教會一起凱旋回到地上(19:11-21)。然後在「災難期」中死去的信徒將會復活。他們與基督一起分享「千禧年王國」的統治。這理論被教會和神學院廣泛接受。請參閱以下的圖解:

災前被提論

支持「災前被提論」的理據如下:

4.4.1. 但以理第七十個七/達尼爾第七十個星期」的性質

在《舊約》和《新約》都採用了許多詞語去描述「但以理第七十個七/達尼爾第七十個星期」的時期,這給了我們這個時期的基本 性質:

  1. 忿怒/震怒(啟示錄/默示錄6:16-17; 11:18; 14:19; 15:1,7; 16:1,19; 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1:9-10; 西番雅/索福尼亞1:15,18;

  2. 懲罰(以賽亞/依撒意亞24:21-22);

  3. 雅各遭難的時候/雅各伯痛苦的時期(耶利米/耶肋米亞30:7);

  4. 毀滅(約珥/岳厄爾1:15);和

  5. 黑暗/昏暗(約珥/岳厄爾2:2; 西番雅/索福尼亞1:14-18; 阿摩司/亞毛斯5:18)。

「災難期」的本質是神聖的忿怒。我們知道主耶穌基督為我們擔當了上主的忿怒,所以凡 在祂內的,必不至於忿怒。「因為 神不是預定我們受刑、乃是預定我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得救/因為天主沒有揀定我們為洩怒,而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為獲得拯救」(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5:9-10)。

4.4.2. 但以理第七十個七/達尼爾第七十個星期的範圍

這個時期不僅與不信的外邦人有關,而且特別與以色列有關。(耶利米書30:7)稱這時期為「雅各遭難的時候/雅各伯痛苦的時期」。上主對但以理/達尼爾說:「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關於你的人民,和你的聖城已注定了七十個星期」(但以理/達尼爾書9:24)。這整個時期特別提及但以理/達尼爾的子民以色列但以理/達尼爾的聖城耶路撒冷。

在《新約》中的許多經文, 例如(以弗所書/厄弗所書3:1-6; 歌羅西書/哥羅森書1:25-27)清楚地表明,教會是一個「奧秘」,是在《舊約》中未被披露。由於教會直到五旬節「聖靈/聖神」降臨後才存在(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第2章), 所以教會不可能出現在「但以理的前六十九個七/達尼爾的前六十九個星期」。由於它在前「六十九個七/六十九個星期」中沒有份,這僅與以色列有關,所以它 也可以在第「七十個七/七十個星期」中沒有份。

4.4.3. 但以理第七十個七/達尼爾第七十個星期的目的

在第「七十個七/七十個星期」有兩個主要目的要完成。

第一個目的是在(啟示錄/默示錄3:10)中陳述:「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我也要在試探期中保存你,這時期將要臨於全世界,為試探世界上的居民」。首先,我們看見這時期是針對「普天下人/世界上的居民」,而並非教會。真正的教會不需要經過「試煉/試探」以測試她的「信心/信德」是否真實。

第二個目的與以色列有關。上主會在「上主之日」來臨之前 派遣先知以利亞/厄里亞, 為以色列的「遺民/餘民」預備主的來臨(瑪拉基4:5-6/瑪拉基亞3:23-24)。

4.4.4. 以色列和教會之間的分別

Lewis Sperry Chafer, Systematic Theology, IV, pp. 47-53 闡述以色列和教會之間的多項對比,最終向我們表明這兩個群體不能合二為一, 因此必須被區分為兩個獨立的實體,上主有處理它們的不同專 屬計劃。這些對比如下表所示

以色列和教會之間的分別

對比

以色列

教會

1

《聖經》啟示的程度

近五分之四的《聖經》

約五分之一

2

神聖旨意

地上的盟約承諾

天上的福音承諾

3

亞伯拉罕/亞巴郎的後裔

肉體的後裔,其中一些成為屬靈上的後裔

屬靈上的後裔

4

出生

肉體的出生帶來關係

屬靈上的出生帶來關係

5

領袖

亞伯拉罕/亞巴郎

基督

6

盟約

亞伯拉罕/亞巴郎和所有其他盟約

間接與亞伯拉罕/亞巴郎和新 的盟約有關

7

國籍

一個國家

從所有國家

8

時代

亞伯拉罕/亞巴郎到所有時代

只有這個時代

9

傳道

沒有傳教活動,沒有福音宣講

要履行的任務

10

聖父

一種特殊的關係,上主是國家之父

個別與上主成為天父 的關係

11

基督

彌賽亞/默西亞, 與上主同在,君王

救世主,上主,新郎,頭

12

聖靈/聖神

暫時存留

永存於信徒

13

管治原則

摩西律法/梅瑟法律

恩典/恩寵

14

敬拜上主的地方

耶路撒冷聖殿山的猶太聖殿

任何地方

15

敬拜的時間

每周的最後一天,安息日

每周的第一天,星期日

16

對待人類敵人

所有敵人都必須要抵抗或殺死

愛你的敵人,為他們祈禱,寬恕他們

17

基督再來的應許

權力和榮耀的審判

迎接我們

18

基督的地上統治

平民

共同統治者

19

祭司/司祭

僅限於一個特殊的祭司/司祭階級

信徒皆祭司/司祭

20

婚姻

不忠的妻子

新娘

這些明顯的對比,使到這兩個群體不可能混合在同一個計劃內,如果教會要經歷「災難期」,這是必須的。

4.4.5. 「被提」和「第二次來臨」之間的分別

「被提」和「第二次來臨」之間有許多對比,這將表明它們在《聖經》中不被視為同義詞。這些對比如下表所示:

教會被提和第二次來臨之間的分別

教會被提

第二次來臨

1

移去所有信徒

上主的兒子顯現

2

聖徒被提到空中

基督回到地上

3

基督迎接新娘

基督和新娘一起回來

4

移去教會和開始「災難期」

建立「千禧年王國」

5

即將發生的

有很多的預兆在前面

6

安慰的訊息

審判的訊息

7

與教會有關

與以色列和不信的世界有關

8

一個奧秘

預言在《舊約》和《新約》

9

信徒受審判和獲獎賞

外邦人和以色列受審判和懲罰

10

創造保持不變

創造改變了

11

外邦人不受影響

外邦人受審判

12

以色列的盟約未履行

以色列的盟約已經實現

13

與審判邪惡沒有關係

邪惡被審判了

14

上主忿怒的日子之前

上主忿怒的日子之後

15

僅適用於信徒

影響所有人

16

期望與主同在

期望進入「千禧年王國」

4.4.6. 以色列/蓋印」 的十四萬四千

只要教會還在世上,就沒有人因猶太人的特殊關係而得救。正如(歌羅西書/哥羅森書1:26-29; 3:11; 以弗所書/厄弗所書2:14-22; 3:2-6)所示,所有得救者都被拯救到基督身體(即是教會)內的位置。在「但以理第七十個七/達尼爾第七十個星期」期間,教會必須缺席,因為在以色列得救的「遺民/餘民」中,上主「/蓋印」了十四萬四千名猶太人,每個支派有一萬二千人(啟示錄/默示錄7:3-8)。上主再次在這種民族關係上以色列民族打交道,並派遣他們去各國做特使,以取代教會的見證,這表明教會必須不再在地上

4.4.7. 對真正教會的應許

聖經》某些經文明確應許教會在 第「七十個七/七十個星期」之前被移去:

  1. 「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我也要在試探期中保存你,這時期將要臨於全世界」(啟示錄/默示錄310)。約翰/若望獲應許教會將從「試煉/試探期」的領域中移去,而不是保守通過它。

  2. 「神不是預定我們受刑、乃是預定我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得救,他替我們死、叫我們無論醒著睡著、都與他同活/天主沒有揀定我們為洩怒,而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為獲得拯救,他為我們死了,為叫我們不論醒寤或睡眠,都同他一起生活」(帖撒羅尼迦前書/得撒洛尼前書59-10)。保羅/保祿清楚地教導說,基督徒的期望不是上主的忿怒,而是我們應該與主耶穌基督一起生活

4.4.8. 符合預表

若果一個理論是違反所有的「預表」,那麼它 就不可能是一個正確的解釋。《聖經》有很多「預表」教導說,那些憑「信心/信德」而行的人已獲拯救脫離了那些突然降臨於不信者的天譴審判。這些「預表」在以諾/哈諾客(創世記/創世紀521-24)、挪亞/諾厄(創世記/創世紀61-819)和以色列(出埃及記/出谷紀141-31)的經歷中可以看見,但也許最清晰的例證是羅得/羅特(創世記/創世紀1820-1929)。在(彼得後書/伯多祿後書26-9)中羅得/羅特被稱為「義人」。這個神聖的評論將闡明(創世記/創世紀1922),在那裡天使試圖用短語:「你要速速的逃到那城、因為你還沒有到那裡我不能作甚麼/你趕快逃往那裏,因為你不到那裏,我不能行事」去加速羅得/羅特的離開。若果一個義人的存在,可以阻止對「所多瑪/索多瑪」城應有的審判,那麼教會在地上的存在將更能阻止神聖忿怒的傾倒,直到她被移去為止。

綜上所述,有以下的「預表」模式:

  1. 以諾/哈諾客是 在「大洪水」之前還是之後被提的?是之前(創世記/創世紀521-24)。

  2. 挪亞/諾厄和他的家人進入方舟,是 在「大洪水」之前還是之後的?是之前(創世記/創世紀61-819)。

  3. 羅得/羅特獲拯救脫離「所多瑪/索多瑪」,是在這城的毀滅之前還是之後的?是之前(創世記/創世紀1820-1929)。

  4. 以色列獲拯救脫離埃及,是在他們的敵人於紅海被消滅之前還是之後的﹖是之前(出埃及記/出谷紀141-31)。

4.5. 結論

已經列舉了相信「災前被提論」的許多理據。應當記住,並不是說所有論點都具 有同等的份量。「災前被提論」並不是單獨建基於這些論點,而是將它們視為累積的證據,證明教會將在「但以理第七十個七/達尼爾第七十個星期」開始之前,以「被提」的方式獲拯救脫離。

 

返回目錄

轉到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