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課 生命的終結
經文:傳道書12章
青年與老年(傳道書12:1-8)
在文學中,沒有比第12章更經典的描述老年了。意義不是從表面上講的,因為它是寓言。 但是很快,一幅圖畫便出現了,一個蹣跚而行,體弱多病,拖著腳步的老年人,無法抗拒地走向墳墓。
年齡和衰老的陰沉畫面警告年輕人,要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記念造你的主(1節)。 請注意,所羅門不是說他們的主,救主或救贖主,而是他們的創造主。 這是所羅門“在日光之下”的有利的位置認識神的唯一方法。即使這樣,這建議是好的。 年青人應該在人生的暮年來臨之前記念造他們的主,那時的日子是惡劣和慘淡的,而歲月卻完全缺乏樂趣和享受。每位年輕人的願望可從湯瑪斯·霍布洛·吉爾 (Thomas Hornblower Gill)下列幾行詩句中表達出來:
主啊! 在我力強之時, 為祢壯膽工作。 奔走在祢喜悅之中, 向祢湧出詩歌。 我不將心獻給世界,單單述說祢愛。不願浪費時間精力,事奉永不懈怠。不為世風俘虜我心,能知自己貧窮。
殷勤工作達到聖山,憂愁踏在腳下。
主啊! 使我看見軟弱,能知道自己貧窮。 使我看出自我熱心,除淨心中灰燼。 趁在黃金年日召我,喜樂之中用我。只有着是我心榮耀,心中豐富遼闊。阿們。
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返回(2節)。老年是指身體和情感上光線昏暗的時間。 白天沉悶,夜晚漫長,愁雲慘霧。 雨後雲彩返回,即使在早年,雖有一些雨,就是困難和沮喪。 但隨後太陽升起,精神迅速恢復。 現在看來晴朗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每次下雨後,烏雲密布。
看守房屋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3節)。 現在,老年人的身體體被喻為房屋。 看守房屋的人手臂曾經是健壯又活躍,現在已經滿佈皺紋、粗糙了,並因帕金森症而顫抖。 有力的腳和大腿,已不再是挺直強壯,身體像弓彎曲。“推磨的稀少”也就是說,牙齒不再能咀嚼,因為大部分已脫落,上排剩下的牙齒不能跟下排合攏在一起。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視力漸漸衰退了。 開始時,眼睛需要配戴雙光眼鏡,然後需要三光眼鏡,再後需要做白內障手術。 現在,他們只能使用放大鏡閱讀超大字體。
街門關閉,推磨的響聲微小,雀鳥一叫人就起來,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3節)。 大街上的門都關了,這當然是指著耳朵。 一切都必須一次又一次地重複。 像推磨的響聲,聲音非常低且不明顯。 老人患上失眠症,當第一隻雀鳥開始鳴叫或者公雞啼叫時,就很早起來了。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這意味著聲帶嚴重受損,嗓音變得發啞、顫動,不可能唱歌了。
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人所願的也都廢掉。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往來(5節)。老人有畏高症,也就是說,他對高處有恐懼,個人失去自信,不敢單獨外出,或晚上出門。杏樹開花通常是用來比喻白髮,起初是豐滿的白髮,然後掉落在地上。蚱蜢成為重擔可以有兩種解釋:首先,蚱蜢成為負擔,也就是說,即使是最輕便的東西,老人也無法背負。 或者,蚱蜢拖著自己向前走,諷刺這位老人,彎腰扭曲,不穩定的腳步向前行。
人所願的也都廢掉。 人的慾望失去了,食慾減少或完全停止。 食之無味,其它基本動力也耗盡了,性能力也喪失了。這衰退過程的出現,是因為人要歸他永遠的家─死亡和墳墓。 不久,他的弔喪隊伍將在街上經過。
因此,智慧人的建議是在銀鏈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6節)之前記念造你的主。 我們很難為所有描述作出精確的含義。 銀鏈折斷可能是指當靈魂離開身體時,生命柔弱之線的斷裂。金碗理解為顱腔,它的破裂是死亡時頭腦停止的詩意畫像。 損壞的瓶子和水輪,二者合指循環系統 的停頓──血壓收縮和舒張的停頓。
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7節)。 殘酷的死期臨近。 屍體歸回塵土,而靈魂歸於賜靈的神。 這大概是所羅門所面臨的景況。 對信徒而言,他的結論是正確的。 但是,對於不信的人,他的靈魂下到陰間,在那裡等待白色大寶座的審判,最後靈魂歸回身體,整個人被扔入火湖裡(啟20:12-14)。
這樣,傳道者兜了個大圈,又回到他的起點,他的基本信條是:光之下都是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8節)。
當我們來到所羅門最後一次提到陽光下的空虛時,我想起了史丹利·瓊斯 (E. Stanley Jones)曾經講過的一個故事。 在船上,他看到一對非常肥胖的夫婦,兩人每餐都大吃大喝。 他們退休後有大筆錢去花費,但實際上是一無所有。
他們為侍應生沒有給他們提供豪華服務而感到生氣。 他們似乎擔心餐與餐之間餓死,食慾對他們很重要。 我從未見過他們讀一本書或報紙。 他們坐在兩餐之間,凝視著外面,顯然在等待下一餐的來臨。 有一天晚上,我看到他們坐在那裡,茫然地望著,一個聰明的主意在那個呆呆的大腦中閃過。 他去了壁爐架上,拿起花瓶細看,然後回到妻子身邊說:“它們是空的!” 我走近他們,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是對的; “它們是空的!” 不僅是花瓶! 他們倆的靈魂和大腦都是空的。 他們的錢包裡有很多東西,但他們卻一無所有,這就是懲罰。 他們生活安定卻苦悶,一點挑戰也沒有。他們的腰圍膨脹,但眼界卻狹窄得很。
人的職責(傳道書12:9-14)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9節)。傳道者除了自己有智慧外,還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識,他謹慎地權衡知識,準確地引證後,以箴言的形式傳達他的智慧。
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10節)。 他仔細選擇要說的話,將安慰人,可喜悅和誠實的言語結合。
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11節)。智慧人的教訓就像鋒利,尖銳的工具,樸實,直接和具說服力。 從那一位牧者所賜的箴言,好像釘穩的釘子或穩固帳篷的釘子。 它們提供了力量,也是我們思想所依靠的“釘子”。
大多數聖經版本以大寫“牧者 Shepherd”一詞,表明譯者理解它是指著神。 但是,還應該記住,在東方思想中,國王被視為牧人。 荷馬說:“所有國王都是人民的牧者。” 因此,所羅門王可能是自稱是牧者。這種解釋更順暢地適合上下文。(編者按:若果我們用整本聖經作教導,用牧者暗喻耶穌基督更為合適,當然所羅門並沒有想到)。
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誡: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12節)。 這裡不是說所羅門講完整個題目,他本可以寫更多的內容,但他警告讀者,結論是相同的。 書籍的出版和印刷沒有停止,要讀完所有的書必將筋疲力盡。 何必要去理會它呢?因為它們所能揭示的就是生命的空虛。
他的最終結論可能給人的印像是,他終於升到日光之上了。他說要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13節)。但是我們必須謹記,這裡對神的敬畏不等同得救的信心,而是受造物在造物主面前謙卑惶恐。 誡命並不一定意味著舊約所啟示神的律法。 相反,可能是指神顯明在人心裡的命令(人的良知)。 換句話說,我們不應該對所羅門的話給予高度的屬靈見識。 這些都只是智慧人從本能的直覺和實際的經驗中得知的結論而已。 這是人的整體──不僅是本分,而且是構成充實和快樂人生的基本元素。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14節)。在這裡敬畏和服從神的動機是基於對將來審判的確定。 作為信徒,我們可以永遠感謝,因為救主已經把我們從恐懼中釋放出來。“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約一4:18)。 我們不是因為恐懼而信靠和順從,而是因為愛。 通過基督在髑髏地完成的工作,我們得著保證永遠不會受到審判,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5:24)。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14節)。你是否相信神對人所做的一切事有公義的審判?你會以怎樣的心和行動去面對神的審判?
你的回應
Return to Table of Contents 返回目錄